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 | 高然:中山方言研究综述(上)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一
方言研究综述
中山方言研究文献总数超过70种。迄今可查证的最早文献是1890年詹姆斯·戴尔·鲍尔(暂未知何国人)发表在《中国评论》1890年第18期上,题为《香山或澳门方言》,因未见文献原件,所谈内容未知。原文献可见的最早对中山方言研究的是赵元任的《中山方言》,1948年发表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集刊第20本 (上),还于1956年在北京由科学出版社出了单行本。该书是探讨中山石岐腔粤语语音的长文。文中的讨论对象“中山方言”的具体地点没有点名,只是说“县东石岐地方的方言”。调查的时间有两次: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中山县调查发音人程伟任;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檀香山(夏威夷)调查发音人刘振光。该书是用最西式、最语言学专业的手法,结合中国音韵学的方法来研究和探讨当时中山方言的最早研究文献,至今,仍是最重要的石岐话研究文献。
较早期涉及中山方言研究的还有丹麦人易家乐( Søren Egerod)于1956年丹麦哥本哈根出版的博士论文《隆都方言》,原书由英文写作,小16开本,多达284页。全书主要谈三大部分:①引言部分,即隆都方言的地理位置及附近方言分布,本书符号的选择,广州话、石岐话、汕头话、厦门话、福州话、北京话声韵调的罗列等;②描写部分,即隆都话的语音、词类、词序、文读等的描写,以及短文列举等:③历史部分,主要讨论声母、韵母和声调与中古音的关系。最后是总论。书中(P6)提出隆都居民被当地人称为“福佬”,该词在中山现今已经不复存在了。该书的隆都话的研究对象是沙溪申明亭方言,发音人杨形霞,申明亭人,调在时间1948—1950 年。这是对中山闽语研究的最早案例。
较早期对中山闽语感兴趣的还有美国人包拟古(Nicholas C. Bodman),为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他于1982年在台湾新竹的清华学报上发表了《南蓢方言》(The Nanlang Dialect),为英文写作,文中主要讨论了南蓢语音与词汇受粤语影响的相关问题(高然于1991年于《广东青年语言学论丛(五)》上发表了该篇论文的汉语译文)。包文也认为南蓢话与福建闽东北方言最接近(而非闽南话)。包拟古还于1988年于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发表了《广东中山三乡种不同的闽南方言》。文中比较了三乡的大布与平湖两种三乡话的语音与词汇的异同,指出了声调系统无差别,元音很有区别,词汇略有差异以及粤语与对该两种方言的影响等。包拟古实际上还于1981 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召开的第14届国际汉藏语系及语言学会议发表了题为《中山县两闽方言梗概及在它们的音韵与特殊词语中粤方言的影响》。文中以南蓢话与隆都话为材料,讨论粤语对其音韵和词语的影响,文章也再次提到该两种方言应归属闽东北方言(福州方言)。该三篇论文全部用英文写作。
较早期对中山方言研究的华人除了赵元任外,陈洁雯于1980 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发表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山音系》,似是讨论石岐话语音(未见原文)。陈洁雯还于1994年在台北的《中国境内语言暨语言学》(第 二辑)上发表了 Post-stopped Nassals and Lateral Flaps in the Zhongshan (Yue) Dialect 的文章,也是探讨石岐粤语的语音问题。
单纯讨论石岐话语音的还有林柏松,最早于1987年发表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石岐方音》,并于1997年正式发表在香港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方言论文集》里。林柏松于1980年代调查的石岐城区石岐话语音、词汇、短句和语料分别发表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山市志》(1997 年),还有《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词汇对照/综述》[1987,1988 (香港)和1990 (广州)]三卷本里。关于石岐腔粤语,阮恒辉于1983年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论丛②》发表了《中山石岐方言的南蓢地区差异》,这是第一次研究石岐城区以外的石岐腔粤语的文章。张燕翔与高然于2000年编写了《中山石岐话九百句》一书,迄今未出版。对中山粤语石岐腔的研究,还见2016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南方语言学》(第十一辑)卢一志与高然合写的《中山粤语石岐腔》。文章调查了10种石岐腔粤语次方言,并以其为据讨论中山粤语石岐腔的多种问题。对石岐话词汇研究的见舒饭(冯东航)著的《石岐话词语笔记》(2014 年汕头大学出版社),这也是仅见的石岐话粤语词汇方面的书籍。
