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料 | 《方言》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八年作者索引(下)

《方言》杂志 语言资源快讯 2020-10-27

【转自《方言》杂志】

   


     本索引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同姓单名在前。合作者的姓名放在篇名页码之后的括弧里并另列一条。如鲍厚星 湖南方言的分区1986.273-276(颜 森), 表示《湖南方言的区分》一文发表于1986年《方言》第3期273-276页,作者是鲍厚星、颜 森,在颜森名下的同一篇文章则把鲍厚星放在后面的括号中。少数不能显示的字符暂用问号代替,个别篇目则酌情更改题目

涂光禄 贵阳方言的名词重叠式1987.202-203

万 波 安义方言的人称代词1996.119-124

万 波 南雄(乌径)方言音系特点1996.290-297(张双庆)

万 波 乐昌(长来)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音的考察 1998.178-187

万幼斌 鄂州方言词语举例1987.148-157

万幼斌 鄂州方言的儿化1990.103-108

汪 平 贵阳方言的语音系统1981.122-130

汪 平 苏州方言两字组的连调格式1983.286-296

汪 平 湖北省西南官话的重叠式1987.24-25

汪 平 苏州方言的特殊词汇1987.66-78

汪 平 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1988.177-194

汪 平 湖南桃江(高桥)方言同音字汇1988.270-286(张盛裕 沈 同)

汪 平 苏州方言里的语缀(一—二)1989.106-113;216-223(谢自立 刘丹青 石汝杰

张家茂)

汪 平 苏州吟咏诗文的乐调1992.9-16

汪国怀 淮安方言单音形容词汇释1989.226-229

汪国怀 淮安方言单音动词汇释1990.307-310

汪国胜 大冶方言的程度副词“闷”1992.149-150

汪国胜 湖北大冶方言的语缀1993.218-227

汪国胜 湖北大冶话的语气词1995.138-150

汪曾祺 怀念德熙1992.242

王 森 临夏方言“是”字的用法1991.204-205

王 森 甘肃临夏方言的两种语序1993.191-194

王辅世 广西龙胜伶话记略1979.137-141231-239

王福堂 关于客家话和赣方言的分合问题 1998.14-19

王军虎 《陕北方言略说》补正1994.68-69

王军虎 《西安方言词典》引论1995.81-93

王玲玲 《北京话单音词词汇》的补充1983.143-147

王求是 孝感方言的入声1996.143-145

王世华 扬州话的声韵调1992.115-119

王世华 宝应方言的边音韵尾1992.272-274

王世华 《扬州方言词典》引论1993.161-175(黄继林)

王顺隆 《渡江书》韵母的研究1996.137-142

王太庆 铜陵方言记略1983.99-119

王希文 元明清白话著作中的枣庄方言词汇1991.278-282

王永炳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1998.75-80

王韫佳 海安话轻声与非轻声关系初探 1998.211-217

魏钢强 《萍乡方言词典》引论1995.161-174

魏钢强 赣语中带[-]尾的1997.220-224

魏宇文 五华方言同音字汇1997.206-219

温端政 太原方言词汇1981.295-316

温端政 山西方言的分区(稿)1986.81-92(侯精一 田希诚)

温端政 《忻州方言词典》引论1994.1-12(张光明)

温端政 浙南闽语的语音特点1995.220-225

温端政 《方言》与晋语研究 1998.247-259

翁寿元 无锡方言本字考1984.199-212

翁寿元 读《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1984.260-263




翁寿元 无锡方言的归属1985.124-130

翁寿元 无锡方言本字续考1989.65-74

翁寿元 无锡(薛典)方言单音词汇释1992.66-77

吴继光 扬州方言单音词汇释(一—二)1991.211-222;299-309(李 建)

吴继光 徐州方言词汇订补(一—五)1996.237-240;306-311;1997.74-80;154-160;

237-240

吴建生 永济方言咸山两摄韵母的分化1989.149-151(李改样)

吴建生 《万荣方言词典》引论1996.241-256

吴英俊 海南省儋州方言单字音表1988.113-122

伍 巍 粤西十县(市)粤方言的语音特点1997.39-44(邵 宜 詹伯慧)

