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田野杂记 | 邵宜:忆詹伯慧先生二三事
这是一封藏在记忆深处的信,今天,我想与君分享......
○
1991年夏,我准备好了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导师李如龙先生邀请了詹伯慧先生担任答辩主席,这是我第一次与先生见面。
(詹老师的照片)
先生个子不高,看上去和蔼可亲。在李先生家短暂停留后,我陪他去招待所住宿。从李先生家到师大招待所尚有一段路程,我推着自行车,一边向先生请教,一边小心招呼着。
对先生的景仰,不光是因为读过他写的书,更缘于八十年代中期的一段求学经历。
那时我在江西的一所中专师范学校教书,闲暇时胡乱看些语言学的书籍,詹先生编写的《现代汉语方言》给我印象最深。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学问!我很快就喜欢上了。当时不知道先生已调往广州暨南大学,冒昧给先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考研的意愿。结果自然是石沉大海。后来在蒙师高福生先生的引荐下,我投到李如龙先生门下,算是正式踏入方言学的大门。
此次见面,本想把这段插曲告知先生,又怕唐突,终不敢开口。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后我成为了詹先生招收的首届博士研究生,他把压在箱底的一封信交到我手中,笑着说了声“物归原主”。我一看信封,这不是我数年前写给先生的求学信吗?原来他一直保存着!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在可敬之上又增加了可亲。
在先生门下读书的几年,虽然生活艰苦,精神上倒还充实,参与先生主持的课题,跟随他辗转粤北粤西,与几位同窗一道,完成了《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两部大书,由对粤语一窍不通到很快把握粤语的特点。
我慢慢发现,先生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学者,治学严谨,为人谦和,生活中还十分幽默。他用客家话给我讲了一个段子:文革时,有人偷了生产队两包化肥被当场捉住,村支书马上召集全村老少开现场批斗会。村支书第一个发言:你了不得啊,刘少奇三次才偷一包(村支书是这么理解“三自一包”的),你一次就两包,你比刘少奇还坏啊。当时听了,我们个个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粤北粤西”项目由先生与香港理工大学(当时还叫理工学院)张日昇先生合作主持,按照协定,我们几个博士生随先生前往香港工作了一段时间。
第一次到香港,我们几个都异常兴奋,陈焕生进城,瞅着什么都觉着新鲜,眼睛看不够,嘴巴说不完。出门时怕我们走散,先生像个老母鸡似的时时招呼着我们。
我们住的公寓有一台洗衣机,法文的,看不懂,不知怎么用。我们几个研究了半天,最后无奈放弃。先生不肯罢休,一个人蹲在洗衣机旁聚精会神地琢磨着,我们几个则回到各自屋里忙着核对材料。不大一会儿,先生兴冲冲推门进来,“洗衣机弄好了,赶快拿衣服来洗。”我们几个没大在意,“床上的衣服您随便拿。”老人家抱着一摞衣服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想起这事来,满心好奇到洗衣机前查看,一掀开洗衣机盖,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几件衣服还在里面翻滚着,由于掉色,热水已经变成了墨绿色。原来先生不小心开了热水,我们几件看家的衣服活生生在里面煮了一夜。赶紧打捞起来一看,伍巍兄的一件毛衣已经宽大如袍。
之后的几天,他就穿着这件迎风招展的“大袍”奔走于理工大和百德苑宿舍之间,多年之后说起此事,仍让人忍俊不禁。
94年夏,我们几个首届博士毕业,先生极其重视,请来的答辩导师可谓阵容豪华,陈章太、徐宝华、王福堂、李如龙等国内方言学界顶尖专家悉数到场,黄家教先生当时身体欠佳,也抱病到场助阵。答辩之后,先生安排诸位专家去肇庆鼎湖山风景区游览参观,我们几个全程陪同。
当晚宴庆之后,先生意犹未尽,嘱咐我们请几位老师唱卡拉OK。伍巍和晓山师兄是唱歌能手,一曲歌罢,掌声雷动。由于从来没有听过先生唱歌,大家便一起鼓动。经不住怂恿,加上当天高兴,先生拿起话筒,随着音乐唱了起来,开始还能听出唱的是什么歌,听着听着,我们就糊涂了,直到现在我们还回想不起来,那晚先生到底唱的是什么歌。
光阴荏苒,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我当年还是小伙子,如今也年近半百,先生当年虽已花甲,身体精力却不输壮年,如今已近八十高龄,岁月沧桑无情地写在他的脸上。
想起二十年间和先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感念之情悄然而生。好在先生生性豁达,乐观开朗。弟子无以报答先生栽培之恩,唯有衷心祝愿他老人家健康快乐,吉祥如意!
(原载《田野春秋》,甘于恩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风度翩翩的邵宜
詹伯慧(左一)在研究方言词典编纂
过往热文:
一个有态度的微信公众号
【语言资源快讯】感想您的关注!
排版:小肥
责任主编:老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