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田野杂记 | 詹伯慧:一本普及粤语知识的好书

詹伯慧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一本普及粤语知识的好书

——读《粤语词汇概说》

(代序)


我经常在一些场合呼吁我们的语言学者,一定要既做好语言本体的研究,也做好语言应用的研究。语言学科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体现在语言研究的累累硕果和语言应用的勃勃生机上。语言是宝贵的资源,这一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是资源就得勘探开发,就得善加运用。语言学者既要对丰富的语言资源进行发掘开采和调查研究,也要让语言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其在社会应用中发挥最佳的效果。当今我国已把语言工作提高到战略的的高度,语言应用的重要性不能等闲视之。语言研究的成果,自然也就应该首先考虑如何能为为语言应用服务的问题。


语言应用范围很广,每个人每天都在应用语言,但每个人应用的效果并不完全一样。把语言作为交流思想和传达信息的交际工具,是拥有语言的人最基本的语言应用。应该说,这方面的应用是人人都可以做到,也必然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但是,要进一步发挥语言应用的功能,那就一定要对语言有较深的认识,对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也就必不可少了。我们研究语言的专业人士,对语言的方方面面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如果要使我们的语言应用、特别是要让语言的社会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好地实现语言的两项基本功能:发挥交际、交流作用的工具性功能和记录、承载各类文化的文化性功能,那就有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普及语言知识,让语言知识为广大语言使用者所掌握的任务了。换言之,语言知识的普及性越高,语言应用的广泛性就越大,应用的效果也就越好。

语言知识的普及一直受到前辈语言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当代语言学大师王力教授和吕叔湘教授都曾亲力亲为地撰写过不少普及语文知识的小册子,如王先生的《字的形音义》、《虚词的用法》,吕先生的《语文常谈》等,都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学读物。可惜这类语言学界的“大家小书”,迄今为数并不太多,长期以来,语文知识的社会普及率,还满足不了社会语言应用工作的实际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当今我国的语言政策,正积极鼓励、提倡不仅要做好全社会的通用语——普通话的应用工作,也要做好各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各种地方方言的应用工作,要使神州大地上通行着的各种语言和方言,都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形成一个各种语言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语言(方言)都能在社会应用中各显神通、各呈异彩的局面。


