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风物(音视频)| 李菲:客家娘酒(大埔湖寮话)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大埔客家娘酒的传统工艺。说到做娘酒,一定要挑选天气。大热天肯定是不行,酒还没出瓮,大半都得酸掉;太冷也不行,因为酒饼是一种类似酵母的材料,温度低发不起来。客家娘酒的传统制作方法说难也不难,但一般人还真做不好。
首先将糙糯米泡水,客家话叫浸米,浸泡半个小时左右再放在锅里煮熟,煮熟的糯米饭叫“饭珍”。旧时用柴火炊熟,现在一般用高压锅煮即可。
浸米
接着扒米放凉。将饭珍扒出平铺降温,温度降至35—40度为宜,有经验的客家妇女一摸就知道温度是否合适。
扒米
放凉
利用放凉的时间,我们会按一定比例配好曲红和酒饼(俗称酒饼,用于发酵),用曲红的目的是让娘酒显出红艳艳的,这样比较喜庆,同时曲红还有安神的作用。
接着,再将小部分配置好的酒饼撒到准备好的酒瓮内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底部的糯米也能接触到红酒曲,以实现充分发酵。
撒酒饼
接着拌曲,也就是将剩余的大部分红酒曲均匀地混合到降温后的糯米饭中。
视频 拌曲
然后将搅拌好了的饭珍装入酒瓮中,恒温保存两天。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一般家庭都没有恒温箱,传统作法是给酒瓮盖上被子。
捂被
出酒
两天后,会发现酒瓮里的糯米饭已初步形成酒酿。为了便于密封保存,这时要换一个瓮口小的酒瓮,这个步骤叫掺酒,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步。换瓮后,密封保存,掺酒的同时还会买小半瓶白酒倒入其中,这个过程叫“降酒”,降酒是为了让娘酒能够长时间保存。
以前在农村,还会附加一个步骤,叫火炙。旧时农历“大雪”过后,就能看见客家人的房前屋后生起缕缕浓烟,这就是客家人精心酿制娘酒中进行的重要程序——炙酒。操作程序也不难,只需要将装着娘酒的酒瓮放入禾杆堆里,倒入谷壳,点燃禾杆,让禾杆在谷壳的覆盖下形成暗火,再利用暗火的温度来熏烤娘酒即可。这个火炙的过程需要两个多小时,同时需要不断观察温度变化,防止温度太高导致瓮裂等。经过火炙的酒更为温润养人,对女性的寒凉体质以及生育后畏寒怕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娘酒
客家娘酒,是客家人的秋冬进补佳品,也是客家女人坐月子的必备餐。可能有人会说哺乳期不能喝酒,实际上客家娘酒的酒精度非常低,而且用做月子酒的娘酒会提前一段时间做好放置,让酒精尽量转化为酒醇,再开锅熬制,这样一来,月子酒的酒精也就基本挥发完。
END
往期回顾
方言与美食 (音频)| 苏斯婷:生芒果、菠萝如何吃?蘸料吗?(高州根子客家话)
作者|李菲
音频|李菲
视频|李菲
排版|王玉珠
审读|杨洋
责编|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