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摘要 | 《现代大学教育》2021年第三期

现代大学教育 现代大学教育
2024-09-28

现 代 大 学 教 育

2021年第三期摘要

             匕

理论探索

        

制度的创生与再造:

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生成逻辑

文 |崔乃文 邱钰倩

 阝               

摘要:制度创新是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生成的核心逻辑之一,即演化出一套与特定教育观念相匹配的特定制度安排,成为本科生主动投入学习的支持系统。制度创新又包含制度的创生和制度的再造两种路径。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历史演变既呈现了经典制度的创生,又包含了对其的再造,是一个具有理论典型性的合适研究对象。一流私立大学围绕再生产社会精英与领袖的组织使命,缔造了一流本科教育的博雅传统。这一开创性的本科教育制度塑造了人们对卓越本科教育的共同想象,其他类型的高校,特别是那些以专业教育为主的本科教育体系需要在一流博雅教育所限定的框架中进行制度再造,从而打造新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以法国高等专科学校为蓝图创设的理工大学、本科以专业教育为主的传统研究型大学以及新兴创业型大学分别提供了三种制度再造的可能路径,呈现了特定语境下生成的经典一流本科教育的制度安排及其核心要素,以及如何经由制度再造乃至重塑来融入新体系的可能性。

关键词:一流本科教育;生成逻辑;制度创新;博雅教育;专业教育

作者简介:崔乃文(1985一),男,山东青岛人,管理学博士,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扬州,225002。邱钰倩(1995一),女,四川宜宾人,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助教,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镇江,212013。

Email:  cuinaiwen1985@163. com。

             匕

大学学术创业基因的演进

文 |罗泽意

 阝               

摘要:大学学术创业的实质是大学通过其学术资源向外部组织按照等价交换的商业逻辑换取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资源之过程。大学诞生之初便具有创业的基因。在外部环境的诱导下,学术创业基因显性化后便受到社会的各种道德批评。认识学术创业行为不能片面地从某一个时间节点做出判断,而应当从大学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河中进行整体性认知。从历史的整体视角看,学术创业是目的善和手段善的统一。

关键词:学术创业;大学学术创业;创业基因;历史视角;目的善;手段善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联评审委员会项目“地方政府统筹创新创业高等教育资源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SPI7YBZC164。

作者简介:罗泽意(1983一),男,湖南邵东人,管理学博士,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教育行政与管理研究﹔湘潭,411105。

Email:  luozy83@163. com。


学术争鸣

             匕

大学排名的缺陷、风险与回应

文 | 任增元 王绍栋

 阝               

摘要:大学排名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既普遍流行又饱受争议。有学者明确做出大学排名“不严肃、不科学、不可信”的判断,并且揭发排名“导向不可取、方法不科学、指标不匹配、数据不可靠、学校不可比”的严重缺陷。究其根本,大学排名的过程实际上是简化与生产“偏见”的过程,因为排名主体只有在严格标准面前不断做出让步才能算出排名结果。因此,大学排名提供的并不是一种科学知识,而是具有明显缺陷的“偏见”与“谣言”。既然排名这一“公器”存在如此明显缺陷,政府只是“不要在乎它”还不够,还要对排名热现象进行有效的回应与规制,严控与减少外部评价,增强内部自主评价;高校要理性看待排名,革新评价与薪酬制度;排名机构也该做相应的反思,思考其系列产品除符号价值外是否对高校具有真正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大学功能;大学评价;自主评价;一流大学;学术共同体;“双一流”建设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质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制度供给与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9B100;吉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项目“以质量为导向:高校教师评价与劳动分配制度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LD013。

作者简介:任增元(1980一),男,辽宁朝阳人,管理学博士,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管理与评价研究;王绍栋(1996一),男,山东临沂人,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评价研究;长春,130012。

Email:rzy@jlu.edu.cn。

由“解释”走向“理解”:

