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潮州文化(音频)丨陈桓:金山书院与潮州府的知识精英(上)(潮州话府城腔)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0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粤东在明清历史上大部分为潮州府的辖地,因位于南岭之东,又称为岭东,主要包括今天的潮州、汕头、揭阳三市。潮州府的州郡一级建制始于东晋时的义安郡,历经义安郡、潮州、潮州路,直到明初设立潮州府,所管辖的核心区域大体重合。本文的主角之一金山的人文历史自宋迄今,有一千年左右的时间跨度,所涉及的行政区划名目繁多,为行文方便,下文统一以「潮州」一称代指。


潮州的文教兴于两宋,在宋代,因为大批福建移民进入潮州,潮州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加之闽籍仕潮官员的大力推动,儒学传统逐渐在潮州生根发芽,潮州的科举应试和及第人数也自宋开始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突破。与此同时,名为「书院」的官方或半官方的教育机构开始在潮州出现。潮州最早的书院当是韩山书院,创办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此后,潮州的书院数量不断增加,在清代达到一个高峰。同样地,潮州的进士数也在明清时达到顶峰,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府。宋代陈尧佐安慰潮州当地士子的「海滨邹鲁是潮阳」经过宋元的发展,在明清时成为了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立于清光绪年间的金山书院,可以说是潮州书院教育的集大成者,在草莽继起、社会不安定的晚清,培育了一大批潮州知识精英,称为潮州府的文化中心当之无愧。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知识精英也代表着清末民国潮州的人文精神,延续着潮州的文脉。这篇短文将从他们所求学的地方——金山谈起。


「千年金山」



一、金山始开

金山,又名金城山,位于潮州府城城北,是潮州的文化名山。金山的人文景观始辟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为知军州事王汉所辟。今天在金山南麓一巨石上仍存有王汉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所撰《始开金城山记》的石刻。其文文首即称「金城山,境之最奇者也」。自王汉开辟金山后,道经闽粤的文人常登临此山,刻石以记,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石刻,所存者即今位于潮州市金山中学老校区内的金山摩崖石刻。

(有关金山石刻可拓展阅读金山石刻|山石遗声


《(乾隆)潮州府志》卷十六《山川》对金山的人文概况有如下记载:

「金山在城北,高四十丈,周围四里,形如覆釜,多巨石,为郡城后扆,前有小湖,相传旧为金氏所居。宋祥符间,知军州事王汉始辟其胜,竹木葱蒨,荔枝尤繁,山巅名独秀峰,有西晖、凤凰二亭及隐石、仙游诸洞。绍兴间,知军州事翁子礼嗣修建一览亭,今俱废。明万历间,知府徐一唯建石坊曰「东南最胜」。右有金山庵,庵西有岩瞻台,下有伏虎石,明总兵官俞大猷为之铭。台后石刻「拙窝」二字,又刻周敦颐拙赋于其上。右有石数峰,其「清晖同趣」四字,则元至正间总管王翰笔也。最上有桥曰「横鹤」,后有超然台,副使任可容建,上平坦,可坐数百人,松风谡谡,颇多幽致。」

西晖亭、凤凰亭、一览亭等虽俱废,但在今金中老校区内仍有西晖楼及复建的凤凰亭和一览亭等以资纪念。

「拙窝」则今仍存。《(光绪)海阳县志》卷四《舆地略三》有载:「庆元间通判廖德明建周敦颐祠,并刻周子《拙赋》,以朱晦庵手书『拙窝』二字改旧遥碧亭而名之」,又《(乾隆)潮州府志》卷十七载:「拙窝,廖德明遗迹也。宋周濂溪为广东转运判官,按部至潮,题诗大颠堂壁,因刻所作《拙赋》云:『或谓予曰:「人谓子拙。」予曰:「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喜而赋之:「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撤,上安下顺,风清弊绝。」』后廖德明通判潮州,刻是赋于金山崖石,以朱晦翁所书『拙窝』名亭,云亭旧名『遥碧』。」

