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烤火取暖不慎浑身着火,哭喊着求救!网友:我怕老了不知怎么过!
视频来源:广东消防
笔者近日看到一则视频,感触挺深。
说的是春节期间,一位留守空巢老人,因天气寒冷,所以烤火取暖,没想到身上着火了,老人无助地跑到大街上寻求帮助,幸好有人帮忙灭火。
好心人说:当时看到这个情况,我就找水桶跑过去了,但是挺严重的,下半身跟肚皮那里都全烧伤了。
网友看了,纷纷表示:隔着屏幕都觉得痛,我以后老了怎么办?
随着春节的结束,子女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这些农村留守老人,很多人生活特别简朴艰难,居住环境差;或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或担负着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甚至遭遇排斥,闲暇时无处可去。
在中国,近1.7亿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40%以上过着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生活。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的比例或将达到90%。也就意味着,中国将有2亿饱受孤独之感的“空巢老人”。
独居老人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身边又没有可以帮忙的人,很容易因为错失最佳治疗时间,使身体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发生令人后悔不已的悲剧。
前一段时间的财政部原部长因家中失火去世一事就给世人敲响了警钟,这又是一个空巢老人的悲剧。
▲财政部原部长因家中失火去世
而新闻中的一幕幕悲剧,正彰显着“空巢老人”困顿的生活境遇。
在我周围接触到的老人里,从他们口中听到最多的则是“怕孤独”。
孤独的原因太多了:比如退休造成的生活落差、肌体衰老带来的痛苦和失落、熟悉的朋友不断离世的哀伤、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离开工作后缺乏爱好的无聊……
有许多老人说“我不怕死,而是怕活”,“如果有人每天跟我说15分钟话,这15分钟就像太阳能温暖我一天”,可见老年人情感的心理需求。
而随着人老了以后都会面临一个问题——生理机能衰退以后,不同程度产生体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活动半径缩小,与社会发展渐渐脱节,社交范围窄小,无法独立生活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带给老年人的感受就是孤独,失去存在的意义,因为老去产生的自卑,慢慢就丧失了自尊。
难道这些老人没有子女吗?自己的父母都不照顾好?
不要责怪自己子女不孝,子女有他们的难处。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年轻人,既要生活,又要照顾老人,往往分身乏术。
四世同堂的状态,实在是太理想化了,实际情况会复杂很多。
白岩松曾一针见血说过:想要养儿防老几乎不可能。
“想要养儿防老几乎不可能,不是儿子不孝顺,而是一对小年轻上面四个,上面这四个顶上还剩两三个呢,请问他养得起吗?所以老人的第一位是攒健康,储蓄健康要比储蓄钱管用。”
在笔者看来,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建议独居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
如果老人愿意,可以尝试试着住一下养老院,尝试找一下适合自己的养老院,在养老院里每天至少有人陪伴,有同龄人交流,也有人随时关注着老人,其实相比高龄老人独居在家,养老院更加安全,而且孤独感不会那么强。
机构养老,是目前比较适合独居老年人的一种可靠养老方式。养老院不是猛虎,住进养老院的老人也不是孤苦伶仃,这种区别与传统养老的生活方式,带给老人不一样的老年生活。
养老行业经过这么些年的变化,大多数养老院也都改变了,真正的能够肩负起老年人养老的功能了。
同时,笔者认为,没有一定的赡养父母条件的家庭,可以考虑送父母去养老院。具备赡养父母条件的家庭一般要满足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父母居住的空间。
第二:要征得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同意,且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睦。
第三:要么老人身体健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要么有专人照顾和陪伴。
三者缺一,都该考虑考虑是否送父母去养老院更合适。
人人都会老,对于生命本身而言,每个人的终老方式又怎能刻意以剧本化呈现。当身体机能严重衰弱,躯体蜷缩如婴儿,丧失一切意识时,每个人的命运归宿便再无差别。
所以,想要晚年有个体面又有尊严的生活,无非就是靠别人和靠自己。一是靠子女的赡养义务和情感本能,二是靠自己的资本提前预设好的晚年归宿。正规、科学、人性化的养老院的归宿也是愈加契合老年群体的心意了。
如果子女有能力,那入住养老院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养老院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随着我们当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也越来越开明,未来的老人住进养老院可能是主要养老形态,也会是大势所趋。
愿天下父母安康,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参考来源:
1.腾讯;
2.百度。
欢迎关注视频号:养老解忧杂货铺
养老院星级评定对应资料
养老标准化体系对应资料
养老服务质量规范对应资料
养老服务安全规范对应资料
养老护理视频、课件、系统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