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说阿弥陀经】26."法华三昧、楞严大定"是"一切禅定之王",是性定,自性本定!

2017-12-14 觉悟当下
↑↑↑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我们 

燃灯寺义工招募启事(长期有效)

斋堂服务 园林绿化 车辆驾驶 水电维修 寺院修缮 环境维护 缝纫操作 库房管理 衣物清洗 医疗护理 法律援助 助老扶弱 法宝流通

(以上义工请联系客堂0377-67076977)

文化宣传类:摄影摄像 平面设计 图片处理 视频剪切 网页设计 网站维护 公众号运营  网络推广 图文编辑 群管理员

以上义工请联系   微信号dcj371168添加好友,备注义工)

↓↓↓点击下面查看《法华经》《楞严经》全集↓↓↓


印广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四版)

【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七菩提分」,又叫七觉分或者七觉支。

所谓「七菩提分」,是以七种法能助菩提智慧开展。

 

第一个法是「择法觉支(支就是分)」,也叫「择法眼」,没有智慧你不会选择。我们不是要证菩提果吗?第一就要会选择。许多人不会选择,先入为主,这是没有智慧的。修行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否定、不断提升的过程。

 

佛打了一个比方,两个人出门取宝,碰到一堆麻,每人挑了一担;再往前走碰到一堆绳,张三放下麻挑起绳走,李四嫌麻烦,我就是这个麻好;又往前走,碰到一堆布,张三又放下一担绳,挑起一捆布,李四还是一捆麻;再往前走碰到一堆金子,张三放下担上的布,挑走一担金,李四呢,到家还是一捆麻。

这第一菩提分就是要我们破除邪见。有些人用自己知道的一点点可怜巴巴的东西把自己束缚起来,不肯越雷池半步,固步自封。因为涉及到择,不得不讲这个法啊!之前有无量的法门,到了《妙法莲华经》,佛讲「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只有《法华经》是真理,其它都是不了义的。《法华经》是王,《楞严经》是王,要懂得选择。不要先入为主,自以为是。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你所有的经都不懂,你不知道它在讲什么78。所以「七菩提分」,第一法便是教你选择。

 

我经常跟一些修行人讲:你认可圆教法门也好,不认可也好,这都不重要,关键你要把它看懂,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你不看懂,你讲是对,你讲认可,这是迷信,没有用;你没有看懂,你不认可,讲不对,这也是迷信。依人不依法,这是佛法的悲哀。老佛爷临终之前教诲得清楚明白,就是没有人听!不惜千里迢迢,买飞机票,花时间到处去跑,而不肯把心定下来学习《楞严经》79。

 

第二个法是「进觉支」。勇猛精进,是从数量上而言,与「五根五力」的进不一样。前者是作为一种副词,表示修行人的一种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那种进。

 

第三个法叫「喜觉支」。它不是情执,是一种法喜,也可以说是一种解脱知见。比如有些人跟师父讲,「我现在想恨一个人怎么样都恨不起来。过去不想恨,不准自己恨,却怎么样也要恨,熬不住要恨」。当你对一个怨亲债主恨不起来,对他人的伤害可以如如不动,你应该法喜。庆幸自己终于解脱。

 

第四个法叫「除觉支」。这个好解释,除去我们的烦恼习气,除去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

 

第五个法叫「舍觉支」。舍跟除相似,但是意义各有所重。这个舍是舍去我们修行中的境界,不要执着,防止走火入魔80。不管是禅宗还是净土,修到一定时候会出现异常现象:闻到一股异香;看到各种各样的彩色光环;或者在梦中在定中或者大白天看到地下冒出一尊佛;天花板掉下来一尊菩萨;墙壁里挤出一名仙人;或者看到经书每一个字都在闪闪发光;或者头脑里看不到人却听见有声音在跟自己对话等等这种种的境界。我们既不要去追求和攀缘,也不要恐惧,你只要任其自然,无动于衷。你要用心也可以,劝境界中的人听我讲经说法,跟我一起读诵,把他当成一个正常人一样问他,这都叫「舍」。往往出现这些境界,有些人忘乎所以,要么认为自己已经成佛、成圣、成仙,要么惶惶不可终日,认为遇到恶魔、恶鬼、恶神。