要形成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社会语言生活局面,有赖于我们语言专业人士,不但要着力做好社会通用共同语知识的普及工作,也要视乎实际需要,认真做好服务于方言应用的知识普及工作。换言之,在汉语方言流通的地区,我们就应该创造条件让方言的使用者了解方言,只有对方言有较全面认识的人,才有可能在方言的应用中得心应手,取得较佳效果。对于那些使用人口很多,流通量很大的方言,尤其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像我们粤港澳地区最具强势的粤方言,它的影响力远超出粤港澳大湾区,海外凡有华人的地区,几乎都能听到粤语粤音,我们在日常的应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更应该做好有关粤语应用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普及工作。几年前在广州举办亚运会的前夕,为了做好外地来穗人员的服务工作,头政协委员建议广州电视台增加一点播送普通话新闻节目的时间,随即在社会上引发一场所谓“推普废粤”的语言风波,一批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卷进这场子虚乌有的“保卫粤语”的虚构战斗中。事后总结这一事件产生的根源,语言学界的专业人士认为:语言知识的普及工作做得不够,人们对普通话和方言缺乏基本的认识,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甚了了,尤其是对“推普”并非要将方言扫地出门,普通话与方言并非势不两立、对头冤家等道理都没有掌握等等,一句话就是语言知识的缺失正是导致这场出现“推普废粤”这一根本不存在的伪命题、并无事生非地进行所谓“保卫粤语”战斗的重要根由!粤语堪称是汉语方言中最具活力的强势方言,它在粤港澳地区的应用如此广泛,可就是有许多粤语的基本知识,包括粤语是汉语南方一大方言,粤语与民族共同语的关系是并存并用的关系等等,一般使用粤语的群众并不了解,这就很容易导致产生误会,在“推普”与“废粤”间错误地画上了等号。举此一例,说明语文知识、包括方言知识的普及是多么的重要!众所周知,近几十年来,粤语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研究成果堪称硕果累累,光是发表在从1987年开始不间断地定期举行的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上的论文,迄今22届累计就接近2000篇了。与此同时,近几十年来出版的粤语专著,估计也有数百部之多。这许多粤语的著述,内容自然涵盖粤语方言的方方面面,除了探讨粤语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的语言本体研究外,也包括为数不少的为粤语应用服务的工具书和教材。只是,专注于粤语普及工作的学术专著,相对而言就显得太少了。粤语跟其他汉语方言比较,语音、词汇、语法的特色都相当显著、尤以词汇方面更具特色。粤音的分析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比较引人注目的,无论是音系音类的深入分析还是粤语内部各方言点语音分歧的探讨,都常常有研究成果发表出来;语法的研究难度较大,除了不时有学者对某方面的语法现象进行探讨,发表了许多针对某种语法现象研究的著述外,比较全面系统论述粤语语法的著作,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出现过张洪年的名著《香港粤语语法研究》,近期又有邓思颖的《粤语语法讲义》问世,而关于粤语词汇的著述,较多集中为诠释粤方言词语的著作,包括一些比较、对照粤语与普通话词汇异同的著述及各种类型的粤方言词典,至于全面系统论述粤方言词汇的专著,似乎还未出现过。当今世人对文化的关注度空前高涨,我们常常接触到诸如“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一类的提法,殊不知语言中的词汇正是承载文化的载体,正是无时无刻不在反映文化的因素。看待词汇现象、探讨词汇问题决不能没有文化的视野。说到方言词汇,谁也不能回避方言文化。在这种理念笼罩下,方言词汇的探讨自然要触及方言文化的探讨,比起方言语音、方言语法的研究来,内涵与外延都有许多超乎语言本身的问题可谈,这就迫使方言词汇的研究者非具有文化语言学的修养不可。我想这也许就是粤方言的研究尽管声势很大,始终难以产生全面系统的粤语词汇专著的原因所在。此刻摆到案前来的这本《粤语词汇概说》,正是一补粤语词汇研究“短板”的著作,很值得我们重视。虽说这只是“概说”一下,还不能说已经是深入研究粤语词汇、全面揭示粤语词汇的著作,但是,两位作者对粤语的词汇,的确已是作了许许多多的调查研究,早就十分注意粤语词汇与岭南文化挂钩的问题了,此前他们发表过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字里行间已透露过不少岭南文化的气息,如今打开这本刚出笼的新著,更是处处可见地域文化的影子。文化的红线始终贯穿在粤方言的词汇研究之中。可以说这不仅是一部阐述粤方言词汇的著作,也是一部展示、弘扬粤方言所承载的地域文化的著作。

从本书的结构体系到内容取材的安排,都明显反映出作者这一思路和理念。打开目录,全书共六章:开头第一章“导论”先把词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端出来,接着再介绍粤方言的分布和构词特点,然后就以“粤方言的特色词”为题给读者展示出一批深具特色的方言词来。看到这批特色词,读者脑子里不可能没有反应,作者就此顺水推舟,在随后的各章中,接连论述粤方言词汇中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关系。在论述这种种现象和种种关系时,处处体现出岭南文化在粤方言词汇形成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书中最后两章更开宗明义地以《粤语词汇与南粤民俗》和《粤语词汇与外来文化》为题,依据作者反复深入田野调查实践所积累下来的丰富语料 ,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归纳,从粤方言词汇的事实表现中得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些提法颇具新意,例如在述及粤语词汇的内部差异时,提出三种不同的类型: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省城粤语,以香港话为代表的洋化粤语和以乡镇方言为代表的传统粤语。这一提法是比较新颖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毫无疑问,这样一本学术含量相当高的著作,既是学术性的著作,同时也是应用价值和普及功能都比较高的著作。作者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方面是下足功夫的。当前正需要大力开展方言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广大方言地区的人民群众都能掌握方言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方言,运用方言,特别是自己熟悉的、天天不离嘴的方言,从而可以进一步创造条件,和专业人士一起,协力做好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工作。就这一点来说,这本通俗易懂的粤方言词汇著作,必然会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说它是一本普及粤语知识的好书,也就完全名副其实的了。



《粤语词汇概说》

邵慧君、甘于恩合著

香港商务印书馆,2018第一版

图文编辑:六六

责任编辑:老甘



往期热文

行走田野杂记 | 《粤语词汇概说》前言(邵慧君、甘于恩)

行走田野杂记 | 《地理 语言学 和 衡山 南岳 方言 地理 研究》 序(一)

行走田野杂记 |《地理语言学和衡山南岳方言地理研究》序(二)(鲍厚星)

行走田野杂记 | 《地理语言学和衡山南岳方言地理研究》序(三)(彭泽润)




我们期待你的到来哦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