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林豆豆:“我就是死在这里也不上飞机!”

2017-10-18 历史大观园


林豆豆


作者:三尺晴天

来源:共识网


——解读林豆豆(1)

  

“九一三”事件亲历者林豆豆回忆道:

  

真是咄咄怪事!叫我们跟着上飞机走,这大概是早就定了的。可是早不说,迟不说,偏偏在这个时候,并且是在部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叫我们跟着上飞机!……

  

我质问张洪(宏):为什么叫我们跟着上飞机,跟着走?!

  

张洪(宏)说:“这是中央指示。”

  

我又质问张洪(宏):中央是谁给你们下达这样的指示的?!要我上飞机,我就是死在这里也不上了!我坐在这里就是不走了!要上,你们自己上!

  

由是,笔者需要分析林豆豆对这个“中央指示”的激烈反应为何如此。

  

林豆豆的反应的确显得十分反常。“中央指示你们跟着上飞机,跟着走”,只可能是一种提议,你不愿跟自己父亲走,谁能强迫你?“牛不喝水强按头”,部队能硬把你扛上飞机,中央能因此开除你党籍?

  

诚然,林豆豆不愿“跟着走”还只是事由的其一,重点却在其二:这表明“中央”不打算按照林豆豆的要求拦阻林彪出行。因此林豆豆表现出悲愤和绝望,这是正常反应,知道中央靠不住,指望中央拦截林彪已经彻底无望。

  

但她说“我就是死在这里也不上”,“趴在桌上哭开了”,就显得反应过度了。因为走与不走[注1],这个事情可以由本人决定,林豆豆不愿走可以不走,谁也不能强迫她(强制一名党员、空军军官去叛逃?),至于这么害怕“中央”会硬拖她上飞机,必得以死相抗?笔者倒是从中读出了林豆豆内心隐藏的实则是另一种情绪:她知道这是中央委婉回绝她调动部队拦阻的要求,也就明白了阻止林彪已经再无他路,她才因此绝望至极,绝望到了顶点,绝望得无以复加,绝望得完全崩溃了。

  

注1:此处说的“走”,在叶群与周恩来通话的公开语境中,是指林彪“原来想去大连”,叶群还向周恩来虚应“我们晚上不飞”[4]。因此“中央”指示“你们跟着上飞机,跟着走”,也仅指“去大连”。当然,林豆豆此时已经明白林彪、叶群不是去大连而是外逃,但在这里,我们不应该按照林豆豆的导向,把“中央指示”也视为让林豆豆跟着外逃,至少这不是中央的本意,因为无论是林彪还是叶群,都没有公开向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声明要去苏联,也没有向他们的女儿林豆豆明示这不是去大连而是南下或出逃。

 

本来,当组织靠不住时,作为女儿的林豆豆再绝望也不应该绝望至此,她应该还有最后一条路:靠自己。由她本人出面告诉林彪、阻止林彪,由林彪亲自发话命令部队保卫自己并控制试图劫持(或欺骗)他的叶群、林立果。林彪自己就是“中央”,他给部队下令,部队能不听吗?

  

林豆豆自己也说:向警卫部队报告后,【我一时感到比较有点放心了。但是当我冷静下来,想到十多年来党内斗争的咄咄怪事,对于找八三四一部队,我从根本上还是立足于不抱多大希望,解决问题,全靠自己。这是我们的第一手准备,并且我们对此是信心十足,以为很有把握。……】

  

历史的吊诡就在于:既然早已准备有“第一手”,还“信心十足,很有把握”,林豆豆此时怎么会束手无策,毫无他法,只能“趴在桌上哭开了”呢,仿佛从没打算过“立足于全靠自己”似的?

  

这又是为什么?

  

那么,是否可以这样推想:

  

一开始,林豆豆就清楚地知道或潜意识中早有此意念:林彪是自己要走的!她或是自知无法说服林彪(试想,有哪个高层领袖的政治选择能够受子女左右的?尤其是在出生入死打出一番天下的老一辈眼里,哪有小孩子插嘴的份?果然如此,林豆豆还不失为明白人),或是潜意识中害怕林彪是自己要走被她亲眼证实。她回避了这个证实,也就得以坚信林彪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坚定的爱国者”,以此自欺并以欺人。

  

