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田野杂记丨大西博子:《萧山方言研究》后记【转发】
前言:《萧山方言研究》是日本的汉语方言学者大西博子在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出版于1999年。《萧山方言研究》是第一部全面记录研究萧山话的著作,详细记录并研究了萧山城厢镇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是今天研究萧山话的必读文献。而作者身为外国留学生能完成此研究,更加让人钦佩。今年正好是《萧山方言研究》出版20周年,我们把该书后记推送给大家,一方面纪念该书出版,另一方面勉励我等后人继续努力。
《萧山方言研究》后记
文 | 大西博子
我于1993年2月在日本学完汉语专业本科后,来到了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经过半年的进修,9月份考入该校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开始攻读硕士学位。第一学期听了汤珍珠教授开的“方言调查和研究”课,学会了如何开展方言调查工作以及如何进行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第二学期听了游汝杰教授开的“吴语概论”课,了解了吴语的演变历史以及它的主要特点;第三学期,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导师游教授给我一个课题:“方言语音调查”,要求记录《方言调查字表》,弄清一个方言点的语音系统,了解它的语音和古音的演变关系。我本来的愿望是调查北部吴语中最有代表的方言,如上海、苏州、杭州、绍兴、宁波等方言,但这方面早有捷足先登者。虽说有大量成果可以借鉴,但拾人牙慧终究不是滋味。当时我有一位好朋友叫冯尉宇,我跟她提到导师给我的这个任务时,她爽快地说:“我帮你。”她是萧山人,从小一直住在萧山,中学时曾移居杭州,但对母语影响并不大。她还告诉我,萧山是个中小城市,位于杭州和绍兴中间,从地理上看,萧山和杭州很近,离杭州中心仅10公里,但这两地之间有大河钱塘江分隔,它们之间的方言有很大的差异。我一听她的介绍就对萧山方言有了很大的兴趣,于是我決定调查她的家乡话。说实在的,“萧山”这个地名是当时才知道的。如果我没认识她,或者没有攻读汉语方言学,恐怕我现在对萧山还是陌生的。我研究萧山方言,完全是一种缘分。从94年9月16日起,我在冯尉宇的帮助下,开始记录《字表》。这是我调查萧山方言的开端。所谓《字表》是供调查方言音系用的,它依《广韵》的声母、韵母、声调排列了三千七百多个例字。记录《字表》则是请合作人用本地话对这几千个单字逐字念出,调查人把它逐字记下,是一项又枯燥又辛苦的工作。初次入门,我非常担心能否坚持下去,幸亏冯蔚宇性格开朗,热情地帮助我。到了95年1月,我终于完成了记录《字表》的工作。2月份的寒假时,尉宇带我到了她的家乡。百闻不如一见,萧山真是个美好的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它更是充满着勃勃生机。亲眼看到了萧山,亲耳听到了萧山话,尤其是亲口尝到了萧山家常菜,如蒸臭豆腐、炒咸菜等,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于是我下定决心:主攻萧山方言。
大西博子调查汤秉权(来自《杭州日报》,《萧山日报》记者傅宇飞提供)
95年7月,我正式开始对萧山方言进行调查。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我在萧山市地方志办公室陈先信主任的照顾下,请洪雅英女士读了《字表》。洪老师1945年出生在萧出,没有离开过萧山。由于工作很忙,洪老师只能抽出中午休息时的两个小时与我合作。屋内没有空调,屋外骄阳似火,然而洪老师始终热情地帮助我、鼓励我。一个星期后,我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调查结束后,我去拜访了原杭州大学的傅国通老师,承蒙他的指教,使我收获甚丰。到了9月,我再次到萧山作了补充调查。