伍云姬 长沙方言的动态助词1994.218-220

毋效智 扶风方言同音字汇1997.192-205

夏剑钦 浏阳南乡方言记略1983.47-58

夏剑钦 浏阳南乡方言本字考1989.144-148

项梦冰 连城(新泉)话相当于北京话“的”字的语法成分1989.1-6

项梦冰 连城(新泉)话的反复问句1990.126-134

项梦冰 连城(新泉)方言的人称代词1992.172-180

项梦冰 连城(新泉)方言的指示代词1992.294-299

项梦冰 连城(新泉)方言的疑问代词1993.176-184

小川环树 苏州方言的指示代词1981.287-288

肖黎明 贵州省沿河话的“些”字1990.223

肖伟良 广西平南白话形容词的重叠式1988.139-148(刘村汉)

谢伯端 嘉禾土话“一二两”的读音及用法1987.305-307

谢建猷 南宁白话同音字汇1994.286-303

谢留文 南昌县(蒋巷)方言的“子”尾和“里”尾1991.138-142

谢留文 江西省于都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1992.222-227

谢留文 南昌县(蒋巷)方言词语举例1993.228-235

谢留文 客家方言的一种反复问句1995.208-210

谢留文 《于都方言词典》引论1997.14-26

谢留文 赣语古上声全浊声母字今读平调现象 1998.20-22

谢留文 客家方言“嘴”字的来历 1998.265-266

谢自立 苏州方言的五个合音字1980.303-306

谢自立 苏州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1982.245-263

谢自立 苏州方言里的语缀(一—二)1989.106-113;216-223(刘丹青 石汝杰 汪 平

张家茂)

谢耀基 香港的多文化现象与港式中文1997.174-177

邢福义 从海南黄流话的“一、二、三”看现代汉语数词系统1995.188-196

邢福义 说“您们”1996.100-106

邢向东 呼和浩特方言感叹句的常用句式1994.147-152

邢向东 神木方言的儿化变调1996.52-55

熊正辉 南昌方言的子尾1979.201-206

熊正辉 南昌方言的声调及其演变1979.275-283

熊正辉 南昌方言里的难字1980.64-74

熊正辉 南昌方言里语助词的读音1982.15-18

熊正辉 南昌方言里曾摄三等读如一等的字1982.164-168

熊正辉 南昌方言词汇(一—二)1982.314-318;1983.59-80















熊正辉 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1984.102-108

熊正辉 南昌方言的文白读1985.205-213

熊正辉 广东方言的分区1987.161-165

熊正辉 跟丁声树先生在昌黎调查方言1989.104-105

熊正辉 南昌方言同音字汇1989.182-195

熊正辉 官话区方言分平舌翘舌的类型1990.1-10

熊正辉 YFX计算机音标处理系统简介1992.186-188

熊正辉 《南昌方言词典》引论1994.170-183

徐 丹 北京口语中非指人的“他(它)”1989.7-8

徐 丹 北京话中的语法标记词“给”1992.54-60

徐 丹 从北京话“V着”与西北方言“V的”的平行现象看“的”的来源1995.289-295

徐烈炯 上海方言“辣、辣辣、辣海”的比较研究1997.97-105(邵敬敏)

徐烈炯 非以比性的方言语法研究 1998.188-191

许宝华 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一—三)1981.145-155;1982.115-128;1983.197-201

(汤珍珠 钱乃荣)

许宝华 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1984.3-12(游汝杰)

许宝华 北片吴语内部的异同1984.247-254(汤珍珠 游汝杰)

许宝华 吴语在溧水县境内的分布1985.64-65(汤珍珠 游汝杰)

许宝华 上海方言的熟语(一—三)1985.146-158;232-238;314-316(汤珍珠 钱乃荣)

许宝华 上海地区方言的分片1993.14-30(汤珍珠 陈忠敏)

许宝华 《上海方言词典》引论1995.257-275(陶 寰)

许利英 巢湖方言词汇(一—三) 1998.157-160;237-240;307-310

严振洲 吴语在江西省境内的分布1984.256-259(颜逸明 钱文俊)

