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知 |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可以这样居家康复!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如何进一步康复,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的胸闷、活动后气促或心悸不适,这里参照《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综合康复技术推荐方案(轻型/普通型部分) 》,重庆市中医院康复科专家来跟大家说说肺的居家康复锻炼。
专家共识和指导建议
康复的目标——改善肺功能为主、循序渐进提高体能、重建健康心理及生活方式。钟南山院士团队提出了家中运动的4S原则——
Simple(简单的):康复方法简单,在家中不需要康复人员协助;
Safe(安全的):方法安全,不需要监测和协助;
Satisfy(满意的):康复效果让患者、医务人员满意;
Save(节省):康复方法能节省费用。
良好生活方式
大家需保证做到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均衡膳食及戒烟,要重视培养长期健康的生活方式。
(1)倡导吸烟患者戒烟。戒烟可以改善肺功能,减少咳嗽,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肺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2)居家需要保持室内的通风。
(3)重视睡眠的重要性。充分的睡眠对免疫功能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该保持每日至少8小时的睡眠。建议最好在晚上10点前入睡,因为这期间是帮助免疫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慢波睡眠期间)。
呼吸训练运动
呼吸训练前准备
保持房间通风良好, 温度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针对性的呼吸训练运动
一、改善气促——减少呼吸做功的训练
1.缩唇呼吸:
可在站立位、坐位,半坐卧位下完成。嘱患者放松肩颈部,用鼻子缓慢吸气,然后微微撅起嘴巴,缓慢呼气。5~10次/分钟,3~5分钟为一组,3个组/天。
2.改善呼吸困难的姿势:
当出现气促时,站立位下,先找到一个支撑,然后身体半前倾并配合缩唇呼吸调整呼吸频率,坐位时直接身体半前倾即可。
二、改善肺容量
1.胸廓扩张技术:
患者取坐位、半坐卧位或站立位,嘱患者将双手置于需扩张的肺段,吸气时用胸廓将双手推开,可给予相应区域轻微的阻力以增强抗阻意识。感受气体到达相应肺段后,憋气0~3秒(视自身情况而定),再将气体缓慢呼出。5~10次/分钟,3~5分钟为一组,3组/天。
2.呼吸操:
以下训练可在坐位或站立位下完成。训练时,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10次/组,2组/天。
a.肩外展训练:吸气时掌心向内,并将双肩外展到最大,呼气时掌心向外,双手缓慢放下。
b.肩前屈训练:掌心向下,吸气时双肩前屈到最大范围,感受胸廓的拉伸,呼气时将双手缓慢收回。
c.肩环绕训练:双手摸肩,分别进行缓慢的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肩环绕训练。
d.耸肩训练:吸气时耸肩,呼气时放松双肩。
e.画圈训练:双手交叉于正前方,配合呼吸,从左边画圈到右边,再从右到左。
三、腹式呼吸训练
所谓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
做腹式呼吸时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呼吸要深长而缓慢。
2.用鼻呼吸而不用口。
3.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种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
4.每次5—15分钟,做30分钟最好。
5.身体好的人,屏息时间可延长,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身体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气要吸足。每天练习1—2次,坐式、卧式、走式、跑式皆可,练到微热微汗即可。腹部尽量做到鼓起缩回50—100次。
呼吸运动注意事项
若患者感到明显乏力,建议强度调整的周期应延长,并适当降低训练强度。当患者存在肌肉骨骼系统的疼痛症状时,应酌情调整运动处方。运动过程中出现气短、喘憋、胸闷等症状时应终止活动。
呼吸训练之中国传统功法
其一: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法。其中,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是通过上肢的运动可以带动肋骨上提,胸廓扩张,脊柱伸展,腹部肌肉牵拉,配合呼吸,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和消化功能。习练八段锦还可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八段锦每日可做3~5次。
其二:太极拳
其动作缓慢、平稳,讲究呼吸与动作配合,动作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蓄劲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劲时,采用呼气配合,简言之,动作外展为呼内收为吸;动作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发劲时为呼,蓄劲时为吸。不管哪种呼吸基本要领均为细、匀、深、长。太极拳锻炼中的节律性呼吸不仅增强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提高机体摄氧能力,同时肢体运动改善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等。24式太极拳可早晚各练习1次。
其三:呼吸六字诀
包括“嘘(xū)、呵(hē)、呼(hū)、呬(xì)、吹(chuī)、嘻(xī)”,依次每个字6秒,反复6遍,腹式呼吸方式,吐故纳新,调整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及全身的气机,锻炼呼吸肌,改善呼吸功能、和缓情绪,配合肢体动作还可以改善运动功能。建议每天1~2组,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调整运动方式及总量。
传统中医功法可以参照上述有氧运动的处方进行,切不可过劳。热身和整理运动可以采用静养、站桩或上下肢轻缓活动。
中药及食疗康复
一、合理膳食
1.适当限制食量、控制肉类摄取,每天宜摄入优质蛋白质150~200克(约3~4两)。
2.饮食宜温、宜软、宜少食多餐,宜食富营养而易消化的食物,烹调方法以蒸煮为佳。每天宜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新鲜蔬果新鲜蔬果500~700克。
