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利大事件丨“北京红牛”9月29日到期,关于红牛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Dr发明家 Dr发明家服务平台 2019-06-30


记得当时年纪小,我爱能量你爱饮料。有一回一起遇到红牛了,一口一口全分掉。我们不知怎样走散了,红牛也要撤标了。


咳咳!言归正传,今天我们来聊聊陪伴我们多年的红牛,引发的商标纠纷案。


虽然现在维生素能量饮料如雨后春笋,但“困了累了,喝红牛”早已植入我们的脑海,想到功能饮料首选还会是老牌“红牛”,但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看起来根正苗红的品牌,并不是国货,就像中华牙膏属于联合利华,“DARLIE”黑人也并不来自非洲一样,红牛是一个泰国品牌。




红牛的诞生

红牛是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一款能解困解乏的功能饮料。


该公司的创始人许书标是一位泰籍华商,意识到红牛的市场销量不错,基于“产业回报祖国”的意愿,决定将其引入国内,这才有了中国红牛。


1993年,许书标在中国海南创建了中国红牛工厂,但由于政府审批、市场培育等原因,发展得并不顺利。


后来和同为泰籍华商的严彬等人联合创办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通过提供商标许可,在华开展业务。


二十多年来,即使功能饮料品类繁多,红牛依旧打出一片天下,离不开红牛的艰苦奋斗。


期间,华彬集团搭建了遍布全国的品牌推广渠道、投入了巨额的广告宣传,当然还有大量的打假维权费用,以求保护红牛的商标利益。


但“友谊长存”一直都是很困难的事情,自去年年末,红牛商标之争悬而未决,中国红牛(华彬集团)和泰国红牛(泰国天丝)的纷争,使得中国功能饮料进入“告时代”——告供罐商、告生产商、告销售方。



纠纷的来源


7月10日泰国天丝对奥瑞金提起诉讼,要求其停止生产或销售带有“红牛”、"REDBULL"及图形的产品,并支付3050万元的侵权补偿,次日奥瑞金公司股票停牌。


8月3日又爆出泰国天丝公司对华彬集团旗下三家红牛公司及永旺超市的诉讼案,这也是泰国天丝首次起诉红牛销售方。


8月16日,本应是红牛维他命起诉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国天丝”)索要红牛商标归属权案公开审理的日子,但原告方红牛维他命已于8月14日撤诉。


据不完全统计,泰国天丝与华彬系案件总数超过20个。泰国天丝称,发现很多非红牛维他命旗下的企业生产销售红牛饮料,而这些企业均为严彬控制的华彬集团所有。


资料显示,2007-2009年,红牛维他命13家分公司被陆续注销。与此同时,属于华彬集团的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等公司纷纷被注册。


2016年底,红牛商标授权给红牛维他命期限到期,但红牛维他命及华彬集团旗下数个企业依然在生产红牛饮料。为此,双发的诉讼此起彼伏,从未终止。


2016年8月30日,泰国天丝以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分别向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分别起诉北京红牛、杭州红牛、广东红牛等多家企业,并要求这些企业停止侵权行为及相关不正当竞争行为。上述三个案件目前依然在审理过程中。



对于泰国天丝指责的侵权行为,2018年4月,红牛维他命董事长严彬公开回应称当年引入红牛品牌时,国家轻工业部、中国食品集团都留有存档,“授权期并非20年而是50年”。不过,严彬方面从未公开过这份存档。


除了法律手段,泰国天丝也在企业内部采取措施。2016年9月20日,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依据章程罢免了严彬红牛维他命董事长的职务。


但因公司公章、执照掌握在严彬手中,后者拒绝移交控制权,2016年10月,泰国天丝在怀柔提起变更登记诉讼。


严彬则就泰国天丝的罢免向泰国法院提起诉讼。今年7月,曼谷南部民事法院做出判决,认为泰国天丝及红牛维他命(泰国)饮料有限公司董事会罢免严彬等多名董事的决议合法。



纠纷的隐患


考虑到天丝医药一直想收回红牛商标权,华彬集团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推出新品牌——“战马”,它是一款能量型维生素饮料,配方与红牛相似,预计2018年的销售目标是15亿元。


除了战马,华彬还引入了挪威高端水品牌芙丝,并在中国找到水源地进行本地化生产。此外,华彬集团还收购了Vita Coco 25%股份,并引进了果倍爽果汁饮料。2018年一季度,华彬快消品集团全品销售超过78亿元。



泰国天丝也不甘人后,2018年3月,泰国天丝新产品红牛安奈吉曝光,并取得了国食健字的批号。不过,该产品目前依然没有上市销售。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表示:“无休止的纷争,只能是给了其他功能饮料企业趁机蚕食市场份额的机会。”


中国市场很大,双方仍然可以携手在我国功能饮料市场做深度挖掘,开发多系列产品,开拓其他相关市场。



两家的纠纷导致红牛销量持续下滑,红牛在功能饮料品类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63%下降至去年的58%。


2015-2017年红牛中国的销售额分别为230.4亿元、210亿元和196亿元,同比增长15%、-7%和-19%。


红牛由于品牌之争,预计释放出至少70亿销量空间,其他功能饮料则蜂拥而至,2017年红牛市场份额为58%,其余品牌瓜分剩下的42%的市场份额,其中乐虎占11%,东鹏特饮占9%,黑卡占4%,中沃占9%,卡拉宝、魔爪、启力各占1%。



虽然现在红牛的商标权纠纷渐渐平息,但这也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知识产权的存在,专利的申请。


商标和专利同属知识产权范畴,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软实力的体现,也同样能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财富的功能,也同样可以进行运营。


商标更多的是展示品牌的功能,而专利更多的承载着企业的科技实力。专利运营同样实用,专利转让、许可、质押、融资等都可以直接帮助企业赢得财富。


举个例子,如果别人没有侵犯你的商标权,是不能用依靠商标的手段去打击竞争对手的,然而专利可以。


目前,很多立体商标与外观设计专利都是对商标外形或与实体包装相关的。想要对知识产权进行完备的保护,不能只在一个领域上注册或申请,要进行知识产权的整体保护,制定相关战略。



知识产权在医疗领域也是一种尤为重要的战略性商业资产,特别是医疗器械领域。仅在美国,实际有效的专利数量超过百万个,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也逐年频发,医疗科技领域在专利申请及保护方面耗费的人力与资金金额巨大。


由于医疗产品所有权牵涉的利益过于庞大,想要保护自己的创新,就要有完整、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战略。只有自身无懈可击,才会避免步入红牛的后尘!


拓展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