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美食(音频) | 马沛萱:老鸹颡(陕西大荔话)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老 鸹 颡
寒冷的日子里,最爱吃的就是那些带汤的饭食,热热乎乎、连汤带菜吃上一大碗,全身都温暖舒络起来了。在陕西,这样的饭太多了,除了羊肉泡馍和臊子面已经家喻户晓,还有更家常的老鸹颡。
老鸹颡?这个名字怪模怪样,三个字里有两个都不太认识。在店铺的招牌上,通常是这么写的:
老鸹颡,陕西话读作“lào wa sá”,“老鸹”就是陕西话里的乌鸦,而“颡”就是额头,脑门儿。所以,老鸹颡的意思就是“乌鸦的脑袋”。但实际上,这只是一道菜品丰富的面食,和乌鸦的肉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这种面条是一种椭圆形的面疙瘩,两头尖中间圆,样子很像乌鸦的脑袋,于是就这么叫开了。
相传,老鸹颡的起源与汉代名将李广击败匈奴的故事有关。“飞将军”李广为败匈奴,使“佯攻”之计,并且装作弃兵丢甲,引敌人穷追不舍。然而锅釜也在逃亡过程中所剩无几,该吃什么成了令人发愁的问题。李广命将士卸下头盔,将面团拨入盔中,再加入野菜烹煮。三军饱振精神,诱敌深入,一鼓作气,大获全胜。回朝后,汉武帝听说了这件事情,就让御厨照着这个法子精做,以犒三军。因为匈奴把乌鸦作为吉祥鸟,于是就给它赐名叫“老鸹颡”,取“江山永固,蛮军不得再扰”之意。
虽然名字听起来很拗口,但老鸹颡实际上是一道“正儿八经的关中懒人饭”。老鸹颡的做法和面条根本不同,一般是给锅里直接下入绿菜叶,再加入盐、醋,和窜香窜香的油葱花。面疙瘩的制作也不像普通面食那么麻烦,在小盆里加入适量清水和面粉,用筷子一次性搅和成面糊,一块块用筷子拨进开水锅里。有的人比较讲究,会把面下到西红柿熬的汤锅里头煮,再打上一个鸡蛋絮絮,就堪称是难得的美味了。因此,即使是不太会做饭的男的,都藏着一手做老鸹颡的本事。
老鸹颡的吃法必须是:每挟起一块,先吹口凉气,咬半口,嚼一会儿,再咽下去。性急的人,恨不能一口全吞下去,结果是先烫到口腔,再噎到嗓子,后顶到胃里。吃这种食物,要求牙口好胃口好,老人和小孩一般不适合吃。
在当今的陕西,老鸹颡已经从一道“懒人美食”脱胎换骨。因为将汤底换成了甲鱼汤等养生补汤,老鸹颡摇身一变,成了一道高级美食,也变成了不少面食店的金字招牌。当“老鸹颡”下进甲鱼汤里,这道美味又多了一层新的层次,成为陕西人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回忆。老鸹颡这个难写难念的名字,不仅是象征着一种生长于三秦大地的独特美食,也向我们展现出了西北丰富的面食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
作者:马沛萱(部分文字来自于网络)
方言点:陕西省大荔县
音频:马沛萱
审读:王晓珊
责编:甘于恩
图源:实拍&网络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方言与美食(音频)|苏斯婷:粤西小吃——水煮籺(高州根子客家话)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