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 | 曹杰:打造百姓最信赖的医院

宋炳军 广东卫生在线 2021-02-23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通报表扬了2018-2019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地区、集体和个人。在“突出个人”名单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曹杰院长是其中一员。


广东卫生在线马上连线,为你送上他的故事!




11月5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广州市一院”)院长、广州消化疾病中心主任曹杰完成了一台“科幻级手术”:


29岁的年轻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曹杰坐在2米远的地方,双手操控着4根可以旋转540度的机械手臂,通过裸眼3D下被放大了10倍的术野,探寻、切除、缝合……轻松解除了患者病痛,不带一丝颤抖,没放过一丝病灶。


这是第4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广州市一院第一天上岗,也是第一次在广州的市属医院亮相。曹杰说,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广州市一院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和妇产科等领域,“今天我们进入了机器人手术时代,这是医院外科向智能化迈进的里程碑,必将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

 

让年轻医生走出国门

2020年是广州市一院高水平医院建设的第2年,也是关键之年。


作为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的重点项目,2018年广东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半年后的2019年1月2日,广州市一院入选第二批建设名单。同年9月,广州也宣布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投入19.2亿元,举全市之力把广州市一院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研究型综合医院。


对患者来说,生活在广州是一种幸运,有那么好的医院守护健康。但对广州市一院来说,上有交口赞誉的部属省属医院,下有近在咫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就像戴着镣铐跳舞,一直考验着曹杰的管理能力。


“光一个越秀区,面积不足35平方公里,就有18家三甲医院,竞争激烈。但是夹缝中生存,我们从未气馁。”曹杰说。广州市一院已有121年的历史,是中国人创建的第一所西医院,也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市属三甲医院。从中山医科大学(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毕业后,曹杰就被分配到广州市一院,从此半生都在这里度过,吹着越秀山的清风,听着光孝寺的钟声,为医院的发展尽心竭力。


“解放初期,一大批留洋学者归国加盟,让医院迎来黄金发展期,影响力远至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但1970年代开始人才大量流失,医院发展和部属省属医院逐渐拉开距离。”曹杰说,2011年10月接任院长,第一件事就是加快人才培养,“必须要解决人才断层问题,这是制约医院发展的核心环节。”


2012年,医院出台《医院在职人员出国研修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专项基金,每年选送10~15个中青年技术骨干出国,到美国、欧洲研修1~2年,学习最先进的科研理念、方法和临床技术。


曹杰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国外留学经历,只有几次短期进修,这个项目寄托着他个人和医院发展的双重心结。这个也被称为“助飞计划”的项目启动之前,医院20年里只有十几个医生有海外长期留学经历,2012年至今已选派了近100人,投入金额达2000万元。


“我们的老院长、创办广州医学院的姚碧澄教授,当年为了医院发展卖房卖车,不拿薪酬。和他相比,我们这点投入不算什么。”曹杰介绍,这些投入全部用于年轻医生学习期间的后勤保障,不仅工资、奖金照发,还每人每年补助10万元生活费——近几年已经涨到了15万元。


为了确保优秀人才都能够出去,医院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标准,首先是科室选拔,最后由专家组面试。曹杰特别强调英语的重要,面试第一项就考核英语,“如果不达标会送去参加3个月的英语突击培训,如果还不合格,就再去培训。”


经常有人问,难道就不怕培养好的人才跑了?每次曹杰的回答都是不怕,“首先,我相信这些年轻人的担当。其次,这是一个栽树育人的过程,身为院长,我没任何理由剥夺青年医生走出去学习的机会。”


他也毫不讳言,付出就是为了回报,因此总结了一套“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的办法,前者通过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和薪酬体系,确保青年医生学成归来后能够成为科室骨干;后者则靠沟通,“我们和留学人员建立了微信群,经常交流,我也经常给他们发信息,发邮件,询问学业、生活,无论他们是在国外还是家里有困难,都会帮忙解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广州市一院在历次灾难中都体现出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深植于每个人的血肉中。”曹杰说,他相信,即便是在国外,这些年轻医生也记挂着医院。“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这是进修归来的医生常说的一句话,他们回国后都成了医院的中流砥柱。


曾在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克利夫兰医疗中心游学3年多的李旺林将单孔腹腔镜技术带回广东,并完成了技术升级,目前是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去年2月,在日本举行的“广州·长崎外科学术交流会”上,李旺林介绍了自己的创新研究,长崎大学医院大外科主任当场表示:“我要派人跟你回广州学习。”


“归国专家有6个担任了科室主任、副主任,带动科室乃至学科的发展,其中最年轻的才30多岁。”曹杰说,从项目到平台统统加码,压力也与责任共担,既推动了医院的发展,也希望让更多年轻人感觉到,医院用人不是论资排辈,而是有能者居之,让大家觉得有奔头。


