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薪火 第28期 | 罗真春:中西并重筑堡垒,守好疫情防控&急危救治两道防线
罗真春
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南桥寺院部急诊ICU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院前急救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中医急症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西医结合急救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急救学组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急诊分会副会长、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生理科学会危重病专委会常委。带领科室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及院(校)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SCI、CSCD、核心期刊30余篇。深耕急诊-重症医学科临床、科研、教学20余年,专业主攻急危重症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方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秉持“中西并重”的发展思路,形成完整的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体系。擅长各类急、危、险、重疑难重症患者的诊疗救治,带领科室全方位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力学监测及机械通气治疗、杂合血液净化、重症超声、ECMO等急危重症救治技术。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抗疫的多条战线上承担了市级专家组成员、科室主任、临床医生多个身份的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患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2021年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评为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擅长领域
岐黄薪火
重庆市中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及环节的大科室,目前承担院前120、急诊科、综合ICU、发热门诊、医院核酸集中采集点五大板块。按照急诊急救的四分维度(速度、广度、深度、温度)的要求,建立并畅通了急性胸痛、急性卒中、急性中毒、严重创伤4条绿色通道,对急诊抢救实行全流程时间管理,保证急诊抢救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在危重症救治领域,罗真春主任对各种类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全面掌握包括有创、微创到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对于重症超声的科研及临床应用有丰富的经验,带领科室在重症超声领域走在全市前列。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完善了临床行之有效的厥脱证、喘证、脾心痛的诊疗规范、疗效评价体系。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医院按照新的规范,高标准建设了新的发热门诊。目前我院发热门诊作为全市硬件条件最好的全闭环发热门诊之一,设有抢救室、层流病房、独立放射及核酸检测。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罗真春主任带领科室医护团队紧守阵地,为发热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的医疗服务,绝不因疫情防控延误每一个患者,尤其是发热危重患者的救治,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学术思想
岐黄薪火
1.中西结合治疗脓毒性休克
(厥脱证)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的危重状态,是指给予脓毒症患者足够的液体复苏后,仍以持续性低血压及高血乳酸水平为主要表现的休克状态,具有严重循环障碍及细胞代谢紊乱,中医考虑主因感受邪毒,或内伤脏气失血亡津,创伤剧痛,导致气血逆乱,阴阳耗脱。此类病人死亡率高,花费巨大。罗真春主任作为中西医结合专家不光熟练运用自己扎实的西医理论知识进行患者救治,给予CRRT、呼吸机、人工肝等器官功能支持,同时也积极推动中医药在该类病人的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以补气救阴、回阳固脱、扶正固本为治法,运用血府逐瘀汤、独参汤、真武汤等方剂,降低了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缩短了患者的ICU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
2.中西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喘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高病死率而倍受关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繁多,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也各有不同。临床表现多呈急性起病、呼吸窘迫以及难以用常规氧疗纠正的低氧血症等。对于此类患者,给予有效的呼吸支持为病人治疗原发疾病获得时间能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罗真春主任所带领团队,不光在呼吸力学监测、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及检查、EIT运用、俯卧位通气等西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积极运用中医手段,分虚实,辨邪正。实喘祛邪利气,虚则培补摄纳,运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二陈汤等中医经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缩短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3.中西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脾心痛)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伴有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总体死亡率高达17%左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中,中医药更是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罗真春主任领导下的中心ICU团队不光善于早期利用血液净化技术进行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进行抢救性治疗,防范胰腺炎重症化进程,中期善于使用呼吸治疗、血液净化、营养支持等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后期结合康复、理疗等手段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同时强调在重症胰腺炎的整个疾病进程中,都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疗,使用大承气汤、小柴胡汤、少腹逐瘀汤结合吴茱萸、小茴香、芒硝等热奄包治疗,配合针刺、理疗极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与同级医疗机构相比,缩短了患者ICU住院时间,造福了一大批患者。
薪火传承
重庆市中医院急诊ICU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急诊ICU科(南)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和丰厚文化底蕴的科室,拥有重庆市工人先锋号、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市三八红旗集体、重庆市巾帼文明岗、中国医师协会全国人文爱心科室等荣誉称号。
人才梯队:目前学科具有重症监护床位16张;急诊抢救床位6张;发热抢救室床位2张,负压病房6间。现已形成完整的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体系。科室拥有ECMO1台、电阻抗成像(EIT)1台、迈瑞M9便携式超声系统1套;费森尤斯血液净化系统2套、呼吸机20台;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套件2套;纤维支气管镜3套及纤维支气管镜清洗消毒系统1套;多通道重症监护仪25台。全科医护人员共计109人,其中医师 22 人,护士87人。医生中:博士4人,硕士8人,本科1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4人。护士中:硕士3人,本科8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 66人。
诊治能力:急诊科分设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2个常驻科室,其3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均可配合急诊提供24小时急诊医疗服务。在全院相关科室的配合下,目前已建立急性胸痛、急性脑卒中、急性中毒、严重创伤四条绿色通道。急诊依托“120”院前急救指挥信息系统,极大提高了各类型院前急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我院ICU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综合救治能力得到了稳步提高。科室努力将中西医结合的思想理念和技术特色充分融合进重症医学实践当中,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能常规开展各种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ECMO、纤支镜检查及治疗、器官功能支持、CRRT、床旁重症超声、重症营养支持等技术,为构建优质的重症患者及围术期患者综合救治平台提供了更大动力。科室连续三年获得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先进集体。
中医传承:科室传承我院黄星垣老专家的中医急诊学术思想,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急危重症患者综合救治中的作用。现有中医急诊优势病种 “厥脱证、喘证、脾心痛”等,开展中医非药物治疗20余项。科室目前为重庆市中医急诊质控中心挂靠单位。以中医急诊质控中心为平台大力推进全市的中医急诊发展,培训各级医护人员达1800余人。通过专科联盟有效实施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学术交流、对口帮扶等措施,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医。同时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除罗真春主任医师承担市级专家组工作,科室共派出7名医护人员作为重庆市援鄂医疗队成员,分别随重庆市第一批、第三批援鄂医疗队赴湖北进行抗疫工作。累计参与治疗确诊病例321人,参与治疗危重症病例40人,中医参与治疗确诊病例145人。
学科发展:科室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多渠道方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强化急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现科室拥有取得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资质26人;重症、急诊、血液净化、伤口造口、中医护理专科护士37人。科室承担科室承担科研课题32项,实现了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及院(校)级课题的全覆盖,发表论文50余篇。为了加快人才的培养及提高,科室强化专业学习交流,每年派出医护人员进行进修、学习60余人次。科室医护人员曾获得全国中医医院院感质量持续改进竞赛一等奖、全国医德标兵、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突出表现个人、重庆市优质护理服务之星、重庆市医者仁心重庆名医及最美护士、重庆好医生好护士、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急诊地址:南桥寺院部门诊A幢1楼
急诊电话:023-67063984
发热门诊地址:南桥寺院部门诊A幢1楼急诊对面
发热门诊电话:023-67016379
核酸采集点地址:南桥寺院部门诊A幢1楼急诊对面2号门入口
核酸采集点电话:17783593607
ICU地址:南桥寺院部B幢2楼
ICU电话:023-67983702
往期精选
文稿:邓乾素 周玉玲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徐衍笛 史文俊 庄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