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红色实物: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生动写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毛邓理论研究 Author 张宏卿
从史料渊源来说,历史研究大致可分为文献史、口述史与实物史三个层面。对于中共党史或者说中国革命史而言,相较于文献史与口述史,实物史的挖掘、整理与研究明显薄弱,尤其是红色实物研究更是付之阙如。对于红色实物,更多是陈列馆、纪念馆(堂)的“静态”展现,抑或民间红色收藏者们待价而沽的“玩票”。整体来说,对于这一层面,历史学者处于“失言”或“缺位”状态,至少红色实物还没有进入众多学者的视野。学界的勾连、阐释与解读也没有产生其应有的社会效果,红色实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用,更是很少有研究涉及。
赣鄱大地是红色资源大省,红色实物汇集。时至今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涵盖公文布告、报刊书籍、货币票证、弹药武器等多个种类。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集中反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尤其是毛泽东的“红色实物”,既是他领导成千上万中国人民进行光辉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具体依托,具有重要的党史价值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价值。如何运用与解读这些红色实物以促进培育、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一、毛泽东的红色实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苏联博物馆学影响,中国各地建立的革命博物馆将文物划分为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将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前的文物归入历史文物类,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物归入革命文物类。
“革命文物”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33年。当时中央苏区为筹建革命博物馆,教育部长徐特立签发了一个革命博物馆启事,向各级政府、党组织、部队、群众团体征集有关革命的纪念物和烈士遗物。这一启事已有征集革命文物的含义,但没有明确提出革命文物这个概念,更没给出明确的范围。1950年6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征集革命文物令》,第一次明确提出“革命文物”一词。“红色实物”概念和外延与“革命文物”有一定交集,然而更有其自身的内涵与属性。总的来说,“实物”是无思想、无生命的,并无政治属性。但是当实物之前冠以“革命”或“红色”之时,就是一个群体主观性思维的产物,毫无疑义具有了一定的情感指向与阶级属性。红色实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实证材料的“集合”,是“物化”的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具有直观、生动、真实、可信度高的特点,有着其他宣传、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更是理论研究不可缺少的实物论据。
毛泽东的红色实物与遗存,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举一简单平凡的例子,1934年7月17日,毛泽东与江西省军区参谋长陈奇涵到苏区重镇长胜县铲田区(现属宁都县)的一个小山村开展调查研究,区政府主席钟赤牯本打算盛情款待中央来的同志,毛泽东坚决制止。晚饭时,桌上摆的只有菜粥、蒸红薯,外加一盘咸萝卜干。餐后已经在回路上的毛泽东交代陈奇涵回乡政府结算食宿费。今天留下了陈奇涵署名的一份账单,“7月18日,主席毛泽东一行四人住,照章交来食宿费大洋一元八角”。这页珍贵的账簿,现在完好地保存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毛泽东主席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高尚风范,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大体上看,这些红色实物与遗存,主要有五方面特征和功能。一是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见证,有利于从实证方面言说党史,阐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批驳各类错误观点。二是具有极强的阶级性与政治属性,能够反映工农阶级的精神品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价值观。三是反映了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最丰富地表现了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本质规定性。四是能够最生动地对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通过感性经验的提炼和丰富,最为直观又较有学理地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件红色实物,从简单、陈旧、朴素的外形是很难考证其价值的,只有通过研究其内在因素——对革命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蕴含的精神和价值等,方能鉴定其意义。如兴国县革命纪念馆收藏的一面“一切力量给予战争”的红布质奖旗。这旗面非常破旧,但考证其产生和使用情况及其在革命历史上的影响,便可知它如实记载了兴国县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光荣历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在革命运动中凸显的价值观和正能量。1933年中央苏区“红五月扩红热潮”中,兴国县广大干群热烈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县23万人口中动员了8万人参加红军。如果没有这面奖旗,就无法直观言说这段真实的历史,难以有效地回击历史虚无主义,阐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原因和必然性。
二、红色实物:毛泽东革命精神的具象“言说”
红色实物是红色基因的绝佳载体。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地因为“红色”而典藏了历史。毛泽东的红色实物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而且凸显了塑造新中国的本质底色,反映了创造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所具有的、应然性的价值观和正能量。革命年代留下的与毛泽东相关的票证、建筑、文献、文艺等多种多样的红色实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国社会的红色基因、价值取向的有形载体,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拼搏奉献、集体主义和不怕牺牲等精神品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因而在抨击历史虚无主义层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
瑞金“红井”的故事集中体现了毛泽东以人民为中心的赤子情怀。瑞金沙洲坝流传一首民谣:“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头帕。”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发现当地人民喝不到干净的井水,于是带领大家一起找水源挖井,不到一天工夫,一口井便挖成了。从此,沙洲坝的乡亲喝上了井水,结束了祖祖辈辈挑塘水喝的历史。因为井是红军来了以后毛泽东亲手挖的,所以乡亲们给这井起了个名字叫“红井”。这种赤子情怀贯穿毛泽东革命生涯始终,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深入工农群众,始终跟广大被剥削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精神和价值观。毛泽东的红色实物更加证明,什么时候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就能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什么时候脱离人民群众,就容易造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损失。以中央苏区时期的米票为例,它较为全面地体现出那个物质生活清贫年代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革命年代的生活艰难困苦,米票本身就是产品短缺、计划经济的产物,革命年代更是如此。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12万红军,300万苏区人口的粮食供应显得更为紧迫。为解决粮食问题,毛泽东提出号召,大力开展节约粮食运动,各级机关首先掀起了节省粮食的高潮,“立即在群众中开展每人节省三升米捐助红军的群众运动”。
通过当年留下来的毛泽东米票上文字的解读,可以管窥中国共产党人党群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如“此票仅供政府机关革命团体工作人员及红色战士出差或巡视工作之用”。米票的使用期限大部在1934年3月1日至8月31日的半年期间,这一时段也是国共两党斗争最为剧烈之时,但就是在这一特殊时段,通过“仅供出差或巡视工作之用”,就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的贯彻。
