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手册与展览文本写作详解
在《WWT 0088-2018 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规范》中,内容设计的流程如图所示:
最核心的是展览大纲和展览文本,简单理解就是展览大纲是骨架,是灵魂,展览文本是组织,是肌肉,是毛发。
但是在实际的项目操作过程中,《设计规划》中的流程场景是理想化的场景,在博物馆或美术馆内部策展时会比较适用,在遇到非博物馆场景、商业协作等情况时,就必须进行变通。
01
第一部分 内容手册的创作
在展览展示企业,经常遇到的场景是:
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成本考量、流程因素、甲方项目负责人不了解全流程等,许多展示项目不会花很长时间或根本没有意识在项目前期就把展览大纲和展览文本做好,甚至连基础的资料收集、整理做得很系统的都不多。
所以,这些基础工作都会转嫁到展览展示企业身上,但企业同样考虑到成本,在没有明确的商务保障前提下,最多将展览大纲做完,就开始进入设计阶段,用视觉来竞争项目,只有等项目签下来之后,才有可能深化去做展览文本,然后深化设计及施工。
这就给展示策划们带来一个很大的难题:
如果展览文本已经做好的话,只要安排几次集中的讲解,就可以让所有合作伙伴了解你的策展意图,但是现在,只有展览大纲和一堆资料,没有展览文本,然后我们要将这个展览大纲交接给接下来的工种,比如空间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多媒体设计师,甚至新的工种如舞台编剧、舞美、影片策划、影片导演等等工种时,我们怎样进行展览大纲的传达和资料的交接呢?
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可能是这么干的:
来几拨人,你给他讲解几遍,你也不知道他们理解了没有,然后把你的资料拷走一份,你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去看,运气好的话,碰到愿意看资料,理解力强的合作伙伴,你会省去许多口水,运气不好的话,你得像保姆一样全程跟着,不停地讲解、说明,恨不能掰开他们的脑袋把内容灌输进去产。
展示策划们会非常地累,信息传送的效率也会极其地低下。
先不急着去吐槽机制及合作伙伴,机制流程无法变更的情况下,站在合作伙伴的角度,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他们的痛点。
其一:展示策划给出的框架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可能包括没有逻辑、逻辑牵强及不够动人。
其二:展示策划给的资料是凌乱或不完整的,东一块,西一块,读起来费劲,还不如自己百度一下更快。
其三:项目时间一久,积累的资料特别多,即使前期搞明白了,后期内容更新之后也越来越容易迷糊,所以还是直接问来得省事。
痛点一,我之前的文章《展示空间故事线的创作概要》、《月球博物馆展览大纲创作详解》是可以解决的。
痛点二,我之前的文章《如何精确快速地找到策展资料?》、《展馆策划工作的标准化》是可以解决的。
痛点三,我们需要一个与展览大纲同步、但很简约,又可以实时更新的东西。
这个东西是什么?
我的解决方案是:内容手册。
内容手册是:展览大纲的图文解说文本。
简单点理解就是:展示策划把自己对整体项目的理解整理成册,供项目团队其他人理解消化所使用。
它的作用是:统一团队的知识体系结构与项目认知。
那它和展览文本有什么区别?
内容手册是为了辅助理解的,所以只要有助于理解项目或内容点,你都可以将它们放上去,容错性较大,对字体数量也没有限制,创作比较自由。而展览文本是内容手册的凝练版,它是确切的,将来在展馆墙面或展板中出现的图文内容,要按照规范写作,字斟句琢,非常严谨。
内容手册具体是怎样创作呢?
第一步:将你的展览大纲拓展成文本框架。
一般我们的编辑都是在WORD文档里完成的,建议你好好学习一下WORD文档的排版方法,比如标题的创作、目录的自动生成、页面布局、页码等等,它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只是大多数人不会用罢了。
内容手册要至少包含封面、目录、正文,制作好的文档应该是简洁而优美的。
第二步:将资料库中相关的文字与图片填入文本框架中,形成正文。
把你查到的资料文字和图文提取出来,粘贴到对应内容点标题下,并排好版,做好内容来源的标注。
第三步:附上资料对应的资料来源,方便内容追溯。
除了需要耐心,并不复杂,对吗?
那是不是只需要一个文本就足够了?
不完全,还记得我们之前整理的资料库吗?内容手册是一一对应资料库的,内容手册上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对应的树型文件夹,文件夹里除了文字,还会有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内容,那些不方便用文字和图片表达的,都在这里。
每个项目都得做一个内容手册吗?
看情况,我们的目的是效率最大化,而不是形式,如果做内容手册反而让你的效率降低了,那就不要做了,但如果你适应了做内容手册带来的便利,那还是坚持做下去。
02
第二部分 展览文本的创作
展览文本就是内容手册的规范、严谨、精简版,具体写作时建议按照:《WWT 0088-2018 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创作。
比如:文本的构成
展览名称:馆名或展览名称是什么
前言:一般来说是对馆的来龙去脉的基本介绍或感怀性的文字说明
部分、单元及展品组:展区、展项组、展项的逐级说明
知识窗:扩展知识说明
展品说明牌:根据《GB/T30234-2013文物展品标牌》,展品标牌内容的构成应包括主项、副项、辅助项及类目项。这些文字说明以标牌的形式置于文物附近,通过科学真实、具体可靠的语言和配图为观众提供展品所蕴含的信息,帮助观众使用展品的相关配置工具。标牌的语言文字,如汉语中的简化字、异体字、碑别字、古文字及注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英语及其他语种的使用都有相应的要求和标准。
译文:文本的外文翻译,常见为英文。
结束语:展馆出口或展览尾部对展览的总结性文字。
创作展览文本,最重要的其实是:标准及严谨。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的建议是,在制作展览文本之前,你最好先定制一个专属于这个项目的文本编制标准规范,供团队所有人遵循。
比如:
然后根据文本框架,逐级展开,认真创作。
Exhibition name
展览名称
告诉观众,你正在参观的这个馆是什么馆?名字是什么?主题是什么?