那么这些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呢?《楞严经》讲得比较详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可能是佛菩萨来加持你;有些可能是过去世中的亲朋好友来鼓励你;有些也可能是冤亲债主变化成佛圣仙人的形象来戏弄你;有些呢,是自己的幻想成真,你脑子里对那些殊胜庄严的境界想得太多了,想象成真;有些呢,是自己过去世中的情况在这个时空点来重新出现;有些是你未来世中,未来几天、几个月、几年可能要发生的事情,提前让你知道。这些情况很复杂,不可一概而论。你如果再执着,必走火入魔。今天看到经书每个字闪闪发光,大喜过望,这下「成佛」了。第二天再读经的时候怎么还没有现光呢?嗳,一动念,马上又现光了,从此你一发不可收拾,各种各样的境界来戏弄你。你看到的都是花花世界,最后你神魂颠倒,这就是冤家债主捉弄你。这样的事情可多了!

 

对这种情况「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那是禅宗的办法,对境界一概不理;圆顿大教则不是。对于一个明心见性的菩萨,是「佛来佛度,魔来魔度」,来了统统跟在老师后面好好修行,是不是?他带你到哪里,你只管去,不要怕,到哪里「如来藏」传达到哪里。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在十法界战无不胜。你要我的命,给你;这条命一丢,马上又一个更殊胜的命过来,这叫「舍」。

 

现在有些人修的什么什么宗,开了一个天眼,开了一个天耳,有了一个他心通,知道你前世,就尾巴翘到天上去了——讲你是走火入魔都还是抬举你,你还够不上走火入魔的资格,你是个小魔小鬼而已81。鬼都有五种神通,你算老几啊?你就是能飞到天上去腾云驾雾都是外道!二十八层天的天人谁不会腾云驾雾、排山倒海?鬼都能拳打须弥山,打得粉碎。而智慧功德在于我们心性的提高,这就是妙法。

 

所以「舍」是不是前面的「择」啊?用智慧来选择。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法门的第一关就是「舍」,把所有的动相舍掉,然后进入静相。静相里什么也没有,胆小的人吓得要自杀。许多人在动相里就开始执着,才到了第一关就不想走了,何况要过六关呐! 



第六个法叫「定觉支」。跟五根五力的定区别在于:前者是讲质量,讲定力,讲道行,这里的「定」是作为一种心态的调节,可以用静止来解释,静下来什么也不想,保持一种心态。六个菩提分的前三与后三各有相似之处,前面的择也好,进也好,喜也好,它都带有动、观之意;后三个菩提分呢,除也好,舍也好,定也好,都带有静、止、不动之意,是不是啊?因为前三与后三有这么两个特点,所以出现了第七个菩提分,叫作「念觉支」。

这里的「念」跟五根五力的念不一样,前者是表行持,修行不能只讲不干,只悟不行。这里的「念」是作为一种开关调节,特别是修禅定的同修,要好好把持。

当妄念乱动的时候,选择「除、舍、定」中的一法,或者二法并用,或者三法俱用,把心静止下来,趋向于动静平衡;当我们比较懈怠、困倦、昏沉的时候,在「择、进、喜」三分里选择一分,或者二分并用,或者三分俱用,把昏沉的心提一提,趋向于动静平衡。这是修禅宗静功那种特有的心态用功,保持一种平衡,否则容易走火入魔。动得太多容易着喜魔、狂魔、快乐魔,心态太沉容易产生悲魔、死魔、病魔。佛在《楞严经》讲了修行中五十种阴魔境界,而古今中外能够把《楞严经》读懂听懂的人没有几个。那么从现在起,各位自己酝酿酝酿,你有没有愿望想把这部经读懂,这将解决你生生世世以来的大成就。无量百千万亿生生世世的大福报由今生把定。在《法华经》叫「以道受乐」,你生生世世都是大富大贵大智之人。

