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年例的雏形在两百多年前已经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年例”这一名称在康熙己卯年被记入文献中。湛江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年例的起源与发展有根可循。据《广东通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雷州府于元宵鸣锣鼓,奏管弦,装鬼扮戏,沿街游乐。”这是当时的雷州府跳傩舞闹元宵(闹元宵是年例起源说之一)的场景。
湛江年例民俗文化好比经久不息的热潮,历经洗礼而不衰。它因其特有的民俗性成为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备鲜明、浓烈的地方特色。如今,厚重的历史气息与现代发展的结合,这朵奇葩绽放于红壤沃土之上,令人动容。
湛江赤坎百姓村郑芒芒女士动情地告诉笔者,“我们年例在民间是‘带有6怪的仪式活动’:一怪年例时时有、二怪娱乐佢(他、她)‘买单’、三怪免费食大餐、四怪细路(小孩子)空中飞、五怪人神共看戏、六怪‘督穿’无识痛(湛江白话,指表演人在令箭穿戳肉时不喊疼)。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敬神、拜宗和祈福。”
通过走访,笔者得知:每个村子是根据老祖宗定下的农历日子来举行年例仪式,在很多村民心中,年例比春节还隆重。因此,有“年例大过年”一说。年例热闹程度如喧腾的海浪—般,次第卷过整座城市。湛江绝大多数的村镇共性的年例仪式活动有:“摆宗”拜神、放鞭炮、游神活动、吃“年例”、送神回庙,这些步骤决不能省掉,可谓是湛江年例的精华。
“民间对年例所作出的不同诠释通过仪式的视觉民俗符号以及象征具体地表达出来。”[1] 在湛江村镇的个性年例仪式活动中正是体现了“不同诠释”的这一点。笔者发现,受访的村镇在某些仪式、活动中各富有自己的特色,从古保留至今的文化,有些让人低头沉思,有些让人拍案叫绝,有些甚至扬名国外。人们乐意动用智慧和热情,创造出各种艺术绝技表演,极尽所能讨好“神”,以博取“神”的欢心,希望能讨得来年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在雷州市的南亭村,民众积极地在每年正月十三之前置办好做“年例”的一切必需品,按祖上传下的规矩,有条不紊地进行仪式活动。他们希望通过祭拜祖先、灵神大仙和举办盛大家宴,以求得让生活在来年变得更好。17岁的阿财是笔者调研的第一个对象,“我村的年例,那场面盛大得让我感到骄傲!一开始要‘摆宗’。大人们忙着开始准备各种肉类供神明享用,不管怎样一定要有大阉鸡。然后,全家老小开始拜神,放鞭炮驱除鬼怪。第二天啊,天没亮呢,就要起床做准备,我会帮我奶奶搬抬祭器。接着就出门帮忙装饰村里的巡游车。忙完这些我就去看热闹了!最后要送神回庙。”同村的阿财堂哥还介绍道,村里的年例仪式活动有不成文的姓氏规定:“我老表是外姓人,他妈妈嫁到外村,所以即便是男丁,但不是这个姓氏祠堂的真正‘接班人’,有些活动是不能参与的。”
“飘色一出,万人空巷。”
吴川市梅菉以飘色而闻名,并且每年正月逢年例盛事必有飘色作为主打的游神活动。飘色“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气势磅礴又栩栩如生,集精、巧、奇于一身,老外把它称为‘隐秘的东方艺术’。”[2] 飘色一般由4个人以上推一张长约2米,宽约1米,高约1米的带有车轮的色柜,木制的色柜缀布或上漆装饰,凌空飘起各式各样的造型人物或动物。飘起的人物仅靠一根观众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犹如腾云驾雾,令人叹服。色梗的作用在于保密和承重,一般取长约1米,粗10厘米的钢枝,体现出古代艺人的聪明才智。旧时一般会选家境殷实的小孩,一般是女屏男飘。屏一般呈坐的姿态,飘则一般在空中表演,并且在飘前会有平衡感和胆量的训练。在几米高的骨架上,被选中的色仔和色女(均为小孩)按照历史、传说、戏剧或生活背景身穿艳服,面化容妆,仿佛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人在空中飘,戏在空中演”。
