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岐黄薪火 第23期 | 卢卫忠:中西融合 强筋健骨

卢卫忠

骨科主任,主任医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和贵州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骨伤科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运动损伤修复与重建研究创新团队”协作专家。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肩肘外科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肩肘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骨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委会足踝外科学组副组长;重庆市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会长;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骨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脊柱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外科学组委员;重庆市预防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委员;2020年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风湿病与关节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杂志编委,《中国中医急症杂志》常年审稿专家。主持重庆市科技局科研课题4项,重庆市卫健委科研课题2项,完成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厅局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分别为1、1、2、1项。发表SCI论文7篇,CSCD等核心期刊论文71篇,被引用458次,参加专著编写和编译4部,实用专利技术1项。所指导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6篇。所负责的学科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疾患,疗效确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配合中医中药调理,让其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形成了重庆市中医院骨伤科最大的特色治疗手段,技术实力处于重庆市内领先水平。

学术渊源

岐黄薪火

卢卫忠主任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科研31年。34岁时被遴选为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39岁时晋升为骨科主任医师。擅长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和创伤骨科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尤其擅长脊柱手术、关节置换术、复杂创伤修复重建术。长期从事骨科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研究,经过多年的临床沉淀,遵循“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中国接骨学原则,秉持“筋骨同治”理念,对颈腰椎退变形疾病、膝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等骨科常见多发及疑难病的预防与序贯式阶梯治疗,运用中医整体思维观念,对疾病分型、分期加以中医辨证论治,采用远端偱经的治疗手段,将中医与西医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西医融合治疗方法。

学术传承

岐黄薪火

从穿上白大褂、戴上听诊器的第一天起,卢卫忠主任就为自己的行医生涯立下了“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的誓言。凭着踏实上进的作风、肯钻肯学的劲头,很快从骨科脱颖而出,在临床工作中赢得了患者和医院同事、领导的信任。2003年1月被重庆市人事局选拔为《2002年度重庆市优秀中青年人才国内培训项目》的国内培训人才,受其基金资助,于2003年2月至12月参加由卫生部委托天津医院举办的第44届全国高级骨科医师进修班学习,任学习委员。天津医院是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的发源地,首创在传统医学中医正骨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结合,创立了中西医结合正骨八法,至今仍成为国家统编教材外科学骨折手法复位方法的经典已有40年。全国高级骨科医师进修班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自1953年由中国骨科先驱方先之教授创办以来,至今已有62届,被荣誉为骨科届的“黄埔军校。

在这里,深受中国现代骨科鼻祖方先之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鼻祖尚天裕教授学术思想的熏陶,卢卫忠主任系统学习了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手周围神经显微外科和小儿骨科等骨科亚专业,期间还先后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骨科交流学习,为从事纷繁复杂的骨科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16年以来,又先后接受了重庆市中医院“西学中”初级班、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学中”提高班、重庆市卫健委“国家项目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培训班”中医药知识的系统学习,并获相关结业证书。系统的中医药知识提升,如虎添翼,为开创骨科中西医融合的临床与科研工作铺垫了扎实的基础。

重视科室团队打造

卢卫忠主任于2007年12月以人才引进方式调入重庆市中医院。受命于危难之时,将一个在医院、在业内几乎没有影响力的落后科室,打造成为一个团队凝聚力增强、和谐进取、人才梯队合理、学科建设强劲、技术特色突出、患者及社会口碑良好、技术水平和服务艺术影响力增强、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

刚接手管理时的医生护士队伍非常薄弱,年龄和技术梯队非常不合理,两头大,中间小,且业务发展范围窄,主要是保守治疗,手术开展非常少,技术力量薄弱。面对现状,卢卫忠主任沉着应对。首先是对科室人员思想动态进行摸底,做好沟通工作,增强信心,统一思想,积极面对现实和困境。对科室进行全方位宣传,使广大患者和医院员工对骨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科室的精神面貌、综合素质、影响力等有了较大改善。在医院大力支持下,合理安排各级医护人员工作岗位,将医生分为若干个医疗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住院病人的临床诊疗工作,组长对科主任负责,每个医疗组由高、中、初三级医生组成,选择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任组长,有利于病人选医生,同时有利于人才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对刚参加工作的医生护士进行传、帮、带,手把手地教,从技术、临床经验、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为人处事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培训教育,使他(她)们很快适应临床工作。对老同志,充分发挥他(她)们的特长和优势,让他(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水平发挥到极致。拓展科室医疗业务范围,发挥特长,中西医优势互补,形成合理人才梯队,着力于人才培养,打造一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技术队伍,与教学医院和其他市级三甲医院骨科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注重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科室业务全面发展、不断扩大临床医疗业务量。