2017年以来,广东省举行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评选,这些归国精英每每在列;医院近几年申请到的六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大多由他们拿下。“我们给了年轻医生机会,而随着他们把新思维和新技术带回来,医院发展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曹杰说。

 

引进专家“约法三章”

曹杰的人才战略不仅有走出去,还有引进来。


“2019年以来,我们招聘了60个‘双一流大学’博士生、22个博士后,他们也都将分批到国外培训学习。”曹杰介绍,医院从全球柔性引进了40位专家,包括2个院士团队,从哈佛大学、中科院等高等院校全职引进了4名高层次高科技人才,“这是医院最大规模的人才引进。”


把目光拉长,曹杰的得意之作是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陈海生的加盟。


陈海生从医20多年,参与了超过1万例心脏手术,独立主刀高难心血管手术也有8000多例。他调到广州工作后,有多家大医院向他伸出橄榄枝,曹杰是比较晚的一个。


当时是2017年,陈海生已经和广州另外一家三甲医院谈了很久,只差最后的签约,没想到半路杀出了曹杰,“我和陈海生谈了3个多小时,从过去谈到未来,从人才建设谈到医院战略,最终用诚意打动了他。”


引进知名专家和团队,是曹杰用人才带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布局。心脏外科曾是广州市一院的优势专科,前任院长黄达德曾主刀广东首例心脏移植手术,主攻的婴幼儿瓣膜病变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达95%以上。但随着黄达德退休,少了一个领军人物,陈海生正好可以接过大旗。


“我也有顾虑,老院长培养了我,我引进一个新的团队,如果发展思路不同,会不会对科室不利?”曹杰说,在决定引进之前,他和黄院长谈了2个小时,没想到老院长早就有引进人才的想法,还鼓励他大胆去做,“后来陈海生也拜访了老院长,两个人畅谈心脏外科的发展,很多想法不谋而合。”


陈海生加入医院的第2年,就被评为“广州十佳最美医师”。他除了带领团队继续攻克心脏外科疑难复杂手术,重振学科名声,还争取基金救治贫困先心病患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个人带动一个学科发展的故事,也发生在康复医学科。“过去,这个学科不受重视,人才稀缺。但从整体医疗形式发展来看,以后一定是强势专业。”曹杰说,得知时任科室主任要退休,他认为是一个机会。先与科室副主任等人做了充分沟通,在他们确认难以支撑学科建设后,他全国寻找人才,最终引进了师承国内知名康复专家、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窦祖林的学生兰月。


兰月有20多年的康复临床经验,参与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分课题、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分课题等。加入广州市一院后,他没有辜负曹杰的期望,“康复医学科一共有40多张病床,建成了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社会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康复技师。”


▲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前排中)、副市长黎明(后排右一)到广州市一院调研,前排右一为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

为了长远发展,曹杰每引进一位专家,都确保为之提供最好的发展环境。他还会和每一个专家约法三章:“我会给他们3个承诺。第一,你加入后要做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第二,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医院会全部满足;第三,你们团队的文化传统要融入医院文化,但是医院会尊重你们的习惯。”


“现在,心脏外科的发展都是陈海生说了算,他提出要成立基金救治先心病患者,问我能否支持,我只有4个字:同意、支持。”曹杰举例说。他给出了承诺,也对专家提出了要求——不止学科发展,还包括个人生活,“陈海生告诉我,明年要做500台心脏病手术,我非常紧张,嘱咐他必须照顾好身体。医生只有保护好自己的健康,才能给更多患者带来健康。”


陈海生等专家的到来,带动了不同学科的飞速发展,而传统优势专科也没有停止步伐。在接任院长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曹杰就布局谋篇,推动消化内科、老年病科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了国家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作为广州市一院的传统优势专科,消化内科1950年代起享有盛名,从百岁名医潘百思,到李瑜元,再到聂玉强,传承至今,底蕴深厚。2014年,广州消化疾病中心落户医院,成为广东首个以消化疾病临床诊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高级医疗研究中心。作为中心主任,曹杰又以此为契机,统筹消化内科、消化外科、中医消化科等专科资源,打造了跨学科整合的广州消化病中心。2016年,广州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也落户医院。


“除了2个国家重点专科,我们还有19个省临床重点专科、4个市重点学科,数量上排名全省第7。”曹杰说,8年一步一个脚印,广州市一院的发展得到了广泛认可,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名100强榜单”,2019年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华南地区前20名。


植入研究型医院的基因 

前不久,一位省领导到医院调研,一下车就惊讶了,“原来你们医院这么漂亮!”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医院离不开单调的白墙、嘈杂的人群,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水味。但在广州市一院,看到的是开放花园式休息区,是星巴克咖啡厅;听到的是现场演奏的钢琴曲,是随着喷泉悦动的旋律,闻到的是咖啡香味。