岩田礼 连云港市方言的连读变调1982.285-296

颜 森 高安(老屋周家)方言的语音系统1981.104-121

颜 森 高安(老屋周家)方言词汇(一—三)1982.66-80;156-160;234-240

颜 森 新干方言本字考1983.212-219

颜 森 江西方言的分区(稿)1986.19-38

颜 森 湖南方言的分区1986.273-276(鲍厚星)

颜 森 黎川方言的仔尾和儿尾1989.60-64

颜景常 苏北江淮话与北方话的分界1985.105-118(鲍明炜)

颜景助 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1980.166-178(林茂灿)

颜景助 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初步实验1984.57-73(林茂灿 孙国华)

颜景助 北京话三字组重音的声学表现1988.227-237(林茂灿)

颜清徽 湖南娄底方言的同音字汇1987.294-305(李济源 刘丽华)

颜清徽 湖南娄底方言词汇(一—四)1990.72-80;152-160;228-240;311-314(刘丽华)

颜清徽 娄底方言的两个语法特点1993.65-68(刘丽华)

颜逸明 平阳县和泰顺县的方言情况1981.67-72

颜逸明 江苏境内吴语的北部边界1984.1

颜逸明 南通金沙话的归类1984.81-84(敖小平)

颜逸明 吴语在江西省境内的分布1984.256-259(严振洲 钱文俊)

杨发兴 湖北长阳方言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1987.204

杨焕典 桂林方言词汇1982.146-155

杨焕典 广西的汉语方言(稿)1985.181-190(梁振仕 李谱英 刘村汉)

杨乾明 评《汉语方言词汇》温州部分1979.309-314



杨绍林 成都方言ABB式形容词的特点1995.47-48

杨顺安 五度字调模型在合成汉语语音中的应用1987.142-147

杨顺安 北京话多音节组合韵律特性的实验研究1992.128-137

叶国泉 信宜方言的变音1982.47-51(唐志东)

叶祥苓 苏州方言的连读变调1979.30-46

叶祥苓 再论苏州方言上声和阴去的连读变调1979.306-307

叶祥苓 苏州方言中平舌声母和翘舌声母的分合1980.204-208

叶祥苓 苏州方言形容词的“级”1982.183-189

叶祥苓 吴江方言声调再调查1983.32-35

叶祥苓 关于苏州方言的调类1984.15-18

叶祥苓 靖江县内吴语与官话的分界1984.85-88(钱兴奇)

叶祥苓 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方言1984.243-246

叶祥苓 赣东北方言的特点1986.107-111

叶祥苓 宜兴方言同音字汇1991.88-98(郭宗俊)

叶祥苓 《苏州方言词典》引论1992.255-271

叶笑春 《西宁方言词典》简介1995.111

易德波 扬州评话中的“方口”与“圆口”1994.119-124

易家乐 论潮州方言古去声浊声母字今调类的分化1982.169-173

易家乐 南雄方言记略1983.123-142

尹世超 《哈尔滨方言词典》引论1995.17-25

应雨田 湖南安乡方言记略1988.52-68

应雨田 湖南安乡方言的儿化1990.52-59

游汝杰 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1984.3-12(许宝华)

游汝杰 北片吴语内部的异同1984.247-254(许宝华 汤珍珠)

游汝杰 吴语在溧水县境内的分布1985.64-65(许宝华汤珍珠)

游汝杰 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1985.257-272(周振鹤)

游汝杰 黑龙江省的站人和站话述略1993.142-147

游顺钊 香港粤语的语助词1980.35-52

余霭芹 粤语方言分区问题初探1991.164-181

俞 敏 哥儿、哥儿俩、哥儿们1984.197-198

俞 敏 北京音系的成长和它受的周围影响1984.272-277

俞 敏 北京话全浊平声送气解1987.15-16

俞 敏 北京话本字劄记1988.152-154

俞 敏 北京口语“看不见、找不着”一类的词1988.247-256

俞 敏 北京口语里的多音入声字1995.26-30

俞 扬 泰州方言同音字汇1991.259-274

俞光中 嘉兴方言同音字汇1988.195-208 嘉兴方言本字考1988.312-315

语言研究所方言组 方言调查词汇表1981.161-205

喻遂生 重庆方言的“倒”和“起”1990.215

岳立静 方言虚词研究的新思路 1998.275

曾宪通 明本潮州戏文所见潮州方言述略1991.10-29

曾宪通 明本潮州戏文疑难字试释1992.138-144

曾毓美 湘潭方言同音字汇1993.295-305

曾毓美 湖南益阳方言同音字汇1995.276-286

曾毓美 湘潭方言的代词 1998.71-74

曾子凡 香港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1996.110-112

翟时雨 陕西省南部地区方言的归属1987.29-34

翟英谊 山西娄烦方言同音字汇1989.11-19



翟英谊 娄烦方言的声韵调1989.295-306

詹伯慧 珠江三角洲粤方言的常用词1989.262-266(张日昇)