针对国家对中医药发展大力扶植政策,国内、市内中医院、综合性医院骨科发展状况,特别是主城区各大小医院骨科的发展状况及医疗市场,对骨科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调整,将骨科的发展方向定位在具有中医特色的市级三甲综合性现代化中医院骨科,在中医保守治疗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手术治疗方面开创出自己的领域,走在市级医院的前列,逐渐缩小与教学医院的差距。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疾患,疗效确切,将传统的中医筋伤推拿专业做大做强,骨外专业常规开展三甲医院骨科各种手术,以创伤骨科为基础,重点发展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配合中医中药手段调理及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总费用,形成了重庆市中医院骨伤科最大的特色治疗手段,其技术实力处于重庆市内领先水平。

通过卓越有效的综合措施,科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团队凝聚力增强,在患者及家属中的口碑良好,技术水平和服务技术在“三北”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2011年底,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为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2017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中医管理局委托重庆市卫健委组织的重点专科建设考评,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监测指标在所有重庆市的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包括重医附一、附二院共二十五个)中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均为第一,入选第三方发布的“2018年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榜单”,2019年再次入选“2019年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榜单”。经过近10年打造,科室团队人才辈出,目前有三级主任医师2名,四级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护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市级名中医1名,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1名,江北英才1名;硕士17名,其中护理硕士2名,博士9名(其中在读2名),博士后2名。

注重学科发展内涵提升

根据科室原有基础和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医院西医骨科与中医骨科发展模式,卢卫忠主任凝练出“传统手法、现代技术、中西融合、强筋健骨”的发展理念,拟定出“中医特色吸引病人、中西结合留住病人、与教学医院差异化发展”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中医正骨技术、理筋手法技术、中药外治疗法”中医骨伤三大特色技术,采用“亚专业团队式发展”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学科发展内涵。

人才培养与科研相得益彰

2002年6月,不满35岁的卢卫忠主任凭借在科研、学术和临床工作中的杰出表现,被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此,除了积极开展科研外,开始承担起带教硕士研究生的使命。为了完成好教学工作,详细制定教学计划,拟定教学大纲,规范骨科基本技术,使在骨科学习的各级各类人员学有目标,行有标准,医有规范,既能培养扎实基础理论,又掌握过硬的基本技能。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做到“放手不放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手术示范与观摩等手段,指导学生及年轻医师吸取知识,不断成长。

多年来,所带教的各级医生成为科室主任的有5人,副主任的有6人,晋升副高的有15人,正高的有8人。在完成繁重的临床及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初期以引进、开发、推广新技术、新项目为主的科研,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逐渐发展到进行基础研究。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主要开展了生长因子与骨愈合的基础研究、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防与保护的基础和临床相关研究、中药外敷在膝骨关节炎早中期保膝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医理筋手法联合练功防治中老年患者慢性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研究、针刺对骨折术后患者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先后获得了重庆市科技局和卫健委立项资助课题10项、省部级和厅局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SCI论文7篇,CSCD等核心期刊论文71篇。其成果得到一定范围推广与应用;论文发表后,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重要观点,被他人作参考文献引用458次,在CSCD等核心期刊上发表。

以患者为中心,施医者仁心之术

卢卫忠主任常年坚持在医教研工作第一线,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模范的行为带动科室工作全面推进。作为科室主任,为了搞好科室工作,可以说是早出晚归、起早贪黑,经常加班加点,每天至少提前半小时到科室,下班通常是在下午7:30以后,连续10年从未休一个公休假。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临床医疗工作上,急诊加班手术随叫随到,高质量地完成各种任务。在患者及员工口中,他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一丝不苟、医德高尚的典型。关心、体贴、爱护病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无论有多晚还是有多累,只要是患者有需求,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困难。门诊再忙,只要患者到了诊室,随时加号,从不限号,对患者的疑惑,耐心解释与沟通。

临床工作中,他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促进了患者身心全面康复。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刻苦钻研、虚心求教,埋头于临床工作和新技术研究,将系统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学习的知识转化为新技术。近年来,带领下级医生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6项,包括颈椎前后路手术、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胸腰椎前路手术、胸腰椎骨折经后路侧前方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等骨科高难度高风险手术,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发生了质的改变,所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获得了医院历次颁发的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奖。以身作则,科室全体职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带动科室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使科室各方面工作得以全面推进。与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合作,作为基层医生规范化诊疗培训的骨科主讲人,足迹遍布了主城九区、渝西片区、渝东南及渝东北片区,历时11年,40个区县,186场,13705人次,使基层医生受益匪浅,提高了基层医生对骨伤科常见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水平。