“我们常说建设现代化医院,现代化不能只是医疗技术的现代化,医疗以外的服务更要现代化。”曹杰说,他曾经听到一位患者抱怨,看病时受到委屈,“她说‘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看病,你们怎么这样对我’,这让我很受触动。”


为此,2012年他启动“服务年”建设,下大力气改善医疗服务、推进服务质量。“过去我们的挂号、缴费窗口都是有栏杆的,患者要佝偻着腰。我要求拆掉栏杆,敞开式办公。”曹杰举例说,不少人劝他三思,当心电脑被人偷,还怕有人抢钱,但他坚持改革,“我要向全院表明,我们要彻底改变服务理念。”


第二年,曹杰又烧了一把火,花费20万元请来第三方评价机构,一改过去医院自己评价自己的传统做法,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就医流程进行整改。随后,他又打造“感动式服务”,在全省率先推出无假日、全天候办理出入院结算,节假日专家门诊等,“医院是社会的特殊窗口,必须践行承载人文关怀的服务机制和就医流程,让患者舒心就医。这也是‘仁心仁术,为人方便’市一精神的体现。”


环境的改造也是如此。“医院不是一个恐怖的地方,应该是一个温馨的地方,我们要让大家闻不到药味,忘记病痛。从心理上来说,这对患者是一种治愈,也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曹杰说。


如今,广州市一院是“广州百姓最熟悉、最信赖的医院之一”。这是2019年广州市一院建院120周年改革发展研讨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唐小平作出的肯定,但他同时还强调,“希望医院能在前沿医疗技术研究、集聚高水平人才团队上继续努力,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广州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就在这一年,经过8年积累的曹杰也正式提出,给医院“植入研究型医院的基因”,“作为市属医院,我们是以临床为主的医院,但我们要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医院,必须要走研究型医院发展道路,补上科研短板。”


2017年,广州市一院挂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是医院转型的努力。“华南理工大学的医学教育、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将为医院带来极大帮助。”曹杰说,他同时也在内部布局,投入上亿元建设生物岛实验中心,加快科研和成果转化,“科研是需要平台的,就像炒菜,锅灶都没有,再好的厨师都不行。”


▲作为学科带头人,曹杰组织病例讨论

2019年,得到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支持后,曹杰表现出了更大魄力。比如启动“红棉科研项目培育计划”,投入近2000万,对青年、面上、重点、联合基金、创新团队和专项项目等进行资金支持。其中,冲击国家和省、市级科研基金的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每年选择35项左右,每项支持10万~20万元;针对创新性研究的重点项目,每年选择10元15项,每项支持50万~100万元。如果获得国自然立项,医院还会1:1~1:2的额外配套资金,发表论文也有相应奖励。


更多的计划也在开展。曹杰近期计划召开3个座谈会,第一个是归国研修骨干座谈会,听他们对医院发展的建议和需要解决的困难;第二个是全职引进的专家座谈会,主要讨论如何带队伍、谋发展;第三个是新招聘的博士生座谈会,讨论他们的研究方向。这既是他对人才的关怀,也是对下一步发展的新探索。


“这几年,医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远没有达到昔日鼎盛光景,我希望未来10年医院能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曹杰说。他自己也已拿到了很多荣誉,广州市劳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院长等,“最让我珍惜的,是2016年拿到了中国医师奖,这是对我医生职业的肯定。”


曹杰从未停止医学上的追求。他长期探索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保肛率达90%以上;他带领团队深入开展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先后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他推动了广州市大肠癌防控项目2015年落地,4年多近50万市民受惠。


为了第一台机器人手术,11月2日他还专程赴上海学习。培训老师说,他是学员中年龄最大、资历最老、职务最高的一个,但也是悟性最好的一个,因为有精湛的腔镜手术基础,只用半天就掌握了新技术的精髓。


“我愿意成为一根杠杆,撬动全院员工的积极性,凝聚起突破性的力量,敢想、敢做、敢创新。惟其如此,我的使命就达成了。”曹杰说,年轻人正在成长,他也终究会退下来,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在盘福路1号留下痕迹,“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3分钟公益音乐MV《战疫英雄》
向我们的战士致敬↓↓


逆行守护

记住我们拥有的爱与勇气↓↓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毒进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
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自2月23日起,启动“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先进典型主题宣传工作,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承办。广东卫生在线同步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定期推出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点击左上角专辑可查阅系列报道)


邀你投稿
在援助湖北医疗队、省内定点救治医院
和基层等战疫一线中
如果你有
医务工作者、防疫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感人故事
欢迎点击以下小程序给广卫君投稿
表现突出、事迹过硬、作出贡献的均可


主笔|宋炳军 (本刊记者曾剑萍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方羊 周艳梅  责编|张秀丽
来源 | 本文发表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文末说点心里话*微信改版后,好多人都说找不到广卫君了,为了第一时间收到推送,请把广卫君设为“星标★”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