(二)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和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演习”,作为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非常注意从严治党与自我革命精神的锻造。譬如,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1932年5月9日打响了惩腐第一枪——枪毙了犯有谋财害命、强奸妇女、贪污腐化等罪行的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1933年12月,毛泽东和项英联合签发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明确规定:凡工作人员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500元以下者视具体金额分别判处不同年限监禁或劳改;“凡挪用公款为私人营利者以贪污论罪”。除了颁布法律法规外,还通过依法严惩腐败现象和犯罪行为的司法实践,有效锤炼了党政干部的思想作风,纯洁了苏维埃政府的队伍。
延安时期,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一以贯之。在党内深入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号召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时,党中央十分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脱裤子,割尾巴”,“进行自我革命”。
在艰苦、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从严治党,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因物质资源匮乏和革命陷入低潮带来的痛苦而陷入“厌世”“悲观”、绝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等错误情绪当中。以中央苏区时期的入党誓词为例,它集中体现了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党纪与崇高追求,以及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品质。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一份由贺页朵撰写的入党誓词:“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这正是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入党誓词的对应实物,1927年10月,毛泽东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水口镇叶家祠亲自主持了6名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毛泽东带着新党员宣读了他亲自撰写的入党誓词。这也是目前所见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入党誓词,饱含了共产党员的无限忠诚、无悔信仰与乐观主义的斗争精神。
(三)始终实践“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社会改造精神
从中国千年以来的历史视野来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彻底改造了中国的治理体系,增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能力,为新中国的根本制度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全新的革命理论实践,对种种弊政革故鼎新,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改造党风、学风与文风,最为深刻地进行了反对中国传统治理体系之根本腐败的社会革命。
马克思已经指明了共产党应有的哲学: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面对“三座大山”,面对封建地主和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中国共产党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投入社会改造过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引领了带有社会主义烙印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更为广大中国人民建立了一个平等、公正的美好社会,使被剥削民众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以中央苏区为例,经过毛泽东近三年苦心经营,中华苏维埃临时共和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有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做小买卖的人都不愿意参加斗争”“扩红,嘴唇磨破了也没有人去”“人人想在家乡享乐,结婚找爱人”的斗争精神消退现象。针对已经开始衰退的革命激情,毛泽东和中央苏区提出了通过查田运动“彻底消灭农村中一切封建半封建势力”。这一运动留下来的各类手令和文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革命的勇气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情怀。
细节呈现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流看问题。在宏大革命叙事下,红色实物对相关细节的呈现,让人们更加全面地理解革命这一生存哲学,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理解社会改造及其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也敢于面对“悖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革命不乏“传奇”,也饱含曲折。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历史,能够更好地让青年一代更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理解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将社会改造和社会革命的精神不断传扬下去,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四)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
1925年2月至8月期间,毛泽东利用回韶山养病机会,在自己家乡进行农村调查,还创办了20所农民夜校,秘密组织起20个农民协会,切身感受到湖南农民的战斗性。1927年4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农委从中国实际与当时的情况出发,作出关于农民运动的三项决议案:政权问题决议案、武装问题决议案、协助社决议案。1930年1月,针对当时党内悲观论调与苏维埃运动的实际,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基础上撰写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并且提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毛泽东手书的珍贵文存保留了下来,通过笔墨所呈现的这些思想、理论至今熠熠生辉,让人感受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
三、时代价值:让毛泽东的红色实物放射出跨越时空的光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观进入年轻人视野,使之传承下去;如何让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让红色基因发扬光大,传扬正能量等,都是意义重大的话题。毛泽东的红色实物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一代代年轻人“有形地”认识一代伟人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感知风云际会、革命斗争的年代,让红色文化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同时能有力地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谬论。
(一)红色实物的“言说”:跨越时空的价值观塑造
不同时代的不同群体都其自身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实现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宣传红色文化必须向人们说出可以理解、值得信赖、令人信服的话语,采用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相一致的“亲近性文本”。“红色实物”是我们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的有形载体,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且身处社会转型期的人来说,这种记忆更是刻骨铭心。红色实物的“言说”能够帮人们重温和回忆那段充满生活理想和激情的过去,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个人对过往岁月的怀旧心理。对于青年人来说,红色文化是一个“不在场”的生活空间,无法引起对过去那段生活岁月的真实体验。尽管青年人也唱红歌、读经典、看红剧,但从内心深处来说,并没有引起心灵上的真正共鸣。在他们看来,红色文化不过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艺术转换而已。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红色实物的呈现与“言说”,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同框”氛围弥补了“不在场”的缺陷。
红色实物的“言说”既需一定量的史学知识储备又要有宽宏的现实关怀。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说:“于数者之中,能得其所以然,因而上阐古人精微,下启后人津逮,其中隐微可独喻,而难为他人言者,乃学问也。”这一见解精辟至极。史料不会自己“言说”,史学工作者的旨趣就是要让史料“说话”,但是具有多元、开放与包容的学者做研究、提观点不会武断,能引发人的关注与思考是优秀作品的共性。