詹伯慧 广东境内三大方言的相互影响1990.265-269

詹伯慧 广东省饶平方言记音1993.129-141

詹伯慧 粤北十县(市)白话的语音特点1994.281-285(张日昇)

詹伯慧 《东莞方言词典》引论1995.175-187(陈晓锦)

詹伯慧 粤西十县(市)粤方言的语音特点1997.39-44(邵 宜 伍 巍)

詹伯慧 《方言》二十年述评 1998.163-172

张 崇 延川方言的逆序词1992.307-309

张 宁 昆明方言单音词汇释1986.287-297

张 宁 昆明方言的重叠式1987.26-28

张 洁 萧山方言同音字汇1997.138-150

张安生 宁夏盐池方言的语音及归属1992.214-221

张安生 《银川方言词典》引论1995.94-106(李树俨)

张成材 西宁方言记略1980.282-302

张成材 商县(张家塬)方言单音词汇释(一—三)1983.305-318;1984.74-79;155-159

张成材 青海省汉语方言的分区1984.186-196

张成材 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1986.93-105(张盛裕)

张成材 商县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1989.208-212

张成材 《关中方言略说》补正 1998.142-143

张大旗 长沙话“得”字研究1985.46-63

张光明 忻州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式1992.61-65

张光明 《忻州方言词典》引论1994.1-12(温端政)

张光宇 海口方言的声母1989.40-46

张光宇 闽南方言的“伕”字1994.58-59

张桂权 新晃方言的“片+动词+地”1992.148

张洪年 镇江方言的连读变调1985.191-204

张华文 《昆明方言单音词汇释》补正1988.155-157

张华文 昆明方言“得”字用法1991.133-137

张华文 昆明方言常见的语气词1996.220-228

张华文 昆明方言常见的语气词(二) 1997.292-296

张惠泉 贵阳方言动词的重叠式1987.115

张惠英 崇明方言的连读变调1979.284-302

张惠英 崇明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1980.15-34

张惠英 “何”与“何物”1984.51-56

张惠英 广州方言词考释(一—二)1990.135-143;298-306

张惠英 “兀底、兀那”考1993.306-310

张惠英 闽南方言常用指示词考释1994.212-218

张惠英 汉语方言代词研究1997.88-96

张惠英 从姑苏、无锡说起 1998.260-264

张家茂 苏州方言上声和阴去的连读变调1979.304-305

张家茂 《三言》中苏州方言词语汇释1981.219-224

张家茂 苏州方言里的语缀(一—二)1989.106-113;216-223(谢自立 刘丹青 石汝杰

汪 平)

张均如 记南宁心圩平话1987.241-250

张均如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语言的互相影响1988.87-91(梁 敏)



张清源 成都话“V起来、V起去”和“V起xy” 1998.144-149

张日昇 珠江三角洲粤方言的常用词1989.262-266(詹伯慧)

张日昇 粤北十县(市)白话的语音特点1994.281-285(詹伯慧)

张盛裕 潮阳方言的连读变调(一—二)1979.93-121;1980.123-136

张盛裕 潮阳方言的文白异读1979.241-267

张盛裕 潮阳方言的语音系统1981.27-39

张盛裕 潮阳声母与《广韵》声母的比较(一—三)1982.52-65;129-145;196-202

张盛裕 潮阳方言的象声字重叠式1982.181-182

张盛裕 太平(仙源)方言的声韵调1983.92-98

张盛裕 太平(仙源)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1983.170-174

张盛裕 银川方言的声调1984.19-26

张盛裕 潮阳方言的训读字1984.135-145

张盛裕 敦煌音系记略1985.134-139

张盛裕 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1986.93-105(张成材)

