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岐黄薪火 第25期 | 杨小军:中西融通,引领创新

顾超兰 重庆市中医院服务号 2023-01-06

杨小军

重庆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重庆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大渝网第七届医者仁心“重庆名医风范奖”。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消化心身联盟重庆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外科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学会消化专委会委员。承担各国家级及省部级课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科技成果奖3项。此外,还担任《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和《中华肝脏病学》杂志审稿人。

学术渊源

岐黄薪火

中西融通三十载 初心未改在脾胃

30年前,在湖北的一个偏僻的农村,一个酷爱理工的高考生阴差阳错进入了医学院校,并选读了当时甚为冷僻的中医学专业,这位高考生就是杨小军主任医师。进入大学,大家一如高中一般研习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各种经典医籍和临床医学课程。得益于武陵山的壮美,大家或赏高山美泉,或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和品尝生药,加深了书本上学来的中药知识。以至于杨小军主任医师落下了一个“毛病”:喜欢看地上的植物是不是中药,常常拍照请同事辨认,一起讨论。毕业后,杨小军回到了家乡的县人民医院工作,后考取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师从魏睦新教授学习中西医结合脾胃病学,后又顺利地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消化病学专家侯晓华教授,研究功能性胃肠病的基础与临床。如果说硕士阶段还只是研究一个面的问题,博士阶段就是研究一个立体的问题,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年,杨小军就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了第一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获得资助。毕业时,他带着优秀博士毕业生的光环开始了新一轮的临床工作,执业资格也由中医变成了中医和西医双证。

杨小军主任医师系统学习了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还包括消化科医生必备的内镜学,也没有忘记将中医药知识融合到临床。每每遇到患者,尽管他主要开具西药和中成药,但是还是会不自觉地默念着具体病例的理法方药,想到这个患者可以用参苓白术散、那个患者可以用柴胡疏肝散等等。随着西医临床实践的不断丰富,杨小军开始隐隐地为不能广泛运用中医药感到惋惜,为患者不能使用适应症更好的中药感到遗憾,为西药不能兼顾一切感到迷茫。2013年,杨小军主任医师进入重庆市中医院,此后,他的中医、西医、内镜、科研都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学术思想

岐黄薪火

中西并重护脾胃 扬长避短择良策

在重庆市中医院,杨小军主任医师倡导中西并重、中西医结合,不断扩展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内科治疗与内镜治疗之中游刃有余。他认为,中医是基础、西医是支撑、内镜是方向;在治疗上,能中医则不西医、先中医后西医、规范使用西医、积极发展内镜。充分认识中医和西医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以最好的治疗效果、最短的康复时间、最少的花费为衡量标准。

脾胃科门诊患者中见到更多的是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医药常常因治疗靶点多,兼顾全面,疗效确切而受到患者青睐;对于门诊器质性疾病患者,除必须西药外,中药对改善临床症状和维护器官功能上也有重要帮助。科室的住院患者中,无须手术的患者常是中药西药同时使用,尽快促进症状改善和身体恢复;对于手术患者,如消化道早癌、急诊止血、消化道息肉患者,则在手术后恢复的初期使用西药,然后转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巩固疗效防治复发。今年,科室分别在门诊和病房都进行了一些临床疗效观察,比如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益胃消淤颗粒和针对息肉复发的济生乌梅片等的疗效观察都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学术创新

岐黄薪火

脾胃久病必肝郁 疏肝健脾治顽疾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脾胃病科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其中以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等为代表的功能性胃肠病占据了约50%的门诊量。而功能性胃肠病尽管没有器质性器官的损伤,但是有统计学结果显示功能性胃肠病消耗的医疗资源与高血压和哮喘等医疗资源相当。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顽固并容易复发,长期持续的症状对患者的心身容易造成影响,并且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相互影响并长期存在,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功能性胃肠病可导致肝郁的形成,而肝郁和影响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生理功能。因此,对于久病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需注意“肝郁”在其中的作用,两者相互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杨小军主任医师团队经常用疏肝降逆、疏肝和胃、疏肝健脾、疏肝解郁、疏肝导滞等方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常常可获得显著效果。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过程中,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重要方面。目前,西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案为包括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两种抗生素,治疗14天的四联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常有口苦、腹部不适等等不良反应而难以检查,且因为选择的抗生素有限,抗生素耐药率不断增高而面临困境。团队在临床中创造性的以质子泵抑制剂加上一联抗生素,另用中药汤剂治疗,不仅根除率没有明显减低而且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

学术传承

岐黄薪火

牵引带动靠头雁 永续发展在人才

2013年,科室建设刚刚起步。初来时,科室的内镜诊疗技术仅仅限于胃镜的检查。杨小军主任医师利用自己掌握的内镜技术,在前两年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5项,科室的经济效益显著改善。不仅自己带头开展各项新技术新业务,还积极带教各级同事,做到共同进步。内镜业务的发展的同时,适时增添各种内镜诊疗设备,做到内镜设备和业务总量相匹配。经过几轮的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科室的内镜设备做到了完整全面,几乎能开展目前所有的内镜诊疗技术。

