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许婉虹、尤慧君:马来西亚泗里街省华人语言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文章作者许婉虹、尤慧君。




泗里街省位于东马来西亚砂拉越洲中部,原属诗巫省,称泗里街县。1973年升格为沙捞越第六省,称泗里街省,现管辖面积为4857平方里,人口117837人。泗里街省内多民族混居,有伊班族、华族、马来族和马兰诺族等,其中伊班族人口最多,有59020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50%;华族有34762人,约占全省人口29.5%,位居第二;马来族有12754人,约占10.8%;马兰诺族人口为11189人,占全省总人数的9.5%。[1]

大约在十九世纪中期就有闽南人和广东人抵达泗里街,多以种菜蓄养家禽为生;二十世纪初期,福州人抵达泗里街,开垦农场,大规模种植橡胶和胡椒。[2]

砂拉越洲相对于马来西亚的其他洲来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这里华人人数多且成社区聚居,各个籍贯的华人之间、华人与本地土著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各个汉语方言和语言也在这片土地上各得其所各尽其用。





一、泗里街省华人的语言使用状况、语言能力及语言态度

(一)日常语言使用状况

    东马来西亚砂拉越洲泗里街省华人区使用的汉语方言和语言有:广州话[3](粤方言广府片)、四邑话(粤方言四邑片)、福建话(闽南方言)、福州话(闽东方言)、客家话、潮州话(粤东闽南方言)、兴化话(福建闽南方言)、华语(普通话)、英语、马来语、伊班话等。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通过随机发放问卷[4]的方法对泗里街省[5]华人的语言使用状况进行个案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调查对象中男性有95人,女性95人;20 岁以下(包含20岁)130人,21-40岁16人,41-60有23人,60岁以上16人,还有5人未提供年龄。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华人社区汉语方言与文化研究”(14ZDB107)阶段性成果。

[1] 余悦胜. 泗里街华族史料集[M]. 马来西亚:沙捞越华族文化协会,2010:1~3.

[2] 余悦胜. 泗里街华族史料集[M]. 马来西亚:沙捞越华族文化协会,2010:5.

[3] “广州话”是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选项,指广府片的粤方言。根据我们实地调查发现,泗里街华人中祖籍为广府地区的很少,主要都是来自四邑地区的。很多说自己讲广州话的其实都是操四邑片粤语。因此我们在统计问卷数据时将广州话的选项都计入与方言四邑片。

[4] 调查问卷见附录。

[5] 泗里街省辖区分为4个县,分别为:泗里街县、巴干县、马拉瑞县、如楼县。本文数据数据来源主要为泗里街县的问卷。




被调查者的职业共有职员、商人、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家庭主妇、退休人员、务农8大类,另有3人未提供职业信息,其中学生人数最多,共1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9.5%;其次是教师,共24人,占调查人数的12.6%;职员8人,商人9人,家庭主妇4人,退休人员5人,务农2人。没上过学3人,小学文化程度5人,初中59人,高中10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3人。另选取部分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个案调查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马来西亚泗里街华人社区的语言使用现状。

表格 1 马来西亚泗里街华人祖籍地情况

被调查者中有110位提供了祖籍地信息。从表格1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查者中祖籍地是福建广东两省,其中以福建省福州市的人数最多,共47人,其次是广东省四邑地区。另有少数人来自广西、海南、台湾。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祖籍地信息不甚了解,如“广东”、“福建”、“海南”“福建厦门”、“客家”等不太明确的信息,仅少数年龄较大的第1、2代华侨能提供详细的祖籍地信息。此外还有80人未提供祖籍地信息。

调查问卷中显示的马来西亚泗里街华人掌握的语言和方言总共有11种:广州话[9](粤方言广府片)、四邑话(粤方言四邑片)、福建话(闽南方言)、福州话(闽东方言)、客家话、潮州话(粤东闽南方言)、兴化话(福建闽南方言)、华语(普通话)、英语、马来语、伊班话等。在我们收到的190 份问卷中,被调查人的母语有10种:广州话(粤方言广府片)、四邑话(粤方言四邑片)、福建话(闽南方言)、福州话(闽东方言)、客家话、兴化话(福建闽南方言)、华语(普通话)、英语、马来语、伊班话等。统计数据过程中我们将其归并为以下几类:祖籍地方言、华语、祖籍地方言和华语、福州话和祖籍地方言、福州话(祖籍不明)、伊班话和其他[10] 。统计后得到的泗里街华人母语使用情况如表格2。