有关石岐腔粤语之外的中山粤语研究单篇论文很少,仅限少数几篇。最早是1990年郑伟聪的《小榄话变调现象初探》,发表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的《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里;杨伯钜2016年著的《小榄方言故事》(广东人民出版社),是与小榄粤语里某些俗/熟语相关的传说与故事合集;还有冯国强2014 年发表了《中山市横栏农疍沙田话音系特点》、2015 年发表在《南方语言学》(第九辑)的《中山市横栏镇四沙贴边沙田话的音系特点和同音字汇》(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高然于 2016年发表《中山三乡水上话述略》《语言与方言论稿》(第二辑), 于2019 年发表《中山粤语下方话》《南方语音学》(第十五辑)等。
还有有关香山粤语综述的论文也有三种:甘于恩的《香山片粤语的分布、特点及其内部差异》,发表在《汉语南方言探论》一本集子里, 于2014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另蔡燕华2006年发表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山粤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高然2016年发表的《中山人与中山方言》等。
对中山闽语关注的不仅有洋人,华人也不乏关注者。陈小枫,中山大学教授,发表超过八篇关于中山闽语的论述:1990年代已先后发表《中山闽方言岛探源》《中山闽方言岛中的双言现象》《从中山闽语看方言基本词汇与语法结构的稳固性》《中山闽语语音慨说》《略论粤语对中山闽语词汇系统的影响》《一 个闽方言岛——中山隆都话及其形成与发展》等。2000年后又发表了《隆都话新老派粤语记略》《略论粤方言对中山闽语语法系统的影响》等。陈文从中山闽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以及粤语交融所产生的影响等都做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探讨。高然自1991 年发表包拟古的有关南蓢闽语的译文后,也先后发表(包括完稿但未刊)超过十种有关中山闽语的论述。张振兴于1987年在《方言》第1期发表《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闽语》;黄家教发表过两篇隆都话的短论文等。
有关中山客话研究历来乏人。1990 年代何科根发表《广东中山翠亨客家话方言岛记略》,林柏松于《中山市志》与《珠三角方言》(系列丛书)中提供了中山南蓢合水客家话的材料;甘甲才2003年著《中山客家话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15年, 高然、甘于恩、丘金芳合著《中山三乡白石客话词汇特点述略》等。
对中山多种方言关注度较高的还有香港树仁大学冯国强教授,自2014年来发表出版了多种有关中山粤语,特别是沙田话,水上话的著述,数种是单篇论文,数种作为“方言箱”收进了相关的镇志里,还有不少集合成与其他相关方言集合成书,例如《珠三角水上族群的语言承传和文化变迁》(2015)、《中山市沙田族群的方音承传及其民俗变迁》(与何惠玲合作)(2018)(与前书均为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中山市民众镇志·方言篇》、《中山市黄圃镇志·方言篇》(该2本待出版)。冯国强还与同是对中山方关注度较高的小榄籍学者何惠玲硕士合作发表或待出版数种著述,如《中山市港口镇志·方言篇》、《中山市南头镇志·方言篇》(2017)、《中山市阜沙镇志·方言篇》(2018)、《中山市横栏镇志·方言篇》等。何惠玲还独自出版了《中山市志·方言篇》(2012)、《中山市坦洲镇志·方言篇》(2014)、《中山市小榄镇镇志·方言篇》、《中山市南蓢镇志·方言篇》、《中山市古镇镇志·方言篇》、《中山市东风镇志·方言篇》(后几种待出版)等。何惠玲的研究涉及了闽、粤、客三大方言。
(未完待续)
(本文转自《中山方言志》,高然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年第1版)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吴雯欣
本期审读:霍世图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相关推荐: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语言资源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