周濂溪即周敦颐,北宋理学大儒。周敦颐任广东转运判官时曾带领部属来到潮州,刻所作《拙赋》一文。朱晦庵即朱熹,南宋理学大儒。朱熹的学生廖德明通判潮州,在金山上建周敦颐祠并刻《拙赋》,又请朱熹手书「拙窝」二字,改旧遥碧亭为拙窝亭。今朱熹手书「拙窝」石刻仍存于金中老校区青云直上步梯西侧。

朱熹手书「拙窝」石刻



除此之外,历代其它文人和仕潮官员很多也在金山上留下了痕迹,如元至正年间潮州总管王翰所刻「清晖同趣」、明万历年间潮州知府徐一唯所建「东南最胜」、「第一山」石坊等。

明天顺年间,潮州知府陈瑄请海阳人陈明德来金山上讲学,建玉华书院和北山书院,当是金山上设立书院之始。

明嘉靖年间,师事王阳明的名儒薛侃(字尚谦,潮州府揭阳县人,正德十二年登进士)归乡后曾于金山上结庐讲学,「潮士多从之」(《(嘉靖)潮州府志》卷七),借此王学传播到了潮州,潮州成为王学在岭南传播的中心之一,「自是王氏学盛行于岭南」(《明史》卷二百七《列传第九十五》)。

米芾手书「第一山」石刻



与诸多文人缔造的人文名山相比,金山的另一面显然不似这般儒雅。

金山长期以来是潮州的军事重地,朝代更替之际常有兵事发生。金山位于府城城北,北接群山,南控郡城,东扼韩江,西与西湖山互为犄角,军事功能十分明显。

金山上筑有子城,作为保卫潮州城的屏障。《(雍正)广东通志》卷一四《城池志·各府·潮州府》记载「潮州府城:旧有子城,依金山,由北而南,绕以濠,东临大江,外廓以土为之。」

宋末,元兵进攻潮州城时,南宋摧锋寨正将马发即据金山子城以守,后自尽英勇殉国,《(万历)广东通志》卷四四《潮州府·忠烈》载其事迹。又《(光绪)海阳县志》卷四《舆地略三》载「宋元易代,摧锋寨正将马发拒元兵以战死,冢墓存焉」。今马发墓仍位于金山顶,一览亭侧。其旁曾植古松,即八景之一「金山古松」,象征着马发的不朽气节。今马发墓墓碑为辛亥革命时潮州的起义军粤省第四军所立。

金山上还有一口古井,1989年重修北阁时发掘所发现,应为明末清初潮州总兵郝尚久所建。南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1653),清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清。六月后,潮州城破,郝尚久退守金山,后投井殉难。《(乾隆)潮州府志》卷十六《山川》载:「国朝顺治间,叛帅郝尚久筑寨其上,以抗王师。浚井深数十丈,后投井死,遗迹尚有存者。」

位于金山顶的马发墓和金山古松


《(嘉靖)潮州府志》卷一有言

「夫潮之形势不在金山,非金山无以为潮之形势。金山之壮观,不在于亭榭行木,非亭榭行木无以为金山之壮观。亭榭,金山之冠冕也。竹木,金山之襟袖也。冠冕严,襟袖整,然后见金山气象焉。金山之气象,实潮之气象也」。

在千年金山史上,这座代表着「潮之气象」的名山既是诗意的,又是悲壮的,而在晚清的大变局中,它又将被推上潮州府的浪潮前端,试图撬动整个地区的现代化转型进程。


(未完待续)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本期作者|陈桓

本期审读|陈桓
责任编辑|甘于恩

配图|陈桓

音频|陈桓
方言点: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西湖街道

投稿邮箱: jnufyzx@163. com


往期回顾

潮汕文化(音频) | 黄夏东:潮州话中对一些偏旁部首的称呼(潮州府城话)

潮汕文化(音频)|黄夏东:潮州儿童游戏三种(潮州府城话)

潮汕文化(音频)| 罗举:潮州嵌瓷(饶平浮山话)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