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

文 | 陈祖鹏

 阝               

摘要:受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教育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独白性质的“解释”取向的研究范式。这种前提预设的、自上而下的、主客二分的教育研究范式无视教育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均受到非议。以对话为旨趣的“理解”取向的教育研究对教育实践的认识是人文性、对话性、多元性的,是对教育实践的内在机理以及教育研究功能的完整认识。走向“理解”的教育研究要回归教育原点以彰显教育实践的生活探究性,重视对话交往以凸显教育研究的主客交融性,突破二元对立以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交互创生,转换话语方式以使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真正发生意义。

关键词:教育研究;解释;理解;对话;教育实践;生活世界;人文气质;研究范式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省优势特色学科培育项目“义务教育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JYXK039。

作者简介:陈祖鹏(1991一),男,湖北当阳人,教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杭州,311121。

Email:532164851@qq. com。

教育漫话

以棋道完善人道:

大学围棋教育之何以为与如何为

文 |何云波 任晨

 阝               

摘要:围棋是中国国粹,是中国贡献给全人类的智慧之果。大学是文化承传之地,也是科技创新之所。文化承传,当然也应该包括围棋之传播。因此,当下,中国很多大学都开设“围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但是,开课高校大多只重棋理讲解与棋艺传授。大学围棋教育面临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围棋既启智,也娱情;是智育,是德育,也是美育,还是一种情性教育。将棋艺与棋道教育结合起来,以素质教育促进专业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大学生思维品质、道德情操与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文化、科学与技术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是大学围棋教育的应然与可达目标。

关键词:围棋;智育;德育;美育;游戏;文化承传;文化认同;科技创新

作者简介:何云波(1963一),男,湖南新田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比较文学、围棋文化研究,任晨(1989一),女,安徽芜湖人,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比较文学、围棋文化研究;湘潭,411105。

Email :hnhyb@163.com。

             匕

外域检视

             匕

温思罗普与英属北美殖民地教育事业的

肇端

文 |张斌贤 何灿时

 阝               

摘要:温思罗普是美国教育史研究中甚少涉及的人物,国内学界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温思罗普宗教---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殖民地建设的目的、政体和政教关系的理解和研究上。从其宗教---政治思想出发,温思罗普致力于在马萨诸塞殖民地建立“圣徒之治”。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是其始终关注的重要事业。他大力倡导编写教理问答,积极支持开办英属北美殖民地第一所拉丁文法学校,着力推动建立哈佛学院以及促成1642年和1647年教育法等。温思罗普在马萨诸塞殖民地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殖民地教育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

关键词:约翰·温思罗普;英属北美殖民地;哈佛学院;教育事业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教育发展与社会正义”,项目编号:ICER201908。

作者简介:张斌贤(1961一),男,浙江杭州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美国教育史研究;何灿时(1996一),女,浙江温州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外国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北京,100875。

Email:zhbx@bnu. edu. cn。


  

艾玛·威拉德的女性高等教育思想

文 | 王烨增 赵康

 阝               

摘要:艾玛·威拉德是美国19世纪女性教育史上著名的先驱者和开创者,其女性高等教育思想影响了美国19世纪女性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威拉德不仅推动教育机会均等,获得共和政府对女性高等教育的法律基础和财政支持,而且创造了新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女性教育和国家之间的双向关系。她主张国家应该承担起女性高等教育的职责,同时女性也通过教育培养共和国公民。威拉德还构建女性新的职业身份,帮助女性发展教师专业领域,扩大女性的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威拉德的高等教育思想让我们重新审思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女性化背后的女性困境,并看到拓展女性的社会劳动空间和克服性别偏好的重要性,而高等教育在此过程中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女性教育;高等教育;艾玛·威拉德;特洛伊女子学院;师范教育﹔教育机会均等;女教师

作者简介:王烨增(1995—), 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外国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赵康(1974—)。男,山西太原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国教育史、教育理论、教育哲学以及教师教育研究;杭州,310058。