[6]有3人只标明祖籍地为福建而不知具体地区,本文根据问卷实际情况照实列出。

[7]有2人在祖籍地一项只标明客家而不知具体地区。

[8]有12人只标明祖籍地为广东而不知具体地区,本文根据问卷实际情况照实列出。

[9]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将“广州话”和“四邑话”统计为1项,指当地人操的“四邑片粤方言”。

[10] 其他为被调查者认为母语有多种语言,比如伊班话、英语和华语都是自己的母语。




表格 2 马来西亚泗里街华人母语使用情况

从表格2可以看出泗里街的语言使用情况还是比较多元的。将祖籍地方言作为母语的总共有67人,分布于各个年龄段,其中6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自己的母语是祖籍地方言,41~60岁的被调查者中有82.6%的人认为自己的母是祖籍地方言,21~40岁这一年龄层的被调查者中有62.5%的人如是认为,而在20岁以下这一年龄层中,仅18.5%的人认为祖籍地方言作为自己的母语。由此可看出不同年龄段被调查者的语言取向,40岁以上的中老年华人普遍认为祖籍地方言是自己的母语,随着年龄的降低,将祖籍地方言作为母语的人数比例趋低,而将华语作为母语的人数则呈上升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年龄层的华人对汉语方言和华语的接受和使用程度的转变。我们还看到有小部分人认为华语和汉语方言都是自己的母语,这是华语逐渐取代汉语方言成为泗里街华人社区最主要的交际用语的一个过渡阶段。

[11]表格2第2行百分比为每种母语人数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百分比。

[12] 表格2种各年龄层百分比为某一母语某一年龄层人数占该母语总人数的百分比。




交际场合是影响语言选择的重要因素,交际场合的变更会影响语言的变更,交际场合的改变促使人们选择不一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称“情景转换”。[13]从图3和图4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方言主要的使用场合是家庭和闲暇,工作中汉语方言的使用机会较少。而华语则在各个场合都频繁使用,特别是在工作场合中,华语的使用频率高于汉语方言在工作场合使用频率的1倍。

[13] 徐大明,陶红印. 当代社会语言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72-173.

马来西亚泗里街华人社区最常用的语言是华语,占日常生活使用语言和方言

的75.8%;其次是闽东方言福州话,粤方言和福建闽南方言位居第3和第4 。表格3中所呈现的数据为第一常用的语言,不少人“最常用的语言和方言”这个问题中给出2种以上的语言,其中作为第二常用的是闽东方言有20次,华语14次次之,往下依次为英语4次,马来语3次,伊班话2次,福建闽南话、客家话各1次。

结合泗里街的语言和方言使用状况、使用场合和使用频率,我们发现当地使用人数最多、范围最大的语言和方言依次是华语、闽东方言、粤方言和福建闽南方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华文教育的普及,华语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的首要语言,大多数华人都能很好地掌握华语且将其作为主要的日常交际语言,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语言和方言。总人口不到6万人的泗里街省总共有20所华文小学和1所全华文教育的独立中学,其他的国民小学和国民中学也全部开设了华文课,当地的华人90%以上有华校受教育经历(见表格4),学校的华文教育促进了当地华语的发展。


[14]表格四的百分比为各项人数占每一年龄层总人数的百分比。




另外还有福州话也是当地运用较为广泛的汉语方言,这是因为这里的福州籍华人人数较多且经济实力较强,加之当地的教堂、学校多为福州籍华人创办,所以福州话成为当地较为强势的汉语方言,不少其他籍贯的华人也会讲福州话且认同感较高。从表1我们看到有80人为被调查者不清楚自己的祖籍地,其中大部分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67人),这些人中大多数认为华语(50人)或福州话(18人)是自己的母语。当地有部分华人祖籍地是来自操粤方言的地区,再加上中国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地位迅速提高,粤方言通过中国“南大门”传到海外;另外由于港澳媒体文化和媒体发达,很多人通过看粤语电影、听粤语歌学会粤方言。闽南人是最早来到泗里街的华人,当地的很多商店、餐饮业都是闽南人所有,因此闽南方言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地日常使用的汉语方言;另外我们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当地华人家中能收到不少台湾的闽南语节目且大家平时很喜欢收看这些节目。




(二)语言能力

   年龄是影响人们语言使用情况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和对语言的掌握程度都不同。社会语言学认为人在社会集体中,个体在不同年龄段对社会集体有着不同的认同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语言。[15]我们将被调查者划分为4个年龄组:20岁以下(包含20岁),21~40岁,41~60岁,60岁以上,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母语使用情况、掌握语言和方言数量和最流利的语言。


[15] 陈松岑. 语言变异研究[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48.




