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义 | 甘于恩:词汇的本体系统(下)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7




第三章  词汇的本体系统(下)


第三节  上下义词和类义词


   一、上下义词:又称“上下位词”,就是具有上下位关系的词。上位词和下位词是具有种和属关系的词语,这种关系本质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例如“海洋植物”对“植物”来说是个别,“植物”对“生物”而言是个别;“植物”对“海洋植物”来说是一般,“生物”对“植物”来说又是一般。其关系是:个别体现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也就是说,任何上下位的关系,都是相对的。

   上位词的适用对象(d)大于下位词的适用对象,下位词表示的对象特征(t)比上位词表示的对象特征更为丰富。例如:

       由此可见,食物d>食品d>面食d>饺子d>煎饺d。食物t=可以充饥的;食品t=食物t+经过加工制作的;面食t=食品t+面制成的;饺子t=面食+半圆形的有馅儿的;煎饺t=饺子t+煎制的。

   语言中既有严格的科学分类的上下位词,术语较多见。例如:

“宗亲”是血亲的一个分支,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且同姓氏(一般是指与父亲相关的一支)的亲属,“外亲”是血亲的另外一个分支,是指与自己虽有血缘关系,但是不同姓氏(或者不同性别,在中国传统社会,一般是与母亲相关的一支)的亲属。“宗亲”又可以分为“直系”和“旁系”两类。

但是,有的分类不是严格的科学分类,而是按照人们的一般认知和日常生活的惯例而形成的。例如:

这只是按学习阶段来做的划分,有些概念可能无法包含在内,如“进修生”、“(老年大学的)学生”、“(幼儿园)学生”、“旁听生”等。此外,有些烹调的分类,也有不少的交叉。

即使是知识的分类,也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而产生变化。

   不过,刘叔新对“上下义词”的提法持保留意见,他认为“上位词与下位词的关系,实质上是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是概念上的种属关系。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关系之只属于逻辑,是没有疑问的。”(401页)因此把这种关系视为语义关系有违于理。

   二、类义词:是表示同类概念的一组词。例如“红”与“黑”都属于“颜色类”,便具有同类关系;“钢笔”、“铅笔”、“毛笔”都属于“笔类”,也具有同类的关系。同类关系在逻辑上是一种平等的、没有从属关系的类。类义词在有的语义学著作里被称为“分类义场”(语义场的一种)(贾彦德《汉语语义学》,153页)

   类义词表示同一类事物,同类关系和上下位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从纵向看是上下位词,从横向看是类义词。例如:“蛙泳”、“自由泳”、“蝶泳”、“侧泳”、“仰泳”、“混合泳”同属于“游泳”类,它们之间构成类义词,而它们与“游泳”之间,又是上下位词的关系。

   类义词在不同的语言(甚至方言)系统中,会有一定的主观性。通常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分类会更为细致。例如“煤”在山西方言中,分成多种类别(有类义关系),而在其他方言则不作细分;“螃蟹”在沿海地区的方言中,按形态分为“蠞”、“鲟(蟳)”等多种类别;“牛”在游牧地区,也有很多类别。类义词在不同的历时时代,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分类。例如“猪”的名称在先秦就有“豕”(总称)、“豝”(说文:豝,牝豕也)、“豭”(牡豕)、“豵”(说文:生六月豚也)、“豚”(小猪)、“娄猪”(待配的母猪)等,这些类义词到了现代,除了“猪”作为总名保留下来以外,其他皆已消失。

   三、类义词的应用:类义词在深层意义上既有相同点(同类),又有不同点(不同事物),相同点可以显示出整齐、同类的特色,不同点则可以显出错综和差异,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常用于铺排、强调和夸张,造成具体、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例如:

    一下子,鸡鸭蟹猪牛马驴狗雁兔子王八,头尾翅腿肚肠肝肺心腰子下水,有煎有炒

有烹有炸有炖有蒸有爆有烧有拌外加一坛子水,碟架碗碗架碗,严严实实把这个僧人围在中央。(冯骥才《阴阳八卦》)

类义词在媒体报道新闻时也时有用到:

        政治明星不敌演艺明星 

        英反对党领袖被美女赶下台(羊城晚报2007年12月4日A16版)

