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 | 邵慧君:论粤语吴化片语音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兼与周边方言比较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10-27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论粤语吴化片语音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兼与周边方言比较



邵慧君



一、粤语吴化片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粤语吴化片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熊正辉1987文:广东的粤语可以分为广府片、四邑片、高阳片、勾漏片、吴化片等五片,首先是看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的送气情况。勾漏片一般都不送气。吴化片一般都送气。广府、四邑、高阳三一般今读阳平阳上的字送气,今读阳去阳入的字不送气。根据这一条语音特点,可以把勾漏片和吴化片画分出来。画分广府、四邑、高阳三片,先看古透母字今是否读[h]声母。四邑片一般读[h],广府片高阳片一般不读[h]。根据这一条,可以把四邑片画分出来。画分广府高阳两片则根据古心母字今是否读[ɬ]高阳片一般读[ɬ],广府片一般不读[ɬ]”①该文没有具体界定吴化片的范围,只是模糊指出:“高阳片分布在阳江、阳春、高州、茂名、信宜、廉江、湛江、化州、吴川等九个市县的境内,人口约五百二十多万人。吴化片分布在吴川、化州、湛江等三个市县的境内,人口约一百万人。”②



熊正辉. 广东方言的分区[J]. 方言1987年第3期,第161.

同上,第162.


不过也有不少粤方言论著中并不设吴化片,如李新魁《广东的方言》将广东粤语分为广府、高廉、罗广、四邑等四片③;詹伯慧主编《广东粤方言概要》则分五片:“1. 粤海片:又称‘广府片’,主要分布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以及粤北部分地区。2. 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四邑以及邻近的斗门县(属珠海市)、江门市。3. 高雷片:主要分布在粤西南茂名市、湛江市所辖各县(市)。……这一片的粤方言各地大同小异,尚未形成具有权威性的代表点。……粤西南阳江、阳春等地的‘两阳粤语’与高雷片粤语地理上相毗邻,但语言特色自成一格,跟高雷粤语有相当距离,一般把两阳粤语笼统归入粤语的‘高雷片’,或称‘高阳片’。4. 莞宝片:分布在珠江口东岸东莞市及深圳市的宝安区沿珠江一带。5. 香山片:通行于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珠海市(不包括属四邑片的斗门话)。”④
对吴化片直接提出质疑的是张双庆、庄初升(2008),他们将广东粤语分为广府、四邑、两阳、高化、勾漏等五片,其质疑吴化独立成片的的理由是:“①真正属于上述‘一般都送气’的是吴川土白话,如吴阳话;而根据李健《化州粤语概说》,化州粤语并非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一般都送气 ,而是並、定母多有今读不送气的表现。②吴川、化州、湛江的粤语分属于两片缺乏事实依据,李健(1996)明确指出:‘鉴江源出粤西信宜市北部山区,南流经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四市入海。……整个流域粤语不但极为相似,而且南北渐变的痕迹也十分明显’。”⑤此外,该文还提出应独立“两阳片”,认为两阳片不仅“语言特色自成一格(据《广东粤方言概要》),“特别是考虑漠阳江流域不单在地理上是相对独立的小单元,而且在两宋的行政区划上属于南恩州,因此我们还是倾向于把两阳的粤语独立画分为一片,称为‘两阳片’;信宜、高州以南、以西的粤语主要分布在旧高州、化州辖域内,通称为‘高化片’。”①
此外,广西学者韦树关曾主张将粤西的吴川、化州粤语与广西的勾漏片粤语划成一片:广西勾漏话及广东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既不属于粤方言,也不属于平话方言,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个独立的汉语方言,根据其历史来源可以称之为“广信方言”。其中,语音方面他认为广西勾漏话及广东四邑话、吴川话、化州话的古帮端母今都读b、d,古精组(除心母)今都读t、tʰ或d②。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关于吴化片粤语主要存在两种分歧:一种是不独立为粤语次方言,将其归入高雷片或高阳片;另一种是与广府片、四邑片、勾漏片一样独立为粤方言下位的一个次方言。


