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走势】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二季度PMI反弹是否意味着下半年继续回升(一)

2017-07-05 王砚峰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点击「 蓝色微信名 」 可快速关注  

来源: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微信公众号

  智编导读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PMI为51.7%,为年内次高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9%,连续两个月上升。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提升,多数观点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向好态势进一步明朗。但是,会不会出现三季度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年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中长期走势是否已经企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前景,其中,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国内政策的驱动。在此,我们将陆续汇总整理相关观点供大家参考。


二季度PMI反弹是否意味着下半年继续回升(一)


6月份PMI双双回升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PMI 51.7,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总体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6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9%,高于上月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非制造业延续稳中有升的扩张态势。


制造业指数达年内次高点,连续11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

  6月份的制造业PIM达到了年内次高点,且连续11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小幅下降,其余10个指数均有所上升。在上升指数中,大多数指数升幅接近或在1个百分点以上。

 


  具体来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4和53.1,分别比上月上升1.0和0.8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2.0和51.2,分别高于上月1.3和1.2个百分点,均连续八个月位于临界点及以上,且为年内高点。

  价格指数也有所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回落后止跌回升,本月为49.1,比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在解读数据时表示,6月制造业PMI为年内次高点,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总体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6月份制造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供需增速加快,市场环境逐步改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4%和53.1%,分别比上月上升1.0和0.8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作用下,供需结构改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分别高于上月7.2和5.3个百分点。

  二是国内外需求回暖,进出口继续回稳向好。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2.0%和51.2%,分别高于上月1.3和1.2个百分点,均连续8个月位于临界点及以上,且为年内高点。

  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0%和53.6%,分别高于上月0.9和1.0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PMI均位于54.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行业发展动力较强。

  四是企业采购意愿增强,价格指数有所回升。本月采购量指数为52.5%,高于上月1.0个百分点,企业采购活动有所加快。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回落后止跌回升,本月为49.1%,比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

  赵庆河指出,尽管PMI整体回升,但一些传统行业生产经营还存在一定困难。调查显示,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PMI连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此外,反映资金紧张企业的比重连续4个月超过四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上升

  6月份官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自上月的54.5升至54.9,连续第二个月回升,亦为年内次高点,服务业和建筑业均表现强劲。

 

   赵庆河表示,服务业保持上升走势。商务活动指数为53.8,分别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0.3和1.6个百分点;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0.7和60.0,分别高于上月0.4和0.8个百分点,服务业市场需求预期积极,企业信心增强。

  从服务业细分看,受年中“6.18”等电商促销活动的影响,与网络消费相关的邮政快递和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的商务活动指数为72.2和61.8,分别高于上月7.5和3.0个百分点,业务总量快速增长。随着制造业增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物流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59.0以上,环比分别上升6.0和7.0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表现出较强扩张态势。

  另一方面,建筑业景气度升至年内高点。本月商务活动指数为61.4,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4和67.6,分别高于上月1.3和1.8个百分点,市场需求较强,企业对近期市场持续看好。


分析师:生产和需求均有明显回升


  天风研究固定收益分析师高志刚、孙彬彬点评6月PMI时称,生产和需求均有明显回升,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创5年来最高水平,发达经济体复苏对国内出口需求拉动明显,生产指数创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企业整体生产仍处于较高水平。制造业再度扩张,短期对经济仍有支撑,未来仍需关注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走向。

  凯投宏观认为,PMI数据显示,中国6月经济增长可能表现相当良好,该指标与其追踪的其他指标表现一致;同时较强劲的外需有助于提振制造业活动,新出口订单的涨幅远超新订单;而中国内需也有所改善,分项指标中,进口指数涨至四个月高位;6月官方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均好于前值,为去年12月来首次,暗示生产者物价指数面临的下行压力可能逐步放缓。

  国泰君安认为,PMI重拾升势,在经过4、5月份调整震荡后重新走高,表明当前经济正逐步走出“减弱变奏”,露“韧性真容”。因此维持二季度GDP增速6.8%判断,强调三季度国内经济“不悲观、有韧性”观点,预计6.6%以上。房地产投资三季度仍将平稳,下行压力在四季缓慢体现。受益全球朱格拉周期外溢效应和国内企业有设备更新需求,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大概率延续企稳、小幅回升的态势。经济回落底决定金融监管顶。经济所展现出的内在韧性决定政策短期难放松,维持“货币政策中性偏紧持续至明年二季度”的判断。