 


「八圣道分」,也叫八正道分。这是证得小乘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是四圣谛中道谛的最重要修行方法。我们讲解「八圣道分」,是把大乘和小乘圆融起来理解。具体说来:

一者,正见。正见就是佛知佛见(小乘法指三法印,大乘法指一实相印),与世间法相对照,属于世界观问题。所谓世界观,就是我们怎样从全局上、根本上、战略上来把握对世间万事万法的认知。世界观的改变是一个根本的改变,也就是讲心法啊!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身为心役,一切都是受世界观的支配,叫「正见」,由正见才演绎出以下的七种正道。

 

二者,正思维。世界观是一种根本的知见,在其指导之下,我们对于自身以及对于周边的社会环境、人事环境、自然环境,怎样去看,怎样去思考,怎样用心来分析,叫「正思维」。

 

三者,正语。即戒止口之四恶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一个人只要开口讲话,就是在做宣传,不是对这个世界的吉祥加持,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污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往往造口业所受到的报应非常重。因为你污染了世界,污染了别人,要好好地把住口业这个关。起心动念必然有果报,讲出口来,果报要翻倍了。如果是正知正见讲出口来,就功德无量。所以佛法是平等法,就看怎样善用其心。

 

四者,正业。这不是指正当的职业,而是正当的行为。即戒杀、邪淫、偷盗等,行为善良,不侵害一切众生就是正业。行住坐卧之中,以正念而住。

 

五者,正命。特指修行人所从事的职业。在佛法里分两种业:一种叫白业,一种叫黑业。所谓白业,就是五金啊、蔬菜啊、织布啊,等等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众生身心健康的职业;那么如果是杀猪宰羊、贩卖肉鱼、开歌厅舞厅、开赌馆、涉及到杀生、伤风败俗的职业,统统叫黑业,必受恶报。

 

职业,俗说为活命的手段,在佛法里有几种饭不能吃,叫作「四邪命」。

第一是「方口食」。指修行人专门拉拢信徒,交际应酬,攀缘官府,攀缘大户人家,为什么?一开口,他供养的多。你找平民百姓,给你一块两块,他心里还沉甸甸的;你找大富豪,他十块钱拿不出手,一给就是一百,是不是?他能忖度众生的这种心理。这就是破除修行人的贪心,当然为了建设道场,教化众生,又当别论,看你的用心。

 

第二是「下口食」。出家人自己种地、种菜,这是佛陀当年不允许的。出家人要托钵乞食,所谓「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以令身心安稳,智慧增长。当然在佛陀的时代,社会环境许可,能做得到。现在的社会环境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陆,甚至很多地方都看不起出家人,哪里能靠托钵乞食呢?没有这个条件了。在今天的泰国、锡兰等南传佛教国家和地区等还能维持这种修行方式,其它地方已经行不通了。佛法不是死板的,为了保持生命力,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第三是「仰口食」。有些天人天神下凡,易观天象变异。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一些人专门观测天象,在王宫中专门负责这一类的记录。那么也防止一些修行人以这种习气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

 

第四是「维口食」。通常指算命、卜卦、看风水、咒术这些事情,但这些学问凭心而论它并不是假的,它也是一种启蒙佛法。它能正确地分析一定时空点内的一些天人鬼畜、六道众生之间的恩恩怨怨。有些人出于正直,他帮助你排忧解难,劝你念佛学佛;有一些人以此故弄玄虚吓唬你,诈骗钱财,叫「维口食」。



六者,正进。「五根五力」的「进」是作为一种心态,「七菩提分」的「进」是作为一种力量。这里的「正精进」是表质量,不讲究质量,你越精进越糟糕,背离真心本来面目越远。

 