二、吴化片语音的共同特征


为更好阐释吴化片粤语的语音特点,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调查数据,将吴化片粤语中最具代表的吴川市吴阳镇吴阳话和化州市长岐镇下江话进行详细描写和对比,所有字音均配备录音材料。吴阳话发音人为李增韶,1934年出生,湛江吴川市吴阳镇李屋巷村人,其家族世居该地已达18代以上;下江话发音人为陈杰钧,1958年出生,茂名化州市长岐镇中塘村委中塘边自然村人,其家族世居该地已历30代。
吴化片粤语之所以被独立为粤语次方言,就因为其语音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粤语(尤其是粤语代表广州话)的共同特征,包括声韵调各方面。

2.1


声母一致性





韵母一致性



2.3


声调一致性

与大多数粤方言一样,吴化片粤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阴入又依据长短分上下阴入,其长短元音与古韵摄的对应(除了梗开三四等无白读层外)与广州话基本一致。



三、吴化片语音的内部差异


吴化片虽然所占地域并不广,下属乡镇数目亦不多,但其内部语音特点并非具有高度一致性。本节以吴化片内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吴阳话和下江话为例,着重分析它们内部的语音差异。

3.1


声母的差异

1. 古全浊声母清化规律不同:吴阳话“並定群从邪澄”不论平仄今清化后大多读送气清塞音、塞擦音;“崇船禅”清化后多读清擦音。下江话比较复杂,“并定”母不论平仄今读不送气清音p、t,不与“帮端”的ɓ、ɗ合并(下江话p、t来自“并、定”母,配阳调,因此有些字音色上略带浊流,与来自“精”母配阴调的t稍有不同);其他全浊声母清化规律与吴阳话相同,即“群从邪澄”今多读送气清音,“崇船禅”今多读清擦音。如:

  

2. 吴阳话声母 k、kʰ、ŋ在合口韵前唇齿化色彩明显,有kʋ、kʋʰ、ŋʋ声母,ʋ与声母结合很紧,如同合为一体的双部音。吴阳话唇齿声母kʋ、kʋʰ、ŋʋ、ʋ与各地粤方言唇化声母有显著不同,第一是拼合关系上,大部分粤方言中的唇化声母来自合口呼韵母的u介音,因此把u介音处理为声母圆唇音(如kw、kwʰ)后其所带均为开口呼韵母,而吴阳话的唇齿声母可以带齐齿呼韵母,如:拳kʋʰin44、卷kʋin24、腕ʋin24;第二是舌面后鼻音也可以唇齿化,如:顽ŋʋaŋ44,另有“月”字,何科根(1997)归ŋʷ-①,我们调查时鼻音已脱落读作ʋiʔ²²。下江话与其它粤方言一样,唇化声母不具备上述两个特点。
  3. 下江话舌面后鼻音ŋ-多拼洪韵,少数可拼细韵,拼细韵时舌位略前为ɲ-,如:言ɲien¹²¹、软ɲien¹³、月ɲiet²²。吴阳话ŋ-只拼洪韵。
  4. 零声母字音色差异:吴阳话零声母洪韵字包括少数细韵字发音时往往带紧喉ʔ-,其紧
喉音色较周边粤语更为明显;以i开头的韵母在配低调时有些带浊音摩擦j。下江话零声母
字发音前也常伴有紧喉色彩但不及吴阳话明显;另下江话有浊擦非常明显的声母ᶻj,其有两
个变体:一个是带有明显舌尖浊擦音的zʲ-,另一个是浊擦色彩较弱的zj-(或j-),一般情况下两者不对立,但在韵母en~ien中不可互换,zʲ-配en,zj-(j-)配ien,区分显著。


3.2

3.2韵母的差异



3.3


声调的差异

吴阳话和下江话在声调系统上差异明显,为方便说明,先列出两地的声调系统:



由上可见,下江话声调系统与大多数的粤方言比较接近,共9个调类,平上去入各分阴阳,而且调值也与多数粤方言一致。吴阳话虽然调类划分上与粤方言一致(多出一个局部区分的阳入调,详见下面第2条),但是调值上相距甚远。具体包括:舒声调的差异:吴阳话6个舒声调中除阴上24外,其余均以平调为主:阴平最高为55,其次是阳平44,然后阳上33,阳去22,阴去最低为11,调值差异最大的是阳平44、阳上33和阴去11的读法。一般粤方言阳平多为低调(低平或低降);阳上多低升,33通常是阴去的调值,而吴阳话的阴去因调值过低常伴有喉部肌肉的紧张颤抖。




