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音乡情(图片音频)| 李凤莲:西河老街行(四川成都客家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西河可以算是我的第二家乡了吧。我的家乡是在黄土镇,但小时候不知怎么的,我特别爱去小孃家玩,而且一玩就玩一星期,到后面甚至一个月。


小孃家就在西河,那时候她们住在西河场外,但离市场特别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哥哥一起去上街。


西河的街道很简单,十字路口分出东南西北四条街。小孃家住市场西边,每次上街都要走西街进入场镇,在我小时候西街是最繁华的街道,长长的上坡路,入口是一家邮政储蓄银行。每到过年的时候,银行前面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辛苦了一年的客家人们都等着取点现钱置办年货。西街往里走,是各样的小店,早餐店,五金店,农具店,理发店,布料店……都是一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店铺。那时店铺的门还是由一格一格的木头所组合成的,开门的时候,老板就会抱着木头一格一格地取下。小时候的我并不是很喜欢这条街,因为从西向东是上坡,走路的话很累,坐姑爷的自行车呢,姑爷骑到这段路,总会站起来蹬,他一站起来,我的手就扯不住他的衣角了,一点也没有安全感……


西街往前过了十字路口就是东街,小时候东街多是网吧、商店和一些服装店,南街和北街我多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后面南街和北街上开了很多超市,北街里还开了一家综合市场。随着市场改造,南街和北街成为贯穿市场的主干道,南街里又开了步行街,慢慢变得越来越热闹。


小时候的很多时光是在西河度过的,后来小孃家拆迁,搬到了政府对面的集中安置小区,再后来,我们家也拆迁,命中注定般,也搬到了西河的集中安置小区,和小孃小区就隔一条马路。西河后面的发展极其迅速,地铁修到了西河,越来越多高楼拔地而起,西河的中心也在发生转移,以前的街道慢慢变得冷清……


寒假的某一天,我拿着相机想再记录一下这个小镇的模样,于是沿着西街又走了一遍,却发现以前最繁华的西街变成了如今最冷清的街道……邮局搬到了后面新建的大专背后,旧邮局空空荡荡,邮局旁一棵老树,泛黄的叶子在寒风中抖动,路上行人往来稀疏,偶尔只有几个老人从邮局前路过。西街的主要店铺也变成了理发店、按摩店等,从西街走过,还能看到灰瓦灰墙,几个学生骑车路过,给画面增加了些许亮色。西街后是耸立的高楼,高楼矮墙的组合,乍看十分魔幻,给人一种电影海报的感觉。西街上也有一些老店,比如供销社饭店之类的,这里比较接近十字路口了,所以人也就慢慢多了起来。


西河老邮局

一些老屋

骑自行车的学生

一些老店

墙上的“人民”颇有时代感

远处的高楼与西街低矮的房屋

围观的人们

配钥匙的小摊

围观的人们

供销社饭店

老屋与树干组成一幅黑白画

西街里的小巷

一些老店

西街上晒太阳的人们

围观打扑克的人们


东街往里走,也是越来越冷清,以前东街西街穿场而过,是场镇人流最多的地方,但现在改道加上地铁开通,进城的人也多了,上街的人反而少了……东街有一家老店,简阳羊肉汤,不管冬季还是夏季人都很多,冬至吃一碗羊肉汤,是客家人的一种仪式感。走到东街尽头也能看到一些老建筑,满满是岁月的痕迹。


东街

东街

老羊肉汤店

农技服务站

一些老建筑

羊肉汤店

楼道一角

街边的老人

老街的小巷


慢慢行走,慢慢发现那些遗失的角落,不知不觉就走出老街了。

关起相机,盖上摄像头,西河从记忆里,又到了相册里……




本期编辑:李凤莲

本期图片:李凤莲

本期音频:李凤莲

本期审读:钟佳憶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语言传承 | 客家话:最不该消失的方言,却是衰弱最快的语言【转发】

说说咱的家乡话(音频)| 李凤莲:成都客家话称谓趣谈(四川成都客家话)

客家文化 | 伍巍:广东客家方言词语中的文化内涵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