 学术思想

岐黄薪火

1.基于中医筋骨平衡与气血理论防治颈椎病:基于中医筋骨平衡理论,病因病机上提出颈项肌群及颈椎在生物力学上不平衡是造成颈椎病的主要病因。诊断上强调影像学表现必须与临床表现相符合,常规拍颈椎张口正位、左右斜位及过伸过屈位片,了解寰枢关节有无不稳、小关节增生及错缝情况、颈椎有无不稳等,伴有上肢和(或)下肢神经症状者,常规行颈椎MRI检查,怀疑有后纵韧带和黄韧带钙化者,常规行CT检查及冠矢状面重建,头昏、眩晕明显者,行MRA或CTA检查,对椎动脉成像,了解椎动脉有无狭窄、扭曲、受压等。治疗上采取中医理筋手法、中医练功、正骨手法、配合中医辨证施护等综合中医药技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基于中医气血理论,探索了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研究成果已用于每年颈椎病治疗的优化方案中,广泛用于临床工作,明显提高疗效。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职业特点与需求,个性化采用脊柱内镜下微创、前路或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及后期功能康复配合中医中药调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总费用。

2.基于中医痰瘀与肾主骨理论防治膝骨关节炎:基于中医痰瘀与肾主骨理论,重点围绕膝骨关节炎的致病因素、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早中期保膝治疗方面开展研究。在致病因素上,研究了气象因素与不同中医证型骨性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诊断上强调影像学检查除常规X平片外,还应行膝关节MRI检查,以判断关节积液情况、关节软骨有无损害及程度,软骨下骨局灶性坏死情况,有无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害及程度等,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在治疗方法上,研究了医院特色制剂肿意膏封包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滑膜炎发作期,其镇痛消炎作用效果明显,相关研究成果已用于每年膝痹的优化方案中,减缓了膝骨关节炎向晚期发展的进程,提高了膝骨关节炎早中期保膝治疗效果。晚期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结合现代医学的关节镜技术和关节置换术,完整解决了患者的序贯式阶梯治疗。基于中医痰瘀与肾主骨基础,为进一步提高中药内服和外用在膝骨关节炎早中期保膝治疗效果,探索膝骨关节炎晚期在实施关节镜技术和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中医中药调理和康复方法,加速患者快速康复,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

3.基于中医脏腑辨证与气血理论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基于中医脏腑辨证与气血理论,重点围绕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和中医中药参与的手术治疗开展临床研究,探索了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小关节错缝、合并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需要手术时结合中医中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用于每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化方案中。在病因病机上,提出中老年人主要是因虚致痹,主要特点是“久病及虚”,“久病及肾”,治则时重视补虚、强肾壮筋骨,应用补血益肾方药。青壮年主要是因损致痹,慢性积累性劳损而发病,多因劳神过度而耗伤心血,损及脾气,脾乃为气血生化之源,血运不畅,不荣而痛,以血虚为主,治则时应用补气养血和补益肝肾药物。诊断上强调影像学表现必须与临床表现相符合,必须有神经根性表现,单纯腰痛而无相应神经根的症状与体征,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表现强调X平片、CT、MRI三者相结合,综合判断。治疗上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进展过程及病情轻重分急性期、缓解期及恢复期进行分期治疗,每期侧重点不一样。急性期强调重在绝对卧床休息、中西药脱水与改善循环、点穴止痛、针灸与电针结合。缓解期治疗以推拿手法为主,辅以中药内服外用,部分结合牵引治疗。恢复期重在中医中药调理,巩固疗效,主动功能训练为主,辅以部分被动性治疗。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和现代微创脊柱内镜技术,围手术期配合中医中药调理和康复,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研究发现采取中医理筋手法、中医练功、正骨手法、特色的卧位摇腰法、口服院内制剂腰痹通胶囊、配合中医辨证施护等综合中医药技术,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均有效。