  兴业证券表示,6月份制造业PMI回升至51.7%,主要反映三方面的信息:一是,新出口订单大幅上升1.3个百分点,显示出口拉动总需求暂时性反弹;二是,原材料库存继续上升0.1个百分点,意味着库存周期难言真正见顶;三是,原材料购进价格反弹0.9个百分点,表明工业品价格同比涨幅可能出现短暂的反弹。


华尔街日报:中国传递全球增长乐观信号


  《华尔街日报》评论文章指出,中国6月份制造业数据意外上升,这显示出今春中国政府对金融市场去杠杆所采取的严厉措施到目前为止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有限,同时也传递出全球经济增长乐观信号。

  文章认为,更重要的是,6月份报告出口订单稳定或改善的公司所占比例创2012年初以来最高水平,这是在全球股市下跌之际全球经济增长方面的一个乐观信号。

  文章说,第二季度早些时候台湾和韩国贸易数据低迷,美国消费者信心疲软,预示全球需求前景谨慎。不过中国的最新PMI数据加上欧洲的乐观消息显示全球需求形势不错。油价下跌曾让一些人认为这是全球经济增长趋弱的信号,不过随着美国供应增速回落的初步迹象提振人气,油价跌势也暂时逆转。

  近期中国的数据还显示出口需求保持强劲:在3月份大幅下降之后,5月份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中国出口金额最大的行业之一)利润连续第二个月增长。该行业今年迄今为止的收入增长14%,略低于第一季度15%的增幅,但仍创出2013年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国内的情况也普遍令人鼓舞。在5月份下降之后,6月份的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现反弹。6月份的制造业出厂价格下降,但降幅为3月份以来最小。

  也有一些令人失望的表现:中国5月份的中小企业PMI出现下降,但仍处在扩张区域。与地位优越的大型国有企业相比,通常需要依赖影子银行贷款的小型企业可能会更快感受到信贷增长放缓之痛。制造业就业状况也再度变弱。就业市场趋于疲软和小公司处境更加艰难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下半年的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向世界传出的信号是:稳步前行。


二季度GDP增速有望达6.8%


  路透分析认为,中国6月官方制造业PMI超预期增长,主要分项大幅回升,显示供需两端均有改善,出口表现尤为强劲,而价格回落之势也有缓和;官方非制造业亦连续两个月加速扩张,受基建等投资活动拉动,建筑业景气指数升至年内高点。

  6月PMI的亮眼表现缓解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业内人士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料在6.8%左右。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中涛点评称,自2005年以来,制造业PMI同期只有两个年份上升,一个年份持平,其余均为下降,今年不降反升,升势明显,且达到今年来的第二个高点,主要分项指数也多见回升,升幅在1个百分点左右,显示经济稳定基础增强,下半年经济走势继续保持稳定向好。

  陈中涛表示,“结合前两月数据来看,二季度PMI指数走势基本平稳,平均值为51.4,较一季度略微回落0.2个百分点,显示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趋于巩固,二季度经济形势同一季度基本相当,预计增速6.8%左右。”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张一平表示,“6月PMI意外回升显示了中国经济在金融严监管背景下的强韧性,”这种韧性既源于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释放的积极效应,本月钢铁行业PMI指标大幅回升,小型企业PMI连续两个月处于临界值以上;也源于全球财政协同的大背景下,本月进出口分项指数继续强劲增长。

  张一平认为,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存在好于当前市场一致预期的可能性,达到6.8%。这主要由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对季度GDP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而PMI生产指标与工业增加值走势也较为一致。二季度生产指数均值为51.1,比一季度均值上涨0.4个百分点,生产形势更好。

  尽管PMI数据远超预期,分析人士仍指出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少企业仍反映资金紧张、传统行业下行压力仍大、产能过剩行业明显回升不利于去产能等。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一些传统行业生产经营还存在一定困难。调查显示,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PMI连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此外,反映资金紧张企业的比重连续四个月超过四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中涛则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企业效益改善,生产扩张意愿增强,生产增速回升明显加快,供需差距呈现扩大迹象。二季度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平均水平差距1.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扩大0.6个百分点。特别是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行业6月份明显回升,整体回升2个百分点,PMI指数又回升到50%以上。“这种态势不利于巩固去产能、去库存成果,不利于保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不利于经济运行稳定。”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达了对三季度经济担忧。他称,6月制造业PMI短期回升,其中出口改善贡献较大。但从中宏观行业看,下游地产、汽车需求好坏参半,中上游发电耗煤高开低走,缘于高基数效应渐显。而去年三季度发电量、主要工业品产销、铁路货运量等工业生产数据基数普遍上升,或令今年三季度工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武威认为,投资有望持续发力稳增长。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上升,且指数保持高位,表明投资相关建筑需求持续释放。从均值水平看,上半年上述指数均值较去年明显提升,表明今年基础建设投资需求得到了更为充分的释放。“特别是新订单指数在持续高位的基础上继续回升,预示着今年以基础建设为主的相关投资有望持续成为稳固经济增长基础的主要动力。”


外部环境将有哪些变数?


