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传人!母子接连病倒,1人去世
天气炎热
各种小虫子处于活跃期
恰逢暑期
外出游玩的人不在少数
但要注意
别看有些小虫子不怎么起眼
严重的咬伤可能致命
老人干农活后突发疾病离世
照顾母亲生活起居的儿子
也出现同样症状
让人意外的是
幕后元凶居然是小小的蜱虫
母亲被蜱虫叮咬去世
儿子中招同一疾病
近日,江苏一名老人在干农活后,突发疾病离世。然而,离奇的事再次发生,在老人病重期间,儿子一直负责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不久后儿子也倒下,出现发烧、血小板减少。
家人将其送到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最终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与其母亲一致。
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池云介绍,去世的这位患者,因为被蜱虫叮咬发现不及时,送到医院时,血小板减少,鼻腔、牙龈出血,已经处于意识欠清状态,检测布尼亚病毒载量每毫升高达10的9次方拷贝。幸运的是,老人儿子由于年轻、身体抵抗力好,加之病毒载量低,经过一周治疗便康复出院。
无独有偶
不久前
上海的王先生陪家人
去国内某山林景区游玩
期间被蚊虫叮咬并没放在心上
回家一周后
他开始出现发热、浑身酸痛等情况
经检查
血小板数值低于正常值
最终确认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
何为新型布尼亚病毒?
我国发病人数超1.8万例
新型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也叫“蜱咬热”“蜱虫病”,每年4月至10月多发,以青壮年居多。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分离并确认的一种新病毒,主要通过携带该病毒的蜱虫叮咬传播。近年来,该病在蜱虫活跃的丘陵、山区和林地频发。近年来也发现,病人的血液、血性分泌物也含有大量病毒,因此,密切接触病人也有很大感染风险。
据北京疾控通报,截止到2021年,中国发病人数已达18902例,死亡率5.11%。目前大部分病例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安徽、湖北、辽宁、浙江、江苏7个省。
北京疾控介绍,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一般要经过1-2周的潜伏期,然后突然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同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血常规检测可以发现白细胞和/或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严重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新型布尼亚病毒
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
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治疗主要为支持治疗,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
尽管被蜱虫叮咬后发病率不高,但依然不可忽视防护工作。专家提醒,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玩耍,出行时最好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穿凉鞋。被叮咬后注意观察体温及一般情况,有不舒服及时就医。接触患者血性分泌物要严格消毒,减少人际间传播。
蜱虫叮咬后如处置不当,可能会把蜱虫口器“遗留”在皮肤里,易感染病毒。
如被蜱虫叮咬
建议立刻就医
若无法及时赶到医院
可采取以下步骤自行处理
▼▼▼
▶ 仔细观察,找到蜱的头部区域。一般蜱虫的口部会嵌入皮肤,躯干部分留在皮肤外。
▶ 用镊子夹住蜱最靠近皮肤的位置。切记不要夹蜱虫的腹部,会导致它将唾液或血液注入你的皮肤内,更不要尝试用手指来捏住蜱虫,因为手指接触面太大,容易挤压到蜱虫的腹部,增加感染风险。
▶ 用比较恒定的力度缓慢向外拔。拉动镊子时不要扭动、猛拉或摆动,不然蜱虫的口部容易被扯断遗留在皮肤中。如果没能避免口部被扯断,可尝试用镊子将其移除,若有少量残体遗留在皮肤深处无法清除,可先行暂时包扎伤口后前往医院处理。
▶ 拔除蜱虫后用酒精或碘伏等进行清洗消毒。若无消毒物品也可用温水和肥皂进行清洗代替,清洗时要将咬伤处和手同时清洗干净。
注意:自行清除蜱后数周内开始出现皮疹或发热症状,请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阐述遭到蜱叮咬的时间、部位以及最有可能粘附上蜱的地点。
编辑 | 张芷莹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 | 北京日报、北京疾控、新闻坊、上观新闻、南京晨报、广东卫生在线此前报道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