3.补充足量水分,1500~2000毫升/日,宜多次少量饮用,以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好。
4.适当食用具有补气养阴、清肺化痰功效的食物,如山药、百合、莲子、红枣、银耳、梨、藕、荸荠、鸭肉、萝卜、陈皮、芦笋、蒲公英、鱼腥草、薏苡仁等。
二、中药
(一)脾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化湿,和胃益气。
推荐处方:黄芪六君子汤化裁。
法半夏9g 藿香10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陈皮10g 炙黄芪30g 砂仁6g 后下 党参15g | 处方 |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临床随证加减。如咳嗽者加杏仁、桔梗。
药膳推荐:黄芪炖瘦肉、黄芪炖母鸡(乌骨鸡)、排骨山药汤、山药炒木耳、茯苓白术炖羊肚、陈皮白术猪肚汤等。
(二)气津两伤证
临床表现:口干咽燥,喜饮,心胸烦热,气短神疲,或干咳,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法: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推荐处方:沙参麦冬汤化裁。
天花粉10g 淡竹叶15g 桑叶10g 麦冬15g 生扁豆10g 沙参15g 玉竹10g 生甘草6g | 处方 |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临床随证加减。如咳嗽者加杏仁,浙贝。
药膳推荐:玄参萝卜清咽汤、杏仁炖雪梨、川贝枇杷茶、百合荸荠雪梨羹、玉竹沙参老鸭汤、麦冬烧豆腐、白芍石斛瘦肉汤、杏仁化橘红猪肺汤等。
三、艾灸、穴位贴敷康复
针对老年及脾胃功能差不适合于服用汤药等患者,可选择艾灸(悬灸)疗法,穴位贴敷治疗。
悬灸推荐选穴:气海、关元、双侧足三里、双侧鱼际;穴位贴敷推荐选穴:双侧定喘、双侧肾腧、神阙、膻中。
温馨提示:如在康复期间出现临床症状加重,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重庆市中医院康复科
重庆市中医院康复科是以中医传统特色康复与现代康复结合为诊疗特色,集康复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室。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先进。开设有病房(C幢3楼)及康复治疗平台(C幢2楼)、门诊(A幢2楼)。病房床位97张,目前科室有医生、治疗师、护士共68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硕博士研究生10余名,重庆市中医院名中医1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建设基地、省级中医康复示范中心,重庆市中医康复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高级卒中中心”。获评第三方2020、2021届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技术实力处于市内领先水平。科室有面向全院开放的2300余平方的康复治疗平台,分为传统康复治疗区、现代康复治疗区、疼痛管理中心三大部分。1、传统康复治疗区是具有中医传统治疗特色的康复区,设有针灸治疗室、推拿治疗室、灸疗室、产后康复治疗室、中药熏蒸室、牵引室、微创治疗室、蜡疗中药腌包熨烫准备室等;2、现代康复治疗区主要进行各种康复功能训练,包括PT训练综合大厅、运动功能评测与训练单元、神经康复物理因子治疗室、OT训练室、情景模拟训练室、言语认知吞咽评定治疗室、心理治疗室等;3、疼痛管理中心作为与疼痛相关的物理因子治疗区域,设冲击波治疗室、光疗室、骨质疏松治疗室、超声波治疗室、磁疗室、高频治疗室、微创介入治疗室等。主要康复理疗设备有悬吊减重支持训练系统、天轨系统、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训练系统、动态平衡测试训练系统、步态训练和评估系统(机器人)、智能上下肢康复训练系统、虚拟康复训练及评估系统、生物刺激反馈训练系统、床旁型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与治疗系统、线性四肢联动训练器、全自动智能蜡疗仪、智能熏蒸仪、温针电针综合治疗仪、子午流注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红外热成像仪、温热低周波治疗仪、干涉波治疗仪、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生物电反馈治疗仪、重复经颅磁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热振磁疗仪、超声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超激光治疗仪、紫外线治疗仪、电脑骨创伤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等,具备良好的临床诊疗及科研能力。
主要诊疗范围及技术特色
科室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同时,引进新的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形成了传统康复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常规开展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有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特色灸法、小针刀、关节松解术、中医产后康复、中医整脊、肌肉骨骼拉伸治疗、穴位注射、火罐、中药外敷、刺血疗法、穴位贴敷、导引、传统拳操(太极拳等)等。现代康复技术有PNF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关节松动技术、康复机器人技术、步态分析技术、等速肌力评定与训练技术、有氧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步行训练、牵张训练、手指精细活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蜡疗、光疗、磁疗、电疗、声疗、臭氧、射频消融、银质针导热松解术、神经阻滞术、超声引导定位技术等。治疗种类丰富、康复手段齐全,临床疗效显著。中西医的相互融合是科室的一大特色。
门诊地址:南桥寺院部门诊2楼
住院地址:南桥寺院部C幢3楼
康复治疗平台:南桥寺院部C幢2楼
联系电话:023-67505380、67733596
往期精选
文稿:康复科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周 杰 林贤梅 庄文革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部分稿件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