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支撑吉祥寺的“与众不同”?
Editor's note:
如果说要评选东京人最想居住的街区,很多调查排名会把“吉祥寺”这个区域排在前面。它太“网红”啦!有高颜值小店,生活购物也足够方便,好吃的小餐馆也不少。我们这次推出特别报道,看看“好住的城市”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强制统一做点什么也许一时有效,但更多社区营造,不仅有国家规划的影子,也有居民与当地商户的力量。
点击“这里”或文末卡片,阅读我们特别报道的第一篇文章。
如果单看吉祥寺与东京中心城区的距离,它已经算得上“郊外”了,但是,与其他郊外街区常见的大型店铺排他式独大的状况不同,吉祥寺地区既有大型店铺,也有各种充满活力的街边小店,构筑出“大型店铺和商店街并存”的共生关系——这就值得聊聊吉祥寺特有的商业聚集样式与百货商场的建筑设计手法了。
从建筑师的视角看,吉祥寺街区是什么样子?
吉祥寺区域本身是一个小街道构成的方格状街区,它们和 JR(日本铁道)中央线的东西向运行方向形成了一个大约 30° 的夹角,从车站看出去,网格状的街道以放射状的方式向周边展开。
它们各有其好处。网格状路网易于定位、路径选择丰富。放射状路网规划会让你觉得中心感强、车站识别度高,东京东急铁路沿线的田园调布区域是其典型案例。吉祥寺站前街区的构造就兼备这两个特征。
△ 吉祥寺的路网结构。 图片来源 |《吉祥寺スタイル》
在 JR 中央线沿线,虽然很多车站前的商圈都有拱顶商店街,但大多都是单线延伸——对行人来说,就这么一条街可以逛。吉祥寺的站前拱顶商店街就发散多了,顺应其倾斜的路网,不仅三条拱顶商店街相互连接、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延伸,它们还同其他街道连接在一起,行人很容易就能到达各个商业街区。这种加盖拱廊,被德国哲学家本雅明称为“19 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它起源于 18 世纪末期的巴黎,在战后日本各地大量兴起,你可以在各地商业街看到似曾相识的景象。
△ 三条拱顶商店街连接着其他街道,可以方便地通往各大百货商场。 图片来源 | 《新建筑》
△ Sunroad 商店街是一条常见、却不失日本特色的商店街,那里汇聚了不少有趣的店铺、餐厅。 图片来源 | sun-road
百货店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箱体,在吉祥寺,它成为连接街道的空间。一个百货店可能就占据了“一块街区”,你可以从百货店内直接穿过,然后就到了另一个街区。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动作,它通过店铺划分形成了更细碎的路网,加上百货商店和街道直接模糊了百货大楼(建筑)和商店街(城市街道)之间的边界,你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正不断穿梭在不同的领域之间。
另一方面,商店街都覆盖有拱顶,就算在车站前那片著名的“口琴横丁”,狭窄小巷仅能容下两个人错身而过,也有连续的铁皮板和屋檐遮蔽,在雨天或者烈日下都可以悠闲穿行。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综合体中,酒馆缭绕的香味渗进昭和的小巷,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场域。
△ 拱顶、铁皮板与屋檐不仅给穿行在商店街的客人减少了被雨淋湿的麻烦,更让这一片区域有了一丝整体感。 图片来源 | 《新建筑》、Cowcamo Magazine
商场的底层通路、横丁里覆盖在头顶的屋檐和铁皮板,形成了一套“类拱顶”的连续遮蔽系统,它们与拱顶商店街、连同井之头公园为首的城市绿地,共同组成了吉祥寺高品质、免费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系列。无论什么人,无论是否消费,在这里花上一天的时间漫步可能都嫌不够。
从城市设计策略来看,吉祥寺并非完全精确计算和规划出来的街区,而是时间累积而成的混沌迷宫,它艰难地在寻找着规划性和生长性、统一感和多样化之间的微妙平衡。城市的混杂感、多样性、难以言喻感实际上是很难规划出来的。虽说资本是规划的推手,但大资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得不急功近利地为这些投资获取短期性的收益,从而用简单暴力的方式将城市空间格式化。
△ Ebenezer Howard 的田园城市构想。在《为什么吉祥寺会成为最受东京人欢迎的理想居住街区?》一文中,我们聊了它在规划时经历的问题与妥协。 图片来源 | wikipedia
与日本郊区化居住区建设教科书一般的代表作——东京多摩田园都市规划相比,吉祥寺的空间设计更像个侥幸成功的案例,它不时呈现出动线如迷宫般混乱、功能分区不清、商业空间暧昧等种种看似“未必正确”的空间状态。它虽然也不断灵活地吸收着规划的影响,可偏偏这些看似与环境格格不入的老旧街区,却自顾自地顽强生长着,放弃在理性主义高地上俯瞰芸芸众生的高姿态,游离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正确和错误之间,散漫而绵延地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流量地标。
△ 东京多摩田园调布的卫星影像。 图片来源 | 市政厅
谁在支撑着吉祥寺的“与众不同”?
