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院期长者出现情绪失调,养老护理员这么帮助长者安然度过!(真实案例)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养老机构都采取了封闭式管理,以期从物理上切断病毒传染路径。
由于封闭时间的不断延长,人难免出现心理和情绪失调,尤其是老年人。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两大基石,一是对环境有掌控感(进而感到价值和尊严)。
二是保持人际联系(进而感到亲密和关爱)。
而封闭期的延长直接造成了掌控感和人际关系被限制,引发老年人出现心理和情绪的失调。
在封闭期,老年人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有:
(1)活动自由的限制引发烦躁、易怒情绪,以及偏行己见行为;
(2)社会联系数量和频率的锐减而引发孤独和寂寞;
(3)疫情的严峻和管理措施的严格引发对自己和家人生命安全的焦虑和担忧;
(4)封闭后外界提供的医疗资源可能受限,因此可能引发无助、低落或绝望情绪。
相比于自理老人,认知症(老年痴呆)长者由于认知障碍,会对身边的环境变化更为敏感,也更容易出现心理失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认知障碍,认知症长者的表达能力有所减退。
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失调常常并不直接以情绪或行为表现出来,而是呈现躯体化特征,例如出现睡眠问题,胃口或二便失律,头痛头晕、胸闷、或血压出现异常等。
养老机构老人真实案例
郑奶奶,今年86岁。入住养老机构已经将近一年,适应良好,平时各类活动参与度高,喜欢出门散步。
在养老机构第一阶段封闭期,郑奶奶尚能忍受“困宅”的日子;第二阶段开始后,郑奶奶开始如坐针毡,精神状态持续低落,同时食欲也有所减退。
于是,养老机构介护士针对郑奶奶的心理失调,为郑奶奶做了一系列的调节措施。
不仅每日多了新式菜肴和水果,同时在饮食上给予更多花样。以前的餐后水果与酸奶,现在变成了水果沙拉、果汁、果泥等多种形式。
为了让郑奶奶开心起来,介护士每天会带着郑奶奶在走廊散步,阳光照进家屋的时,介护士会陪着郑奶奶晒太阳,聊聊天、做做手工等。
在介护士的精心呵护下,郑奶奶的活力又回来了!
晒太阳的郑奶奶
让长者安然度过封闭期,养老机构可不止做了这一点!
保障照料质量
首先,尽可能保障有序有质量的照料与护理服务。
例如饮食安排上,养老机构减少了每份食品的分量,增加了可选择的花样,以增进老人的食欲。
由于户外活动的减少,介护士会在阳光照进家屋时带老人晒会太阳。
阳光,不仅能杀菌,也会使长者的心情更加和缓。
另外,介护士也会邀请长者帮忙照看绿植,这样既增加了室内环境的生机感,也为老人创造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让长者摆脱无价值感。
组织乐龄活动
养老机构的封闭式管理,虽然切断了平时的探访,也削减了户外活动的范围和机会。但是封闭起来的机构内部相对是比较安全的场所。
介护士们会组织老人在公共活动区做一些健身操等活动,同时,也会为长者量身定制个性化乐龄活动,例如:书法、绘画、桌游等。
还有各类认知症专护疗法,让长者们的记忆与技能,在活动中得到强化,减缓病程的发展。
提升服务软环境
由于此次疫情中,老年人是高危人群。
人们不免对老人的防护更加重视,也对老人的活动更加严格限制。
但对于认知症长者来说,过度的限制会加重长者的焦虑。
例如:
对老人生活的过度安排,可能出于保护,也可能剥夺了老人的主动性;
对老人“不听话”的批评,可能出于爱护关心,也可能把经验丰富的“生命专家”贬低为未经世事的孩童;
年轻人宁可自己替老人做,也不愿花时间反复教老人新东西。这可能出于追求办事效率,但是忽视了老人的学习能力和与时代保持同步的需求。
因此,在养老机构的封闭期,介护士首先会肯定老人的生机活力、自我管理、以及生活主动性;
然后允许和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环境或生活;
最后,更重要的是,随时鼓励和表达对他们的肯定,多表扬少“教训”。
让长者心情愉悦的秘诀,恰恰就藏在沟通的细节里。
心理疏导和安抚
最后,如果老人的情绪失调在上述群体性支持的层面无法改善,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
介护士们会记录长者每日的饮食规律和活动轨迹,同步记录当时的长者情绪,经过几天的记录,就会看到长者的情绪变化。
对比每日的记录可以发现哪些原因引发了低落或愤怒,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调整,进而改善长者情绪。
每天都要散步的郑奶奶
寻求家人的支持
在封闭式管理期间,少了家人的探视,也是容易引发长者心情低落的一大原因。
在此期间,养老机构会格外注重长者与家人的联系。时不时的安排长者与家人进行视频。
与长者一起观看家庭相册,聊聊家人,也是调节长者情绪的有效方式。
选择生命质量而不是寿命,这或许是很多老人的心声。
对于养老机构而言,在照料长者身体的同时,让长者的内心与精神同样愉悦,倾听长者的心声,也是养老机构最重要的功课。
来源:陕西九九养老 养老运营消消乐综合整理
1. 养老护理员礼仪礼貌
2.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件)
提供养老信息化管理软件
提供各类养老管理资料
代售养老培训课件资料
接行业广告文章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