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暗自发誓,老了不把父母送养老院,贴身照顾父母2个月,我就受不了了
图源:摄图网
▲本文经原创作者 行业观察者 授权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养老运营消消乐,题图:摄图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经授权后,务必在文章开头处和结尾处注明来源和作者(作者栏须写上作者:行业观察者),否则追究责任。
最近听了一个朋友的故事,让人感触良多。
大概内容:父亲患病后,朋友贴身照顾,两个月就已经受不了了。本来以为父母老了,照顾他们天经地义,自己年轻力壮这点事儿不算什么,谁知道,亲身经历了,才知道这中间有多么的不容易。
据朋友说,他曾暗自发誓,父母老了,不管怎样,都不会把父母送养老院。可在日夜陪护后,他才发现那份誓言太难坚守。最后,不知该说是解脱还是难过,两个月后,朋友父亲还是走了。如果一直照顾家中父亲,朋友也不知自己是否撑得住。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8.70%。
作为80后,笔者这批人里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老了,身体开始不行了,疾病会越来越多,一对夫妻要照顾四个老人、还有孩子,最担心也是最害怕就是家里有人生病。如果父母生病,孩子又小,那就更难了。
图源:摄图网
或许,会有人说,养儿就是为了防老,就是为了父母在晚年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当儿子的可以伸出手帮一把。
不可置否,作为子女,在父母身体不便的时候挺身而出是理所当然要尽的孝心,然而,当父母生病卧床不起时,子女就必须要顶住一切压力去做到“不弃不离”吗?
并不是这样,帮她/他找一个好的护工、或者好的养老院,时不时地去帮忙、看望,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对待父母的晚年养老方面,尤其是遇到父母生病的时候,经济条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但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是不可忽略的条件。
有时候,衡量子女孝顺的前提并不是在父母生病时要一直守在床前尽孝,忽略子女们所面临的处境与压力,而是看子女是否真正的发自内心,又是否心甘情愿的孝顺。
比起打肿脸充胖子的扛起一切重担,或者心有埋怨的照料老人,对一个老人来说,晚年生活的体面、舒适、安乐才是为人子女最应该尽的孝道。
我们常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各种关于孝子的事迹,却鲜有人真正关注行孝的难与家庭的艰辛。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不是一句调侃,而是一句现实的写照,道出了照顾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的辛酸苦辣。
照顾老人说起来容易,其实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特别是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需要全天24小时不间断看护。
图源:摄图网
但,照顾陪伴老人的时候,一定要做到量力而行,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果你也在照顾老人,这些事情你一定要懂。
第一,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你好了,父母才有人照顾。
第二,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否则当情绪压抑不住爆发的时候,既伤了父母的心,也给儿女的将来蒙上了阴影。
第三,调动家庭和外部的力量分担,比如送到专业养老机构,让专业人员照护父母。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家里经济条件允许,想让父母得到更专业的照顾,可以考虑将老人送到养老院。现在的养老机构已经能够提供比子女更周到的照护和陪伴,如果子女不能做到全职照护老人,那养老机构会是老人更好的选择。
不管是哪种选择,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父母能过得舒服。真正的养老防老,已经有了新时代的内涵。只有尊重父母的选择,心存牵挂,才是父母一生的慰藉。
古语常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自古讲究“孝道”,但面对老人长年累月的卧床,吃喝拉撒没日夜照顾,片刻没有喘息的机会,多少儿女难免磨掉耐心。再从另一方面看,此古语也足以见得照料老人的艰辛程度。毕竟,没有身受,怎能感同?
父母年龄大了,或者老人已经失能、失智或者高龄,如果自己确实没时间照顾,或者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时候,把老人送到一家正规的、知名度高的养老院,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得到高质量的服务,那在养老院养老更是种享受。
图源:摄图网
如果老人不反对,在你的能力范围内,送老人进一家专业的养老院,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
选择优质的养老模式,不仅能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还能维持老人现有的生活习惯,让老人在此过程中延续对自我价值的认可,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对老人尊严的维护和尊重。
让自理老人生活有品质,让失能老人生活有质量。我们的诗和远方,都在有爱的地方。
本文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行业观察者,来源:养老运营消消乐。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经授权后,务必在文章开头处和结尾处注明来源和作者(作者栏须写上作者:行业观察者),否则追究责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关注视频号:养老解忧杂货铺
养老院星级评定对应资料
养老标准化体系对应资料
养老服务质量规范对应资料
养老服务安全规范对应资料
养老护理视频、课件、系统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