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急诊医生有几句心里话,想和大家聊聊

范志伟 广东卫生在线 2021-09-23


经历一场疫情

我们更懂得

有健康才有更多可能


如何正确对待疾病、对待自己的生命?

急诊医生有几句心里话

想和大家聊聊



不要不愿意吃药


夜班,急诊室里来了一位老病人。他几乎每个月都来,只是为了测血压。


曾经不止一次建议他购买电子血压计,可以在家中监测,他说自己不会测;又多次告诉他可以在分诊处、门诊大厅测,而且不收费,他说那里测量不准确;建议他去心血管内科门诊专科治疗,他反问:“我只是测血压又不治病,去那做什么?”


病人46岁,就住在附近,血压一度高达190/120mmHg,最近气温变化快,他的血压波动也很大。


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吃药,是不是有什么顾虑?他说:“我要是现在就吃药,以后怎么办?我等到老了以后再吃。”



这个回答看似荒唐,却说出很多人的真实想法,归根到底,是抱有侥幸心理。


我比较委婉地说:“我们很多病人脑出血、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都是因为放任高血压不处理。


他有些不高兴了,反驳我:“我怎么能和这些人相比,你没看我老是来量血压吗?”


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用药和定期正规测量血压同等重要。我好几次拒绝为他单纯测血压,尝试让他看专科,开始吃药,他总是这样搪塞我:“我回去调整下生活状态,再看看吧。”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这位执拗的老病人会后悔。但真到了那时候,就怕悔之晚矣。



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凌晨,急诊室里来了一位不到40岁的女病人,主诉咽喉疼痛3天。我有点奇怪,已经痛了3天为什么非在这个时候来看?


病人说:“我的病有些特殊,越想越不放心,所以赶了过来。”她递给我一张两个多月前的出院记录,上面赫然写着:心肺复苏术后!


看着她的名字和就诊记录,我猛然想起了她是谁。两个多月前,她突发心梗晕倒在体育场,幸亏被好心人第一时间发现并施救,又恰巧被路过的一位医生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医院只有数公里之遥,120救护车很快便将她转运进了急诊抢救室,当天正是我值班。


第一时间予以了电除颤、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后,病人恢复了自主心律和自主呼吸。又在重症监护病房经历了近两个月治疗方才出院。难怪她会深夜来到医院,甚至有些风声鹤唳了。



事实上,对于院外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来说,被送进急诊室时绝大多数已死亡,抢救只不过是宣布前的某种仪式罢了。因为这些猝死的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的识别,没能及时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而黄金急救时间又仅仅只有那需要争分夺秒的4到6分钟。


即使某些猝死病人经不惜代价抢救后恢复了自主心律和自主呼吸,也不一定有很好的结局,其中一部分会在几个小时、几天后死亡,一部分会面临脑死亡、植物人的残酷现实,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大脑等脏器长时间缺氧等原因而出现智力受损等问题。


所以,这位女病人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呼吁大家一定要去学习心肺复苏等基础的医学急救技能,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到别人,也可以帮助到家人和自己。



不要认为医生在为难你


某天急诊室里来了一位30多岁的女性,我询问她有何不适,她说:“病人不是我,是我的母亲,她痰比较多,来挂点药水。”说着她将空白病历本递给了我。


我有点不解为何病人没出现,她说:“就在门外,不用进来了。”我说:“病人什么情况我都不知道,也没有看见她,怎么开药?”


话音刚落,我意识到家属可能有事情要对病人隐瞒,比如癌症肿瘤。一问,家属才说:“乳腺癌,两天前才在外地医院化疗出院,医生说肺部有炎症,痰比较多,让回当地输液。”


“出院记录呢?”作为接诊医生,我要知道病人住院时的具体情况,比如做了哪些检查,结果如何,用了哪些药物等。没想到家属没带任何病历资料,只是说:“输液就好了。”


“那你把病人叫进来我看看。再把病历资料找过来,我不能仅听你这么一讲就用药,我要对病人负责的。


我自认为解释很清楚了,家属却振振有词:“不会有问题,我们在外地医院找的最好的主任,他让我们化疗回来输液就好了。”接着补充道:“我怕带来出院记录你们看不懂。”



我已经感受到了,在家属心中我这是在为难她,而不是为了病人的健康安全着想。她一定认为,不就是简单开点消炎水吗,这个医生怎么这样难说话。


“要开药输液就一定要对症用药,我一没有看见病人,二没有看见出院记录,三没有看见那位医生主任的医嘱,你要是传达信息有误,谁负责?”我拒绝开药。


家属抓起空白病历转身要离开,一边撂下一句话:“我要是医生我自己看了,现在老百姓看病有多难!”


我真的看不懂这位家属的孝心,只希望她能够明白,没有人想为难她,而且医生只能看病,不会算命。



有质量地过好每一天


刚接夜班没多久,一位身穿黑色羽绒服的男子便走进了急诊室。他掏出病历本,淡淡地说:“医生,你就按照上面的止痛药给我开药好了。


病历本上写着的是吗啡。吗啡在临床上最常用来镇痛,也是被严格管制的精麻药品,并不是病人想用就能够用的。我特意看了看病人,问他:“为什么要用这个?”


病人又掏出一张出院记录,上面写着的诊断是胃癌骨转移。原来这是一位胃癌患者,并且已经出现了颈椎、胸椎等多处的骨转移,正是因为疼痛难忍,所以才会来急诊要求注射吗啡。


在急诊室里,胃癌等肿瘤患者并不少见,但眼前这位病人让我有些感触,因为他才30多岁。


“你没有口服吗啡吗?有没有用过外用的透皮贴?”我追问道。


病人指着自己的肩膀对我说:“我口服吗啡已经两个月了,也贴了几张,但效果越来越差,痛到整夜不能睡觉。”


我不再说话,只是在电脑上开着处方,除了想尽力缓解病人的癌痛之外,我不知道还能够做些什么,心里有种莫名的难受。


但病人没有沉默,他问我:“你看我还能撑多久?”


我的手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是从科学事实上讲没有肯定答案,二是从情感上来讲我不忍宣判他的死刑。我没有回答他,只是真诚地告诉他:“有质量有尊严地过好每一天,其他都交给老天爷吧!”


我把病历和处方交给病人,病人站起来要离开,脸庞在白炽灯下显得更加灰暗,但他微笑着说道:“你这个医生说的很对,人嘛,谁不是要死掉的,早晚罢了,我打完针就回家陪孩子过生日了,我女儿今年10岁了呢!”


我再也没有遇见过他,但我记住了他留下的微笑,到现在都没有忘记。




作者|范志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急诊内科医生
编辑|阿芒 尹蓁 责编|张秀丽
来源|《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文末说点心里话*微信改版后,好多人都说找不到广卫君了,为了第一时间收到推送,请把广卫君设为“星标★”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