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江西》刊发市委书记刘锋文章:打造新型人文城市新范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



《当代江西》2022年第5期,刊发市委书记刘锋文章《打造新型人文城市新范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现予以全文转载。







   打造新型人文城市新范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


刘  锋


人文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建设的新型城市类型之一。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标志着人文城市正式进入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序列。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是明清时全国四大名镇之一,也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作出了“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为景德镇发展标定了历史方位、擘画了美好蓝图。近年来,景德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以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努力把景德镇建成一座彰显高颜值、充满亲近感、洋溢文化风的更美丽、更国际、更文化、更令人有获得感的人文之城。


让城市彰显“高颜值”,更具“人居价值”。彰显“高颜值”的关键词是“塑形”,让城市空间具有更高的“人居价值”,完善和提升城市的宜居性。作为人文城市,首先要展现“空间的美”,让城市建筑可观可读、环境可亲可爱、街区可触摸可体验、生活有温度有品位。景德镇抓住2017年被住建部列为第二批“双修”试点城市契机,开展城市“三修”,既修复生态、又修补功能,既更新空间硬环境、又完善文化软环境,系统治理影响人居之美的“城市病”。修生态——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城区51万平方米被破坏山体全面修复,中心城区新增绿地1226万平方米,建成城区千亩湖泊,改建国家森林公园,打造10个城市公园和30个街心花园,对景观改造、河流改造、水系治理做系统修复,使城市颜值更高。修功能——针对城市“野蛮”生长,坚持规划导向、问题导向、功能导向,实施268个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项目,总投资达917亿元。新建100多公里城市道路,新增4.3万个停车泊位,升级改造409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145个老旧小区,新建城区30所中小学,新增4.6万个学位,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品质。修文化——实施御窑厂等9个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项目,结合历史街区独有的民俗、遗产、明清窑作等特点,深入研究里弄,挖掘老城文化,拆除与文化文物不相适应的现代建筑,超过50年的老建筑全部保留,修缮古建民居1000余栋,在保留老城区域原有的砖、瓦、墙、梁、路的同时,重点围绕“吃、住、购、馆、玩、作”六大版块植入多元业态,既保留历史记忆,又让老旧文化建筑焕发新的“活力”。2018年12月,住建部在景德镇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双修”现场会,景德镇的城市“双修”得到了住建部的充分肯定,被称为“双修”工作3.0版本,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让城市充满“亲近感”,更有“人本意义”。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设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满“亲近感”的关键词是“铸魂”。这几年,景德镇市在“塑形”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铸魂”,夯实这座城市的人文之本。铸文明之魂——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常态长效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评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铸产业之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产业则是城市的“钢构”,没有文化,城市就没有内涵。文化强市,也必定要成为产业强市。景德镇一手高举文化大旗,加快国家试验区建设;一手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构建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体系,让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相得益彰、比翼齐飞。铸民生之魂——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全力解决好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的“七位”问题,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让城市洋溢“文化风”,更显“人文梦想”。丰富的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文脉和蓬勃的创新活力,是人文城市的主体功能和基本形态。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之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时至今日,景德镇陶瓷文化依然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交融共进,有72个国家180多个城市与景德镇建立了多层次的友好合作关系,有40多个国家5000多名“境外景漂”在景德镇创新创业。景德镇坚持以最小干预为基本原则,以“四个千年”为切入点,把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利用好、宣传好、传承好,呵护好城市历史景观,彰显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既让遗产有尊严、更让城市有尊严。保护好千年窑址——以御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整体保护、活态传承1000年陶瓷文化遗迹、600年御窑文化遗址和100年陶瓷工业遗产,延续千年陶瓷文脉,让景德镇始终是一部活的陶瓷历史文化教科书。传承好千年技艺——建设非遗保护名录、非遗项目数据库、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动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让千年技艺世代相传。呵护好千年匠心——加强手工制瓷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恢复艺徒制度,实施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推动陶瓷教育、科研、文博等机构与生产制作陶瓷的世家、企业、作坊协同合作,培育一支老中青结合、覆盖制瓷全工序的工匠队伍。讲述好千年故事——系统挖掘和讲述景德镇故事,推出一批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影视剧、纪录片、演艺节目,打造永不落幕的瓷博会,让景德镇真正成为让世界感知中国、认识江西的国际瓷都。


作为国家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文化类试验区,景德镇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作示范、勇争先”的使命责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江西元素、新时代特征、景德镇特点的“文化引领经济”与“经济支撑文化”良性循环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路。

把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般来说,人文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很大,在国内国际有巨大的城市品牌效应,这样的影响力如何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转化为城市经济总量和税收,转化为城市居民的可观财富,这种转化工作大有文章可做。

把文化交流拓展到经贸交流。人文城市必定有深厚而广泛的文化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在国内外是有地位的交流,是跟一流的文化大家、文化使者的交流。这种交流所搭建起来的桥梁是宝贵的,拓展到经贸领域就更具生命力,必须要让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把陶瓷文化圣地打造成产业发展高地。文化和产业不能“自说自话”。文化圣地不能单单是尊崇历史、尊崇文化、尊崇过往的荣光,还要高效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让这种尊崇衍生为产业,包括文化产业、文旅消费产业,培育打造特色经济强劲增长极,实现文化引领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

把城市品牌延伸到企业品牌。企业是创业创新的活力之源、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改善民生的基本支撑。企业有活力,城市才有未来。如何让城市更多地孕育市场主体,让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相匹配,是打造人文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作者:中共景德镇市委书记)
推荐阅读

@所有人,快来和景宝一起逛试验区!


爱上景德镇,这些理由还不够吗?



任编辑:曹璇月

校      对:江   超 陈   萌

审      核:余   珺

监      制:黄   胜

文章来源:当代江西2022年第5期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