        周薪、月薪、年薪

        多久出一回粮?(羊城晚报2002年6月29日C6版)

    汉语的数字缩略语,通常是用数字将几个类义词压缩成一个词,如“四化”来自“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三生”来自佛教“往生、今生、来生”,古汉语的“四声”是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的“四声”则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六神”是道教指“(主宰人的)心、肺、肝、肾、脾、胆(的神)”、“八卦”是周易中“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图形(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因此,在进行数字缩略时,要注意必须同类归纳,以下这一例子就属于异类归纳:

    面对“非典”影响,廉江采取“三个一”的办法滚动宣传推介荔枝,即半个专版(在)《羊城晚报》推出半版专题报道)、一个流通会议(果农和收购商参加的推介会)和一个网络(廉江政府网)形成立体式的宣传攻势,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羊城晚报2003年6月24日A10版)

   从原文中无法缩略出“三个一”(只是“两个一”、“一个半”),如果要使用“三个一”的说法,“半个专版”应改为“一个半版”方可。


第四节  同义词、近义词


   一、同义词:是指词汇系统中两个或多个意义(即主要理性意义)相同的词,这些词之间读音往往有所不同*。同义关系与类义关系一样,都是词与词之间在意义上的一种横向联系,是词汇系统中依靠语义连接的子系统。

   同义词是语言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作为一种发达的语言首先就是有丰富的词汇和精密的语法结构,而丰富的词汇往往是指词的多样性,无论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思维现象各方面,无论是事物的名称、性状、动作、变化以及语法作用,都有刻画入微、恰到好处的词来供给,满足我们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要求。同义词在这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语言发达的主要标志之一。

   意义相同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词汇意义(或词语意义),一是语法意义,任何一方面意义相同,都应该被视为“同义词”。

   词汇意义相同的同义词:

衣服——衣裳  愤怒——忿怒 风采——风采(构词成分不同)

命运——运命  演讲——讲演 

寻找——找寻  代替——替代(语序不同)

告诫——告戒  光彩——光采   

繁琐——烦琐 树阴——树荫(字形不同)

  语法意义相同的同义词:

即使——即便     也——亦

  有的学者认为语言中没有绝对意义的同义词,同义词实际上是近义词。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哲学意义上的问题,从语言表达角度看,以及按照我们预设的定义来看,毫无疑问是有绝对意义的同义词(又称“等义词”)。这是表达多样性所决定的。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为了更细微地分析词义的关系,便于语义的信息处理。刘叔新指出:“同义词语和近义词语在是否指同一事物对象上的根本区别,表现在词语意义构成方面就是:有同义关系的词语,其主要理性义素或主要理性成分必定相同,也必须相同;意味方面,某个主要的理性义素或理性意义成分的是否强调,以及表达色彩方面等,则可以不同;有近义关系的词语,彼此必在某个或某些主要的理性义素或理性意义成分上不一样。”(刘叔新,2005,307页)这个意见是正确的。

   还有的学者认为:“等义词的存在,从共时角度说似乎是一种累赘,因为几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同一个意义,增加了记忆的负担,是一种浪费,等义词是要加以整理的。”(邵敬敏2001,130页)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只是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看待语言问题,语言系统中有很多冗余的信息(口语表达中尤甚),但是冗余信息不等于没有用处,况且等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可以等同于冗余信息,它对于表达的多样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近义词:是指主要理性义素接近而在附加意义上也有差别的两个或多个词语,彼此之间构成近义关系。对于近义词是否从同义词的范畴中独立出来,学术界还有不同意见,如周国光的《现代汉语词汇学导论》就没有近义词的概念,近义词被归入同义词的范畴;邵敬敏(2001)也是这种观点,他说:“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同义词包括两种类型:第一是等义词,……第二是近义词”(130页),不过,这种观点受到刘叔新的反对:“彼此有同义关系的词语,绝大多数由于只存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从某种逻辑推理来说,相互之间就未必不是近义。但是既然那些彼此意义相近而没有同义关系的词语已称为近义词语,为了在词汇学中分清两类性质不同的词语关系,就不必把同义现象也看做近义现象,不应将同义词语、同义关系等也称为近义词语、近义关系,而必须视同义与近义为两种判然有别、不容相混的范畴。”(311页)