  进入下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将会产生哪些变数?


1.全球主要央行政策

  6月27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葡萄牙发言。在这篇题为“伴随着经济复苏”的演讲中,德拉吉指出,欧洲经济已经经历了连续16个季度的增长,再通胀已经悄然开启。

  路透分析指出,全球主要央行的官员最近发出了看似是一个共同的信号:量化宽松正在被收回到政策工具箱,利率将会上升。全球金融市场注意到了这个信号。在这之前,股票和债券市场还在经历又一波上扬,这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尽管美联储已经开始加息,但主要得益于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仍在进行的购债计划,全球流动性总体仍将充裕。

  这也解释了为何当德拉吉6月27日明显转换论调时,从华尔街到伦敦、再到东京的全球各类资产都受到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能替代核心欧洲国家借款成本的德国10年期公债收益率上升了一倍,美债与几乎所有其它公债之间的利差都缩窄,同时许多大型银行宣称美元涨势结束,因为欧元对它造成了致命一击。

  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资产配置主管Hans Peterson表示,各国央行及其超宽松货币政策“在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转向”。“长期内市场反映如何还需拭目以待,”他说,“问题是我们这代投资经理和市场参与者从没有经过缺乏央行支持的历练。”

  原本各有主张的央行在被国际清算银行(BIS)称为宽松货币政策大终结的问题上,口风突然一致起来。德拉吉讲话后数小时,美联储主席耶伦就发出资产价格估值偏高的警示,另一位美联储官员称缩表应作为例行操作,而以往声称现在不是考虑加息时机的英国央行总裁卡尼,也转变口风称得尽快讨论加息。

  尽管一开始出现了应激反应,但市场依然相对谨慎,担心全球通胀和薪资增长低迷会导致央行推迟行动。决策者公开承认对于通胀和薪资增长低迷他们难以理解。

  市场现预计英国央行到明年3月加息的可能性为80%,加拿大加息的可能性为70%;本周加拿大央行也传出加息风声。

  但交易员并不完全相信美联储会在未来12个月再度加息,而欧洲央行在这一时间段可能也不会加息,尽管私下里一些鹰派委员认为有这种可能性。

  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过去八年购买了近15万亿美元的债券,大致相当于美国经济规模的四分之三。当前的购买规模仍接近每月2000亿美元,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基本上各占一半。即便随着美联储缩表未来六个月左右砍掉500亿美元,这方面仍需要慎重。

  因此现在的假设是,至少一年内主要央行不会大规模缩减流动性。“资金池基本上还会像以前那样满,即便排水塞正逐渐被打开,”英国基金公司Hermes的首席分析师Neil Williams表示。

  各央行将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尽管它们已释出大量廉价资金,但在大规模信用危机爆发10年后,各个经济体依然债台高筑。

  国际金融协会(IIF)表示,全球债务规模仅在过去一年即增长5000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217万亿美元。这一规模相当于全球年经济产出的327%。IIF警告称,可能存在“债务延期”风险,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到2018年底,新兴市场将有1.9万亿债务到期。

  SEB的Peterson指出,央行结束大举印钞将是一个重大变化,但“只要他们是以透明的方式做这件事,而且很好地照顾到市场,那就是自然而然的。”


2.特朗普可能引燃贸易战

  《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指出,特朗普政府料将错过自设的最后期限,无法在6月30日完成针对钢铁进口展开的大型调查。美国官员称,造成延误的原因是,进行如此重大的贸易政策转变会面临预料之外的复杂问题。特朗普和商务部长罗斯此前表示,将发布一份钢铁进口如何影响国家安全的报告,并把6月底设为最后期限。预计政府可能会以这份报告为理由,对进口钢铁徵收关税或施加其它限制。