比如:玻璃博物馆、时代风华——百年服饰大展
展馆的命名方法我曾在《展馆的分类与命名方法梗概》一文中有详细解说,大家有兴趣可移步。
Preface
前言
前言的作用是开篇明义,就像文章的序,一个人的自我介绍。
一般会讲清楚以下几个点:
1:为什么要做这个馆或展。
2:建馆、布展的来龙去脉。
3:建馆、布展的目的。
4:主题或主要的内容规划。
5:感性的表达。
比如鸿山遗址博物馆的前言:
“吴地,是以今天的无锡和苏州为中心,在环太湖地区所形成的一个卓然而独立的地域文化单元。
早在六七千年前,远古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和繁衍,创造出太湖流域辉煌灿烂的史前文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在绵延不断的发展轨迹中勾勒出吴文化最原始的脉络。
……”
除了整馆有前言,分展区和展项也可以有前言,它的内容与作用基本相似。
比如上海历史博物馆第一展厅《沧海桑田》的前言
“远古上海,滨江临海,湖泽众多,气候湿润,资源丰沛。全新世以来,海侵和海退交替上演。距今7000年,海岸东进,陆域扩展,古海岸线稳定在冈身一线,开始适合人居。”
Title
标题
在信息接收的层级里,标题的层级是靠前的,一般情况下,观众都是先看到一级标题,产生兴趣后再看二级标题,然后到三级标题。
所以标题的写作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非常重要,担负着抓眼球和正确达意的重要责任。
它的写法常见的有几类。
第一类:平铺直叙。丁是丁,卯是卯,是苹果就写苹果,是青铜器就写青铜器,不经修饰,直接表达。
第二类:文字修饰。太直白,显得不够含蓄而有内涵,所以可以对文字进行一些修饰,比如“酿酒历史”,你可以写成“千年一醉”、“百世醪糟“、”摇晃的华夏“……
第三类:情感呼唤。因物生情,因情发声。还比如”酿酒历史”,你可以写成“酒香不愧千年魂“、”物我两忘问太白“……,这类的写法一般比较晦涩,需要观众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第四类:脑洞写法。非严肃的文字写法,类似于江小白的文案,虽然很有趣,但是很有趣,比如”乾隆潮,下一个江南“、”噗呲,叭叽“。
第五类:融合写法。也是比常见的一种写法,比如”剑南问道——我以一心祭仪狄“。
但是请大家不要误会,以上五种写法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它们都是根据我们对爱众的理解来进行创作的,一位严谨的学者,平铺直叙可能适合他,一个感情的艺术工作者,情感呼唤可能适合他,一位小朋友,幼稚的写法可能更适用,而潮流青年,有些脑洞写法可能会更吸引他们的注意。
当然,其实还有第六类写法:不知所云写法。比如”问道“,非得加上一个点,写成” 问•道“,又或者”水云间“,非得写成”水•云•间“,这种写法一般是没太想清楚,但又不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没水平而用的办法,我个人是比较讨厌这种做法的。
Text
正文
正文是信息的载体,指的是展板上的图文,也包含展品的介绍文字。
它的写作方式与标题的写作方法类似,一般也有五种。
第一类:功能性写法,老老实实的写法,就像写手机参数一样的写法,某年诞生、高几许,长几许,重几许,用途几何……。
第二类:修饰性写法,美化文字的写作方法,有时候用排比,有时候用对仗,有时候征博引,有时候引经据典,文笔变化万千。
第三类:情感性写法。比如,” 在企业的百年历程中,品牌几经变迁,既有过皇室赞誉的盛期,也有过被动乱冲击的低潮,不变的是坚持研发的坚韧品性、孜孜不倦的品质追求。“,带入策展人自身的一些情感。
第四种:脑洞式写法,与标题所述的写法相同;
第五类:复合式写法,将上述几个写法融合的写作方法;
在欧美博物馆界往往有一个专门的工种来进行文字的写作的:writer,是的,作家,同样的物品,不同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可读性完全不同,趣味性也相差极大,所以需要专业的作家来进行写作。
但是我国的博物馆文字一般是由专业文案来创作,虽然他们大多也接受过专业的创作培训,甚至大多是文学系或传媒专业毕业,但因为受到的创作限制比较大,所以我们在传统博物馆里看到的文字往往是比较严肃和无趣的,近些年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大运营的趋势下,很多博物馆的文字也变得越来越有趣。
Translation
译文
译文主要是为了满足非中文语种观众的观展需求,主要以英文为主,有时候也会根据展馆的主要受众增加日文、韩文、法文、俄文,盲文译文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常规译文一般翻译即可搞定,但如果展览涉及到特别专业的术语或展品,一般需要外部专业翻译团队的支持。
Conclusion
结束语
参观结束后,总要有一个结尾才显得参观的过程是完整的。
结束语一般位于展馆或展览的出口,会以言简意赅的方式总结整馆,或理性,或感性,或兼尔有之,与前言形成一个呼应。
以上全文。
若有讲述不明或谬误之处,还望指正!
策展人叶秋
微信号:yeqiu4766314
策斩学术公众号
策斩企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