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都文化(音频)| 唐若石:三坊七巷故事(四)——文儒坊(福州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1-12-03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文儒坊为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原来只是乌山北面的一条巷,按山北为阴的说法,俗称“山阴巷”。后来坊内住户多了,“巷”渐渐地变成“坊”;并且这里走向外界的士子们多有成就,因此宋代定坊名时,很自然地就有了“儒林坊”的雅称。到宋时的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后,学风日盛,巷人引为自豪改成了“文儒坊”,进一步将“白丁”们拒之巷外。

文儒坊名副其实,历史上确实有很多文臣武将住在这里,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郑穆

因之改名的郑穆是最大的官,他是福州侯官人,宋元祐初年被征召任命为国子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元祐六年他请求退休,公卿大夫每人作诗赠给他为他送行,太学生在汴梁的东门外祭祀路神,都城里围观的人都感叹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此,改今名”。估计他在此居住的时间不长,因为退休的第二年他就以75的高龄去世了。


陈衍

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他有两大贡献:一是创立“同光体”诗派(“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此派主张“不墨守盛唐”,主体学宋,同时也学中唐的韩愈、孟郊、柳宗元。当时福建的许多知名大儒,如陈宝琛、何振岱等都成为同光体闽派的拥护者。二是主编《福建通志》,该书是迄今省志中最完备的一部,其中《福建方言志》更为历代福建志书所无,为闽都文化留下了巨大文化遗产。此外,陈衍还把福州的“诗钟”等文化带入台湾并让台岛诗风盛行,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陈衍故居


陈承裘

文儒坊西口是陈承裘的故居。他官至刑部浙江司行走,这不稀奇,民间称道的是他生的六个儿子皆中科甲,有“六子科甲”的掌故。长子陈宝琛还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


再介绍两个武将,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和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

张经

张经是福州洪塘人。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明廷命他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专办讨伐倭寇。第二年五月获王江泾大捷,杀敌近两千人,为抗倭以来第一战功。但是被严嵩诬陷,不但无功,还遭逮捕,同年十月被斩

甘国宝

甘国宝在福州是家喻户晓,因为他的故事被编成小说、戏剧,广为流传。他是福州府屏南县人,雍正四年(1726年)迁福州文儒坊,雍正十一年的武进士,清代名将。他任台湾总兵六七年,离任时,台湾百姓送万民伞为他送行。后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兼闽阅操大臣。他雅好文墨,擅绘山水画,尤工手指画虎,画幅常署“指头生活”,无论是什么形态的老虎,走虎、卧虎、蹲虎、上山虎、下山虎,他都能表现出“虎威”,据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还保存一幅指虎画,屏南民间也保存两幅真迹。《甘国宝传说故事》还是福建省级的非遗项目呢。



END


文字/唐若石,任教于闽江学院

方言点/福建福州

图文排版/肖锦燕

本期审读/崔宗旺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ljnufyzx@163.com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方言与地名(音频)| 唐若石:福州非遗地名之能补天巷(福州话)

方言与地名(音频)| 唐若石:福州非遗地名之祭酒岭(福州话)

方言与地名(音频)| 唐若石:福州的爱国路(福州话)

方言与建筑(音频)| 唐若石:马尾“中国塔”(福州话)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