吉祥寺“口琴横丁”的热点效应,让希望来这儿开店的商家不断增加,店铺租金自然也随之上扬。横丁店铺的单位面积租金单价在吉祥寺街区,甚至是站前最黄金的区位都是最高的。但好在横丁的店铺面积一般都没超过 10 平方米,整个店面算下来,投资风险也比较低,对于不需要大型设备的小商铺来说,是个创业的好起点。
但想在口琴横丁立足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有品质很高的店铺才能在这里存活下来。口琴横丁里面将近 100 家店铺,并不都是近年兴起的潮店,而是分布着各个时代筛选下来的人气店铺,它们支撑着现在横丁的活力。这些店铺大多坚持着差异化经营,对商品和服务都有近乎严苛的讲究。比如战后一直持续至今的干货店 Nagisa,一直以来在口味挑剔的名人圈中口碑极佳,也因此更广泛地被大众所认识。
△ 显然,在这个店铺林立的地方,开出一家成功的商店并不容易。 图片来源 | Go Tokyo
一方面,差异化的经营模式迎合了顾客多层次的消费,小型个性化的商店散布在街区各个角落。在东京,有几个跟口琴横丁有着相似身世背景的小巷子:涉谷的 Nonbei 横丁(涉谷 JR 山手线沿线的酒馆街,1950 年东急本店通的露天摊贩因为规定无法营业,转而在现在的地点开店,店铺规模按着当年露天摊的标准,密集开有 40 家左右的小店)、新宿的黄金街(新宿歌舞伎町一丁目的酒馆街。店铺数约 170 家,曾是新宿站东侧的黑市“新宿市场”,1949 年被驻日联军总司令部驱逐,转移到了现在的地点)和回忆横丁(位于新宿站西口,发祥于战后黑市“lucky street”的饮食店街,现在非饮食类店铺也不少,店铺总数约 80 家),他们都被清晰地标上“夜间昭和怀旧酒馆街”的标签。但口琴横丁的特点,我们常常无法一言蔽之。酒馆?不全是。杂货店?也不仅如此。
△ 新宿黄金街(上)和涩谷的 Nonbei 横丁(下)。图片来源 | icotto
另一方面,人们对小巷子里的小店总抱着特殊的期待,“它应该有大街上的店铺没有的个性和追求吧”。即使不是很显眼的店,在这种心理趋势下,也会让人忍不住朝里面窥探一眼。顾客的期待感和商家的坚持形成某种良性的互动,推动横丁消费体验的完善。
近年来,在口琴横丁取景的电视剧和电影越来越多,昭和风情的街巷无疑是人们关注吉祥寺的重要原因。但是口琴横丁并非历史建筑,无非就是商店街而已。虽然媒体对口琴横丁的报道时常会聚焦在其怀旧氛围的外表上,但既然是商店街,如果不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也很难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吉祥寺在支持着这些创业者的进驻,同时,有追求的创业者和他们的人气店铺,也是让保留昭和风情的复古商店街持续引人瞩目的前提。
△ 每到夜晚,口琴横丁的箱子里总是人头攒动。这些店铺造就了口琴横丁,口琴横丁也成就了店铺们。 图片来源 | Cowcamo Magazine
黑色街道里的白色小店
“口琴厨房”和综合品牌“VIC”的经营者手塚一郎,仅仅在口琴横丁就拥有 13 家杂货店和餐饮店,他开创了这个时代的口琴横丁模式。
他曾在各种采访中不断被问到“为什么吉祥寺会成为人们最想住的街区”,手塚一郎的回答是:“想住的街区中的‘住’是什么?如果只是晚上睡觉的话,哪儿不是一样。要让人产生想住,关键是有一种乡土情结的东西。”
△ VIC 的代表,手塚一郎。 图片来源 | Cowcamo Magazine
正如其名,VIC 全称 Video Information Center,最早做的是音像器材生意。1998 年,手塚一郎将音像店搬到了口琴横丁现在口琴厨房的位置。那时候的口琴横丁,小酒馆也为数不多,到了晚上就变成无人问津的死寂小巷。而手塚一郎却看到了商机:“如果能在这种黑黢黢的地方孤零零地放一个白白的东西,应该挺有意思。”