张盛裕 银川方言三字组的连调1987.124-132

张盛裕 湖南桃江(高桥)方言同音字汇1988.270-286(汪 平 沈 同)

张盛裕 潮阳方言形容词的程度状语补语与宾语1989.267-276

张盛裕 太平(仙源)方言同音字汇1991.188-199

张盛裕 太平(仙源)方言叹词记略1992.290-293

张盛裕 河西走廊的汉语方言1993.253-264

张树铮 山东省寿光方言的形容词1990.204-212

张树铮 山东省寿光方言的助词1995.49-50

张树铮 山东寿光北部方言的儿化1996.298-302

张双庆 南雄(乌径)方言音系特点1996.290-297(万 波)

张双庆 乐昌(长来)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音的考察 1998.178-187(万 波)

张晓曼 《牟平方言词典》的特点 1998.280-281(张宗正)

张一舟 《蜀语》词语的记录方式1992.23-30(甄尚灵)

张一舟 从《跻春台》的校点看方言古籍整理1995.128-137

张一舟 《跻春台》与四川中江话 1998.218-224

张喆生 徐州方言单音词汇释(一—二)1984.314-317;1985.68-78(苏晓青 吕永卫)

张振兴 漳平(永福)方言同音字汇1982.203-228

张振兴 漳平(永福)方言的单字调1982.264-276

张振兴 漳平(永福)方言的连读变调1983.175-196

张振兴 福建省龙岩市境内闽南话与客家话的分界1984.165-178

张振兴 闽语的分区(稿)1985.171-180

张振兴 广东省雷州半岛的方言分布1986.204-218

张振兴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闽语1987.35-43

张振兴 广东海康方言记略1987.264-282

张振兴 闽语的分布和人口1989.54-59

张振兴 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一—三)1989.171-180;281-292;1990.44-51

张振兴 广东省吴川方言记略1992.195-213

张振兴 重读《中国语言地图集》1997.241-248

张宗正 《牟平方言词典》的特点 1998.280-281(张晓曼)

张志静 山东方言的分区1985.243-256(钱曾怡 高文达)

赵怀印 霍邱方言中的一种动词重叠句1995.211-215

赵清治 长葛方言的动词变韵 1998.37-40

赵日新 安徽绩溪方言音系特点1989.125-130

赵元任 一套标调的字母1980.81-83

赵元任 钟祥方言的助词1992.81-82

赵元任 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1992.85-111

赵元任 北京助词1992.83-84

甄尚灵 遂宁方言里的“有”和“没有”1981.206-208

甄尚灵 四川方言代词初探1983.36-46

甄尚灵 四川方言的鼻尾韵1983.241-243

甄尚灵 遂宁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1984.27-40

甄尚灵 《西蜀方言》与成都语音1988.209-218

甄尚灵 《蜀语》词语的记录方式1992.23-30(张一舟)

郑张尚芳 温州方言的儿尾1979.207-230

郑张尚芳 温州方言儿尾词的语音变化(一—二)1980.245-262;1981.40-50

郑张尚芳 平阳蛮话的性质1984.100-101

郑张尚芳 蒲城方言的南北区分1985.39-45

郑张尚芳 皖南方言的分区(稿)1986.8-18

郑张尚芳 吴语的分区(稿)1986.1-7(傅国通 蔡勇飞 鲍士杰 方松熹 傅佐之)

郑懿德 福州方言的“有”字句1985.309-313

郑懿德 福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1988.301-311

郑懿德 福州方言的方位词1995.151-155

锺隆林 湖南省耒阳方言记略1987.215-231

周 磊 新疆汉语方言的分区(稿)1986.161-171(刘俐李)

周 磊 吉木萨尔方言同音字汇1991.40-49

周 磊 《乌鲁木齐方言词典》引论1994.241-251

周 磊 释“髀石”1996.68

周 磊 吐鲁番汉语方言音系 1998.122-131

周柏胜 香港客家话向粤语转移的因素和趋势 1998.225-232

周长楫 厦门方言同音字汇1991.99-118

周庆生 郑州方言的声韵调1987.190-199

周日健 广东省惠阳客家话音系1987.232-237

周日健 广东新丰客家方言记略1992.31-44

周日健 广东省惠东客家方言的语缀1994.143-146

周同春 语音学的一种研究方法1993.195-198

周维勋 沙洲县的方言1984.93-94(曹剑芬)

