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跟你说了这不是熨斗也不是翻船了!
不知道我导师看到这个题目会不会打死我......这是她和老公的设计哈哈哈!
这个教堂是Building Design studio时老师租了大巴带我们去图尔库excursion的其中一站。当时是冬天,车开到了森林里的一个小丘旁,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大熨斗,啊不对,是教堂。进去之前我们对这个颜色很是嫌弃,大冬天的天色又暗了,总觉得里面会有连环杀人案(不好意思我恐怖片看多了)。
进去之后一个惊为天人!外面冰天雪地、天昏地暗,突然进去这么一个光线温暖、材质温馨的空间,有一种被爱护的感觉。原来它跟我们老师一样,是个外冷内热的存在。
老师说这其实是1995年的一个竞赛,圣亨利是一个宗教慈善组织,他们募捐想在癌症临终关怀中心旁建一座教堂。但是由于资金一直不到位,2004才才开工,竞赛十年之后才正式开放。
进入门厅就是两个小房间挤出的狭窄走廊,经过走廊就是礼拜和展览连在一起的一个大空间,由座椅区分开功能,神坛在轴线的最尾端。视觉上,整个空间一览无余却又层次分明。
整座建筑都是木质的,以木建筑文明的芬兰将材料的运用发挥到极致。承重结构是由胶合层压曲木柱排列而成的框架组成的。地板是180mm厚的松木,门厅长椅和家具是桤木制作的,内表面也都是木板覆盖的。
我们都以为这个教堂是以船为概念,毕竟芬兰靠海,有着悠久的航海传统。但是老师说这个概念是基督鱼。
耶稣鱼(希腊语:ΙΧΘΥΣ)是基督教的一个代表符号,最早是基督徒为了躲避罗马帝国宗教迫害而使用的暗号,随着米兰敕令的发布,基督教得以合法化,此符号也因其历史意义而成为基督教的代表符号之一。当时基督徒借由此符号来确认彼此的身份,例如先随意画出其中一条弧线,若对方亦为基督徒,则对方应会在心照不宣的情况下完成符号的另一半。(来自维基百科)
其实这个设计最特别之处在于材料的使用使得建筑外观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最后融入环境中。
建筑外表皮覆盖了一层铜,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整座教堂会变成深绿色,最后隐没在这片森林里面,好像从场地里生长出来一样。而内部的木材也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变红,跟表皮形成一种内外呼应的对话。
沉默内敛的芬兰人用时间为我们演绎了一出生动的北欧神话。
正如它的设计者所说的,这座教堂最重要的建材不仅是木材和铜,还有自然光!神坛两侧由细长的落地玻璃窗投射的自然光线环绕,与安藤的光之教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简约而不简单的芬兰设计从空间到材料再到光学设计都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一个出色的设计并不在于功能的复杂性,而在于深刻的理解和恰到好处地表达。
看完这一篇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了,这不是熨斗也不是船,而是眼中流动着建筑梦想的......外冷内热的......咸鱼......
感谢阅读,本系列第二篇再见!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北欧建筑诗”,这里是北欧留学旅游的小窗口,会不定期推送留学相关文章,以及欧洲游记和有趣的建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