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 | 刘新中:粤语台山台城话音系中的鼻音与后塞鼻音【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今日语言学 Author 刘新中



本文讨论“鼻音带塞”这种语音现象的语音实验描写和音位归纳的问题。同一个语音现象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可能会归入不同的音位,主要根据它在这个语音系统中与相关音位是否对立,从而具有区别特征。鼻音带塞和浊塞音带鼻冠是语言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赖福吉(Peter Ladefoged and Ian Maddieson, 1996)、麦迪逊(Ian Maddieson , 1989, 1996)等都有过研究。中国东南沿海的闽粤方言中大量存在的同部位鼻音声母和浊塞音声母的交叉,除了鼻音、浊塞音明显的闽语,这种情况也存在于珠江入海口的东西两侧一直到北部湾的中越边境的粤、客方言中(根据匿名审稿专家的意见,珠江口东岸的客家话也大量存在鼻音带塞的现象)。随着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的改进,有很多语音现象都能给出较为清晰的语音学定义,但是相同、相似的语音现象在不同的音系描写中却有不同的归属和音位地位,本文希望通过对台城话中鼻音以及鼻音带塞音问题的讨论,结合相关的一些方言的实例,提供一个语音实验和音系归纳相结合的例证。




 问题的提出与方法说明


关于台山话与鼻音有关的研究,主要是鼻音声母的问题。在语音描写上,几乎所有记录都会提到鼻音带塞的问题,但是音系归纳时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如赵元任(1951)的音系、A. Don(1884)的音系;一种处理是把这类音归入鼻音,另一类是把这类音记录为鼻冠浊塞音,如詹伯慧(1987,2002)等的描写。


台山话的明、微、泥、日、疑等中古声母在现在台山话中的读音是以塞音为主的“鼻冠浊塞音”,但是,与其他汉语方言类似的研究相似,台山话中的鼻音声母或者带鼻音的浊塞音声母到底是怎样,鼻音与同部位浊塞音的具体音值以及音位地位如何确定等,还没有清楚地研究和界定,本文就是基于声学信号和鼻流计信号,对于台山台城话的音系中包含鼻音声母(为了比较加上鼻音韵尾)的音节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分析,希望通过对这类声母音质的语音学描写,为它们的音位地位给出一个说明。


本文使用“鼻音度”来对应鼻流计中的术语nasalance。根据鼻流计研发者的设计,鼻音度=(鼻音能量÷口音能量)×100%。本文发音人涵盖老中青、男女,所有发音人的母语都是台城话,他们可清晰地辨别台城话与其他乡镇的口音上的不同。本文主要数据的采集是利用鼻流计加外置声卡,处理、分析和展示利用电子表格和praat等软件。




台城话鼻音声母中的塞音成分语音特征与音位归属


通过鼻流计信号和声音信号的判断分析,我们把鼻音带塞的指标初步总结如下:


① 鼻音度在鼻音声母后迅速降低,有的形成断裂;

② 后接元音不鼻化,与同部位塞音的后接元音类似,这一点在鼻音后塞音不明显时尤为重要;

③ 有冲直条,虽然强弱不一;

④ 音强变化在鼻音后有波谷并迅速升高到音节的最高点;

⑤ 语图中无论宽带还是窄带能量降低,形成断裂;

⑥ 波形图中口腔信号波形能量远大于鼻腔波形的能量,音节前后的鼻音能量都会降低。


上述这些特征不仅在粤语台山话中有,闽语潮州话的后塞鼻音也有类似的特点。我们对潮汕话中非鼻音声母后面元音鼻化、非鼻化的对立的观察发现,潮州话中可以与鼻化元音相拼的声母有[p、ph、t、th、ts、tsh、k、kh、h]以及零声母,这些声母中不包括浊塞音声母[b]和[ɡ]。这正好印证了一个重要的语音事实:“鼻音+塞音+元音”或者“浊塞音+元音”的组合中,浊塞音会使后接的元音去鼻音化。


鼻音带塞的现象在不同方言里实际上具有相同的语音特点,即普通鼻音加元音使得后接元音鼻化;后塞鼻音加元音时,元音不发生鼻化。语音特点似乎非常清楚,但是它们的音位归纳、记录时的不同认知,不同的研究者却会有不同的处理。


在粤语“鼻音带塞”的声母中归入鼻音、命名为“后塞鼻音”,除了台山话,分布在粤西、广西的汉语方言、西南很多民族语言都有这种情况;这主要反映了同样的语音现象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中如何归类的问题。


潮州话中的声母[m-、b-]和[ŋ、ŋɡ]的对立,实际上是鼻音[m-、ŋ]与鼻冠塞音[mb-、ŋɡ-]的对立,它们的区别点是浊塞,鼻音是伴随和强化的特征,形成了[b、ɡ]与[m、ŋ]的音位对立。在潮州话中,塞音带鼻音成分,应该叫鼻冠塞音,音位要归在塞音之中。


同样有同部位鼻音和浊塞音对立的海南岛的各种语言,浊塞音既有内爆的成分,也有鼻音的成分。这些情况都说明鼻音带塞的音位负担在不同方言点中是不同的,在台山话中是鼻音的变体;在潮州话中是与同部位鼻音对立的“塞音”。此外,在海南的民族语和方言中,浊塞音也有带鼻音的特点,其中的鼻音与潮州话相似,只是塞音的一个伴随特征,塞音才是它们重要的区别特征。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19年第5期


 





主要参考文献

胡方  2005  《论厦门话[mŋg nd]声母的声学特性及其他》,《方言》第1期。

邵慧君、甘于恩  1999《广东四邑方言语言特点》,《方言》第2期。

汤翠兰  1999  《四邑方言声韵初探》,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王力、钱淞生  1950《台山方音》,《岭南学报》,第10卷第2期。

詹伯慧主编  1987  《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广东人民出版社。

詹伯慧主编  2002  《广东粤方言概要》,暨南大学出版社,。

赵元任  1951  《台山语料》,《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三本。

Don  A.  1884   Llin-nen(新宁) Variation of Cantonese,  The China Review, 474-489.

MaddiesonIan 1989  Prenasalized stops and speech tim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2.

Ladefoged, Peter and Maddieson, Ian 1996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Yue-Hashimoto, Anne O 2005 The Dancun Dialect of Taishan. Hong Kong:Language Information Sciences Research Centr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作者简介


刘新中,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专长主要有汉语方言学、语音学、语言理论与语言应用。这些年致力于汉语方言语音的声学、生理、认知相结合的研究,从中提取分析汉语方言语音特征。已发表的主要论文和译文60多篇,已出版的专著、编著6部,近年来承担的各类项目约11项。


本文转自公众号“今日语言学”

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往期回顾

学术探论丨沈明:汉语地理语言学研究70年(一)[转发]


学术探论丨沈明:汉语地理语言学研究70年(二)【转发】


学术探论 | 徐英:从罗田方言语法特征看江淮官话黄孝片与赣语的关系[转发]


学术探论丨帕特里克·Ó. 雷根:人口普查中语言水平数据的测定问题[转发]


本期编辑:赖冠洲本期审读:王雅茜责任编辑: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