因此,她一开始就妄想以少儿式行为方式,绕开中央,最重要的是绕开林彪本人,借助“林办”人员及警卫部队的力量,即由外人强行拦阻林彪。当张宏转达了“中央指示”后,林豆豆这个妄想也就彻底破灭了,惟一能阻止林彪出走的可能机会也成了泡影。因此她的绝望反应才极度强烈,以至她本人极端愤怒,对部队、对电话另一端的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又哭又闹,“哭喊着请求他‘立即命令部队……’”。

  

笔者此处使用的“少儿式行为方式”,至少有下面多个情况及表征为证:

  

一是首先确定行为要求:林豆豆对“林办”人员说,“主任(指叶群)说是去大连,不一定去大连,最好让首长(指林彪)别动,哪里都不去最保险。”林彪是否被欺骗及他的出行去向(包括对中途是否被叶群偷偷改换行程去向的过程监督),不是靠林彪本人的清醒认识及自主决策,而是靠女儿林豆豆及辅助林彪工作的“林办”人员在外围控制、限制其出行来实现。此法荒唐自不待说。

  

二是林豆豆心急如焚达到了不计实效后果、不分内外亲疏的地步,分别找了所有她能找的人,从“林办”一般秘书到专职警卫秘书,再到8341部队(注意:林豆豆此时仍然要避开向中央报告!),把母亲和弟弟的计划、行止一一密报给他人,这就等于出卖了母亲和弟弟。

  

三是偏偏绕开此事件的核心人物,最关键和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父亲林彪,且这个绕开是刻意的,其理由又如此幼稚可笑:就算是刚听到林立果跟她谈起“两谋”最初那个时间里,害怕没有证据父亲不会相信,反过来叶群会把她“看起来”“甚至害了”(拘禁?害死、害残?!还是又一次辱骂、虐待?笔者注意到林豆豆故意使用“这在过去已经有过多次了”这样一个语焉不详的表述,似乎想用叶群曾经虐待她来证明叶群会对她实施“拘禁”“加害”),以后就再没有机会了,这还勉强能说得过去。然而当事情到了千钧一发的“九一三”之夜,此时仍不肯与林彪接触,难道林豆豆还在幻想“以后”再来拯救父亲?父亲已经面临被“弄走”的险境,拯救父亲之重又仅悬于她一人身上,林豆豆本人的安危会比她父亲的安危还重要?

  

四是最不可解释的:作为女儿的林豆豆都十分确定父亲被母亲、弟弟“骗”了,为什么却偏偏不能让父亲知道他本人被“骗”真相呢?不管林豆豆用了何种堂皇理由,在危机面前,她个人可能受到的冤屈(指担心遭到叶群反咬,“说不定会被扣上杀人、企图谋害首长的罪名”)会大于中央副主席的知情权及应有的决定权?林豆豆还一再向警卫部队、向张耀祠强调“林彪是被骗的,不是要跑的”,可在“九一三”事件整个进程中尤其是林彪出行的最后时刻,林豆豆是怎么知道叶群、林立果自始至终向林彪隐瞒真实情况和真实计划的?林彪被骗的证据又在哪里?据林豆豆叙述没有她本人在“九一三”之夜接触林彪的事实,她怎么就能断定林彪是被骗的?[注2]

  

注2:据《林立衡、张清林给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材料》:“应我的请求帮助我掌握情况的林彪的卫生员小张(张恒昌同志)告诉我,他听见了‘主任’说:去广州不行,去香港也行呀?!”林彪事件研究者余汝信据此指出:“因为叶群明确地将出走的境外目的地告知了林彪,也就等于说她并没有欺骗林彪。林立衡自己提供的这一‘证词’,本身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彻底否定了她自己的林彪‘被骗’说。”

  

五是作为林彪女儿,尽管掌握了父亲可能被母亲、弟弟“劫持”的全部核心信息且是惟一知情者(!),却又刻意避免在父母亲面前正面露面,而是把他人推到台前,自己隐身幕后,在家人面前还装得无事人一般;当她与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人彻底决裂在即,却幻想将这场决裂摆布成一出与己无关,仅属于部队制止叶群、林立果妄动,拯救林彪的纪律执行过程(所以她才想到动用警卫部队的强制武力或警卫秘书的保卫权限),而把自己装扮成围观的局外人。

  

六是以为“林办”人员或警卫部队能够在尊为中央副主席的林彪本人未被告知、或中央未下命令的前提下,具有阻止林彪行动的超级权限,甚至能够对林彪形成威慑和有效控制;并认为中国二号人物林彪和他的妻子、政治局委员叶群会听任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警卫秘书和警卫部队“胡来”,乖乖服从。

  