Email:kanghao@ zju.edu.cn。

史海钩沉

韦慤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

文 |谢长法


摘要:韦慤是我国早期革命家和文字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在近代中国,他曾担任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上海特别市教育局局长、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及江淮大学校长、华东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教育部副部长、华侨大学代理校长等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韦慤形成了极富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韦认为大学的本质和使命是培养专门人才、弘扬和发展学术,他主张结合中国国情,建立本土化的中国大学教育制度,他极为关注大学生职业教育和就业问题,提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论,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不应被忘记的重要人物。

关键词:韦慤;大学本质;本土化;职业指导;高等教育思想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黄炎培年谱长编”,项目编号:BOA170037。

作者简介:谢长法(1965—),男,河南新乡人,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重庆,400175。Email:xiechangfa2010@126.com。

             匕

德育寻径

论愧疚的道德教育意义

文 | 高德胜

 阝              

摘要:愧疚是常见的伦理现象,在人的道德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愧疚是令人不快的情感,因错而生,错行与错念都会让人产生愧疚,有时候也会“无错而疚”。愧疚的主体是个体,所谓集体愧疚,其实还是个体因集体错误而感到愧疚。愧疚一般与对错误的改正与补教相连,这是愧疚的“真诚解决”,也存在“非真诚解决”的可能。愧疚自身不是美德,但是,愧疚是一种规范性情感,是美德的预示,诸多美德都以愧疚为基础。根据愧疚的本性,可以总结出愧疚教育的基本思路:以感情纽带为基础;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教育;只论行为对错,不论人品优劣;引导受害者做出适当反应;以教育的“易疚性”作为愧疚教育方式。

关键词:愧疚;因错而生;愧疚主体;真诚解决;非真诚解决;道德成长;道德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道德情感与道德教育”,项目编号:20FJKA001。

作者简介:高德胜(1969一), 男,河南信阳人,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德育原理、德育课程与教材研究;上海, 20062。

Email:gao6403@163.com。

             匕



管理经略

 阝   

中国优秀科研苗子为何难修正果之解读

文 | 邢红军 龚文慧 翟彦芳


摘要:“中国优秀科研苗子为何难修正果”是近年来难得之优秀命题。这一命题的产生,既有深刻的教育学原因,又有复杂的社会学原因。由于影响因素甚多、相互交叉且变量难于抽取,至今原因不明、政策乏力、实践盲目。通过聚焦命题,提炼出为何高考没能筛选出创造力最强的学生、为何中国顶尖高校没能培养出世界顶尖学者、为何优秀科研苗子没能坚持做科研三个主题。在研究团队已有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挖掘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高考命题只有习题而无问题,科学教育重视知识而忽视方法,学生学习追求功利而缺乏情怀。建议高考命题从“情境习题”向“原始问题”转变,科学教育从“知识中心”向“方法中心”转变,学生学习从“纯粹功利”向“奉献祭坛”转变。

关键词:科研苗子;高考;创造力;顶尖学者;原始问题;方法中心;科学教育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项目编号:BBA190024。

作者简介:邢红军(1960一),男,河南平舆人,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龚文慧(1995—),女。山西浑源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翟彦芳(1984—),女,山西阳泉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教师教育研究;北京,00048。

Email;xhjcnu1960@sina. com。

 阝              

中国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

---基于5类项目人才履历追踪的实证研究

文 |徐娟 王建平

 阝 

摘要:为探讨中国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8个核心变量,通过对5类项目人才履历的追踪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示,机构声望、学术环境、学术绩效、收入水平、性别、年龄、地域和海外经历对我国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流动的影响与西方已有结论存在部分差异。性别影响的弱化意味着西方学界所主张的性别收入惩罚、家庭责任制约等观点并非我国大学女性高层次青年人才流动性偏低的主因;机构声望、地域等因素间的抵消效应为普通高校和不发达地区利用补偿策略吸引高端人才提供了思路;可适度强调我国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流动中存在的资历惩罚现象,以此作为驱动学术人才流动的新突破口。