七者,正念。「五根五力」的念是表数量,表行,「七菩提分」的「念」是表一种开关调节,这里的「念」是表质量,这里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小乘法中,以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等种种修行方法为正念,并能够保持它。比如你念佛时想吃东西或者想救人,再比如念佛时想到观音菩萨,这都是失去正念。因为你不知不觉心被境转。所以正念偏重于定学。

在圆顿法中,只要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你心开意解,头头是道。头头是道即是要求我们念念在道,境界当前,一念之观,想都不要想,自性就流露出分别智慧。这是一种功夫,就靠我们时常提起观照。

怎么正念呢?别人骗你五百万,你的烦恼心都生不起来,这叫正念。如果开始起了烦恼,然后想想,骗子是谁啊?我是谁啊?五百万又是谁啊?这就叫正思维。落入正思维已经比正念低了一个等级,这是我们成就的功夫。讲经说法也是的,往往我们讲了一个妙法的时候,不需要思维的,出口成章,讲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讲的什么,这就是正念,叫自性流露。你如果照着稿子来念的话,不叫正念,最多叫正思维。凡是自性流露的东西,特别容易与众生道交感应,这就是一种气氛,能够让听闻佛法的众生随文入观。所以佛的教体是演讲,对不对?不光是讲,还带有表演,这个表演就是自性流露,就是「正念」。

 

八者,正定。在「五根五力」的定相对而言也是表质量,但是那个质量比较小,是表事定。大法也有质量。在「七菩提分」的「定」,它是表示一种心态相对的静止。小乘法的正定从初禅到灭尽定都有,都是摄心一处,保持寂静,不向外驰散。这里的「正定」不一样,「法华三昧、楞严大定」是「一切禅定之王」,是性定,自性本定。唯有「法华大定、楞严大定」称为「正定」。所以各种各样的智慧最后要万法归宗,万法归圣,归「第一义谛之圣」82。

 

【如是等法】:三句话不离本行,又是个「如是等法」,要好好理解佛的良苦用心啊!在一部短短的《阿弥陀经》里讲了多少「如是等」。「如是等」,就是「阿弥陀」,就是「如是我闻」,就是「华开莲现」,就是「一心三藏」,就是一朵「妙莲华」,就是一根藕。每当读到诸如此类的名相概念,我们头脑可以闪电一下,这就是我的真心本来面目。「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等」就是「我」,就是「佛」;「如」就是一,「是」就是无量,「等」就是不二法门,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常见的解释为:在极乐世界,那些已经往生的菩萨呀,闻到了鸟说法之音,然后呢,全部在一起来念佛、念经、念和尚。那么按照真实义来讲,按照我们的本来面目来讲,这个「其土众生」是表一切的万法,包括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树木华草、风云雨雾。大光明藏中不漏一人,不舍一法,不缺一事,叫「其土众生」,这个概念必须到位。

 

【闻是音已】:万法之音皆是「是音」。佛也好,菩萨也好,天人也好,好话也好,坏话也好,都是「是音」。这里的「闻是音」就是「懂得是音」。「是音」是什么啊?都是我,你叫我学佛也是我,你叫我学魔还是我。万法次第圆融,只看你懂不懂,而不在于你要怎么样做。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你就懂得自在地调节,进退皆得自在。

一个人只会行善不会做恶,他自在不自在啊?不自在。一定要明白,不在于他能不能做,而是他应该不应该做,要不要做,愿不愿做,但是他必须能做。这就是我们的心法,它是万能的。

只能做佛做菩萨,不能做鬼做畜生,他怎么样去与众生结法缘?怎么样教化众生?好事坏事、好人坏人都是一个人,我们是在自己成就自己。

闻是音已,你就知道:一切鸟皆是我,一切音声皆是我,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一切的万形都是我——这就是「皆悉」。「皆」就是「悉」,「悉」就是「皆」,都是「念佛」,都是「念法」,都是「念僧」,「佛、法、僧」是一个念,这与前面的「饭食经行」圆融为一体。