    按照我们上面的定义,近义词在主要理性意义上必须有所差异(虽然接近),如果意义毫无差异,那就是同义词了;如果意义毫不相干甚至相反,那就是类义词或者是反义词了。例如:

    广大——广阔——广泛

   这三个词主要理性意义非常接近,都含有“范围较大”的意思,但是基本词义有差别:“广大”侧重于“面积、空间、范围及数量的巨大”,而“广阔”侧重于“横向视野开阔”,“广泛”则侧重于较为无形、抽象的东西,尤指“多方面的”,因此,其适应面也不同,如“广大的区域”、“广大群众”,“广阔的视野”,“内容广泛”。再如:

   小看——鄙视——忽视

这三个词的意思都是“重视的程度浅”,但是前二者构成同义关系,指“看不起”,而与后者构成近义关系,指“(对某种事务)不重视、忽略”。

   在进行同义词、近义词的语义分析时,如果能够借助语义场理论,则有助于分析其间细微的、微妙的语义差异。此处从略。

   三、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运用:

   学会辨析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才能在语言运用中真正发挥这类词语的积极作用,达到最佳的修辞效果。许多同义词各自往往又是多义词,它们可能只有某个义项同义,而其余义项并不同义。这是必须谨慎对待的。

    辨析同义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

   1)色彩分析法:就是要认识语词的感情色彩(情绪、褒贬、态度等)、语体色彩、时代色彩等。刘叔新(2005,204页)指出:“有人认为感情色彩可分为褒的、贬的两种,未免牵强而不符合实际。像悲哀、惧怕、气恼、怅惘而痛苦等感情,都不可能归入褒的或贬的类别之中。”所言甚是。

   ①情绪色彩:这种色彩涉及说话者对评论对象的所持有的情绪(不一定是褒贬),如高兴、失望、兴奋、懊恼、惊奇、羞涩等等。

   例如“侧目”与“注目”、“瞩目”都有“注视”的意思,但是色彩不同,“侧目”带有“愤恨”的情绪色彩,而后两个则带有“钦佩”的情绪色彩。传媒上常见错误的用例:

    1、(黄圃镇大岑村)如今佳绩不断,连顺德邻居也为之侧目。(《羊城晚报》2000年3月17日C5版)

    2、此次挑战赛规模之大,难度之高,令人侧目。(《羊城晚报》2000年10月6日1版)

大岑村为中山市一穷村,近年来发展飞速,令邻居顺德刮目相看,但例中用“侧目”一词则欠妥。而第二例的问题与第一例类似。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侧目”的准确含义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侧目而视”,一般用于形容平民百姓对某些上层人士或恶势力横行无忌的行径所显现出的愤懑无奈的样子,例如:

   长庆儿的笑嚷引起全堂的侧目。(吴组缃《山洪》)

   在他身后一席上,一共有五个茶客,全是江湖上的朋友,曾经凭着手枪或者骰子使人侧目……(沙汀《淘金记》)

   而晚报该例句的原意,是指顺德人对大岑村的变化抱有既惊且羡的心情,因此准确的用语应是“瞩目”、“注目”之类方是。

  《羊城晚报》2004年11月16日有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专版,用了非常醒目的《“玻璃钱柜”国人侧目  “透明广东”几多首创》作为标题,可惜“侧目”也用错了,“玻璃钱柜”是财政制度的透明化的形象比喻,乃是好事,国人怎么会“侧目”呢?此处仍应用“瞩目”才对。《广州日报》的这个例子也错用了“侧目”:“在当今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压力的背景下,这个基础学科专业的‘抢手’景况实在让人侧目。”(2004年9月23日A12版)再如“结舌”和“咋舌”都有“说不出话”的意味,但“结舌”指“因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是一种能力的丧失,“咋舌”则指“因意外、惊讶而说不出话来”,往往表示程度之高而出乎意料,这两个词的情绪色彩有所不同。《广州日报》2003年5月2日A3版的“近来商家让利的幅度也让人结舌”,便是误用了“结舌”,正确的用词当为“咋舌”。

   ②褒贬色彩是指说话者对评论对象是持肯定还是否定的倾向,广义上说也是一种态度。以下是褒贬色彩的误用:

