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明智】一封红军情书,告诉你信仰的样子

思想火炬 2019-04-14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毛浩夫:江西干部学院现场教学老师,井冈山茨坪革命旧址群红色讲解员,毕业于英国赫尔大学会计与金融专业。


一头平整短发,

一身英伦范儿,

海外留学归来,

投身革命故里。



一封红军给恋人所写的英文贺卡,

开启了他与红色历史的邂逅之旅。


井冈山红色讲解员

毛浩夫

讲述他的“撞色”青春


《相信信仰的力量》



 新 青 年 演 讲  毛 浩 夫▼ 


 我的很多同学对我的选择感到非常奇怪:一个金融专业毕业的海归竟回到井冈山做红色宣传员,这是什么操作?


 其实之前,我也从没想过,自己将来会从事这份职业。如果说这种人生轨迹的改变仅仅就是因为听了几个红军故事,唱了几首红色歌曲,也未免有些不大现实。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毛浩夫。我在英国读的专业是国际金融。而如今,我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革命摇篮”井冈山,在江西干部学院当了一名现场教学老师,成为井冈山上的一名青年宣传员。


 其实在90年前的井冈山,海归就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比如说,朱德就曾留学德国,陈毅、何长工他们就曾留学法国。同时,在当年的山上,还有着10多名北大、复旦等名牌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和40多位黄埔军校生。


 用现在的话来说,当年这群年轻人完全可以留在那个时候的北上广,拿着高薪,过着优渥的生活。那么,当年的井冈山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和英雄豪杰,哪怕是相隔万里,也要选择来到这里呢?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井冈山工作,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爷爷。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爷爷30岁左右,和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大。为了支援井冈山建设,他毅然从省城南昌来到井冈山,做起了一名井冈山精神宣传员。而这一宣传,就是半个世纪。


 就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已经90岁高龄的爷爷,为了考证一段历史,亲自带着我来到河北、北京等地,拜访了几支从我们井冈山上走出去的红军传人部队。虽然当时爷爷年纪非常大了,但还和年轻人一样,在火车站、汽车站和地铁站之间辗转奔波,饿了就随便吃几口方便面。


 即便如此,爷爷一路上兴致却很高,拿着笔记本不停地记录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正是他的身体力行,给我树立起了榜样,让我认识到我们“80后”“90后”一代从事这份事业的意义所在。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一位当年红军军官写给自己未婚妻子的英文贺年卡。起初,我看到这张贺年卡的时候,老实说还是带着一种挑刺的心态:我想找找上面的英文会不会有一些语法或拼写错误。


 然而,清晰流畅的英文花体字一下拉近了我与历史的距离。没想到,当年的红军战士还有这么时尚、温情的一面,原来他们的青春是如此活泼可爱。


 而当年写下这张贺卡的,就是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他先后给自己的妻子写了54封家书,而第55封信里却只有两张空白的信纸。因为当年他与妻子约定:如果哪天不在人世了,他就会托战友寄出一封无字家书。


 每每想起陈毅安的故事,我的内心都会有一种非常深刻的感触。因为当年他牺牲的时候,年仅25岁。我当时在想:“这么做,值得吗?”在信中,陈毅安有这么一段话,他说:“虽然我们天天为征战而奔走,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是愉快的,因为我们是自由的,我们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


 像这样温情而震撼的故事在当年还有很多很多,却无人知晓。我想把这些故事告诉每一个来井冈山的人,告诉他们历史是有温度的。


 革命先辈们的形象绝不单单定格在那一张张黑白照片中。相反,他们的青春和我们一样绚烂多彩。其中,有对爱情的憧憬,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同样面临着当代青年人所面临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的选择。


 我也正利用留学的经历将一些红军史料翻译成英语,争取能够向外国朋友们讲好我们井冈山的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外宾来到井冈山茨坪革命旧址群参观,他们非常感慨地说:“当年这些革命者还真是聪明啊!竟找到这么一块风光秀丽的地方建立根据地。”


 我听后笑着跟他们解释道:“其实在40年前,井冈山还只是一个贫瘠的山区,当地农民主要靠种田为生。改革开放以后,这里才被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从此走上旅游发展的道路。”


 井冈山的故事其实也是我们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有责任将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温暖感人、激励人心的故事以及翻天覆地的变化讲述给大家。


 今天,我们江西干部学院还有很多和我一般大的“80后”“90后”。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讲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比如,我的小伙伴们就用了一年的时间集体加班,共同创造了一出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革命题材采茶剧,讲述当年革命英烈刘仁堪的故事。


 回首过去。90年前,在井冈山的炮火硝烟里,有着一代人的芳华岁月。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的时候年仅22岁;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的时候年仅25岁……然而,在他们的故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春”。


 如今,一代人的青春纪念册交到我们手里,交由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继续书写。不忘历史,从我做起。我是新青年,我是毛浩夫。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名校高薪专业毕业的他,

如何在面包和信仰之间抉择?


他的家庭背景和留学经历,

在青春中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新时代的红色精神传承人,

如何讲好先辈们的革命故事?


新青年对话·毛浩夫



 新 青 年 专 访  毛 浩 夫▼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90多年前,

井冈山上的那群热血青年,

有名校学霸,有海归骄子,

他们的青春和我们一样绚烂。



但战乱的年代,

他们生活贫瘠,

不断流血牺牲,

却始终坚信:


终有一天,

在这片土地上,

笑脸将代替泪水,

富裕将代替贫穷,

快乐将代替悲伤。



如今,

他们憧憬的美好生活,

我们已然实现。


而他们的故事,

我们会一直讲下去。



梦想,靠奋斗来接力,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

新青年,相信信仰的力量。





相关链接:

【读史明智】毛主席与美国人交往的特征:认真、坦率

【读史明智】毛主席外交之道:“一边倒”不是“倒一边”

【读史明智】那个最有可能拯救苏联的人去世了

【读史明智】淮海战役:以60万战胜80万的战争奇迹

【读史明智】毛主席怎样修改七届二中全会新闻稿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