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美食|揭西乡味:擂茶

黄堃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

|

南国绿宝石



捧出客家汉子的古道热情



是谁捧出香醇的擂茶




小知识


【揭西客家话】

揭西客方言以县城河婆话为代表,其余操客家话还有上砂镇、龙潭镇、坪上镇、南山镇等周边乡镇。河婆客话声母共有21个(包括零声母);韵母95个,其中有元音韵母17个,鼻音韵母19个,入声韵母21个,还有[m」(唔)、ng(五鱼)两个声化韵母;6个调类,平、入各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

这首被揭西人民称为“揭西之歌”的《南国绿宝石》所唱的“擂茶”,就是揭西县家户喻晓的美食之一。关于揭西擂茶,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也跟揭西县的中心“河婆镇”名称有关。

 相传,北宋时,潘仁美奉宋太宗之命南下征服南汉王朝,派一小分队途经揭西进攻广州。因为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到了揭西,天气炎热,士兵们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将领们心急火燎,却又束手无策。何婆闻讯,传授了一个秘方,用“三生汤”一一喝擂茶治病。根据需要,她吩咐一些人去摘茶叶,一些人去挖生姜,有些人去碾米,有些人去找擂钵和棒子,等把这些东西办齐以后,很快就制成了大量的擂茶。何婆说给那些病倒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滚烫烫的擂茶。士兵们喝完擂茶蒙头大睡一觉,次日醒来,浑身大汗,大打喷嚏。说也奇怪,将士们都痊愈了。后来,征南人马有一部分留下来屯田,擂茶便在揭西县流传下来。

在揭西,特别是河婆及周边的五云镇、上砂镇等几个镇,虽不是日日食擂茶,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户户必食擂茶。于是有了“正月初七,七样茶菜“的说法。

擂茶



正月初七的七样菜茶,就像元宵的汤圆,中秋的月饼,都标记着时令的变化。


擂茶棍和擂茶钵远远称不上美观,也没有别的款式可选,却几乎是河婆家家必备的用具,只因要做擂茶,这两件是必备的。


“脚夹稳(钵),一手固定(棍),一手擂。”姑姑教我擂茶时,只用了这么几个字介绍了要领。但比起擂茶这种体力活,更喜欢在一旁听擂茶棍和钵底摩擦的声响,看姑姑的右手不断打圈,偶尔停下,用左手抓起一把擂茶料撒入钵内。



擂茶料的样式并不复杂:炒茶、地豆(花生)、白油麻(芝麻)和碧池(薄荷)。也有人家会摘些金不换、芫荽,放进钵里一同擂碎。原料分两类,一种带草药的植物香,如茶、薄荷;二则带油香,如花生、芝麻。待研成膏状后,即可倒入一满壶刚沸的热水,水汽氤氲,搅拌均匀,便是“净茶”。

 

除净茶外,一顿完整的擂茶还应有配菜和米饭。

 

初七食七样菜茶,十五食十五样菜茶,变化的便是配菜的样式。严格一些的人家,便认真地选了七道或十五道蔬菜或豆类,如甘蓝、韭菜、白菜、饭豆;另一些人家,便把虾米、菜脯、花生一类也归入七样之内,并不拘泥于“菜”茶。一家人吃擂茶,常是摆满一桌子菜,附上几只汤匙;每人捧一只大碗,碗里的样式和分量,全凭个人喜好。故有坊间戏言,擂茶,是自助餐的鼻祖。


菜加净茶,便是菜茶;而米饭的变化,则可生出“饭茶”“米骨茶”“蒲米茶”之分。


至于年初七为什么要食擂茶,则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大概是古时候的人,春节期间吃太多大鱼大肉,以至于太油腻,才想起在初七这一天吃一下清淡的饮食吧。于是初七吃擂茶,便成了这一方水土养育下的人独有的习俗。


图文提供:食味方知

(文:黄堃,华东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朗读:杨志铭,华南师范大学学生,

方言点:揭西河婆镇)

往期热文:

方言与美食(音频) | 翁源酿菜包

方言与美食(音频) |  干一碗信阳热干面

端午节特备节目丨端午与粽子

图文编辑:小灰灰

责任总编辑:老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