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文明基础专题研讨会述要

2017-06-27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点击「 蓝色微信名 」 可快速关注  


2017年6月18日,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联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课题组,在南京主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文明基础”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不同角度出发,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文明基础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从哲学层面进行探讨的有三位学者。扬州大学周露平副教授首先从哲学层面对政治经济学进行解读。他认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建构需要《资本论》,《资本论》同样需要在中国经济实践中加以推进。通过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解读《资本论》,《资本论》的研究才真正具有中国土壤。《资本论》开放了中国如何建构经济学的话语权,同时也开启了与西方经济学的相独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反思时代。所以,现代全球化还主要是以资本为叙事模式,中国的发展需要不断引入西方资本的生产话语与经济学范式,来推动本国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而改革开放是中国主动对话资本发展序列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资本论》对中国政治经济学建构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主要体现为: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且体现着人民性与群众性。因此,当资产阶级经济学定义政治经济学为“研究财富生产和分配中的道德或心理规律”时,那么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就是人民支配财富生产和分配的生产规律,清晰地界定人民对财富生成的基本作用,换言之,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

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周嘉昕副教授从道德哲学层面展开了对政治经济学的探讨,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哲学文明基础。报告从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对象、劳动价值论中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与唯心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历程、政治经济学与道德哲学等六大板块展开,综合阐述了哲学视角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读,提出政治经济学在成为一门系统的经济学之前,首先是作为法学或道德哲学的分支而存在。围绕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欲望和利益、个人和共同体、财产财富价值概念、财富和德性等概念的辨析,提出政治经济学是市民社会对财富德性以及权利关系的统治,市民社会的发展反映着人与人结合方式的发展,并决定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因而要把市民社会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这是对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哲学思辨。

南京财经大学刘永强教授对儒学中的经济学智慧进行了梳理。在旧三位一体下,人类文明中儒、道、释发挥着不同的功能,鼓励人们勤劳致富,安居乐业。或许古人没有经济学的系统性理论概念,但在潜意识条件下,让古代中国经济有序进行。时过境迁,旧三位一体不在适用于当代中国,新三位一体的价值观体系应运而生。儒学经典以五经为先,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对人产生了教化功能。儒商的领导人体系强调內圣,也就是内在修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所遵循的方法论是《大学》,孔子常将合理理财因素与道德因素融为一体,即美德高于财富原则。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最小的理财机体(家庭),生产消费以孝道为目的,这就制约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既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谈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问题,要学会除旧秉新,经济政策和政治学相互关联也是一个创新之举。因此,经济学如何与其他学科相互对接,真正显示出“特色”二字,需要长远的努力,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去借鉴老祖宗的经济学智慧,进而加以改进,但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不能丢弃美德,这才是和谐中国的真正诉求。

从历史学层面进行探讨的有两位学者。湘潭大学的杨巨博士从剩余分配制度视角为“李约瑟之谜”提供了一个解答。15世纪之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中,宋朝经济加速增长;16世纪,中国和欧洲经济大体持平;17、18世纪以后,慢慢落后于欧洲。到底是什么力量左右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在地主和工商业主剩余再分配上,中国再投资于农业(士农工商,工业和金融资本家地位一直较低),而欧洲的土地被政府借用(战争支出,工业和金融资本家地位逐渐上升)。综合来看,中国领先到落后,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以农为本的剩余再分配制度。合适的剩余再分配制度,应鼓励发展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国家加强对工业、服务业和农业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全面扶持,并引导社会剩余资金流向这些项目和产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林盼在报告中谈到了工资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他认为工资制度具有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功能。结合马克思的工资理论,计件工资制度的工具取向表现在计件工资具有很大的物质激励作用,从而推动资本家多选择提高劳动强度以获得更高利润;其次,计件工资制度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对政权的维护,服务于上层建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计件工资制度经历了从大力推广到全面取消的过程,这背后不乏中央对实行工资制度的工具取向向价值取向的转变。急速推广计件工资制,既是全面学习苏联的组成部分,又是力图通过物质激励的方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尝试。但是,计件制的迅速铺开引发了工人内部矛盾和企业管理乱象。由于计件制蕴含的绩效主义和个体至上倾向与社会主义理念相悖,过于强调经济刺激作用,有可能产生激化社会矛盾、削弱执政基础的结果,因此,取消这一制度存在政治方面的考虑。计件制的推广和取消过程,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管理和社会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当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重,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分配制度就体现了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结合。

从经济学本身进行探讨的也有两位学者。中央财经大学张维闵教授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从一般性、特殊性和个别性的逻辑结构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确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要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方法论,它的客观研究对象的历史界限和空间界限是不同的,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政治经济学的客观研究对象有一段确立过程,在范畴批判与研究下,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对象的逻辑起点要遵循人民主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了“人民主体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云南大学王守义博士从工业文明和消费文明的角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看法,强调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论述文明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据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是2016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6ZDA002),项目首席专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教授,南京财经大学承担了该项目的子课题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文明基础”。本次研讨会气氛活跃,讨论充分,不仅推动了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展开对话,也有效促进了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南京财经大学周绍东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推荐阅读

【学术论坛】高培勇: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的辩证统一关系

【学术论坛】 智库名家论坛第三讲会议纪要

【学术论坛】 经济所举办"纪念习近平同志‘5·17'讲话暨构建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学术研讨会”

【学术论坛】 “‘十月革命’百年与社会主义重大问题哲学思考”理论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顺利召开

【学术论坛】 王立胜:从区域视角看特色小镇建设问题


  (编稿:郭冠清  林盼  审校:孙志超)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 长按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感觉不错,请点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