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辑】“一带一路”与帝国兴衰:唐僧取经传奇之一
首先祝大家假期快乐,顺祝祖国繁荣昌盛!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随着《西游记》风靡而家喻户晓,“一带一路”随着这些年舆论的热潮,也广为人知。本系列文章就讲述一下这两者之间的传奇往事。
唐僧生活在唐代,这个称呼是后世人对他的俗称,他于公元602年生于今河南洛阳,俗家姓名“陈祎”,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因此也被称为唐三藏。
中国人对玄奘法师的了解,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明代吴承恩所写的魔幻小说《西游记》。在小说中,玄奘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嘱托,向西天极乐世界求取大乘真经,以解救民间疾苦,祈保唐朝江山永固。一路上,他收了白龙马和孙悟空等一众徒弟,披荆斩棘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灵山大雷音寺面见佛陀,取得真经。
在小说中,唐僧虽然号称是得道高僧,但实际上却是个性懦弱,伪善怕死,缺乏理解和沟通的人。他虽然为人善良仁慈,却不能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追悔莫及,并大喊:“悟空救我!”等下一次遇到妖魔,仿佛又忘了前面发生的事,把前述过程再循环一遍,倒是颇像2016年HBO热播的科幻剧《西部世界》中每天初始化记忆供人凌虐的机器人接待员。
《西部世界》海报
历史上的唐僧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他的西行之旅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本文就带着大家进行揭秘。绝对让你耳目一新,颠覆你的三观。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需要首先把前情往事交代一番。《西游记》开篇也简要介绍一下前情:“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咱们说的是真实的世界史不是神话,不用一竿子支到开天辟地那么远,只需要向前追溯到公元2世纪,但是范围要扩展到整个欧亚大陆。
二世纪之时,在欧亚大陆中纬度范围内,自西向东依次排列处于鼎盛时期的四大超级帝国,分别是罗马、安息(今伊朗及其周边)、贵霜(今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以及汉朝,分别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四大帝国彼此相依,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一带一路”,进行商业和文化上的交流沟通。
公元二世纪的四大帝国
这个全球贸易体系,与今天的贸易体系有诸多相似之处。罗马和汉朝就是当时的“G2”,罗马帝国扮演的角色是“消费国”,来自东方的奢侈品激发了罗马贵族的消费需求,丝绸、香料、珠宝等奢侈品贸易导致罗马金币像流水一样流出境外,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贵金属货币本来就产量有限,再加上贸易逆差导致国内货币的持续性外流,导致实行“金银本位”的罗马长期受到通货紧缩的困扰,生产部门持续萎缩,经济脱实向虚逐渐金融化,更加导致贸易平衡无法实现。
为了弥补逆差,罗马不得不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掠夺财富,以及从各个行省征收掠夺性税收弥补财政。连年的战争与金融的扩张,使得罗马演变成军工复合体和金融贵族联合执政的法西斯帝国。统治者通过向罗马公民发放福利(提供免费粮食、角斗场剧院供公民娱乐、建立公共妓院和浴场供其发泄欲望)来换取选票,至于脏活累活则依靠奴隶和蛮族移民。
汉帝国则扮演“生产国”地位,中央集权的帝国政府发行主权信用货币(也就是铜钱),并设立“平准”制度平抑通胀或通缩,也就是现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雏形,使得货币扩张能够赶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生产发展,使得生产部门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受限于国内消费能力不足的困扰,汉帝国出现了生产过剩的危机。
汉武帝积极对外扩张,开辟国际贸易商路,目的就是对外转移过剩产品。“一带一路”建立之后,汉帝国通过丝绸等优势产品出口换取外汇和外国产品,利用巨大的贸易盈余,在周边建立“自由贸易区”(朝贡体系),使得货币国际化,汉朝铜钱这种主权信用货币在西域诸国以及草原上广泛流通,进一步扩张了汉帝国的经济版图,在互利互惠的同时,加深了各国对汉朝的经济依附。
与此同时,汉帝国以贸易为先导,文化输出、“颜色革命”和军事打击为辅助,拉拢、同化周边民族,并用归化蛮夷对付未归化者进行“以夷制夷”,从而实现边境安宁,并不断扩大汉帝国的疆域和影响范围。
虽然实现方式迥异,但是罗马和汉朝同样出现了异民族不断归化,在受到主体民族压榨的同时大批进入军队的情况,为将来两大帝国的覆灭埋下伏笔。
公元三世纪起,随着全球气候变冷,四大帝国几乎同步地走向衰落。汉帝国的人口不断膨胀的同时,贫富差距拉大,掉入了“马尔萨斯陷阱”,此后的走向我们耳熟能详,黄巾起义、群雄逐鹿、三国争霸。罗马帝国则因为对外征服对内掠夺导致各种矛盾极为尖锐,进入了“三世纪危机”,从235年至284年,罗马先后出过24个皇帝,其中23个都是被人杀害,内战频繁程度跟三国时期相比也是难分伯仲,最后由戴克里先在284年结束危机,进入“四帝共治”时代,与晋武帝司马炎280年一统华夏几乎同步。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源自印度河流域的佛教和源自中东的基督教分别在东西方广泛传播,成为在乱世中煎熬的人民的精神慰藉,对世界未来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罗马帝国贵族们的金融盘剥,实在是敲骨吸髓、天怒人怨,因此,反映劳苦大众心声的基督教,创造了严格的“重农抑商”的教义,将金钱视为罪恶,使得将来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欧洲中世纪,商人地位极为低下,被犹太人或者对宗教不是那么上心的意大利人,控制了欧洲的商业和金融。
基督教传播示意图
