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音频)| 黎巧茹:利玛窦在肇庆(肇庆端州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利玛窦在肇庆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活动活跃于明清时期。当时海禁政策严厉,外国人不能在中国内地旅行和居住,传教活动举步维艰。

      肇庆,当时西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两广总督府的所在地(明嘉靖四十三年至乾隆十一年)。西方传教士深知,要想离开澳门深入中国内地传教,首先就要得到两广总督的许可和支持,才能得到一张通行证。因此,肇庆就成为明清时期许多传教士通向中国内地的大门。这些传教士中,有罗明坚、巴范济、孟三德、麦安东、瞿安德、卜弥格、百万乐等,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人,耶稣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二十余年,主张将孔孟之道、宗法敬祖的思想同天主教相融合,为明朝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利玛窦青年时期攻读神学和自然科学,接触天主教后立志东渡传教。他先后去过印度等国家,后来被安排与在澳门的罗明坚一起去中国内地传教。当时利玛窦只是罗明坚的助手,但在肇庆传教的6年里,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利玛窦一人承担。




      利玛窦进献的自鸣钟等新奇礼物引起了两广总督的兴趣,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们不仅获准留居肇庆,而且被允许在肇庆修建自己的寺庙。

      在肇庆知府王泮的礼待和支持下,利玛窦的传教活动陆续展开。万历十三年(1585年),利玛窦在西江岸边的崇禧塔附近建起了中国内地第一座天主教教堂,取名为“圣童贞院”,另一方面他同意王泮的决定,对外称其为“仙花寺”。“仙花”是中国人对圣母的别称,“寺”是中国佛教道场,这个中国化的名字无疑拉近了利玛窦与肇庆民众的距离。为实现传教目的,利玛窦学习了汉语和中国文化,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儒学和天主教融合,推行本土化的传教政策。

      利玛窦在肇庆传教布道,发展了教徒80多人。与此同时,他和罗明坚合编了中国第一部中西文字典《葡华字典》,首创了用拉丁文注汉字语音。两人还合译了《天主十诫》和《天主实录》等,这些都是在中国出版的最早一批基天主教教义书籍。





      除传教外,利玛窦把主要精力用在介绍西方科学和研究中国学术上。他在教堂内展出各种西洋物品,如油画、自鸣钟、西文图书、天文仪器等,吸引了大批民众前来观看,利玛窦亲自向他们演示和用粤语讲解天体运行、日食月食等原理。教堂中厅悬挂的西文世界地图,应王泮的要求,利玛窦将这它翻译成中文,并迎合中国人的心态把中国放在地图的中央,取名为《山海舆地全图》,世界上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就此诞生。地图所介绍的地理知识都是那时最新发现的地理知识,让中国人对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



      利玛窦在肇庆传教六年,经常往来于澳门和肇庆之间,使肇庆成为继澳门之后西方文化在内地传播最早的基地,他自己也凭借出色的表现晋升为中国教区的区长,并改号为“西江”,纪念在肇庆的那段光辉岁月。利玛窦在肇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被后人记录下来,成为西方东渐的积极范本。

      万历十七年(1589年),由于当地一些士绅的反对,利玛窦离开肇庆,前往韶州(今韶关)传教。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他离开广东北上京城继续进行传教活动,最终留京居住,直至逝世。

      利玛窦在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广泛,包括经典名著、儒家思想、科举制度、中国语言文字、科学技术、工艺美术、民风民俗等等,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


end


文字、音频、排版 | 黎巧茹

配图  | 网络(侵删) 

方言点 | 广东肇庆端州话

本期审读 | 欧瑾霖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往期推荐:

人物(音频)| 沈子渝:《红楼梦》研究大家冯其庸(江苏无锡话)

人物(音频)| 穆晓莹:“老蚊仔”与锦华商店——石岐的“二次元”发源地

人物(音频)| 古烨:一母三进士——宋朝诰命夫人古杨氏 (五华水寨客家话)

人物(音频)| 李思学:蜀地才俊,理学大家——张栻(四川绵竹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