四、吴化片语音与周边方言的比较


从上述两节语音特点分析的数量来看,无疑吴化片内部一致性特征要多余差异性特征。但是若将它们置于整个粤西方言环境中来推敲,我们几乎很难真正厘清吴化片得以成立的区别性特点。为此我们选择茂名、湛江地区的另9个方言点与吴阳、长岐进行比较,它们是:茂名市区新坡镇、茂名高州市区南关街、茂名茂港区(原电白县)羊角镇、茂名化州市区化州街(上江话)、茂名信宜市东镇镇;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街、湛江廉江市区廉城镇、湛江廉江市安铺镇、湛江吴川市梅菉镇、湛江遂溪县北坡镇。由于篇幅所限,所以不再详列各地读音,仅通过表格形式将各点的语音特点呈现出来。

4.1


声母比较

表4.1

各地声母特征比较

从上表可知,吴化片声母中真正内部一致而又不同于周边粤语的只有少数“崇、生”母读擦音(其它大部分读送气塞擦音)和个别见系“溪、疑、晓、匣、影、喻”母在山摄合口字中有读f-、ʋ-的(其它大部分读h-、j-)这两条,但是所占属字相当少,不具有显著性。学界一致认定为吴化片声母特征的有:(1)内爆音ɓ-、ɗ-:这不仅吴阳、下江有,梅菉和上江话也有,也是勾漏片粤语的特点。(2)古全浊声母清化后读送气清音:吴阳和下江本身存在分歧,吴阳送气,下江话占最多数的“並定”母读不送气清音,其他全浊声母读送气清音;周边其它方言清化规律则与广州话同:平上送气,去入不送气;(3)“精清”母读t-、tʰ-:除吴阳、下江还有上江话,同样也是勾漏片粤语的特点;(4)有声母ɬ-、ȵ-:则几乎整个粤西除了湛江市区外都有此特点。



韵母比较

表4.2.1


各点阴声韵母比较之一


表4.2.2

各点阳-入声韵母比较之

由表4.2.1和4.2.2可知,韵母上真正属吴化片独有的特征有:1. 豪韵读音主元音开口度较大与周边方言读音明显不同;2. 吴阳话遇合一等疑母ou,而周边各地包括下江均读ŋ̍;3. 曾、梗摄逢细韵韵尾转收-n/-t尾,其中吴阳话阳声、入声均转入-n/-t读en/et,下江话则阳声转入声不转读en/ek,周边各地均无此现象读作eŋ/ek。其他韵母特点与周边其它方言都存在交叉,属粤西方言的普遍现象。



4.3

声调比较

表4.3


各点声调特征比较表

 

由表4.3可知,各地粤语的声调大同小异,其中差异较大的主要有:

吴阳话的声调调值,尤其是阳平、阳上、阴去与各地差异很大;
2. 吴阳话阳入调存在局部的分调对立;
3. 遂溪北坡的大种白话阴平调调值偏低,读中平33,低于阴去调44;
4. 茂名各地的阴上、阳上高低对立较模糊,不少字还有窜类现象,但是从化州上江、下江一直延伸至湛江各地(廉江、安铺、赤坎、北坡、梅菉),其阴阳上调值区分比较明显。



五、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吴化片粤语从共时平面语音特点而言上不足独立成片,原因有二:第一,其内部的的一致性不够典型突出,最典型的吴化片方言点内部(如化州下江话和吴阳话)仍存在不少差异,若将化州上江话和吴川梅菉话算在内的话,其内部更是歧异纷出;第二,其对外的排他性亦不足,与周边高阳片粤语、勾漏片粤语、广西桂南平话都存在一定的特征交叉,难以勾勒清晰的区划边界。虽然在历史行政区划和方言区人自我语言定位上吴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由于该区域方言复杂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吴化粤语至今仍与周边方言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参考文献