四世纪起,欧亚大陆进入超级混乱期。欧亚大陆更高纬度的游牧民族整体向南侵袭,在东方,长江以北成为沦陷区,汉族政权退守长江以南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历史上的第一次,唐宋还分别有一次);西方则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凭借巴尔干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固守。
西罗马灭亡后的欧洲
东晋形势
需要说明的是,游牧民族的强大,与贸易的繁荣以及中国的产品输出有很大关系。马克思不是说过吗,资本主义为了利润,不惜卖出绞死自己的绳索。不要以为这是近现代才会发生的事情,中国的商人早就成为这句话的忠实实践者。
草原上缺乏粮食和铁器,是长期制约游牧民族强大的首要因素。如果没有外部输入的话,游牧民族很难建立强大的军队。但是这一切问题,都被与华夏地区的贸易所解决了。
从战国时代起,北方的中国商人就常常冒着杀头的危险,将粮食和铁器走私到草原上,游牧民族十分乐意为此支付高额的代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长城,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打击这种资敌的走私贸易,但仍然屡禁不止。即使中央集权最为强力的汉武帝时期,将铁器经营收归国有,并用严刑峻法打击违禁品走私,甚至一次将数百名参与对匈奴走私的中国商人判处死刑,但也无法禁绝铁器走私,因为利润实在是太诱人了。中国制造的铁质兵器由于质量好,甚至沿着丝绸之路流向罗马,老普林尼就曾经称赞过中国的兵器质量上乘。军火走私虽然并不是帝国崩溃的唯一要素,但对于把文明世界拖入深渊绝对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代对于商人十分宽松,甚至可以说有强烈的重商主义倾向,大部分地主也兼营商业,商业和金融成为推动土地兼并的利器。除此之外,商人还爱好操纵市场,在灾荒之年囤积居奇发国难财,实力雄厚的商人更是参与政治投机,资助叛乱谋反。
由于上述“原罪”,商人对于农业帝国可以说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历朝历代都声称要“重农抑商”,也正是来源与此。但直到近代之前,重农抑商更为严格和彻底的都是西方,而不是中国。
此后,东西两方的走向发生了分野:入侵西罗马的蛮族一盘散沙,彼此征伐杀戮不断。虽然法兰克人克洛维在486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算是其中较大的国家。但是大一统的罗马文化没有被继承下来,依照诸子均分的氏族传统,每一个国王以及每一个领主都会在死后把国土平分给儿子们,使得王国总是呈现碎片化状态。雄才大略的国王经过多年征战,终于消灭了四方诸侯一统天下,平息了战乱。消停没几年,老国王一死,他的儿子们都变成新的国王,各自划分地盘继续开战,王国重新陷入战乱之中。在反复的战乱循环之中,老百姓过着生不如死的悲惨日子,越来越依靠宗教带来精神上的慰藉,欧洲进入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
在欧亚大陆的东端,在五胡乱华的悲惨岁月中,佛教也成为老百姓寻求慰藉的精神稻草。不过,入侵中国的蛮族接受了中华文化,不断走向统一之路,最终由隋文帝杨坚于589年一统天下。
图中可以看出,东西突厥绝对是中央帝国的心腹大患
与隋朝同时期的欧洲(陷入了群雄争霸的“死循环”)
之后,东方进入隋唐演义的阶段: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引发天下大乱,唐高祖李渊在群雄争霸之中脱颖而出消灭了竞争者,取得了天下。公元626年8月,李渊的次子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退位,登基成为唐太宗。
唐国强饰演的唐太宗
(太祖太宗诸葛亮一肩挑啊,给人一种穿越的即视感)
唐帝国初建之时,中原地区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边境四方还很不稳定。对中原地区威胁最大的势力是北方游牧民族突厥人,在隋朝时,负责经略西域的裴矩(这是《大唐双龙传》中“邪王”石之轩的原型)用离间之计,将突厥分裂为彼此敌对的东突厥和西突厥,然而东西突厥的势力仍然十分强盛,史书记载东突厥 “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北方以及西域诸民族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受突厥控制。
裴矩
为啥这里单单提一下裴矩呢?首先,裴矩将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是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为唐朝后来能够消灭突厥势力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裴矩的事迹也为本文的主线——玄奘西行埋下了伏笔。至于具体是什么,这里先卖一个关子,后面将会揭晓。
就在李世民登基之时,东突厥的一把手颉利可汗收到潜伏在长安的间谍发出的情报,唐朝内部刚刚发生政变,局势不稳,京都空虚,正是入主中原的大好时机,于是率领二十万突厥大军直击长安。当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根本无力抵御突厥入侵,情况十分危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世民就如同诸葛亮(开个玩笑——怪不得李世民诸葛亮都让唐国强扮演,果然他们是相互穿越的)一般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之畔与颉利可汗隔河喊话。颉利可汗不知唐朝虚实,惊疑不定。最终,双方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突厥大军退去。
后怕不已的李世民誓要消灭突厥这一心腹大患。当初唐高祖平定天下之后,崇尚文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百战之师中的大部分已被裁撤。如今唐太宗为消灭突厥边患,重新置军操练,在凉州玉门关一带屯田积粮,加紧操演兵马,调兵遣将,逐渐在边境上集结了数十万精兵。
627年的一天,正在紧张备战中的唐太宗收到一封陈情表,说是有一个叫做玄奘的僧人要西出凉州,去天竺国求取佛经。
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由此开启。
(未完待续)
了解更多:
以金融视角看世界: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大国衰落的轮回又将重演?
与文化大家
走一段文旅之路
与民银旅行
开启一段心灵旅程
民银旅行 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