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共党史研究中虚无主义叙事的思维剖析

思想火炬 2022-10-03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恩格斯曾形象地将思维比作“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这源于思维能再现存在,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人的思维方式并非总是正确的,它在特定场域时常受到主观偏好、意识形态的左右,从而做出有违真相的叙事。显然,历史虚无主义者对党史的叙事凸显出历史思维的缺失、辩证思维的缺乏及底线思维的缺场。鉴于此,必须在事实与学理的结合上深刻剖析其思维谬误,揭示暗藏的政治图谋,明示正确的历史叙事原则。

历史思维缺失无视历史条件,以主观取代客观

  历史思维即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思考问题的方法,科学的历史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总结以往经验、认清当前任务、把握发展趋势。反之,历史思维缺失或者在错误历史观指导下的思维,则会在历史认知中迷失方向。历史虚无主义者基于历史选择论,不考察历史的真实性,无视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以偶然替代必然,正是历史思维缺失的表现。

   其一,罔顾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条件的客观性,对党史评价表现出随意性。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公然丑化革命英烈,攻击邱少云的事迹是虚构,调侃董存瑞炸碉堡事迹是因炸药包粘住了双手,全然不顾历史事实。与此同时,他们却为历史上的反面人物洗白,将卖国贼汪精卫等人描述为护国英雄,完全失去道德底线。“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历史选择论为指引,恶搞英雄、歪曲真相的行为,可谓是严重缺失历史思维。另一方面,与中国共产党敢于承认不足,并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态度相反,历史虚无主义者向来是将错误的产生归咎于个人,对具体的历史环境则不去过问。对此,习近平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历史人物总是在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下活动的,脱离具体的历史背景就无法对他们作出公正的评价。    其二,以偶然替代必然,悬置历史发展趋势,无法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历史虚无主义者坚持用唯心史观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其思维带有天然的局限性。一方面,对历史认知浅薄,无法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因。在有关近代中国革命的认识上,历史虚无主义者由于看不到改良主义失败的深层原因,看不到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因此不惜以“制造革命论”否认革命发生的正确性和进步意义。另一方面,任意假设历史进程,否定历史规律的存在,试图扭转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致使历史虚无主义者不能科学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具体国情,无法去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更谈不上让他们理解中国人民选择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辩证思维缺乏割裂历史联系,以支流代替主流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史观坚持从历史实际出发,全面、客观、动态地看待历史,因而能够看到历史的整体性,把握历史之间的关联性,作出科学的历史评价。历史虚无主义者恰恰与此相反,他们从零碎的甚至是编造的历史材料出发,孤立、片面地看待党史,割裂党史的整体性及其内在联系,使得党史的主流被遮蔽,造成党史认知上的混乱。    其一,割裂历史联系,漠视党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中共党史由革命、建设、改革三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虽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讲,都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具有行动的连续性和目标的整体性特征。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无视这一特征,其在叙事中极力贬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首先,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联系,人为地制造二者对立。其次,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来疯狂贬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最后,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意义分别予以解构,试图进行全盘否定。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习近平对历史的分析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重申了党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有力地驳斥了虚无主义者割裂历史的错误行径。    其二,无法克服片面性,在评价党史人物和事件时以支流遮蔽主流。在分析和评价党史人物时,虚无主义的叙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竭力寻找历史人物性格和行为上的瑕疵,并且刻意放大,以此达到让人们质疑领袖、怀疑权威的目的,这种本末倒置、避重就轻的做法严重缺乏辩证思维。除此之外,在评价党史事件时,虚无主义者一旦发现党在实践中的一点错误就如获至宝,不去客观分析前因后果,急于作出盖棺之论,竭力否定党的领导和历史贡献。毋庸置疑,在历史发展中,我们党的成就是历史的主流,历史虚无主义者对党史肆意抹黑的做法,根本没有任何辩证思维可言。


底线思维缺场违背历史真实,解构崇高和价值


    底线思维是一种以“红线”为导向的思维方法,历史研究的底线,即是坚守历史的真实。“真实既规定了历史记录、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的底线,又限定了它们可以大体发挥的空间。”逾越历史研究的底线,就无法实事求是地叙述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歪曲党史的错误言行,严重违背历史研究底线,挑战道德价值底线,触犯国家安全底线,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其一,违背历史研究底线,与实事求是的历史原则背道而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一原则要求历史研究者从基本的历史事实出发,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历史虚无主义者反其道而行之,在其历史叙事中宣扬“侵略有功论”,否认甚至美化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针对这种言论,习近平严厉地指出,绝不容许任何人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可以说,只有尊重历史真相,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历史,才能真正发挥历史研究去伪史、存真史的重要作用。


    其二,挑战道德价值底线,消解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中共党史既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真实记录,又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动写照,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坚定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是资政育人的教科书。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打着“创新”的幌子,在文学、电影作品中抹黑党的历史,丑化革命先烈。在虚无主义者的“创作”下,土地改革运动被描述成血腥屠杀,董存瑞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被加工成荒诞的笑料,无形之中抹杀了历史的本真。另外,如此颠倒黑白、解构崇高,严重挑战了道德底线,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使得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被消解。   其三,触犯国家安全底线,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前车之鉴不容忘却,否则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习近平曾指出,“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的历史一旦被否定,党执政的合法性、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会随之被虚无。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的虚无威胁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和深度批判。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四期;作者:汝倩倩)


相关链接: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新样态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举报网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请到“12377” ——举报中心“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上线

苏联剧变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思想火炬”官方头条号:@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