以白色为基调的第一家店“口琴厨房”成功吸引了女性客人。横丁厨房的出现给口琴横丁带来了全新的气象,直至今日仍是口琴横丁的招牌。隔壁生鱼铺关门后,手塚一郎又接手了这个铺位,开了一家既经营餐饮也卖物产的综合食品店“Food Lab”。他曾公开表示,“我的店尽量追求差异化,我从来都不喜欢因为成功就在另一个地方复制同一种模式。所以每次都是以一种业余的姿态来面对全新的挑战。”这次他参考了电影《银翼杀手》的逆光和烟的空间氛围,经营起烤鸡串的生意。
△ 口琴厨房(ハモニカ キッチン)的 logo 在口琴横丁格外醒目,到现在为止,它依旧是这里最人气的店铺之一。 图片来源 | ルトロン
口琴横丁虽然消费的是昭和风情,但手塚一郎经营的店铺完全没有怀旧的样子,反倒是一副先锋模样。借昭和小巷作为时空背景,错置入穿越时空的现代设计,非新非旧、若即若离的暧昧气质,充分关照了当代都会青年复杂的情感层次和对多样性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受邀参与到“吉祥寺 style”的创作中。
2001 年,吉祥寺 Sunroad 商店街振兴委员会主办了日本商店街公开规划设计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竞赛,在传统建筑设计的空间、安全、维护成本等考虑之外,“话题性”这一关键词也出现在对建筑师的任务要求中。
△ Sunroad 商店街是人们来到吉祥寺的必去之处。 图片来源 | 《新建筑》
因为不满足日本建筑基准法的接道条件(重建建筑物必须和道路有 2 米以上的接触面),所以口琴横丁里的木造老房子都无法重建,只能修补。
犬吠工作室(Atelier Bow-Wow)恐怕是在吉祥寺最早登场的建筑事务所了。犬吠工作室的合伙人、建筑师塚本由晴带着哈佛大学的学生,以“market place”为题在东京展开调查。在口琴横丁穿梭之时正好被手塚一郎撞见,手塚不仅推荐他们上自家餐厅 3 楼眺望整个横丁,还和塚本交换了名片。之后,他给塚本打了电话,希望塚本帮他设计新筹划的一家关东煮酒馆。
与横丁昏暗基调形成鲜明对比的现代感,这依然是改造的核心概念。手塚一郎给这家店起了一个充满亲密感的名字:围裙(エプロン),希望新店既能融入横丁的开放氛围,又能像家庭厨房一般无拘无束。
△ 东京台的《旅グルメ》栏目也曾经报道过这家“关西风”的关东煮店铺。 图片来源 | tv-tokyo
改造在 2012 年 12 月左右完成。开间 2.6 米,进深 5.2 米的店铺总共有两层,沿街界面被完全打开。一层除了玻璃门,就是一个巨大的上提拉玻璃窗,到了夏天,整个窗可以全开,让室内外连成一体。人们围绕在 L 形吧台周围与店员谈笑风生,玻璃窗内的熟客和小巷里的漫步者彼此眺望。对餐厅里生活氛围的展示成为餐厅的招牌,吸引步行者进来。
△ Apron 的剖面详图。L 型吧台的设计拉近了店员与顾客的距离,玻璃门窗让店内的场景成了活招牌。 图片来源 | 《新建筑》
等到 2014 年,手塚一郎找到建筑师隈研吾改造烤鸡串店 Tetchan(てっちゃん)的室内设计。建筑师使用了与烤鸡串店形象完全无法匹配、带有时尚气息甚至有点情色的壁画,同时用丙烯酸涂绘桌椅。二层用各种颜色的网线覆盖在墙壁上。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异的新世界。
△ 和大多数烤串店相比,隈研吾改造后的 Tetchan 的确与众不同。 图片来源 | hamoyoko
“不管是哪家店铺,都不希望被人简单定义成某种特定印象。” 手塚一郎说,“一直有人让我描述吉祥寺是什么样的。虽说这是一种品牌化的方式,但如果吉祥寺变得简单易懂,那就不是吉祥寺了。”
文:朱一君 | 视觉设计:王方宏又出现了 | 编辑:赵慧
更多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查阅并遵守转载规范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