reference


1. 白宛如. 广东省西部粤语的特点 [C].《第一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1994.
2. 何科根、李健a. 化州话的b和d [J]. 雷州师专学报. 1989年第1期.
3. 何科根、李健b. 化州话及其声韵调特点[C].《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
4. 何科根c. 吴化片粤语的语音特点[J]. 语文研究. 1997年第3期.
5. 侯兴泉a. 论粤语和平话的从邪不分及其类型[J]. 中国语文. 2012年第3期.
6. 侯兴泉b. 汉语方言区片划分语音标准的层级和主次[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9期.
7. 胡性初. 在茂名白、客、黎方言中为何都有ɬ声母[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
8. 李健. 化州粤语概说[M].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6年.
9. 李新魁. 广东的方言[M].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年.
10. 李连进a. 勾漏片的方言归属[J]. 民族语文. 2005年第1期.
11. 李连进b. 平话的分布、内部分区及系属问题[J]. 方言. 2007年第1期.
12. 梁猷刚. 化州话的d [J]. 中国语文[J]. 1979年第5期.
13. 麦耘a. 中古精组字在粤语诸次方言的不同读法及其历史含义[J]. 中国语言学报. 1997年7月.
14. 麦耘b. 从粤语的产生和发展看汉语方言形成的模式[J]. 方言. 2009年第3期.
15. 麦耘c. 粤方言的音韵特征——兼谈方言区分的一些问题[J]. 方言. 2011年第4期.
16. 邵慧君a. 粤西茂名地区粤方言语音特点综论[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7. 邵慧君b. 论汉语南方方言中的 ɓ、ɗ 声母[C]. 岭南学(第一辑).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18. 邵慧君c. 论粤方言i、u介音韵母——由粤西方言说起[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
19. 邵慧君d. 从化州上江、下江话中古全浊声母演变看粤方言的浊音清化[C]. 岭南学(第四辑).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年12月.
20. 邵慧君e. 化州街白话(上江话)音系及语音特点[C]. 南方语言学(第四辑).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
21. 邵慧君、张健雅. 廉江安铺白话音系及同音字汇[C]. 南方语言学(第六辑).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4.
22. 邵慧君、匡倩. 廉江石城白话音系及同音字汇[J]. 粤语研究. 2014第15期.
23. 韦树关a. 古帮、端、心母在广西汉语方言中的特殊音读[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2年1期.
24. 韦树关b. 广西勾漏话及广东四邑、吴川话、化州话的归属问题[Z]. 壮侗语言文化网2006年5月. http://www.kam-tai.org.cn/Docment/ArticleShow.asp?ArticleID=328.
25. 伍巍. 粤语[J]. 方言. 2007年第2期.(该文说明吴化片有关材料由陈云龙、李健先生提供)
26. 伍巍、詹伯慧. 广东省的汉语方言[J]. 方言. 2008年第2期.
27. 翁婷婷 邵慧君. 化州粤语中的特色词探析[C]. 岭南学(第五辑).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3年12月.
28. 熊正辉. 广东方言的分区[J]. 方言. 1987年第3期.
29. 叶国泉、罗康宁. 信宜方言志[M].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87年.
30. 余蔼芹. 粤语方言分区问题初探[J]. 方言. 1991年第3期.
31. 詹伯慧. 广东粤语分区刍议[J]. 学术研究. 1988年第3期.
33. 詹伯慧主编. 广东粤方言概要[M].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4. 张振兴. 广东省雷州半岛的方言分布[J]. 方言. 1986年第3期.
35. 张振兴. 广东省吴川方言记略[J]. 方言. 1992年第3期.
36. 张双庆、庄初升. 广东方言的地理格局与自然地理及历史地理的关系[C].《广东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和
实践》.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年.(该文发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总第48期,2008. 
37. 朱晓农. 内爆音[J]. 方言. 2006年第1期.

(邵慧君,任职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暨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原文见于邵慧君《粤西湛茂地区粤语语音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注:为了更好地音标及声调的部分内容,使用了图片形式。

若觉得字体小可点击图片来阅读


编辑|锁艳芳
审读|姜迎春
责编|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精彩

学术探讨|甘于恩、邵慧君:广东四邑方言词汇特点

学术探论 | 吴芳:广东海丰鹅埠占米话疑问句探析

学术探论 | 陈卫强:广东从化方言的语素变调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