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高温即将来袭!
今天(11日)
新洲区气象台也于今日06时42分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昨天我区天气晴热,全区自动站出现40℃以上高温,位于旧街和道观河;昨天最低气温28.2℃,最高气温38.4℃。今天早晨我区晴天,最低气温27.9℃。
预计未来一周受副高控制,我区晴热高温天气持续,日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其中16~17日副高略有南退,我区有阵性降水发生。
新洲未来三天预报
↓↓↓
气象部门建议,高温持续不断,要防范持续高温对群众生活、人体健康不利影响,加强生活用水用电保障,防范热射病;防范持续高温对能源保供不利影响,重点关注持续高温造成的能源供给压力加大,做好水电科学调度、供应和应急工作;防范持续高温对农业、生态环境不利影响。
同时,还需加强城乡和森林防火安全工作,注意防范持续高温对交通、旅游等的不利影响,并做好局地强对流天气防御。
出梅以来
高温日数达历时同期首位
今年出梅以来,全省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已达历时同期首位。
7月7日出梅以后,全省平均气温为30.2℃,平均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21.4天,分别较常年同期偏高1.9℃和偏多9.9天,均列历史同期首位。
7月7日~16日和7月30日至今出现两段大范围持续性高温过程,第二段过程的强度更胜于第一段。
持续时间长。鄂西北西部、鄂西南北部和鄂东南大部高温日数达25~30天,其他大部15~25天。通山连续高温日数达18天。
影响范围广。除利川外,全省其他地区均出现高温天气,93%的县市都出现日最高气温≥37℃,保康、黄石、赤壁等22县(市)日最高气温≥40℃。
极端性强。郧阳(42.7℃)、竹溪(40.5℃)、来凤(39.1℃)最高气温、竹溪等5县(市)连续高温日数、十堰等11县(市)日最低气温突破或追平历史记录。竹山8月3日以来已连续8天最高气温在40℃以上,8月8日升至42.3℃,创历史第二高。
16日武汉高温短暂“缓和”
武汉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珊珊介绍,16日的最高温可能降至35℃左右,比这一段时间的最高温都要低,但仅仅持续一天左右,到18日之后,又将是37℃以上的高温天气。
之所以气温这么高,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对区域的稳定控制,在其控制之下,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太阳辐射增强;此外,副热带高压带来的下沉气流,会带来气温的升高。
16日前后将适时开展人工增雨
预计16日前后有降雨
气象部门预计,8月底之前,全省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高温综合强度将达历史最强。
据介绍,预计接下来降水异常偏少,仅16日前后中北部地区有中等强度降水,局部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时段以午后局部雷阵雨为主。
16日以后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但极端最高气温较15日前略有下降,大部地区高温35℃~39℃,部分地区40℃以上。
为何今年高温“来势汹汹”?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郭广芬介绍,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升高变强的气候导致今年的高温偏强。副热带高压偏强,则与海温有关,印度洋海温偏高,也加强副热带高压系统,导致其变得更强,此外,如拉尼娜海温背景带来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北等多重系统性影响,导致今年的持续强高温。
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都挺热
这一轮的持续高温天气,整个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都处于“高烧不退”的局面。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郭广芬介绍,整个长江中下游6月份以来,沿线的省份、城市持续高温,也出现过极端高温。截至目前,重庆最高温最高,达到41.5℃;上海也有40.9℃,追平了该地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温。就连往年少有高温日的成都,今年也出现了15天左右的高温日。
此外,今年高温日数方面,重庆达到39天,上海达到37天,热力惊人。武汉自出梅以来,出现24个高温日。
全球经历少有的高温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最新报告证实,今夏全球确实经历着史上少有的高温酷暑。
WMO称,根据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的数据,刚刚过去的7月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7月之一,持久且强烈的热浪尤其影响了欧洲的部分地区。
7月,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部分地区均测得超过40℃的气温。在英国,气温突破40℃尚属首次。同时,伊比利亚半岛最高气温超过35℃的天数异常多,突显该地区高温的持久性。
在南半球,南美洲中部和非洲南部7月记录到的高于平均水平的气温最为显著,北太平洋和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的气温同样高于平均水平。
根据《湖北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试行)》,经研究,省水利厅决定于8月11日14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
连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旱情。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大部仍将以高温晴热天气为主,旱情可能加剧发展,抗旱形势日趋严峻。
11日,省水利厅向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水利和湖泊(水务)局以及厅直有关单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立足抗大旱、抗长旱,全面组织动员,切实强化各项抗旱措施。通知称,
一要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强化土壤墒情、旱情监测预警,及时会商研判旱情发展趋势,争取抗旱工作主动权。
二要强化科学调度。充分考虑当前和后期抗旱用水需要,广辟抗旱水源,统一精细调度水源工程,强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三要确保供水安全。始终把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摆在首位,细化落实供水保障措施,必要时组织社会力量为群众拉水、送水,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用水需求。
四要强化信息报送。加强旱情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应急响应期间实施抗旱工作信息日报告制度。
精彩推荐
☞
来源:长江日报 湖北日报 新洲气象 武汉发布
编辑:苏 娟
责编:高 丽 编审:王建玲
文章经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投稿邮箱:xzwjw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