行业引领

岐黄薪火


作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骨伤科负责人,卢卫忠主任带领骨科团队,定期对区县中医院骨伤科进行技术培训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充分发挥个人和学科辐射带动作用。根据专科在慢性颈肩腰腿痛中医非手术疗法的特色优势以及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和后期康复配合中医中药调理、患者康复快、医疗费用低的优点,与国外和区县中医院合作,有针对性进行帮扶,成效明显,范围大,方式多样。专科承担了国家卫健委援外项目,连续3期6年3批次对口支援巴布亚新内几亚,获得受援国政府、人民及我国驻外使馆的广泛好评。长期支援15家区县中医院骨伤科的发展和建设;支援方式既有驻点支援,又有接收支援单位的技术骨干、科室主任护士长来院培训;支援内容既有专科业务发展,又有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所对口支援的一家医院骨伤科作为重点专科“三甲”评审科室顺利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另外两家医院骨伤科通过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验收。对基层医生中医规范诊疗培训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带领专科发挥优势病种,分别与中国农村基层卫生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合作,开展“腰腿痛中医规范化诊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诊疗”、“风湿骨病中医规范化诊疗”和“现代中医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目培训,历时11年,40个区县,186场,13705人次,提高了基层医生对骨伤科常见多发病的中医诊疗水平。主办与本专科优势病种相关的3项国家级、7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主持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西部八省市学术会议3次、省级学术会议36次,大会专题讲座38次。专科现形成了以重庆地区为中心、向西南地区辐射、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的大型中医骨伤诊疗中心,承担重庆、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区院校本科、硕士研究生带教工作及重庆各地区医疗骨干的进修培训工作,招收培养区县中医院进修医生55名、县级中医骨干培训人才6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68名、本专科实习医师870名。专科近5年发表论文共114篇,其中SCI18篇;专著7部, 科研课题28项:国家级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项;省部级12项;厅局级13项,科研成果4项:省部级1项,项目《中医药特色技术防治痹病的集成示范研究》获2018年度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厅局级3项,获新型实用专利13项。

薪火相传

重庆市中医院骨伤科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骨伤科是重庆直辖市内唯一国家公立三级甲等省级综合性现代化中医院骨科,汇集了重庆市内一流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骨科三支技术人才,综合实力强大,以中医骨科为特色,以西医骨科为支撑,中西合璧的临床骨科。2011年底,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为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2017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中医管理局委托重庆市卫计委组织的重点专科建设考评,其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监测指标在所有重庆市的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包括重医附一、附二院共二十五个)中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均为第一,入选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榜单”,2019年再次入选“2019年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榜单”。门诊设5间诊疗室,位于门诊部二楼,现病房开放床位158张,位于住院部B幢第16楼、17楼,二个病区。有医生护士共75人,其中三级主任医师2名,四级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护师2名,推拿师6名;硕士生导师1名,市级名中医1名,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1名,江北英才1名;硕士17名,其中护理硕士2名,博士9名(其中在读2名),博士后2名。手术关节镜系统2套、C型和G型臂手术X光机各1台、椎间盘镜系统(MED)1套、椎间孔镜(侧路镜)系统1套、骨科专用手术床2张、床旁移动DR1台、各种中药治疗仪、康复理疗仪、疼痛治疗仪等价值1500万元的大型专科设备。设中医筋伤、中医创伤骨科、中医脊柱外科、中医关节外科、中医疼痛微创和中医功能康复6个亚专科。中医筋伤为特色专业,围绕颈椎病、膝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三个优势病种进行业务布局,疗效显著,其技术实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承担了重庆市干部保健任务和国家卫健委援外任务,其业务骨干作为第4期、第5期和第6期中国支援巴布亚新几内亚医疗队队员,圆满完成了6年的援外医疗任务,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服务理念受到当地政府、人民及我国大使馆的广泛好评。中医创伤骨科专业在传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中药外敷预防和减轻创伤早期肢体肿胀、促进淤血吸收方面疗效显著,对早期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有明显优势。中医脊柱外科和中医关节外科为重点发展方向,围手术期和后期康复配合中医中药调理,患者康复快,费用低,其技术实力处于国内先进重庆市内领先水平。中医功能康复专业采用传统中医配合现代康复手段及中医疼痛专业的小针刀技术非常有特色,成为吸引患者的亮点。常规开展颈椎、胸椎、腰椎前后路手术、髋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术、复杂创伤修复重建术及截骨矫形术等。年门诊680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500人次,手术1800台次,发表论文10-15篇,其中SCI论文5-8篇,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1-2名,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厅局级科研课题16项,获重庆市政府科技成果进步二奖1项、重庆市卫健委科技成果奖3项,是重庆市中医骨科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中心,同时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和国家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往期精彩推荐

岐黄薪火 第22期 | 何德英:研悉经典 深耕临床


岐黄薪火 第21期 | 张桢:内外相兼解痔瘘,巴渝传承治肛肠


岐黄薪火 第20期 | 任毅:传承岐黄之术,弘扬经典中医


文稿:邹   瑜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徐衍笛 史文俊 庄文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