六十多岁的老赖是笔者的第三个采访对象。现在在后勤团队中助力村子中飘色表演的他向笔者自豪地介绍儿时担任过飘色中的‘飘’人物的事迹。“飘色就是腾云驾雾,又精、又巧、又奇。我小时候饰演过飘色《哪吒伏魔》里的‘飘’,当时我妹妹饰演《嫦娥奔月》中的‘屏’。飘色文化很老了,在我小时候,我阿爷跟我说过它产于晚清,刚开始叫‘转色’,后来叫‘板色’,我阿爷的阿爷就看过‘板色’,当时最出名的歌姬在一块木板上被抬着,她一到神庙前就弹琵琶演唱。应该是在近代才改叫‘飘色’的,以前‘一屏一飘’,现在‘一屏多飘’。我们梅菉人没有谁不喜欢看的!”可见,虔诚的飘色艺人已将这一项糅合了力学、音乐、表演、工艺等多种因素的民间游艺活动视为精神食粮,把它最讲究的意蕴在每一场年例游神活动中展示出来。
在赤坎区百姓村这个独特的“年例场”中,村民对本地传统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正月十七凌晨这天村民们会聚在一起摆宗做傩、延巫信鬼。百姓村的村民们在吃“年例”前有观看“巫术游神”活动的习惯:穿令箭和翻棘床。郑芒芒女士是笔者的第四个采访对象。通过她的言谈,可得知这两项“巫术游神”的种种:令箭为纯银所做,一般用来穿脸、鼻、耳,呈穿透状,每只约500g重,30-40cm,穿好令箭的男丁将站或坐在游神的车上进行数个小时的游神表演。游神结束后,拔出时立刻用拜神的香炉灰来捂住伤口,不会流血。
穿令箭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媚神的穿戳巫术——巫俗与崇龙习俗相结合的产物。湛江古时为汉越杂处之地,土著人为了得到天神的保佑,用此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崇拜。翻棘床是村民用野棘捆成一张床,用拜过神的茶水将野棘洗净,被选中的男丁躺“床”。在游神到一定时间的时候,便要随呐喊声跳起,以极为严肃的神情在棘床上跳或翻滚。这是一种为了展示百姓村人披荆斩棘、奋勇直前的活动。郑女士的言谈洋溢了对本村游神活动的自豪感,“越是能被选上担任这两项活动的角色,或是亲眼目睹了这一活动过程,越能在这年受到神的庇佑。”
赤坎百姓村年例 穿令箭 翻棘床(视频)
另外,郑女士还提及到,被选中的男丁要在年例一个自然月前“做八戒”——戒酒、色、肉、烟、睡、懒、赌、跳(湛江白话,指淘气、不安分),并且被选中的男丁一定是祠堂的“自姓人”。这两项在外人看来是“肉疼”(湛江白话,指看上去很疼)的巫术游神活动已于2009年被列入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名录。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2020年1月末,湛江因受到疫情影响,暂停了所有民俗活动、集会,并取消了原定的霞山广州湾民俗文化节,以网上展览的方式以飨民众。《淮南子》中有这么一句话,“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让我很是感触。眼下,湛江人民正守土尽责保平安,同心协力防疫情,齐声共喊天佑中华。愿今朝的万人力勃,换得明朝的春暖与花开、安宁处处置;愿明朝就能诚挚邀请到大家一同感受湛江年例文化的魅力!文字:杨刘秀子
图片:杨刘秀子
音频:(廉江话)Envy Chan
方言点:湛江
编辑:木子棉、怡宝
审读人员:吴婷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