七是认为她作为警卫部队保卫对象的子女,竟能指令、调动部队行动,甚至部队应该遵其要求对政治局委员、林彪夫人叶群和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林立果采取强制措施。

  

综合起来说,林豆豆出卖母亲 41 35304 41 14745 0 0 2638 0 0:00:13 0:00:05 0:00:08 2638 41 35304 41 14745 0 0 2237 0 0:00:15 0:00:06 0:00:09 2738 41 35304 41 14745 0 0 1942 0 0:00:18 0:00:07 0:00:11 1972 41 35304 41 14745 0 0 1716 0 0:00:20 0:00:08 0:00:12 1972 41 35304 41 14745 0 0 1537 0 0:00:22 0:00:09 0:00:13 1972 41 35304 41 14745 0 0 1391 0 0:00:25 0:00:10 0:00:15 0 41 35304 41 14745 0 0 1271 0 0:00:27 0:00:11 0:00:16 0 41 35304 41 14745 0 0 1170 0 0:00:30 0:00:12 0:00:18 0、弟弟,实际上既把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母亲、弟弟直接置于死地(“两谋”一旦败露,叶群、林立果的下场已经可以预见),也等于把父亲推到一个再无退路的绝境。不说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以亲缘血脉为基础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国家,即使西方国家,家族、家庭的政治丑闻,同样会致使政治人物败落下来。而因“两谋”,以林彪的个性和在“文革”中无可比拟的风头,无论如何再也无颜继续留在国内党内苟且安生。因此研究者认为,林彪的“九一三”出逃方式实际上也是林豆豆出卖而致的。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作为曾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学府学习过,时任《空军报》副总编的林豆豆,这个道理都不懂吗?笔者认为林豆豆不是不懂,而是她已经再无他法!

  

上面情况还表明:林豆豆使用家事处理的方式来应对国字二号人物面临的“劫持”危机,并试图将警卫部队的武装公权力(!)引入国家领导家庭内部,听凭她指挥用以处理对她来说十分棘手的“家事”。所有这一切都不能不令人感觉到怪异和荒谬。坦率的说,数年前在笔者刚开始介入研究林豆豆这个“样本”时,曾一度考虑是否要在精神健康层面对这个样本进行基础检查,即林豆豆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障碍、有否影响正常思维的精神疾患,或因心智上不成熟、政治阅历单纯,而行事幼稚。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排除那些不合理不可能的情况,在理清了林豆豆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后,也才明白林豆豆的良苦用心:不是宥于幼稚也非心理有疾,而是她实在已无他法!

  

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在见过林豆豆后就说过,豆豆的话使我十分震惊,我无法相信这种我认为根本不合逻辑的说法。

  

林豆豆的后续反应还有:之一,她始终没有冲出门去,没有冲到拦阻林彪专车的第一现场,她也没有授意张清林代替她冲到“大红旗”前,代替她拦堵林彪;之二,听到空中传来飞机声音后,“她没有哭泣,也没有激动,非常平静”,还说“都解脱了,再不会痛苦了”。无独有偶,在“九一三”事件发展走向尚未明朗、林豆豆正焦急等待事态发展的那段难熬的时间里,张清林也说过同样的话:“现在的形势,老虎最危险,主任最荒唐,首长最痛苦,你最难办。”


这难道不是早有预感和预感被最终证实的自然而直接的反应吗?谁“痛苦”?谁获得了“解脱”?在林豆豆的潜意识里的真实语境中,应该指林彪和她。林彪如果对叶群、林立果的计划一无所知或没有面临是否出逃的决策,何来痛苦?何以需要“解脱”?可以这么推测,作为女儿的林豆豆,心中早已明白:在叶群、林立果的密集包围(“九一三”当晚叶群、林立果多次到林彪房间密谈)和亲情攻势下,父亲将面临艰难抉择和终将倒向母亲、弟弟构筑的亲情那边。无论林豆豆如何坚信其父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坚定的爱国者”,在中国的传统亲缘和政治文化氛围中,林彪终将割断不了与妻儿的血缘和亲情,更因妻儿谋划“杀毛”而不可能摆脱与他们政治上的连带关系,她因此才感同身受林彪的“痛苦”和最终的“解脱”;她自己也就终于摆脱了数日来一直纠缠于内心的对父亲到底选择何种态度的猜度,可以想见,这种猜度的纠缠曾使得林豆豆如临山崩地裂、痛苦万分,又难以正视、不敢正视。

  