除内镜设备和技术的完备之外,杨小军主任医师还积极培养内镜诊疗人才。在医院的支持下,他开始引进研究生并以每年2人次的速度送到国内著名医院进修培训。目前,科室已经培养7位内镜诊疗人才,均可顺利开展早癌的诊断治疗,ERCP、粘膜剥离、支架置入、异物取出、急诊止血等各项诊疗技术。在每年的内镜早癌诊疗病例的比赛中,科室经常榜上有名,并多次获得全国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多次举办诊断早癌的培训班,获得良好影响。

名中医是一个科室中医技术厚度与实力的体现。杨小军主任医师来到科室之初,恰逢重庆市名中医王仁强组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杨小军作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负责人,承担了统筹安排的工作,督促弟子们写跟师笔记,整理老专家的学术思想,撰写课题和论文,积极组织弟子们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仁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为科室培养了大批中医骨干人才,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评审。

行业引领

岐黄薪火

抓铁有痕开新局 踏石留印谱新篇

杨小军主任医师刚到重庆市中医院工作之初,发现内镜室的工作条件亟待提高,人才急需引进和培养。一方面,他带领科室狠抓临床,积极组织业务学习,培养科室年轻医生的内镜诊疗技术和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随着内镜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主动学习内镜技术,并主动要求进修学习。目前,科室已经形成了一支人员较为完整,技术较为先进,在川渝黔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内镜诊疗队伍。得益于科室周学的日积月累,年轻医生们也逐渐掌握了脾胃科相关疾病的治疗技术。

另一方面,科室积极引进人才,他带领年轻人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目前,科室已经拥有中西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2名,科室的人才队伍结构显著改善。在科室老专家的带动下,团队积极努力,申请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每年有大量论文产出。2014年,科室顺利通过重庆市重点专科申报,2016年顺利通过验收。同年,科室又被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随着科室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博士研究生参与到科室建设发展中。

教学工作,未来可期。经过数年的发展,科室师资力量显著增强,不仅具有规培生、进修生、实习生的带教资格,王仁强名中医带教的多名弟子已经成为科室骨干,多人具备了硕士研究生的带教资格,田锋亮主任中医师、陈万群副主任中医师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小军主任医师被聘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科室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不仅掌握了脾胃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而且掌握了内镜检查及基本的内镜治疗术,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医者仁心

岐黄薪火

仁心不改践行初心 求真务实续行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一个党员的基本责任和担当。杨小军主任医师的初心就是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带好科室技术队伍,以更好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服务。在门诊里、在病房里、在内镜室中,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总是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下班,以最亲切的态度为患者服务,多次获得患者的锦旗和表扬信。在内镜室里,杨小军主任更是保持着细心、爱心和耐心;对于情绪紧张焦虑的患者,杨小军主任总是细心解释,让患者放松心情,配合检查和治疗;在内镜手术中,杨小军主任更是专业的技术和专心的态度为每一位患者做手术。

多年来,科室积极开展了急诊止血、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和组织胶注射、粘膜剥离术和ERCP等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团队成员没有出过一次差错。在病房里,脾胃病科手术患者多、危重病人多,杨小军主任总是认真查看每一位患者,从无遗漏。尽管查房时间长,精力消耗大,杨小军主任仍然认真询问病史、查体、分析、诊断和指导治疗,这种专业的态度不仅让一线医生受益良多,也让患者增加康复的信心。受杨小军主任的影响,脾胃病科的各级医生都形成了这样的查房习惯,病房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仅2021年,科室获得患者表扬信和锦旗20余份。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脾胃科(消化内科)成立至今约50余年,是重庆市重点专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基地。科室以中医脾胃病学为基础、以临床消化病学、内镜诊疗技术为支撑,走中西结合的发展道路。科室设有门诊、病房、消化内镜中心等。目前开放开放床位61张,主要收治各种脾胃系统急危重症和各种需内镜下治疗的脾胃系统疾病。内镜室装备精良,配置全面,常规内开展各种内镜下检查和微创手术。广泛开展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等各种内镜下微创治疗。近年来,科室内镜诊疗技术迅速发展,年内镜诊疗量约2.5万人次,其中早癌诊断率达4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科室现有医生23人。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1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医学博士8人。有护理人员3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6名,护师14人。他们中有国内知名中医师,国家级师带徒专家王仁强主任,有国内消化界知名中青年专家左国庆教授;也有一批退休返聘的知名专家黄德芬主任中医师、李文生主任中医师和胡晓梅主任中医师;还有一批年富力强,诊疗技术精湛,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中、青年专家。

科室强调医、教、研并重。目前已获得国家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奖励5项目、成果鉴定4项。已经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6名。科室作为国家级中医师带徒基地,目前已经出师2名,在带4名。

门诊地址: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部(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A栋2楼2086、2087、2095诊室;A栋3楼3028、3001诊室。

住院地址:南桥寺院部A栋2楼脾胃病科(消化内科)病区

联系电话:023-67063975(护士站)

联系电话   023-67063916(医生办)

消化内镜中心:023-67063969


往期精彩推荐

岐黄薪火 第24期 | 邬海桥:中西合璧,自由呼吸


岐黄薪火 第23期 | 卢卫忠:中西融合 强筋健骨


岐黄薪火 第22期 | 何德英:研悉经典 深耕临床


文稿:顾超兰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徐衍笛 史文俊 庄文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