   在新闻发布会上,75岁高龄的梁信却大放厥词。(羊城晚报2003年7月31日A15版)

   小牛近况不佳,老板库班坐不住了,他召开紧急会议并大放厥词:“我看不到你们在场上努力,我们希望你们认真对待每场比赛。……”(羊城2009年3月7日A14版)

  蓄谋已久一举成功(羊城晚报2001年10月2日第一版《“双博会”访谈》)

  正是他,在最后切割上下端面的收尾阶段,凭着自己30年工作经验形成的职业直觉,发现了切割程序的问题,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羊城晚报2007年4月27日A12版《云纹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图案》)

  “扼杀”是个贬义词,用在对新生命、新事物的压制、摧残、消灭,此处应用“消除”比较合适。“大放厥词”、“蓄谋”也是贬义词,应该使用褒义或中性的“侃侃而谈”、“策划”。

   ③态度色彩:汉语中还有些词语具有态度色彩的差异。“这种色彩出现在言辞话语中,能显示对人对事的态度,往往牵涉到是否礼貌、客气和分寸合宜,因而它在交际中是十分敏感的成分。”(刘叔新2005,204页)

例如,“教师”、“老师”、“教书匠”是一组同义词,但是“教师”是个中性说法,因此不具态度色彩,“老师”带尊敬的态度色彩,“教书匠”则带有不尊敬的态度色彩;再如“士兵”和“大兵”,前者不具态度色彩,后者具有不尊敬的态度色彩。

  态度色彩还有谦、敬之分,“拙稿”是谦词,“大作”是敬词;“拜纳”是谦词(或者用短语“受之有愧”),“接受”是中性说法,“笑纳”则是敬词(请对方接受);“拜访”是谦词,“来访”为中性,“光临”则是敬词;“家父”是谦词,“令尊”是敬称。在语言实际运用中必须讲究词语态度色彩的准确,否则会导致误解。

  《羊城晚报》2003年11月30日“要闻”版有一则报道,说的是深圳原副市长王炬在任期间假公济私、收受贿赂的事实,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韩先后4次送上人民币50万元、港币5.3万元,王炬欣然笑纳。

  “笑纳”是个客套词,指说话时请对方接受己方的礼物,带有“礼物轻微,让您见笑”的含义,对听话人而言,是个敬辞。问题在于,新闻报道是站在客观立场叙述事实的文体,记者所陈述的对象(王炬)属于第三人称的身份,怎么能够使用针对第二人称(“你”或“您”)的“笑纳”呢?

  《羊城晚报》2007年3月24日A1版标题:

   眉题:深圳中院5名法官涉案三人获刑两人在查

   主题:笑纳当事人钱财

           原庭长蹲监11年

 也属于同性质的语误。

       再看另一标题:

        保安静候

        惯偷光临(羊晚2007年9月30日A7版)

       “光临”在汉语中属于敬辞,系“称宾客来到”,对小偷当然不宜使用敬辞,如果为了达到修辞上诙谐生动的目的,将“光临”一词临时用在“小偷”身上,也并非绝对禁止,但必须用引号标示成:

              保安静候

              惯偷“光临”

  汉语有的量词也带有态度色彩,如“个”是普通量词,“位”则带有尊敬的色彩,不过我们却见到将“位”用于反面人物的例子:

两位“鸡头”可能从来不认识,但因为同样罪恶的勾当死在了同一天。(《羊城晚报》2002年9月13日A2版)

“鸡头”指组织妇女从事卖淫活动的人,对社会造成了危害,用“位”(“个”的敬称)来做量词自然是很不合适的。

  ④语体色彩:所谓语体色彩是指语言交流时所适合的交际场合,一般分为通用语体、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只用于或较多用于口语的词语,会有口语色彩;而只用于或一般用于书面语的词语则带书面语色彩。”(刘叔新2005,213页)在书面语中,当然较多使用书面语词,但这不能绝对化,要看语言运用的需要。在语言运用中,要追求语体色彩的和谐。

以下是语体风格不协调的例子:

    他说:“经理如果有客人问这只手表的牌子为什么不出名时,要同客人讲,这只手表系某某大品牌的姐妹厂生产,因为合约问题或股东纠纷,暂时无做宣传,之后会在全球做疯狂宣传,只表就会升值。” (《羊城晚报》2007年4月9日A1版)