如果不是上述内里原因,林彪飞机的终于起飞,这在林豆豆本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应该是她感受最惨痛的,那么就应该是林豆豆痛苦的开始更是林彪痛苦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和解脱。林彪被骗到被挟持,由林豆豆的极度担心变成最不愿看到的严酷现实,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之“解脱”。当年,林豆豆也对审查她的谢静宜说:“如果林彪下了飞机,一看是苏联,非当场气死在舷梯上不可。”[19]可见,“解脱”这类话林豆豆是绝对不会对外人说的。

  

而这些隐晦的情绪表达,林豆豆本人当时和现在都没意识到:她无意中泄露的内心秘密竟是如此的真实而直白;她甚至不知道在她说着其他谎话的同时,此时此处她的行为却流露出了隐含的真诚内心,以及应该如何掩饰自己。因此,她公开的正面的谈论,与她不经意间和私下流露出来的情愫,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模样。

  

同样,林豆豆设想“最好让首长别动,哪里都不去最保险”,并幻想由外人(相对林家成员而言,“林办”及其他人都在“外人”范围)强行阻止林彪出行,实则反映出她内心对林彪终将做出决不会外逃的决定即如她声言的林彪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坚定的爱国者”,已经丧失了自信,更不敢正面接触自己父亲。

  

笔者拙作《张清林称“李文普说‘枪走火’”辨析——兼对林彪是自己走的逻辑证明》(2016年),进一步分析确定,“林彪是自己要走”应是林豆豆潜意识中的预感而非她已经得到了确证:

  

笔者还认为,在父亲是否自己要走的问题上,林豆豆内心并非她对外所说的那样:林彪与叶群是两条路线的对立、林彪是被叶群欺骗、她在“九一三”事件中代表和执行她父亲的意志,究其心中应该是有隐隐预感的:预感到父亲是自己要走。林彪事件研究者余汝信认为林豆豆其实已经完全明白自己成了林家的另类,父亲和母亲、弟弟是有相同看法和行动的。柳栋认为林豆豆有五天的充裕时间,为何不直接面呈乃父(这也是李文普的质疑)?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林豆豆已经悄悄地劝告了其父?笔者则认为林豆豆仅有预感未能确证,更不敢确证兼害怕见证。她只是预感到父亲会被母亲和弟弟说服、最终与他们站在一起,她不敢询问父亲并警示父亲,她害怕的其实是父亲自己要走这个事实被她亲自(亲眼、亲历)证实,于是以躲避证实来自欺并欺人。

 

“九一三”事件发生时,林豆豆对中央“指示”她跟着上飞机,反应异乎寻常的强烈,却不设法借机与父亲沟通,告之母亲和弟弟要“挟持”他的“真实”想法,林彪专车“大红旗”将冲出北戴河的紧急关头,她的表现只限于哭喊着恳求警卫部队负责人张宏,却始终没有冲出大队部大门一步,亲自迎上去拦阻父亲,没有迎着父亲的目光、直视着他的眼睛,就是害怕这个预感被证实的下意识的行为表现与内心折射。

  

尽管林豆豆自称“我从根本上还是立足于不抱多大希望,解决问题,全靠自己”,尽管她对父亲将被母亲、弟弟“弄走”的焦虑是真实可信的,然而在事件发展的最严重关头,林豆豆竟然没有丝毫“立足于靠自己”的表现,这足以证明林豆豆的确在极力回避与父亲的正面相对。

  

对林豆豆这个人物心理的分析解读,就可以将原本零碎、难解的各个段落,经过缜密分析予以拼接,逐渐还原成为完整的、经得起推敲的原生场景、真实场景。

  

张清林也是一样。


张清林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已经意识到这是要“发生火拼”了,他还神勇地“把队长一脚踢翻,抢过一支手枪”!既然明知道准岳母、准小舅子要“挟持”准岳父,而准岳父泰山对此严峻情势还浑然不觉、一无所知,且吃了安眠药后已呈浑浑僵僵、是非(去向)难辨状;既然张清林都打算“火拼”了,打算用枪去对付挟持准泰山大人的准岳母大人、准舅子兄弟,他为什么就不能一头扑到“大红旗”前面,用性命拦住这只将要载走准泰山的罪恶之“舟”,用刚发生的活生生证据(林立果不让“林办”通知部队随卫,这是极为反常的,也是将去亡命的确凿事实[注3])揭穿准岳母们的“欺骗”和“挟持”阴谋呢?

  

是啊,为什么呢?

