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岐黄薪火 第5期 | 张嗣兰:聚诸家疮医妙 解黎众脉病苦

张嗣兰

出生医学世家,重庆市级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国家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指导老师,重庆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指导老师,重庆市首届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成都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兼职教授,心内科硕士生导师。全国首届中医内病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栓病分会委员。先后主研究卫生部、重庆市医药科研项目6项,获四川省、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卫生局科研成果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名医医术精辟》编写。

承严父之衣钵 续慈母之心血

岐黄薪火

(张嗣兰:一排右一)

张嗣兰的父亲是享誉巴蜀的一代名医张乐天,张老幼承家学,颇有心得,见西医治疗骨伤,多截肢和石膏包扎,好则愈,不好则致残,误人不浅,深有感触。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治病贵在养阳”“精易理、应天时而治法有异”的学术观点,发挥中医炼丹特技,总结出独特的马钱子霜烧灼法,自配自制了骨科要药“金刚十二秘方”。行医几十年,解救众多病家,求诊者锺至,曾驰誉巴蜀。1954年5月的最后一天,张乐天最小的女儿呱呱坠地,谁也没想到,张老先生五个子女中只有这个最小的女儿继承了他的衣钵,在五十年后成了重庆市名中医,有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张乐天毕生精力创立的“乐天骨科体系”中医药精粹得以继承发扬。 

(张嗣兰:一排右一)

张嗣兰的母亲杨郁华与彭厚荣名中医一起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为重庆市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室的创建、成长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张嗣兰主任中医师随母亲一起,在这个病区长大,见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脉管炎”病人,也耳濡目染了诊疗周围血管病的艰辛和他们的不易。曾经,学医不是张嗣兰的愿望,经历上山下乡四年、泸医求学五年、自贡工作四年,冥冥之中自有中医之缘。1986年回到母亲的心血之地,翻开了她钻研周围血管病的崭新一页。这就是缘分,一份和父母相关、悬壶济世的缘分,一份与周围血管病的缘分,更是一份传承父母中医药精髓解救更多疑难病患痛苦的缘分。

聚诸家疮医妙 解黎众脉病苦

岐黄薪火

坐诊

周围血管病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病变范围宽,肢端缺血性坏死病残率高,仍然属于国内外专家深感棘手的疾病,治疗上还有很多空缺需要深入探讨,尤其是周围血管病导致的慢性难愈合性溃疡,病程常常长达数月、数年、数十年的经久不愈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护理及经济负担。张嗣兰主任中医师经过30多年的临床经验, 以传统中医外科学“消、托、补”三大疗法为基础,结合周围血管病的病机多与“毒、瘀、虚”有关的特点,提出了“解毒破瘀并重,调理气血”为主的治疗原则,强调保存人体自然机能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通畅,阴阳得以平衡的中医诊疗思想,贯穿诊疗始终,取得良好效果。

查房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致力外治运用研究

岐黄薪火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效、廉的优势。张嗣兰主任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注重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致力外治运用研究,形成了以黄马酊、白油膏、红油膏、银粉丹等传统外用制剂为基础的一系列特色外治法,如黄马酊干燥法、黄马酊超声清创术、黄马酊透入疗法、黄马酊封包法、白油膏煨脓祛腐法、红油膏生肌收口法等。

其中,特色外用制剂黄马酊是周围血管科彭厚荣名中医在继承重庆市骨科大医张乐天传统马钱子炮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研制出以开通经络,活血镇痛为治则,以马钱子、黄连等药物组成的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特效外用药。张嗣兰主任中医师多年来对黄马酊药理机制、作用机制及临床做了大量的研究,1995年黄马酒治疗脱疽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得到了四川省组织的专家组专家的肯定,为临床广泛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黄马酊广泛应用于治疗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坏疽、糖尿病坏疽等)及中医外科疮、疔、痈、丹毒、水火烫伤烧伤、毒虫叮咬、扭挫伤、褥疮等疾病。

医德之中 以仁为先

岐黄薪火

医德是医家的命根子,未学行医先做人。张嗣兰从医严遵古训,诊疗中一言一行,一药一方,都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规范自己,认认真真行医,正正派派做人,兢兢业业工作,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40余年的行医生涯,诊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不计其数,均以仁爱之心、仁医之术救人病痛。

中医诊病,舌脉是疾病的重要症候,是处方的重要依据。面对不同的病人,张嗣兰主任中医师都是全面详细地收集望闻问切四诊资料,认真书写分析,然后才能安心开处方,拟定医疗方案,并耐心交待患者接受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她常常教导学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下,病人的心理更需要医者的关注,绝不能因疏忽而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也绝不能以冷漠的态度,给患者带来新的伤害和压力,针对性地开导患者及其家属,疏导心理压力,获得病人的信任和依从后,疗效会有明显的提高。张嗣兰主任中医师以医者仁心感动患者,吸引不少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她坚持自己的诊疗风格,不急不躁、治病救人是她永恒笃定的信念。

薪火相传

岐黄薪火

重庆市中医院周围血管(创面修复)科,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由重庆市名老中医彭厚荣名老中医创办,是重庆市成立最早、最具中医特色的周围血管病(创面)治疗专科。2011年被批准为重庆市中医重点特色专科。科室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张嗣兰工作室负责人周小莉主任医师的带领下,传承张嗣兰老师的学术思想精粹,形成了全国闻名的以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多途径治疗为特色诊疗周围血管(创面)的专科。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2人,医生13人,护士17人,中医技师2人。重庆市名老中医1人,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人,重庆市第二批中医高级人才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1人,硕士5人。主任中医师2人,副主任(中)医师2人,主治中医师4人,住院中医师5人。

周围血管(创面修复)科中医药特色鲜明,以中医中药为主、局部外治为特色,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外治与内治相结合。科室保留了较多古方、验方及传统中医外治技术。运用黄马酊、白油膏、红油膏、九华膏、银粉丹、紫草油、铁箍散等为代表的系列中药外用制剂,开展中医药特色突出的专科技术有黄马酊超声清创术、黄马酊干燥法、白油膏化腐生肌术、箍围蚕食术、中药化腐清创术、黄马酊透入疗法、中药熏洗法、中药溻渍疗法、中药贴敷疗法、中药箍围疗法、中药涂擦疗法等,配合针灸、艾灸、隔物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刺络放血、拔罐放血、皮内针等中医综合治疗技术,在治疗周围血管病及慢性创面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显著降低肢体的伤残率和截肢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维护了病人的身心健康。

常见治疗病种 


  • 各种慢性难治性创面:糖尿病足、慢性伤口、褥疮、下肢慢性溃疡、坏疽等。

  • 外周动脉系统疾病: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发性大动脉炎、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等。

  • 外周静脉系统疾病: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 淋巴系统疾病:淋巴水肿、丹毒、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等。

  • 免疫性血管炎: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血管炎、白塞氏病、类风湿性血管炎、狼疮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等。

  • 其他:痛风性关节炎、蜂窝组织炎、湿疹样皮炎、手足紫绀症、雷诺氏病、网状青斑等。

文稿:周小莉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史文俊 庄文革


往期精彩回顾

岐黄薪火 第4期 | 王毅刚:术炼至巧、神机开工

岐黄薪火 第3期 | 张西俭:学思践悟习岐黄 植根临床重脉诊

岐黄薪火 第2期 | 段亚亭:我的一生,对中医情有独钟

岐黄薪火 | 郑新:一代名医


了解更多精彩科普知识

请关注重庆市中医院订阅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预约挂号、交费

请关注重庆市中医院服务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医院动态

请关注重庆市中医院抖音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