周先义 湖南道县(小甲)土话同音字汇1994.201-207

周小兵 广州话量词的定指功能1997.45-47

周一民 《北京方言词典》订正1989.75-77

周一民 北京方言动词的常用后缀1991.283-298

周振鹤 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1985.257-272(游汝杰)

周祖瑶 广西容县方言的小称变音1987.58-65

朱德熙 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1979.81-87

朱德熙 ??屈?解1979.303

朱德熙 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里的“的”字1980.161-165

朱德熙 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1982.174-180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1983.

16-31

朱德熙 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1993.81-100


朱建颂 用数学方法描述方言的差别1979.75-80(陈汉清)

朱建颂 武汉方言单音词汇释(上、下)1980.75-80;144-146

朱建颂 武汉方言词汇(一—三)1981.73-80;156-160;225-240(刘兴策)

朱建颂 武汉方言的重叠式1987.23

朱建颂 武汉方言的演变1988.92-99

朱文献 江苏海门话的“交关”1980.314

朱永锴 香港粤语词语汇释1990.64-71

朱永锴 北京、香港、台湾口语里的同形词比较1997.297-302

庄初升 乐昌市塔头坝方言音系1996.208-215

庄初升 韶前市郊石陂村语言生活的调查 1998.1-6(邝永辉 林立芳)

左福光 四川省宜宾(王场)方言记略1995.51-62

以下各篇不署名

廖纶玑《拍掌知音》影印本1979.143-154

本刊使用的音标1979.157-160

第一届吴语研究联络会议1979.182

国际音标(修改至1979年)1979.315-319

《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总目录1980.237-240

国际音标(修改至1951年)1980.84

汉语方言学会章程1982.5

汉语方言学会成立大会1982.6

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1983.211

汉语方言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1985.277

汉语方言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1987.283

汉语方言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1989.293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1992.18-20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1993.275-277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1996.43-46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九届学术讨论会1997.125-126

台湾省语言地图八幅1984.179-185

庆祝吕叔湘先生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工作六十年1985.1

湖南省汉语方言地图三幅1985.273-276

国际语音学会关于国际音标的说明1987.1-14

《国际语音学会关于国际音标的说明》补正1987.158

日本国语言学家桥本万太郎教授逝世1987.238

《中国语言地图集》出版1988.81-86

海外华人人口资料三份1989.168-170

稿约·音标及其他记音符号1989.230-231

《中国语言地图集》目录1989.260-261

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1989.294

第三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1991.275

第四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1994.125-127

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1996.47-48

第六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1997.266-267

第二届闽方言学术研讨会1990.297

第三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1993.119-120

第四届国际闽方言学术研讨会1995.197-198

第五届国际闽方言学术研讨会1997.127-128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特字表1991.161-163

《湖南方言研究丛书》编纂工作会议1996.200

第二届双语双方言研讨会1991.276

第三届双语双方言研讨会1994.57

第四届双语双方言研讨会1995.199-200

第五届双语双方言研讨会1997.129-130

国际音标(修改至1989年)1991.277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章程(1991年11月通过)1992.17

李实国际学术交流会1992.21-22

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学术研讨会1994.280

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1994.56

第二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1996.272-273

第三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1998.269-270

第三届全国语音学学术研讨会1996.274-275

第一届东南亚华人语言学术研讨会1997.38

第一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1997.263-265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出版简介1995.107

香港多语多文化研讨会1997.131-132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逝世 1998.81-82

中国东南部方言语法研讨会 1998.104

《方言》创刊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1998.161-162

《哈尔滨方言词典》出版 1998.192

语言变化与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 1998.269-270

《济南方言词典》出版 1998.271

《牟平方言词典》出版 1998.278

(原载《方言》杂志)



审读人员:龙祉均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热文

资料 | 《方言》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八年作者索引(上)

喜讯丨方言中心博士生在《方言》杂志发表论文
资料丨《方言》2019年第4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