   加了红色的部分属于标准语的用词,用在书面语上带有正式语体的色彩,而加着重点的字则属于方言词,用在书面语中则带有口头语体的色彩。在同一段话里,正式语体的用语和口头语体的用语混用,给读者带有非常不协调、非常不庄重的意味。这种情况在引用粤语区

人士的话语时常常出现。语体色彩不协调在公文中亦时有所见,如:

区创建办:

  你办转来海创建办信函〔2001〕37号群众来信收悉。

  来信反映13路公交车南洲路总站站场坑坑洼洼不像样子,情况属实,但公交汽车站场建设问题不属我局管辖范围,请转汽车公司处理。

                                     ××区建设局

                                     2001年6月13日

“坑坑洼洼”、“不像样子”是口语词,放到公文中显得非常突兀,与公文庄重的氛围显得不够协调。

  ⑤时代色彩:在汉语词汇中,有些词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下产生的,带有一定的时代色彩,由于制度的差异、人文历史条件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这些词语现在己经弃用,或只在描写、表述旧人物或旧社会现象时才用到,如“朕”(皇帝的自称)、“驾崩”(皇帝死亡的婉称)、“丞相”、“耜”(古代的一种农具)等,现只有在历史小说或历史剧等限定的文体中使用,在日常语言生活中是不用的。这类带有时代色彩的语词在语言学中被称为“历史语词”。

(A)误用封建性语词:由于历史语词与特定的历史现象相联系,因此使用时必须慎重。如果现代的人物、事件用历史语词来形容,不但会误导读者,而且会使所表述的主题蒙上一层旧时代的色彩,对准确传递新闻信息不利。以下例子即属于历史语词的误用。

    布什钦点压迫性国家 (新快报2003年7月20日Al版提示标题 )

    张曼玉……更钦点法国导演Didier Kerbra。(羊城晚报2007年1月6日B1版)

   “希拉克夫人”策反布什御厨 (新快报2003年8月30日B8 版本标题)

 上述例子的“钦”和“御”都是历史语词:“钦”指“皇帝亲自(做)”的意思,“钦点”即“皇帝亲自点名”,“御”则指“封建社会与皇帝有关的”,“御批”是“皇帝的批示”,而“御厨”便是“皇帝的厨师”。众所周知, 美国的政制属于共和体制,布什是总统而非皇帝,所以用“钦”来形容布什的行为,用“御”来表述与其相关的人物,皆是用词不当,泛化了原词的时代色彩。《羊城晚报》也有同样的例子:

    有人分析,作为张艺谋的御用摄影师,侯咏第一次正式当导演拍《茉莉花开》,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威尼斯、戛纳等电影节上。(羊城晚报2004年6月10日B1版)

  张艺谋只是个导演(虽然是著名导演),竟然有“御用”摄影师,看来作者将“御用”等义于“贴身的、亲信般的”,并没有了解“御用”的真实含义。这类误用历史语词的语病应该引起新闻工作者的警觉, 避免重犯。

《新快报》2004年12月14日A8版有则《村支书家中搜出500斤“摇头丸”》的报道,文中说到:“昨日上午,从化市鳌头镇原人大代表、西塘村原党支部书记、原村委会主任陈醒巢与妻子邱焕桃均因涉嫌犯‘制造毒品罪’在从化法院过堂,广州中院法官亲赴从化主持庭审。”此句中的“过堂”也是旧词,所谓“堂”即指“公堂”,《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旧时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受审问叫过堂。”我国当代的审判机构是“人民法院”,与旧时的“公堂”有着本质的区别,怎么能称为“过堂”呢?《广州日报》2004年12月16日A16版“国际新闻”有《“化学阿里”第一个“过堂”》,“过堂”用了“引号”,表示是一种比喻的用法,勉强可以接受,但严格说来,国内的传媒如果不是涉及旧时的审判,最好还是不用这一个带有封建色彩的词。

(B)误用“文革”语词。如“批斗”。

  汉语有些历史语词还有敬称的意味,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请看《羊城晚报》以下一例:

  半年查处百名处。(《羊城晚报》2003年7月29日A2版)

  “座”用于称官位,亦属敬称,《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敬辞,旧时称高级长官”。党和政府的干部,用旧时代的语词来称呼,在语言风格上已是不够稳重、妥帖;况且报道中提及的这些干部,都是犯错误甚至触犯法律的人,怎可以用“座”这种带有尊敬色彩的词语呢?

