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卫组织正式宣布:“可能致癌”!

关注健康的 广东卫生在线 2023-09-23

今日(7月14日)一早
#世卫报告称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冲上微博热搜排行榜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FAO) 当地时间13日发布了对非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联合专家委员会)。

IARC引用了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 组),并且JECFA重申每日可接受摄入量为40毫克/公斤体重。

▲截图自世卫组织官网


据了解,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化学)甜味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产品,包括减肥饮料、口香糖、明胶、冰淇淋、乳制品(例如酸奶、早餐麦片、牙膏)以及药物(例如止咳药水和咀嚼片)维生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全致癌物清单”中,致癌物分为1类、2类、3类和4类,其中2类致癌物清单共357种。而除了阿斯巴甜外,生活中常接触的2类致癌物还有薯条、油条、酱油及65度以上的热茶等


01.

喝无糖饮料每天要不超9~14罐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年有六分之一的人死于癌症。”WHO营养与食品安全司司长表示,阿斯巴甜的评估表明,虽然安全性不是常用剂量的主要问题,但已经描述了潜在影响,需要通过更多更好的研究进行调查。

JECFA的结论是,评估的数据表明没有足够的理由改变先前确定的阿斯巴甜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0-40毫克/公斤体重。因此,委员会重申,一个人每天的摄入量在这个限度内是安全的。例如,假设没有从其他食物来源摄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无糖软饮料,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9-14罐以上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

IARC和JECFA对阿斯巴甜影响的评估基于从一系列来源收集的科学数据,包括同行评审论文、政府报告和出于监管目的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已经过独立专家的审查,两个委员会都已采取措施确保其评估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与此同时,IARC和WHO将继续监测新证据,并鼓励独立研究小组就阿斯巴甜与消费者健康影响之间的潜在关联开展进一步研究。


02.

摄入阿斯巴甜,剂量是重要考虑因素

据工人日报,阿斯巴甜在我国使用广泛,共有12大类食品中可允许添加。专业人士表示,讨论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时,剂量是重要考虑因素。健康减糖,可以选择使用其它天然甜味剂,或水果来代替人工甜味剂。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临床营养师刘雪梅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必恐慌,致癌物的评级并不等同于其风险程度,很多常见食品成分都被列为致癌物,但我们仍可正常消费。”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华霄认为,甜味剂并不是必然选择。“根本问题是当前消费者从食品中摄入能量过多,超过了人体正常需求。”在他看来,不是甜味剂或糖本身不好,而是过量不好。“一些市民为了克制能量摄入过多而选择零卡的甜味剂替代高能量的白砂糖,但如果日常能遵守膳食指导,做到能量平衡,那就不需要刻意规避白糖,也不需要选择甜味剂来代替。”

华霄认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如果按照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来使用,可以认为都没有安全问题。

“但如果在长期摄入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天然甜味剂更健康,因为天然甜味剂已经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其结构更容易在各种代谢途径中被代谢掉,不会累积在人体内。”

华霄介绍,天然甜味剂一般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主要有三种,其中在全世界用得最多最广泛的天然甜味剂是甜菊糖苷,它是从南美洲一种菊科植物的叶片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物质,而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国和甜菊糖苷生产国;此外,罗汉果里面的罗汉果苷以及甘草中的甘草酸也是天然甜味剂,但这两种甜味剂目前因为种植量和生产成本问题,价格相对较高,没有大规模推广。


03.

如何选购带甜味剂的食品或饮料?

对于市民选购带甜味剂的食品或饮料,华霄建议优先选择添加天然甜味剂的。“天然甜味剂的原料是植物,并且有较长的食用历史,像甜菊糖苷在人的大肠中可以被微生物发酵代谢;而人工甜味剂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人体一般不能代谢,安全性存在一些疑问。”

小伙伴们选购食品或饮料时

记得留意看配料表咯




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 世卫组织官网 工人日报 中国新闻网等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台风或将生成!广东有望降温?气象部门最新预测→

“晒背风”吹过的夏天,你种草了吗?医生提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