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果然是芬兰人,建个教堂还起名叫静默

2017-10-23 人参果哥哥 北欧建筑诗

一个以不说话、少说话、没存在感为荣的民族


(图片来源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252040/kamppi-chapel-k2s-architects)


Chapel of Silence 应该是首都区人民最熟悉的建筑物之一了。这座大木桶一样的教堂就坐落在市中心人流量最大Kamppi车站的站前广场。从Kamppi车站主入口一出来就能映入眼帘。在它面前来来回回那么多次一直没去参观过内部。


(图片来源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252040/kamppi-chapel-k2s-architects)


第一次去参观它还是因为一门叫做get to know Finland的课程作业。我和我的建筑系小伙伴居然没有凭借着“建筑师的直觉”找到主入口,在指示贴纸的帮助下才绕到大木桶背面找到了十分不起眼的入口。



看了门上的平面图才发现我们最开始找的立面是没错的,只是为了管理方便只开了侧门。好吧这是管理层的锅。


(图片来源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252040/kamppi-chapel-k2s-architects)


整个建筑是由两个体量穿插而成,曲线的木桶是教堂的主体,而旁边的矩形则是入口和辅助功能。分区清晰明了,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而无穿插。



如果从主入口进入的话,右侧是接待和办公区,正对面是衣帽间。芬兰气候寒冷常有雨雪,一般进入室内都要进行整理,公共建筑都有物品存放区。存放区后面是厕所和储藏室,再往里就是设备间了。



教堂不能从外侧进入,必须先进入矩形区域才能从这个门里面进入。


(图片来源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252040/kamppi-chapel-k2s-architects)


果然是静默教堂,刚一进去就被整个空间感染到。深灰色的地毯使得进来的人连脚步声也不会发出,这让明亮静谧的空间将外面喧闹的市中心外圈隔绝在外。


(图片来源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252040/kamppi-chapel-k2s-architects)


(图片来源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252040/kamppi-chapel-k2s-architects)


整个教堂除了顶棚的缝隙,没有其他的开窗。自然光的使用使得木制的室内温暖而富有宗教的神圣感。散射的光线结合着浅色的桤木板,无需多余的装饰,圣洁感已氤氲在整个空间。


(图片来源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252040/kamppi-chapel-k2s-architects)


(图片来源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252040/kamppi-chapel-k2s-architects)


(图片来源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252040/kamppi-chapel-k2s-architects)


矩形体量的下方是停车场,整体设计对于地形的利用很到位。建筑南侧地势较高的街道还有楼梯通向入口水平面。


(图片来源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252040/kamppi-chapel-k2s-architects)



教堂内部材料是涂了保护油层的桤木板,而外层是杉木板加上着色的透明分子蜡层。


(图片来源 Arch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252040/kamppi-chapel-k2s-architects)



结构框架的材料是CNC切割胶合片。芬兰的木材加工技术非常先进,层压胶合木因为加工过程外形可以做成曲线,则可以用作各种建筑构件。有机会我会在其他案例中介绍芬兰木建筑使用率很高的CLT板的加工和使用。



结构看起来很牛,确实也是世界领先水平,不过从其他老师的日常小八卦中不难拼凑出,施工的时候也还是有计算不准确的地方,这个号称全木材的结构也需要用钢部件来弥补。



然而再好的设计还是有不能顾及之处。不知道到底是政府不让在广场其他位置建造还是旁边的小楼是保护建筑(显然不是),一个如此有存在感的体量就这么不管不顾地“坐”在了几条人行流线的交叉点上。再加上旁边小矮楼最近两年一直有施工,从主街走去广场的Kamppi车站就变成走“华容道”,每次过都要小心躲开各种要饭的吉普赛人和时不时抗议的难民,还有大晚上讨烟抽的青少年。



由于通行宽度很窄,街道尺度就显得很有压迫感,不知道这是不是设计者想要达到的效果:用大体量来撑起宗教的权威感。



没有任何一个建筑设计是完美的,我们在权衡各种关系的时候总有取舍。有时候建筑摄影师高超的技巧和设备欺骗了我们的眼睛和思考能力,当我们看着被镜头扭曲了的画面时,往往忽略了人眼的真实体验。

(下一期绝对不能再黑自己老师的公司了......对,黑别人老师的(ง •_•)ง)



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关注公众号“北欧建筑诗”,这里是北欧留学旅游的小窗口,会不定期推送留学相关文章,以及欧洲游记和有趣的建筑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