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美食(音频)丨赵天魁:柿饼与时光(河南焦作话)
柿饼与时光
刚刚逛超市的时候,看到货架上摆着自己最爱吃的柿饼,便将我的记忆拽回了童年的时光。我故乡在那河南境内的太行山中,父母早年在外忙于生意,将我放在老家托付于奶奶照顾,而奶奶又喜欢制作柿饼,于是童年的时光里满满的都是奶奶制作的柿饼的甜味。
在老家的山上,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柿树,田间地头,山前岭后都是柿子树的天下。而它的果子秋天成熟后像一盏盏红灯笼挂满枝头,打破深秋山上的沉闷,将“一座座秃山”装扮的美极了,把它摘下来轻咬一口,那种悠悠的甜香,久久在齿间萦绕,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鼻而来。
时光拉回到我的童年。小时候每天除了上学之外,我的课外活动就是陪奶奶上山采药、放牛、摘柿子。因为我的童年记忆,也让我对柿饼有一种特殊的喜爱。每到春天,柿子树的花瓣点缀在绿叶中,微风吹过,柿子花飘落下来,青涩的柿子掩映在油绿的叶子底下,开始了短暂但充实的成长。及至秋天,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便可以采摘柿子做柿饼了。而柿饼,是一种用柿子人工干燥而成的饼状食品,又称干柿、清热化痰,对身体好处多多,但请不要空腹吃哦。
秋季成熟的柿子挂在枝头,红彤彤的十分亮眼,于是全家人出动上山摘柿子,将山上的柿子收回家来,一部分放在集市上售卖换钱贴补家用,一部分就作成柿饼,成为家里茶余饭后的美食。奶奶是做柿饼的能手。每年柿子从山上运回后,奶奶会挑软的放在屋檐下的窗台上晒成“烘柿”,有的切成几瓣,晒成柿子干。硬的柿子就用来做柿饼了,做之前柿子先要削皮,左手捏住柿子,右手拿自制的小刀,小刀倾斜进入柿子。看着长长的、弯曲的柿子皮自然垂下,喜悦和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也就削得越带劲儿了。奶奶手里的刀,削岀的皮又薄又匀称,而且从头到尾不会断,这就是奶奶的柿饼能够美观大方的重要原因。柿子削好后,用细麻绳一个个系了柿柄,挂在朝南通风的房檐下晾晒。让阳光把柿子晒皱、晒软。直到柿子里的水分逐渐地失去,把柿核也都捏出来,最后捏成圆的薄饼子形状,到这个时候,柿饼的晾晒工序完成,下一步就是上霜,而上霜是柿饼加工最关键的程序,关系到柿饼的品质。把晾晒好的柿饼装入缸内或堆在板上,用塑料布盖住,柿饼回软捂好后,在清冷的早晨,取出放在通风阴凉处进行摊晒,果面一干,便有柿霜出来。如此反复两三次,直至每个柿子浑身布满白白的柿霜,柿饼才算做成,这样的柿饼入嘴清凉,甘甜可口。
我们小时候最期待的时光除了过年就是柿子成熟的日子,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吃到美味的柿饼,如果柿霜沾满双手,最喜欢做的就是把它们舔干净,能让你体会到什么是“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
甜美无比的柿饼是我童年的享受和口福。老话讲: “吃柿饼,事事如意。”奶奶做好柿饼后会把它当做礼物送给自己的亲戚们,以讨个吉利的口彩,增进双方的关系。那个时候吃着奶奶亲手做的柿饼,确实别有一番风味,浓浓的亲情、乡情就在这样的美味中延续、升华。而奶奶的离开也让我将这份记忆和甜美埋藏心底,细细回味。
(图源网络)
撰文/诵读:赵天魁
(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
方言点:河南焦作
图文编辑:李妍
审读人员:静静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
方言与美食(音频)丨吴婉嫦:妈妈做的“大猪粿”(揭西棉湖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