  不过,尽管报告可能推迟,但特朗普加大他所谓的“美国为先”(America First)政策的实施力度,以“国家安全”为由推进限制钢材进口的计划并未终止。特朗普的这种做法是重新动用了一种美国总统很少使用的权力,这种权力的依据是全球贸易中一个很少启用的主张,而这种主张可能会动摇二战后的全球贸易体系。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贸易专家Chad Bown近期表示,以国家安全作为实施进口限制措施的做法确实是动用了“终极手段”。他警告称,这可能会导致局面急剧恶化,因为贸易伙伴国会使用类似的借口来阻止完全不同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虽然特朗普不是首位帮助长期以来陷入困境的美国钢铁业避免受进口产品冲击的美国总统,但还没有哪位美国总统将钢铁业保护主义作为自己政治形象如此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这么做的理由是此前的进口限制措施不够充分。

  4月份,特朗普开始兑现他的竞选承诺,挖出了1962年贸易法的第232条法规(该法规允许总统对威胁国家安全的进口加以限制),并责令助手就如何实行该法规提供选项。官员们准备在6月底之前给出相关选项,料随后将很快展开行动。特朗普在6月7日于俄亥俄州讲话时称,大家很快就会看到结果,钢铁行业将会非常开心。

  布什政府曾在2011年讨论过这一问题,但否认了这一看法,这也是上一次根据第232条法规展开的调查。美国商务部当时的结论是,国内钢铁产出中仅有一小部分是用于安全相关用途,即便美国钢铁生产大幅度减少,这一需求也可以很容易满足。结论还指出,大部分钢铁进口都来自于美国的亲密盟友,时至今日仍然如此。去年美国所进口钢铁中约60%来自于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日本和韩国。

  但是,在确定何事威胁到国家安全方面,美国法律给予了美国总统广泛的行动自由。特朗普的助手也已明确表示,他们比前任政府采取了更广泛的视角。

  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最近在《华尔街日报》主办的一次大会上表示,该法对国家安全的定义比大家想象的要广泛得多,他指出了贸易对就业的影响等指标。罗斯称,美国官员考虑的范围并非严格地仅限于军事方面的担忧,他指出,美国只有一家制造商生产用于输电网络变压器的钢材,罗斯表示,对他而言,这就是一个正当的国家安全问题。

  根据国际相关规定,各国在因国家安全而控制进口的问题上拥有很大的裁量权。这也是特朗普的相关行动可能产生最严重影响的领域。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体系反映出很难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一致规则的需要与尊重成员国主权的需要之间取得平衡。世界贸易组织(WTO)监督下的二战后安排包含一项国家安全例外规定,这使得各国拥有很大自由,可以本国认为合理的方式使用该规定。

  贸易法学者将该例外规定称为WTO唯一的“自行裁量”条款,或者就像2011年有人在一篇论文中用暗含讽刺的口吻所说的,这是“一张不可复审的王牌”。官员们长期以来一直担心这条例外规定,如果该规定被随意使用,可能颠覆整个贸易体系,使WTO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境地。

  WTO可能会宣布该项政策违法,而这么做可能会在政治层面上引发美国国内对WTO的愤怒,因这家全球性机构挑战了美国自我保护的权利。WTO也可能会批准该计划,从而促使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触发针锋相对的保护主义,而这正是WTO试图避免的情况。

  1949年以来只有10桩国家安全相关的案件被提交给WTO,但相关各方均在WTO做出裁决前达成了和解。

  在55年的时间中,美国只有26桩案件引用了第232条进行调查,其中只有两桩被限制进口,且均出现在石油进口领域,即1979年禁止从伊朗和1982年禁止从利比亚进口石油。里根的确曾把第232条升级为议价筹码,利用该规定说服日本在1986年“自愿”下调机床出口。

  特朗普已经启动了两项此类调查,一项针对铝,另一项针对钢铁。罗斯称,也在考虑展开其他调查。特朗普的助手们仍难以确定限制钢铁进口的力度,特朗普政府连续两次取消了国会陈述,恰恰说明这一点。但特朗普的核心贸易承诺是在挑战历届美国总统在全球贸易系统中已经遵循了70年的精神,这是即将到来的钢铁进口调查案具有如此广泛影响的原因所在。

       (待续)

 (整理、编写、责任编辑:王砚峰)


推荐阅读

【经济走势】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数据资本时代来了

【经济走势】 美联储加息缩表将如何影响中国

【经济走势】 老龄化的代价与中国未来的人口红利

【经济走势】 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新周期?


  (编稿:郭冠清  林盼  审校:孙志超)  


  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 长按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感觉不错,请点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