  

注3:林豆豆《给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材料》写道:【按照过去通常的惯例,林彪上飞机前,八三四一部队派人和先行车先到机场布置安全措施,先上飞机检查安全措施,武装守卫飞机,在舷梯两旁守卫林彪上飞机。……(多年来,林彪、叶群……为严格尊重八三四一部队保安措施,所以从未脱离过八三四一部队的严密守卫和跟随。)】那么,叶群、林立果以反常行为表明将去亡命的事实就有:第一,林彪的警卫秘书李文普回忆:【我到值班室,准备拿上给林彪装备用物品的两个皮包。8341部队张副团长来电话,问我怎么回事。我说:“要马上走。”……林立果又走了进来,问是谁来的电话。我说是张副团长。林立果便把电话压了,催我快调车。】第二,8341部队警卫科副科长刘吉纯(实为“林办”人员)也回忆:【情况突然变了,林彪马上要走。宋德金秘书便给大连打电话,准备通知大连。电话刚接通,我拿起耳机,还没讲话,林立果走过来了。他问:“哪里来的电话?”我说:“是大连。”他立即把电话按下,说:“不要打。”这时,李文普正在接另一部自动电话,也被林立果按下。林立果说:“哪里也不要告诉,部队也不要告诉。”】第三,8341部队二大队大队长姜作寿回忆:【(晚上)11点55分左右,林彪内勤陈占照打电话来说:“他们跑了!”我和肖起明中队长就马上到马路上去挡车。】第四,张清林的表现则是:【大队部的哨兵冲进来报告……张清林火了,把队长一脚踢倒,抢过一支手枪,和中队长萧奇明一块往外冲。】第五,林豆豆也回忆:【一名战士跑来报告:“有一辆卧车从96号楼开走了!”我立即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张耀祠。这时,林彪的内勤公务员小张从96号楼打来电话说:“首长、主任、林立果、刘沛丰和李文普,坐着杨振刚开的车走了!”】这表明,一向“前呼后拥”的林彪这次出行,却故意不通知部队随卫(更不说本应提前通知,让部队提前部署!),林立果还压下了部队打来询问的电话,这个情况被迅速通知到警卫部队,部队立即(自发)上路拦车。这个情况,身处大队部的林豆豆、张清林都知道,完全能够据此做出叶群、林立果行为极端反常,已有“劫持”林彪迹象的判断。张清林为什么不敢当面告诉准泰山他被骗被劫持了呢?

  

一个能两次想出拦阻准泰山大人将被挟持四条妙计[28]的林家新晋准女婿,一个能对级别比自己高出好几级的副军级干部、8341警卫团副团长张宏“挥舞着拳头”、“拍桌子”、大喊大叫[29]的智勇俱全的林家新成员,此时他怎么就想不出最可行也是最后这一招呢?为什么张清林也跟林豆豆一样,再也想不起“立足于靠自己”了呢?

  

这到底是为什么?

  

是不能?不敢?不愿?到底因为什么?

  

是惧怕为此送命?还是担心叶群以后再也不允许林豆豆见林彪使她再也没有机会掌握叶群、林立果的阴谋计划?是担心“遭到主任反扑,说不定会被扣上杀人、企图谋害首长的罪名”吗?是因为“没有证据,谁敢乱抓”吗?

  

或者,林豆豆害怕的恰恰是最终证实“大红旗”里的人想的与自己想的完全相反!?她害怕眼前上演的正是她最担心的:父亲的决然“转身”与“背弃”!——那一刻若到来,林彪的辉煌历史、林彪的伟岸形象、林彪的神话莲台,加上她个人附着于其上的绚丽前景,都将崩塌、粉碎于瞬间……

  

蒋健在《回望“九一三”:偶然的摔死,必然的失败》中也有较为精彩的分析。笔者比较欣赏这段分析及其文字,特别是笔者加粗的部分。蒋文写道:

  

笔者还认为,如果毛泽东真有这个指示,而且林豆豆真的执行了毛泽东这个指示,那么“九一三事件”将会是另一种结局:

  

假如林豆豆听了张宏转达的“中央指示”后,不在大队部继续耍横,而是乖乖地返回96楼,那么她出门不久就会在路上碰到迎面而来的林彪专车。

  

假如林豆豆伸手拦车,那么叶群会让司机硬冲过去吗?尽管林豆豆怀疑过叶群不是其生身母亲,但叶群决不会怀疑林豆豆是其亲生女儿。虽然这个时候林豆豆已经在背后对叶群下了黑手,但叶群会忍心下令让汽车撞死林豆豆吗?毕竟林彪也坐在车上啊!