 


什么叫「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呐?一念明白十方三世一切的万法之万相万形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这就是「念佛」,这就是「念法」,这就是「念僧」。

《法华经》金口玉言,赞叹一句《法华经》,即为供养一切佛,是不是「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呐?赞叹一句而已啊!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无量法门无量劫,功德无量倍!三个无量,一念信解就是无量念佛,无量念法,无量念僧。为什么?因为他闻了,「闻是音已」啊!不管你在天、在人、在鬼、在畜,你闻了你就是佛,而且闻什么音都是佛。牛嘶马叫、鸡飞狗跳统统都是佛,只问你闻不闻。癞蛤蟆是不是佛?癞蛤蟆叫的声音是不是佛啊?这就叫「无分别法」,这就叫「全性起修」,这就叫「果教派」。你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他是佛,而且要懂得为什么他就是佛。你不能当口头禅。所以《阿弥陀经》啊,这些很朴实、很简单的语言相,其义不可思议!真正搞懂了,你就尝到了「法华秘髓」的法味。


注:

78.《楞严通议》(憨山大师·著):《首楞严经》者,诸佛如来大总持门秘密心印,统摄一大藏教五时三乘,圣凡真妄、迷悟因果,摄法无遗,修证邪正之阶差、轮回颠倒之情状,了然目前如观掌果;彻一心之源.该万法之致,无尚此经之广大悉备者;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舍此别无开导矣!

 

79.虚云大师: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80.《楞严经讲义·卷十五》:余二十一岁,由闽航海来苏,参常州天宁开和尚学习禅功,参‘如何是我本来面目’一句话头,放下一切思想,提起一段疑情,连参三年,誓见自己本来面目,了明生死大事。至二十四岁冬,在禅七之中,专切参究,乃至饮食不知其味,一切时处,心光皆照一句话头,至第十日下午,二板香止静后,参究得力,身心忽空,内外虚融,定境法乐,非言语所能形容,一动喜心,定境即失。后于别枝香,欲求定境再现,皆不可得。禅七考功时,将是事陈白冶公和尚。则曰:‘汝自后有求定境复现否?’答曰:‘有’。乃警之曰:‘切不可求,若求则魔得其便,汝将为魔眷矣!’复问:‘如是境界好否?’公曰:‘不作圣证之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此不过用心得力,暂得轻安,从此进修,不著不求,悟证有望。’后阅本经,五十种阴魔所述,知善知识,不可不亲近也。

 

81.《楞严经讲义·卷二十二》:他方万里之遥,或往或还,去来无滞碍也。瞬息时之短也,可以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为证。此五通中神足通,魔力所为,以至远而成至近也。昔道教薛道光,修性不修命,但能出阴神,不能远方取物。张紫阳,性命双修,能出阳神,兼能远方取物。由此观之,纵能远方取物,仍不出天魔伎俩,又岂能与《法华》,普现色身三昧,及本经圆通殊胜妙用,论其浅深哉?

 

82.《楞严经讲义·卷四》:总持诸法,即《起信论》所云:心为大总相法门。非特近具根中,实则远该万法;约果,即首楞严王大定,总持百千三昧;约因果同时,即自性天然本定,是名妙莲华,即三如来藏,圆融无碍之理,为大总持也。


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END·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


佛心慧语


一个人若能多想着大众的福祉,也必将为自己积累福报。

近距离听经闻法


燃灯寺直播间(每日下午14:00--15:30轮流直播燃灯寺上当下恒法师讲解《楞严经》和上妙下根法师讲解《楞严经》)



请法宝长按二维码进入观音网店




往期热点回顾(点击进入。。。。)


友情链接华容观音寺公众平台


友情链接法华论坛公众平台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