关键词: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学术流动;影响因素;项目人才;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我国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流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20ZD025。

作者简介:徐娟(1984—),女,山东滨州人,教育学博士,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研究院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政策与学术职业研究;王建平(1998—),女,山东烟台人,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学术职业研究;烟台, 264011。

Email:bzxujuan@163.com。

 阝              

 阝              

情绪焦虑对青年教师国际发表的

影响及应对策略

文 | 吴明华 胡燕娟

摘要:青年教师面临发表国际期刊论文的巨大压力,已有研究重点关注研究范式与写作差异等,极少关注深刻影响学者有效参与国际发表乃至长期学术发展的情绪管理能力。文章采用分析式自传民族志和互动式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两位青年教师在国际发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情绪、产生的语境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引发更多的学者对于情绪管理的深思和共鸣。研究发现,在国际投稿发表过程中,常常会经历诸如畏惧开始、自我怀疑、理性解读、重拾信心、抵触大修改、积极转变态度视大修改为成长契机等一系列情绪波折,学会准确辨认并及时处理这些情绪是成功发表的重要前提。此外,寻求合作与共情有助于成功应对投稿发表过程中的情绪波动。

关键词:青年学者;国际发表情绪能力;分析式自传民族志;互动式访谈;发表焦虑;应对策略;共情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一般项目“‘建设性冲突’”视域下东盟国家媒介话语中的中国文化想象研究",项目编号:20BXW005;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新闻漫画对冲突事件的话语表征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8CDJSK07PT27。

作者简介:吴明华(1979—),女,山东菏泽人,传播学博士,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从事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重庆,401331。胡燕娟(1983—),女,四川遂宁人,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研究员,从事跨文化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研一体化研究;重庆,400715。

Email:minghuawu@ cqu. edu. cn。

改革纵论

制造强国战略下

普通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

 内涵、维度与路径

文 | 周海银

 阝              

摘要:人才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根本动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普通高校应该承担起人才培养的时代责任。目前,急需深化对高校课程体系与制造强国战略需求的互动关系理论研究,厘清制造强国战略下普通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内涵,界定普通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向度,树立整体思维,做好高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组建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共同体,推进教师协调创新,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和责任担当,不断加强课程体系理论研究。

关键词:制造强国战略;普通高校;本科课程体系;通识课程;专业课程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普通高校本科课程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BIA160127。

作者简介:周海银(1969—),女,山东济南人,教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济南,250014。Email:haiyinzhou@163. com。

 阝              

为史、为人、为己

---兼论好的历史教学之三重境界

文 | 范太峰 曹永国

 阝              

摘要:好的历史教学包含为史、为人、为己三重境界。为史是历史教学之根基,其意味着正确地对待历史,回到历史本身,体现其科学精神,并以平实的方式进行表达。为人是历史教学之价值规范和教育性要求,为历史教学之价值旨归,其要求历史教学与美好生活结合起来,以理性负责任的方式防止历史价值的误用,并将最好的价值展现给学生,使之为现实的伟大精神所涵养。为己是历史教学的存在志趣,意指以成已来成人,增强对自我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观照,使其成为教师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之途径。为已是一种精神操练,体现了人育人之本真性要旨。为史、为人和为已契合于完整教学的内在构成,表现为一种复合性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历史教学;好教育;本体论;教师成长;历史之用.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 “大学教师生命时间结构研究",项目编号:BIA200163。

作者简介:范太峰(1972—),男,江苏东海人,苏州草桥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和教师发展研究;苏州,215031 。曹永国(1977—),男,陕西乾县人,教育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教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哲学、教师发展研究;苏州,215123。

Email:cyongguo@163.com。


扫码关注我们

现代大学教育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欢迎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现代大学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