  

假如叶群真的命令硬冲过去,司机会执行吗?车前面毕竟是林府的“豆老爷”啊!

  

假如林彪专车被豆豆拦下,哪怕只有几分钟,至少会有这么几个直接的结果:林彪卫队跟着走,于仁堂的先行车先到机场,256专机加满油,全部机组人员登机,林彪在机场与周恩来通话……那么“九一三事件”的历史肯定会改写!

  

遗憾的是,或者幸运的是,由于林豆豆完全拒绝执行“中央指示”,因此她就葬送了延长其父母和弟弟生命的一次绝好机会。

  

而笔者也有一个稍微发散式的分析:

  

如果周恩来的“中央”真有这个“指示”,而林豆豆不仅真的执行,而且早早就做好执行的一切准备:当然不是为了“跟着走”,而是及早接近父亲,借机告诉父亲“你被骗了”!帮助父亲,让父亲(从安眠药作用下)醒悟过来,或者一直陪护父亲,使父亲及早明白他正踏上不归之路,协助父亲摆脱母亲、弟弟的谗言和挟持。总之,依靠父亲的清醒决策拯救父亲,当然也能免使自己被“跟着走”。正如张清林说,如果关光烈在,他会直接跟林彪说,那就不会发生“九一三”事件了。[注4]

  

注4:把向林彪报告的责任推给一个根本不在场、已经离职的“林办”前秘书,依然可以看出林豆豆们的自我推责仍然是少儿式的。

  

这个最后的努力,林豆豆为什么不尝试呢?

  

是根本想不到还是内心惧怕什么?是因为她最需要的并不是拯救自己父亲而是首先做到“蒙”上双眼、自我欺骗吗?

  

罗点点在《红色家庭档案》中曾用独特的笔触写道:


我想到这所有事件的悲剧性,再一次为豆豆竟然承担起了这一切人世间最难以忍受的痛苦而震惊。她用什么信念才能支持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一种非她存在不可的理由,如果她不是有意无意地进入以上这种认为林彪是一个爱国者,是被迫踏上叛国之路的思维的话,她早就化成灰了吧。


似乎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林豆豆需要自我欺骗的真实内心原由。

  

同样,蒋文说“幸运的是”,是否是要指出:林彪最终死了,再不可能开口说话了,林豆豆也就终于避免了亲耳从林彪口中听到他是自己要走。蒋文这个用词虽然刻薄了些,但的确点中了林豆豆的要穴。

  

文末,引笔者博客中的三段文字(写于2013年5月、11月),以作本文背书:

  

诚如余文(见余汝信《〈林立衡关于“九一三”经过写给中纪委的材料〉解读》)所说,林豆豆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编织‘林彪是被骗的’这一神话”,对此笔者甚为认同。但仍认为余汝信指出林豆豆问题实质的力度还嫌不够,如在叙述“不要报告林彪——林立衡给8341出的难题之一”、“不要报告北京——林立衡给8341出的难题之二”时,余汝信也仅是点到为止,即指出“合乎逻辑的推论只能是:林立衡此际其实已经很明白:林彪、叶群、林立果三人与毛泽东决裂的态度是一致的,她已是林家的异类。因此,她已不可能在林家内部阻止这一决裂过程,只能寻求外力(8341部队及林办秘书)的帮助。”尽管这个点题已经切中了林豆豆“编织神话”的要害,余汝信还是未能点出最关键的要害——要害中的要害:林豆豆真实的内心其实不仅在于已知自己是“林家的另类”,自己不可能“从内部阻止这一决裂过程”,更在于她甚至不敢正视她亲爱的父亲已经公然、决然地与毛决裂这个事实,她之不敢告诉父亲在于她内心深处有着也许不为她自己承认的隐衷:她害怕由父亲之口亲自证实她不愿意听到的严酷事实,她仍抱着父亲与毛并无决裂之心的期许,沉湎于她一手营造的魔幻般的“九一三”幻觉泡泡中,企图以父亲只是被母亲、弟弟欺骗以自欺、自慰兼以欺人。

  

笔者不认为林豆豆编造“被骗说”及向中央报告,是因为“政治上的幼稚”,而是出于难言的隐衷:她直觉到或已知父亲是赞同叶群、林立果出走提议的,她不敢面对的也是这一点,于是只好寄希望于部队(后来是中央),试图以外力来阻止父亲出走,并归因为父亲“被骗走”。

  

想来周恩来“九一三”后在与林豆豆谈话时曾毫不客气地批评她,是有道理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