1、不同年龄层的母语使用情况

[16]该表格中百分比为每一年龄层母语掌握程度人数占该项该年龄层总人数的百分比。

母语为祖籍地方言的有67人,母语掌握情况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母语掌握得越好。从表格3可以看到,20岁以下这一年龄层的祖籍地方言母语者对母语的掌握程度远不如其他年龄层的人;将华语作为母语的占总人数的47.4%,90%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第3代部分人和第4代及4代以上的绝大多数人将华语作为自己的母语,都是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这些人中90%以上的人能流利使

用华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马来西亚泗里街的华人中青少年的汉语方言语言能力急促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华语。




2、掌握语言和方言数量

只会一种语言的的有19人全都为20岁以下的学生。掌握2种语言的有83人,其中有77人为20岁以下且均为学生,还有5个是21~40岁的青壮年,还有1个是90岁的第一代华人,只会祖籍地方言和马来语。会3种语言的有37人,其中20岁以下25人,21~40岁的3人,41~60岁6人,60岁以上3人这37人中有18人认为自己的母语是华语,9人认为自己的母语是福州话,5人的母语是福建话,3人是四邑话,母语为广州话和客家话的各1人。掌握4种语言的有26人,20岁以下7人,21~40岁5人,41~60岁6人,60岁以上6人,还有2人未提供年龄。掌握5种语言和方言的有13人,20岁以下1人,21~40岁的3人,41~60岁5人,60岁以上4人。掌握6种语言的有5人,20岁以下1人,41~60岁3人,60岁以上1人。掌握7种以上语言的有7人,21~40岁1人,41~60岁6人。

年龄和掌握语言数量有密切关系,4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能掌握4种以上的语言。4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由于受个人教育程度、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等的影响,华语成为其使用最多的语言,在很多场合取代其他汉语方言而成为最主要的交际语言,这也导致了其他汉语方言的交际场合被挤压而使用人口减少。




3、最流利的语言

[17]该表格百分比为每一项人数占语言和方言总人数的百分比。




表格5显示的为第一流利的语言的数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流利语言和方言为华语的人数最多且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其他年龄层的也都有分布且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其次是闽南方言,70%以上认为自己最流利的语言和方言是闽南方言的有70%以上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总体趋势也是随着年龄减少而人数递减;粤方言是情况比较乐观的汉语方言,在21~40岁的中青年过年人数略有下降之后20岁以下的青少年粤方言最流利的比例又较大回升,这与媒体传播不无关系,另外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流行的汉语方言也有一定的关系。据了解福州话是当地使用较为广泛的汉语方言,福州公会还会组织福州话培训班教华人福州话,培训对象主要是青少年,这也就能解释表格5中福州话最流利的人种有83.3%的人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这也可以看出闽东方言在当地的重要地位和被接受程度都是比较高的汉语方言,仅次于华语。有部分人在问卷相应问题中写出多个选项,其闽东方言福州话被提及数量最多为17次,华语次之为13次,往下依次为客家话5次,英语4次,马来语4次,伊班1次。由此可看出华语和福州话是当地较为流行和强势的语言和方言,当地的华人在本土化方面也有所体现,分别有4人和1人将马来语和伊班话作为作最流利的语言。




(三)语言态度

1、最喜欢的语言

最喜欢的语言和方言中,华语所占比例最大,接近总人数的四分之三,由此可见华语在华人社区的强势地位;其次是闽东方言,除了华语外,被调查者基本上都是以母语作为自己最喜欢的语言和方言,但有少数非福州话母语的人将福州话作为自己最喜欢的汉语方言。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闽东方言是当地使用范围最广的汉语方言,福州及华人自二十世纪初期来到泗里街之后,开垦农场大规模种植胡椒和橡胶,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后在泗里街经营商铺、建教堂、办华文学校,逐渐取代闽南人和广东人成为当地人数最多的华人群体,在各个领域也都占有一席之地。因此福州话称为当地华人社区的最要交际语言,在华语来势汹汹的今天,闽东方言在泗里街仍然是除华语之外的第二大汉语方言。