如今,硝烟散尽,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红色实物,不应被岁月湮没,它们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后人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二)红色实物的解读与勾连:多元复杂与日常生活史跨越时空的呈现
一是要与新兴的传播技术结合。新媒体时代,应合理运用新技术与新方法“呈现”毛泽东等革命家的红色实物。网络空间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实践路径在于扩展红色文化网站数量,聚焦主题及加强内涵建设。建构包括红色实物在内的红色文化大数据库,保存、研究和传播红色文化资源。利用QQ、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传播平台,定期推送图文并茂的红色文化作品。
二是既要有史学情怀又要具当代视野。红色实物尤其是毛泽东红色实物的解读与勾连,不但是国民教育课堂中必需的工作,而且应该有别于陈列馆(纪念馆)讲解员的简单铺列,总体来说就是要让实物“活起来”。党史、革命史的爱好者与传播者首先要具备通过红色实物“回归历史现场”的理念与能力。
要让红色实物参与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塑造,解读者就必须有较为强烈的入世情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陈列馆工作人员就注意到“当代眼光与物的碰撞问题。革命史陈列设计者看历史,既要有历史的眼光,也要有当代意识。他们既不应津津乐道于‘物’的占有,也不应放弃这种‘占有’,‘占有’本身已是一种判断或一种实际上的审美感受”。党史、革命史研习者面对红色实物更应具备这种回应现实的理念与能力。毛泽东的红色实物尽管属于历史,但是实物背后的品格和精神没有过时,永远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挖掘英雄事迹,创新演绎形式,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三)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用红色实物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精神
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领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重灾区,因此,如何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领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应引起足够重视。近些年来,学界对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领域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做了大量的揭露、分析和批驳,工作卓有成效,社会反响良好。但是对于如何巩固这些工作成果,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继续推向前进仍值得进一步讨论。历史和实践都表明,红色实物的有力“呈现”,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领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均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因而,我们更要盘活党史资源,让红色实物“活起来”,加强革命遗址普查、纪念场馆建设及红色旅游活动开展,讲活身边的党史故事,使党史资源动起来,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深深感受到信仰之魂、理想之光和奋斗之艰。要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将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加强对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第一,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淬炼新时代中国之魂。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谱系。革命精神就像一把把永不熄灭、闪闪发光的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璀璨星空,也淬炼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标志的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千千万万个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贡献的人,就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可以说,中国精神就是新时代的中国之魂。
第二,传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最鲜明的品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2019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举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自我革命,勇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自身,革弊立新,清扫顽疾,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态度,把自我革命精神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始终,让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彰显了习近平从严管党治党的魄力和智慧。
第三,努力传承毛泽东“以人民为中心”的赤子情怀。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革命胜利时,讲过这样两句话: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毛泽东揭示了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取胜的根本原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尤其是劳动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宣示了人民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政治优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最高原则。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做到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主张高度统一、理念高度一致、情感高度融合、行动高度整齐,那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带领人民完成我们的共同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四,弘扬正能量,有力驳斥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思潮,是披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的欲拒还迎的温情面纱,其实质是诱导中国发生颜色革命、走资本主义道路,它主要表现为否定毛泽东作为伟大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辉煌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导地位,尤其是毛泽东身上所展现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写照,进而否定毛泽东领导的全部革命和建设历史。对毛泽东红色实物的呈现、解读与“言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史实,也有力阐释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从而用无可辩驳的实物史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对新中国红色基因的冲击和消解。
毛泽东的红色实物应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锤炼党性的重要载体,成为广大群众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课堂,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具象言说,成为抨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佐证。1962年1月,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说:“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今天,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四个伟大”的年代,肩负着传承革命精神、总结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鲜经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与制度优势的使命,因而,对毛泽东红色实物(遗存)的整理与研究,是一个能够常谈常新的永恒话题。
(作者:张宏卿,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年第3期)
相关链接: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
共享“思想火炬”官方头条号:@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