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田野杂记 |《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后记
后记
一转眼博士毕业已近十年了。博士论文《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的答辩过程依然历历在目,仿如昨日。承蒙各位答辩委员的厚爱,给了论文较好的成绩,可是自己明白,凭着我这样一个非粤籍学者的语感,要完全揭示四邑话的语法特点,还要继续努力。因此,虽然不断有朋友来电、来函催促出版拙稿,但我总觉得应该利用这几年的调查材料,或者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博士论文“大修”一番,以答谢朋友们的信任。
只是这几年在教学、科研上承担了较多任务,又担任了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的“主持人”(用流行的说法是“被主任”),无法长时间的静下心来系统地思考四邑话语法这样的大问题,这是尤其令我苦恼和困惑的事情。手头上正在修订去年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2004年年度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里面也有不少涉及四邑话语法的珍贵材料。不过,回过头来想一想,凡事不可过分追求完美,人世间都是一个逐渐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逼近的过程,何况我这等凡夫俗子,仅仅是由于机缘的关系接触了四邑方言,自然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将四邑话语法描写彻底。趁着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出版“南方语言学丛书”的机会,还是将《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出版了吧。如果此书可以引导相关学者和对四邑文化感兴趣的人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四邑话,从而促进四邑方言语法的探究,即使起的是“垫脚石”的作用,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2014年10月25日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一道调查台山方言)
(2014年10月31日调查珠海客家话)
客观地说,我能从一个对汉语方言学毫无所知的“愣头青”,成长为在学术上尤其是在四邑话研究方面有些微影响或贡献的学者,朋友们的真诚支持与帮助功不可没。首先,要感激恩师詹伯慧教授,他不但培养了我,而且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几次将我从险境拉回安全的港湾,此处不赘。其次,要感谢暨南大学的各级领导,他们给我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学术环境,帮助我成长,促使我进步,也理解、宽待我的个性。再次,要感谢我的同事们,他们谦和、宽容、直率,对于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的发展出力甚多,在中心大事的决策上出了许多极好的点子,这是一个团结、向上、温暖的集体。这里,我特别要对太太邵慧君教授表示敬意,她近几年主持一些具有前沿意识的重大项目,对我颇具启发意义;重要的一点,她在紧张的教学、科研之余,分担了不少家务,使我可以专注于手头上的工作,恕我拙于言辞,难以表述心中的谢意与歉意。我还要虔诚地感谢上天赐给我一个可爱的女儿,尽管她言语不多,但我还是非常疼爱她,每当遇到难题、情绪波动的时候,想到有女在旁,便又精神抖擞地重新投入生活。
我的硕士研究生简倩敏负责校对书稿,她态度认真,改正了论文中一些不到位的表述,使论文更便于阅读,我要在此郑重地表示谢意。
最后,我要向江门地区(现在称为“五邑”)的朋友和乡亲们致以最真诚的谢意。每次我前往当地调查方言,他们都热情地接待我,充分地配合我的研究工作,为我提供了各方面的便利,使我掌握了最真实、最生动的语言材料。限于篇幅,这里无法一一列出他们的尊姓大名,谨此表达我良好的祝愿,祝他们生活美满、蒸蒸日上、幸福安康!
甘于恩 二〇一〇年八月三日
记于开平潭江半岛酒店
(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甘于恩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图文编辑:小明
责任总编辑:老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