  2)意义分析法:就是要分析语义的轻重、范围的宽窄等条件。语义的轻重往往有层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出现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的情况。

  所谓“重词轻用”,是指程度较重的词语,用在程度较轻的状态上,也就是语言使用过程中对词义的轻重把握不当。例如同样是褒义词,“赞美”、“赞扬”、“表扬”就体现出词义从重到轻的差异,并不是可以随意替换的,要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来选用。

  在新闻报道中,要讲究用词的准确,其中就包括对词义轻重的拿捏。我们来看《羊城晚报》2009年1月11日A6版的一则报道:

        路桥翻新溅了车辆一身漆(主标题)

        车主无辜“中招”,衔冤破费抛光车身(副标题)

  问题出在“衔冤”一词的使用上。“衔冤”又作“含冤”,是指“有冤屈而得不到申诉”,这里的“冤屈”当然不是一般的委屈,而是指“重大的事情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比方被人陷害、欺压,蒙受重大的不白之冤,所以常常见到“含冤而死”之类的说法。假如是日常生活中遭受委屈或者遭遇不顺,通常不宜用“含冤”这么重的词,具体到上述的副标题,充其量只是车主碰到意料之外的不如意事情,其座驾溅上一些油漆,因而破费一些钱财而已,用“衔冤”(含冤)来形容显然是夸大其辞,过度地表述其程度,比较合适的用语应该是“遭霉运”、“倒大霉”等。

  这种过度地描述程度的现象,在娱乐新闻中尤为多见,必须引起注意。有份报纸在报道观众对《少年包青天》的批评时用了这样的标题:

        《少年包青天》遭诋毁

         陆毅绝地大反击

  实际情况是:观众只是批评该剧“温和有余、智慧不足”,而主演者陆毅亦非“绝地大反击”,而只是针对观众的批评做了解释(我自己认为演得不错,挺好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诋毁”与“绝地大反击”。

 《羊城晚报》的娱乐新闻也有类似情形,2005年6月23日B2版的报道《邵美琪删除记忆重拾形象》提到:“后来感情变了,郑(指郑伊健)违背了承诺,受千夫所指。”作者的原意是想说郑受到了众人的指责。但没有注意到“千夫所指”是一个程度颇重的贬义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千夫所指”的含义为:“被众多的人所指责。形容极不得人心。”一般用在负面人物身上,尤其用来形容罪大恶极的坏人罪行累累,受到社会的唾弃。郑伊健与邵美琪发生情变,只是属于道义上的问题,受到邵氏影迷的批评,但不能说明他已经被整个社会所否定。用“千夫所指”来形容此事,作者在词义的轻重方面把握得不够准确。

   3)功能分析法:就是要注意词语的适应对象的不同、搭配功能的差别、词性的差异,使语义的选择恰如其分。

  比如“会见”与“接见”属于同义词,但是适应的对象不同,“会见”适应于正式场合,是大致同级的见面,而“接见”也是正式场合的用语,还限于上级对下级的见面。了解词语适应对象的差异,对于词典这类词语的辨析是很有好处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接见”条的释义是“跟来的人见面”,这个义项就犯了适应范围过宽的毛病(“会见”的释义是“跟别人见面”,释义几乎没有差异)。因为我们不能把凡是跟来人见面都叫做“接见”,譬如下面这个句子就显得十分可笑:

   我哥哥昨天从家乡来,我高兴地接见了他。

问题就出在编者没有注意到“接见”的特殊适应范围。因此,“接见”的释义必须加上某些限定性词语,释成:“在正式场合中跟较低级的来访者见面”。

   搭配功能的差别也是同义词分析时要认真对待的。比如“改进”与“改善”是同义词,但“改进”一般同“工作”、“方法”、“技术”、“状况”等搭配,“改善”则经常同“生活”、“环境”、“关系”、“条件”等搭配。