96年1月,我找到了萧山市党史办公室的朱淼水先生。他一家三代世居城厢镇,萧山话十分地道。我找老朱一家,调查了不同年龄者说萧山方言的差异。合作人是老朱(50岁)、他母亲王文琴女士(72岁)和女儿朱燕红小姐(24岁)。从他一家三代人的发音中,我初步摸索出了萧山方言的发展演变脉络。调查结束后,我去拜访了杭州师范学院的蔡勇飞老师,承蒙热情指导,还拜读到了珍贵的资料。这次调查后,我写出了硕士学位论文——“萧山方言研究”。这只是调查萧山方言语音的初步结果,面对成绩,我并不满足。
96年8月28日,为了加深了解萧山方言的情况,在老朱的帮助下,我约请了汤秉权老师当发音合作人。老汤上过私塾,知识渊博,已是76岁的高寿。汤氏家族已传至16代,世居城厢镇,老汤曾参与《萧山城厢镇志》的编纂工作,对城厢镇的历史、文化颇有研究,所以他算是老城厢镇人的代表。我重新记录了《字表》,一记就是五六个小时,老汤却不厌其烦,始终热情地与我合作。9月3日满载而归。10月份,为了准备在日本作关于萧山方言的学术报告,我作了补充调查。这次还找到了萧山郊区以及邻近城市如杭州、绍兴、诸暨等地的老先生,初步了解了他们的方音情况。合作人是张仁璋(80岁,萧山城东)、李大霜(68岁,杭州)、吴寿全(65岁,绍兴)、蒋仲骏(67岁,诸暨)先生。
97年3月中旬和6月下旬,我又来到萧山。我请了老汤、老朱以及小学退休老师周琳琴女士(59岁)当合作人,搜集了常用词汇两千多条,并对一些语法现象作了初步调查。12月16日,我和许宝华教授以及颜逸明教授、游汝杰教授、陶寰博士、赵则玲副教授等专家一起,再次对萧山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调查和复核。我们请了3位发音人:老汤、老朱和周老师。此外还请了来自萧山31个镇乡的萧山教师进修学校50多位小学教师作为发音人,进行了方言内部差异的项目调查。调查过程中,该校穆国杰校长热情接待了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98年1月8日,我和赵则玲老师一起来到萧山,作了补充调查。5月下旬,我又找到老汤、老朱和他夫人倪老师(小学教师)以及吴水顺先生(58岁),搜集了常用词语一千多条。这次有幸结识了市教育委员会董惠铭主任、朱伟中副局长等有关部门的很多先生,他们给我提供了不少便利和帮助。此外,我有机会访问瓜沥镇中学,初步了解了那儿的方音情况和方言的内部差异。10月14日,我请了老汤,将已编制成的萧山方言同音字表逐字进行核对。之后,我找了倪老师,作些语法调查。于18日,我有幸拜见市委副书记、市对外友好协会会长赵纪来先生,承他的赞赏,并受到盛大款待。在此向市有关部门为我调查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特别感谢萧山日报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他们多次把我介绍在该报的第一版面上,引起了很多萧山市民的关注。
在方言调查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朋友和老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特别汤秉权老师和朱淼水先生自始至终热情、耐心地配合我搞调查,谨在此一并致谢。我还要感谢许宝华教授、游汝杰教授、陶寰博士。许老师是我的博士导师,他在百忙中审阅了本书初稿,赐予指正并撰写序言。游老师是我的硕士导师,没有他的热情指导,就不会有今天的成果。陶博士是绍兴人,曾对绍兴方言作过深入调查,他的研究成果为我提供了借鉴,给我不少启发。
今天我的博士论文问世了。本书的出版,得到好文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本人不胜感激。最后,感谢萧山市市长林振国先生拨冗赐序,使拙著更增添光彩。因本人水平有限,书中恐有不少谬误和疏漏之处,恳切希望各位老师、专家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大西博子
于1999年秋于金泽
《萧山方言研究》论文稿(摄于复旦大学光华楼)
正文来源
大西博子,《萧山方言研究》,好文出版,1999。
相关文章
大西博子口述,曹晓波整理,《一个日本姑娘的萧山话情结》,《杭州日报》2011年5月10日。
编辑:嘉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与相关书籍
(转发自“萧然音韵”公众号)
图文编辑:李妍
审读人员:静静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