2、父母对子女的母语学习期待

在父母对子女的母语学习期待中,大多数人都被要求且将要求子女学习母语。在华语母语者中有92.2%的人表示(将)要求子女讲母语,而非华语母语者(将)要求子女讲母语的比例低于华语母语者。非华语母语者中有55%的人被父母要求讲母语,而华语母语者这一项的比例低于非华语母语者,这从一定程度上可看出当地华人对华语的认同度较高,尽管不被要求讲华语仍能较好地掌握和使用华语,无论是华语母语者还是非华语母语者都是如此。




3、掌握多语言和方言的原因

从掌握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原因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环境的多元化使得当地的华人掌握多种语言和方言。在泗里街有华人、伊班人、马来人等不同民族的人杂居、通婚、贸易等社会活动频繁发生,很多人因此在习得母语后学习到其他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当地华人使用的方言有闽东方言、福建闽南方言、广府话、客家话等,不同祖籍的华人之间通婚非常常见,因此不同的方言进入家庭中,使得儿童从小就能习得不同的方言作为母语;加之泗里街市区商铺多为华人经营,日常生活中需要与不同籍贯的华人交际以满足生活需求,所以当地华人大多数除了母语外还能掌握1种以上的汉语方言。政府部门、医院、学校等场所则有较多的伊班人和马来人,所以部分华人也学会伊班话和马来话以满足这些场所的沟通需求。主观需求是主要出现在40岁以下的年轻一代华人中掌握多种语言的原因,随着现代传播媒介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地的华人对外地的了解逐渐增多,出于自身的交流需求,年轻一代更主动地学习华语、英语等语言,将其作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工具。




二、20年来马来西亚华人语言生活状况的变化

从调查数据上看,汉语方言在马来西亚的消退是急促的,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掌握一种方言语言的人数是22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3.2%,而到今年人数比例上涨到11.6%。1999-2002年的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人能掌握5种语言和方言,80%以上的人能掌握至少4种语言和方言;2018的数据则显示大多数人只能掌握2种语言和方言,掌握4种以上语言和方言的仅占总人数的26.8%,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近20年来马来西亚华人的语言和方言,特别是汉语方言的掌握情况明显下降,以“语言天才”著称的马来西亚华人的语言能力相对20年前明显下降。


与汉语方言相反的是华语,相比较20年前的调查结果,现在我们看到的马来西亚华人社区中华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甚至成为华人社区中最主要的交际语言,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际场合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18]其他为被调查者认为母语有多种语言,比如伊班话、英语和华语都是自己的母语

从表格9我们可以看到,20年来马来西亚华人对于母语的认识发生了变化,20年前的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的母语是祖籍地方言,而今仅35.2%的人将祖籍地方言作为母语。将华语作为母语的情况则与方言相反,20年前有28.2%的人将华语作为母语的,而今已达到47.4%,接近总人数的一半,可见华语在马来西亚华人的交际中地位越来越高,甚至取代其他汉语方言成为母语,而且这一趋势将愈演愈烈,华语在华人社区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甚至有可能取代其他汉语方言,成为华人的共同母语。

2018年的数据中将华语作为母语的占总人数的47.4%,90%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第3代部分人和第4代及4代以上的绝大多数人将华语作为自己的母语。与20年前的数字比较我们发现华语母语者更加低龄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华语在华人社区的普遍性,成为家庭用语。这在我们的深度访谈中也有体现,几乎每个访谈对象都表示自己会要求孩子学习华语并跟孩子用华语交流,不少人表示自己的孩子已经不会讲汉语方言,只会华语。这在我们的个案家庭调查中也有所体现,被调查者林先生是第一代华人,现92岁,其家中四代同堂,第一和第二代之间用祖籍地方言交流,第三代和长辈交流基本用华语,偶尔的生活词汇会用方言表达,但第四代完全听不懂也不会说方言,长辈与其交流也都用华语。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华语将取代汉语方言,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社区的主导语言。




参考文献:

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陈晓锦.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概要[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徐大明,陶红印.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余悦胜.泗里街华族史料集[M].马来西亚:沙捞越华族文化协会,2010.



本期编辑|黄莉莉

审读人员|章策

责任主编|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学术探论 | 丁阳:浅谈淮西话的内部分区【转发】

学术探论 | 高福生:安义方言同音字汇【转发】

学术探论 | 邵慧君、甘于恩: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特点

学术探论 | 李宇明、王海兰: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基本语言建设【转发】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