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美食 | 杨寿山:这是你不知道的“津味”(天津静海中旺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这是你不知道的“津味”

杨寿山

凭借天津地区富饶的物产和便利的海运,借鉴大量外来菜系,“津菜”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完善,最终形成以咸鲜为主、酸甜为辅、小辣微麻、复合烹调、风格独特的地方菜系。早在清朝,天津就有了“食都”的美称。

大部分外地人对于天津小吃只知道天津三绝(也就是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煎饼馃子。今天,我要说的就是你不知道的天津味。

茶汤

茶汤存在于北京和山东,不过各有其特点。天津茶汤原料简单但是种类很多,先把糜子面放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铜壶的开水冲入碗内冲熟,撒上一层红糖,中间放一撮白糖,此外还有众多的调料可以挑选:青丝、红丝、芝麻、核桃仁、花生碎、什锦果脯、葡萄干、京糕条、松子仁。这可没完事,茶汤最难得地方在于如何冲调。盛热水的器具是龙嘴大铜壶,在《四世同堂》里面登过场,在天津食品街上常能看到这种景象,颇具民俗特色,十分引人注目。大铜壶有四十公斤重,冲茶汤的人不仅要有劲,这个劲还得使的巧,除了避免烫伤外,怎么一次冲匀,怎么样冲更美观都有讲究,这一系列动作甚至可以被当做民俗艺术看待。记叙天津茶汤的课文《好嘴杨巴》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

熬小鱼贴饽饽

熬小鱼贴饽饽是分开做好合并一菜的,先说最重要的小鱼,选用新鲜的小鲫鱼,刨除内脏,沾上面粉蛋液炸至金黄色,面粉最好是用玉米粉,然后将小鱼码在锅里,撒上葱、姜、蒜、大料,倒入用白酒、醋、酱油、糖、面酱、味精等调料,小火熬煮,等什么时候鱼肉松软了,撒上香油,所以叫熬小鱼。而饽饽其实就是玉米面揉出来的小饼子,贴到熬小鱼的铁锅边上烤制,浸入鱼汤,让饽饽吃起来有一股咸鲜口味,饽饽金黄诱人,玉米香气和小鱼的味道交融,让人垂涎。不过最好吃的部位其实是下面烤焦的部位(嘎儿),又香又脆。相传乾隆皇帝化作商人品尝这道菜,并赐名“佛手糕千眼鱼”,自此熬小鱼贴饽饽脱离便饭于河畔两岸流行了起来。小鱼的刺也熬煮的软了,不用吐出,配合饽饽同食。

锅巴菜

锅巴菜由山东煎饼演变而来,是老时候来天津的山东人做出来的,一道特别能体现津菜多元性的菜。绿豆煎饼切成细条,淋上卤汁,再加上一些配菜。绿豆煎饼的做法并不复杂,只是注意要选择绿豆和小米面来打面糊,否则一加卤汁就会瘫软,然后把面糊摊成薄如纸张的煎饼。卤汁的做法比较多样,常见香油、香菜段、酱油、面酱、葱、姜、大料等,勾芡的时候应该浓稀适当才清爽可口。食用时将锅巴投到卤汁里,然后加上麻酱、辣椒油、腐乳、香菜叶等配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在《煎饼赋》中记述过这种作法,并赞其"时霜寒而冰冻,佐小啜于凌朝,额涔涔而欲汁,胜金帐之羊羔。"同煎饼馃子一样,锅巴菜一定要趁热吃,就算太阳很热,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放卤汁。锅巴菜若同芝麻烧饼一起食用,也是味美适口,既可以当早餐又可以做正点。

天津小吃经过百年发展,又发生了多少带有传奇色彩的小故事,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美食文化,成为可食用的历史见证。时至今日,在天津鼓楼、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等处,天津小吃依然散发着厚重的香气,招待八方来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方言点:天津静海中旺话】

苹果赞赏专用

往期精彩

说说咱的家乡话(音频)| 李胤萱:介似哏都话(天津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水城烙锅(贵州水城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 李晓佩:别样担当-九层塔酱(汕尾陆丰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 |  宋依琳:日照万平口(山东日照话)

图文编辑:杨寿山

审读:老甘

责任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