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0多岁,花钱把失能父母送进养老院,却被亲戚说不孝!
图源:摄图网
▲本文经原创作者 行业观察者 授权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养老运营消消乐,题图:摄图网。本文不设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处和结尾处注明来源和作者(作者栏请写上作者:暖阳),否则追究责任。
孝,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孝顺看得非常重要,“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我们常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各种关于孝子的事迹,却鲜有人真正关注行孝的难与家庭的艰辛。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不是一句调侃,而是一句现实的写照,道出了照顾失能老人的辛酸苦辣。
照顾老人说起来容易,其实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特别是护理失能失智长者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无论是长者本身还是亲人都备受煎熬。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超过4200万人,约占老年总人口比例的16.6%。《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预计,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总人口将达到1亿人。
对个人来说,生活无法自理,只能事事依靠他人是一件很绝望的事情;对于家庭,“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哪怕家里只有一名老人失去自理能力,都是沉重的打击。
图源:摄图网
笔者50多了,父母中风后变成不能自理,需要我来照护,但我还要上班工作,经常请假,领导意见越来越大,而我也不懂专业照护,身体也受不了,最后和家人商量后,把父母送到了一家星级养老机构,那里有专人照护,我们也放心。
本以为了却了一件心头大事,却不想送父母到养老院这事被亲戚知道了,亲戚对我们说了些不好听的话,比如“你父母养你们那么大,竟送父母到养老院受罪?!”、“没良心的!没儿女的才会送父母到养老院!”、“你太不孝了!养老院虐待老人的!”等等。
在我们很多国人心中,似乎存在这么一种情结:将老人送养老院就是不孝。尤其在农村地区认为父母必须要由儿女亲自赡养,否则就是不孝,就会被村里人戳脊梁骨。
其实,在笔者看来,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并不等于不孝,笔者是经过慎重考虑后做出的选择。
子女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或者请人来照顾父母,也是想给父母最好的照护,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当然也不是不孝,而是爱父母的表现!
相对那些不愿住进养老院的老人来说,自主选择或经协调住进养老院的老人会相对更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这一部分老人在年轻的时候,大多也是独立习惯,老了不想给子女带来负担,选择住进养老院会让他们觉得更舒心。
在这些老人的想法里,子女和自己都需要各自的空间,住在养老院还有很多的同年龄老人,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玩伴。想子女了就去看看他们,无聊了还有很多的娱乐活动。
图源:摄图网
最为主要的是,现在养老院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人员比以往更加的智能且专业化,不管是医疗设施、身体健康监测与治疗,还是日常的照护、营养膳食,或是老人的心理建设等等,为老人考虑得非常全面,服务也是无微不至。
一些常年独居的老人,子女长期东奔西跑居无定所,选择依附于养老机构,会比老人独居会适合,也能让子女更安心。
一些身体失能,无法自理的老人,更是需要养老机构的照护,也只有将老人送到专业的养老机构里,才会让老人得到好的照护,也能让子女的负担变轻。
还有一些特殊的老人,需要24小时看护的老人,更需要住进养老机构,或是住进依托于医院的医养中心。
这些老人都是需要依托于养老机构来照护,这也是子女给老人孝顺的表现,为了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护,寻找到最好的办法。
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否孝顺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我们需要考虑家庭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父母的意愿和需求以及我们对孝顺的理解,并尽最大努力为父母提供高质量的照顾服务和关心。
所谓的尽孝应该是让老人享受好的晚年生活,而不是以是否亲力亲为作为标准,若将老人送到养老院,老人能在养老院得到很好的照顾,岂不比在家里无人照看好得多吗?
光从送不送老人去养老院就判断子女孝不孝顺,这样的想法还是太片面了。真正的“不孝”是不关心、不过问、不照顾、不倾听。
图源:摄图网
选择优质的养老模式,不仅能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还能维持老人现有的生活习惯,让老人在此过程中延续对自我价值的认可,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对老人尊严的维护和尊重。
如果子女有能力,那入住养老院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养老院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去处。随着我们当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也越来越开明,未来的老人住进养老院可能是主要养老形态,也会是大势所趋。
愿天下父母安康,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本文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暖阳,来源:养老运营消消乐。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处和结尾处注明来源和作者(作者栏请写上作者:暖阳),否则追究责任。
欢迎关注视频号:养老解忧杂货铺
养老院星级评定对应资料
养老标准化体系对应资料
养老服务质量规范对应资料
养老服务安全规范对应资料
养老护理视频、课件、系统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