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将从中御”,“崇文抑武”:宋朝的四口大锅,宋太宗要背(三)

齐树峰 齐说经史集
2024-09-06

点上面“齐说经史集”五个蓝字,关注本公号

(图片来自网络) 

在本公号本系列的上篇文章《想当“战神”,结果成了“西直门车神”:宋朝的四口大锅,宋太宗要背(二)》中写道:宋太宗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作为皇帝的英明神武,决心学唐太宗李世民,立志做一个“战神”。但他亲自披挂上阵的、与辽军的“高梁河之战”,把自己打成了一路向南狂逃的“西直门车神”。

这个过程,为宋朝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甚至说改变了宋朝的性格。

这就要说到,在赵光义一个人驾着驴车一路向南狂逃的过程中,前线战场的情况。

辽宋的“高梁河之战”,宋军本就是败局。赵光义只身逃离战场后,宋军群龙无首,更是四散溃逃。辽军追杀,斩首万余级,获战利品无数,包括赵光义的御用物品,还有随从的宫女和嫔妃……

当溃逃的宋军慢慢聚拢起来,交流了一下情况后认为:

宋太宗赵光义已死于乱军之中,为国捐躯了。于是将领们便想拥立随军作战的宋太祖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为皇帝。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主。前线将领们的这个想法有点道理。



但当这些将领们得知,当今皇帝赵光义已经一个人驾着驴车,安全跑回首都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皇宫里时,他们都懵逼了:

想私下拥立赵德昭为皇帝这件事,太严重了。

赵光义在得知这件事后,选择先是隐忍不发。因为他御驾亲征,却一个人驾着驴车跑回来,确实有一点点不光彩,是不是自己也有点责任呢?

为此,赵光义进行了几天几夜的深刻反思。他反思的结论是:

自己一点没错,一直正确。一切责任全在武将们,他们不听指挥,兵败后还要拥立什么新皇帝,是可忍熟不可忍!

宋太宗赵光义经过深度思考后,终于放出了大招,叫做:

将从中御

意思是武将必须听从朝廷中枢的驾驭和安排,本质上就是必须听皇帝的亲自指挥。

而所谓的“朝廷中枢“,就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当然基本是文官,所以“将从中御“的结果就是:

崇文抑武,文在武上。

这就真改变了宋朝的性格了。



话说,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般人觉得,宋朝的“崇文抑武,文在武上”,是赵匡胤搞的。

其实不是。赵匡胤当年“杯酒释兵权”欢送回家的那几个大将,都是他的老兄弟,甚至是拜把子兄弟,是确实能影响到他的皇位以及皇位传承的人。那几个人回家养老后,赵匡胤依然重用影响不了他皇位的将领,尤其是能打的、年轻的将领们。

宋太祖赵匡胤取后蜀、收南唐、击北汉,业绩也不是吹出来的,是以武力为后盾的。

但到了宋太宗赵光义这里,提出“将从中御,才真正开始了“崇文抑武”,“文在武上”的进程。

那怎么“将从中御“,赵光义怎么亲自指挥战斗呢?

具体的操作流程,就是要打仗的时候,前线将领必须先把情况汇报给皇帝赵光义。然后赵光义和他的秘书班子亲自制定作战计划和排兵布阵图,再传达给前线将领。为了保证前线将领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和排兵布阵图,赵光义再向前线部队派出监军,由监军来监督武将的执行……

这就坏事了。


本公号相关文章,点击阅读:

开国皇帝之:宽厚感恩套路深的宋太祖

开国皇帝之: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

唐朝的开国皇帝,玄武门之变,凌烟阁24功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齐说经史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