   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例如“阻碍”和“障碍”是近义词,都有“阻挡、妨碍事物的发展和进行”的意思,但“阻碍”是动词,表示一种动作,在句中主要用作谓语;而“障碍”则是名词,在句中可以用作主语、宾语或修饰语。


第五节  反义词

  一、反义词的定义:反义词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一组词。构成反义关系的一对词或一组词,必须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如人物、温度、长度、速度、重量、时间、处所、颜色、面积、体积、气候、季节、性质等等,否则无法形成一个语义的类聚。如“男、女”表人物,“古、今”表时间,“头、尾”表过程,“黑、白”表颜色。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具体含义是:

(一)所表达的意义在逻辑上有矛盾关系。所谓矛盾关系,就是肯定一方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必然肯定另一方。又称为“绝对反义词”。例如:

    肯定       则          否定

    否定       则          肯定

    真                       假

    动                       静

    生                       死

    存                       亡

    男                       女

   出席                     缺席

   白天                     黑夜

 (二)所表达的意义在逻辑上处于反对关系的两端,或者说处于相背方向的两端。又称为“相对反义词”。即肯定了甲,就否定了乙;但否定了甲,不一定就肯定了乙,因为在两端以外还有第三种的可能。例如:

    黑  蓝  红  黄  白

    大     中     小

    优     良    中    差(劣)

    苦   酸   咸   辣   甜

有人还从这一类中分出“相应反义词”,如“冬”与“夏”、“早晨”与“晚上”。

反义关系是词与词在语义上的一种横向联系,也是词汇系统中的一种子系统。从逻辑上说它们必须属于同一个上位概念,所以“聪明”和“傻瓜”、“愚蠢”和“智者”虽然有反义性,但是并不能构成一组反义词。

  二、反义词的类别:对反义词的分类可以从形式和意义方面进行,其核心是语义的背离性(这点与同义词相反,同义词是语义上显示出趋同性)。

 三、语言反义词和言语反义词:语言反义词是指脱离了上下文皆可成立的反义词,它们表示的是普遍对立的意义范畴。以上所举皆属语言反义词。

       言语反义词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所用的词语表示了现实生活中相对或相反的关系,也可以说这是一种临时的反义词。例如:

       不作风前的杨柳,要作岩上的青松。(程光锐《雷声万里》)

      说过的话走过的路,什么是,什么是(陈琳《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有时相对概念不一定是由反义词构成的,但也可能起到反义词的作用,例如: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羊城晚报2004年5月22日A11版)

四、反义词的应用:反义词语运用得好,可以凸显事物的对立性,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

    人造女生女     (广州日报2004年5月18日A7版)

凸显了新闻的奇特性。

《羊城晚报》的这个标题也是运用了反义词,来表达事物的两面性:

    新秀渐老练   老将遇新伤(羊城晚报2007年4月27日A13版)

很好地表达了教练忧喜交加的情绪。

在某种情况下作者在表述时可以用反义词来表达,但却用了否定式,这时便体现出微妙的修辞功能,如:

    国内航班正点率增幅不大(羊城晚报2007年4月27日A18版)

“大”跟“小”是一对反义词,“不大”其实就是“小”,但是,这里作者为什么不用“小”?因为用了“小”不能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不满情绪,而用了“不大”则很恰当地体现出作者对国内航空公司低效率的失望情绪,体现出一种否定性的倾向,与眉题“美西北航空公司3月份正点率达到100%”形成强烈的对比。

    许多成语往往利用反义词对举或连用,或者反义词与同义词交叉使用。如:

   五、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

  反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但这不等于说所有的词皆有反义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在语族中并无固定的反义用法,但使用时可能临时找个反义的成分,如上举“穿鞋的”与“光脚的”;(2)反义组合的缺位,如“伯”与“叔”是父系的一组反义概念,然母系的称谓却无反义概念,只有“姨”。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如“老爸”与“妈老”是相对概念,但属于语序的不对称)。


* 个别情况有同音的同义词,如“界限”与“界线”、“愤怒”与“忿怒”。


【往期回顾】

学术探论 | 胡伟、甘于恩、林洁瑶:广东石岐粤方言中的完成体助词“铺”

会议 | 第七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号通知

资料丨九月菊花开:“语言资源快讯”公众号2019年9月推文一览


本期编辑丨啊6

本期审读丨余裕

责任编辑丨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